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0.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27 15:0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白灾是草原被深度超过15cm的积雪覆盖,使放牧无法进行的一种自然灾害,下列最易出现“白灾”的地区是( )。
A.吐鲁番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三江平原 D.汾渭谷地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冬半年,我国北方草原牧区在寒潮(冷锋)影响下,出现较大降雪,草场被积雪覆盖,放牧活动无法进行。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我国的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出现旱灾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而西北地区本身气候干旱,植被对干旱气候适应性强,造成旱灾的可能性反而低于湿润地区。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3、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与我们的相关知识。坡度大,风化程度强、土体含水量大,泥石流的发生频率高。植被覆盖率高,不易发生泥石流,A正确;而植被覆盖率低,坡面缺少植被的保护,易形成泥石流。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与我们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4、下列关于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会诱发地震和海啸
B.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以上
C.形成在太平洋附近洋面上
D.“卡特里娜”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气流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飓风是由于太阳辐射造成的,是外力作用,不会引发地震和海啸;中心风力达12级以上;飓风是形成于大西洋上的气象灾害;“卡特里娜”飓风是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低,周围气流向中心辐合上升,形成大旋涡气流,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5、目前,对飓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
A.利用气象卫星 B.建立洪水预报系统
C.利用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目前对飓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利用气象卫星,从卫星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飓风的路径,到达的地点,还要以测算出行进的速度,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6、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A.地震、洪涝、台风 B.台风、暴雨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海啸、风暴潮、干旱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全国降水量最多的省区之一,常受到台风、暴雨的影响,地震和滑坡属于地质灾害,不是气象灾害,广东全年气温温暖,不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7、一个时期以来,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是( )。
A.寒潮灾害频繁 B.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漠
C.季风环流改变 D.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与我们的相关知识。一个时期以来,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是因为广东省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快,人口密集,对环境的破坏也加重,所以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都呈上升趋势,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与我们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8、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相关知识。欧洲地区遭受雪灾明显要多于其他大洲是因为,欧洲的纬度高,气温较低,常年受到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在冬季时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雪灾要比其他大洲更多,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9、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从灾情指标可以看出,题中的自然灾害主要影响农业生产。而地震是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建筑物及其他生产生活空间,风暴潮主要影响沿海地区的人类生产生活设施,灾害都不集中在农业领域,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0、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
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相关知识。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修筑沿海堤坝,C对。完善预警系统、围海造田,不能防御风暴潮,A、B错。建防护林可以减弱风力,不能有效阻挡潮水,D错,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1、于我国风暴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B.我国的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C.我国温带风暴潮主要受灾地区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D.图示渤海沿岸的风暴潮发生在夏秋季节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风暴潮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A正确。我国的台风风暴潮属于热带气旋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B正确。我国温带风暴潮主要受灾地区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C正确。图示渤海沿岸的风暴潮属于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夏季较少,D不正确,选D,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2、我国沿海防护林工程主要抵御的灾害是( )。
①台风 ②暴雨 ③风暴潮 ④寒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相关知识。沿海防护林工程具有防风、抗潮、护堤的作用,故主要抵御的灾害为台风、风暴潮,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3、关于风暴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由大气运动引起,属于气象灾害
B.按引起的原因可分为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和寒带风暴潮三种类型
C.海啸是威力最大的一种风暴潮
D.是一种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属于海洋灾害;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和由热带气旋引起的热带风暴潮两大类;海啸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4、我国灰霾天气东部多、西部少,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势 B.降水 C.城市化水平 D.植被覆盖率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与我们的相关知识。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造成空气中悬浮颗粒多,发生霾日数多。故选择C项,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与我们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5、旱灾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我国冬麦主产区的抗旱保苗工作中,气象部门曾数次提醒农民谨慎浇灌,当时主要是担心( )。
A.盐碱地面积会增加 B.气温偏低导致冻害
C.地下水位变化过大 D.水源不足造成浪费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相关知识。春季气温回升,但降水少,冬麦保苗应注意抓住时机进行灌溉,由于春季气温变化快,昼夜温差大,应保证灌溉水能全部下渗,不然夜晚易发生冻害,所以答案选B项,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区分四个选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填空题
16、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 地区。
答案:干旱、半干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再填空。
17、旱灾的特点: 、 、渐发性的特点。
答案: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旱灾的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再填空。
渐发性的特点。
18、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 。
答案:植树造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相关知识。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再填空。
19、台风主要的危害有: ; ; 。
答案: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B.存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台风的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大风区三部分。台风中心就是台风眼。台风主要的危害有: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台风主要的危害有:①狂风 ;②特大暴雨 ;③风暴潮。 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西北太平洋是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再填空。
20、寒潮最大的危害是在 方面。
答案:农业生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寒潮最大的危害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对农作物而言,秋末暴发的寒潮和初春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容易使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晚秋作物和春播作物倒伏和受冻;在北方草原地区,暴风雪不仅覆盖草场而断绝牲畜食物来源,还会导致牲畜受冻死亡。此外,寒潮对电讯、交通等方面也有破坏作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再填空。
三、综合题
21、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
①干旱 ②滑坡 ③台风 ④风暴潮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答案:D
(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答案:C
(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
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①干旱、③台风、⑤寒潮;②滑坡属于地质灾害;④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一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二是由于其地形,气候,植被等原因,成为我国泥石流的多发地区。(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b。B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4)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加固长江,黄河大堤;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防护林工程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或治理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也是为了保护沿海地区免遭台风,海浪等的影响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认真读图,获取有用信心,并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气象学上,降水等级的划分是根据降水量确定的,一般在24小时内,降水小于10毫米为小雨,10~24.9毫米为中雨,25~49.9毫米为大雨,50~100毫米为暴雨,大于100毫米为大暴雨。2014年6月26日,四川省气象局根据19--25日累计降雨量绘制下图,提醒川西地区警惕地质灾害的发生。
说明2014年6月26日后川西地区需警惕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答案:川西地区靠近板块交界处,多断裂构造带,岩层破碎,滑坡、泥石流物质来源丰富。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坡陡谷深。农业生产、水电开发等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之前一周有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且6月份已进入雨季,斜坡和松散堆积物的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相关知识。川西地区靠近板块交界处,多断裂构造带,岩层破碎,滑坡、泥石流物质来源丰富。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坡陡谷深,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农业生产、水电开发等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之前一周有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且6月份已进入雨季,斜坡和松散堆积物的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所以要警惕地质灾害发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3、狮泉河盆地风速≥17m/s的大风日数多达113.4天/年。读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最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答案:类型:风沙(沙尘暴或沙尘)|成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地表土质疏松;风力强劲;人类对当地植被的毁灭性破坏。
(2)简述防御上述气象灾害的主要措施。
答案: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体系;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设置沙障;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1)读图,根据图例可知,该地植被稀少,多沙砾、石质山地。狮泉河系印度河的上游。流经藏西北干旱高寒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地表土质疏松,人类对当地植被的毁灭性破坏,沙土分布多。由材料可知该地风速大,风力强劲。所以主要气象灾害是风沙、沙尘暴或沙尘。(2)对自然灾害的防御,首先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其次,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体系。要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设置沙障,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认真读图,获取有用信心,并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初,美国部分地区经历了持续多日的暴风雪和冰冻天气,美国中西部地区经历了-35℃的超低温天气,受灾严重范围广。下图是美国地形简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简析此次美国超低温冰冻天气受灾范围广的原因
答案:来自北冰洋冷空气势力强;受地形影响,中部大平原成为寒冷气流的南下通道。
(2)简述此次冰冻天气对美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案:不利影响:造成大面积交通瘫痪,影响人们出行;电力通讯设施受损,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人们生活;冰冻天气会使冬小麦冻死冻伤,对冬小麦生长构成威胁,影响粮食收成;寒冷天气还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有利影响:来年病虫害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1)此题考查气象灾害及地形对美国气候的影响。此次灾害是来自北冰洋的北极寒冷气流,即北极涡旋强烈南下造成的,影响美国中西部地区。美国地形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地势中间低,东、西两侧高。受地形影响,中部大平原对寒冷气流缺少阻挡,成为寒冷气流的南下通道。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美国的地形特点。(2)此题考查寒潮对美国的危害。近年来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是考查的热点问题。寒潮对交通、电力、通讯以及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危害最为显著。这次寒流造成美国中西部地区大面积交通瘫痪,影响人们出行。电力通讯设施受损,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人们生活。冰冻天气会使冬小麦冻死冻伤,对冬小麦生长构成威胁,影响粮食收成。使疾病流行,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这是不利的影响。但是寒流也不是一无是处,由于过境时气温极低,它也会导致来年病虫害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这是有利影响。防御低温冻害,可采取加强对超低温冻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培育和栽培抗低温冻害的小麦品种,提前浇水抗寒等措施。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认真读图,获取有用信心,并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5、目前,频发的沙尘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读中国沙尘天气日分布图,完成各题。
(1)根据图中所示,大致归纳出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规律。
答案:南方少北方多,西北最多(主要分布在北方)
(2)根据灾害的类型划分,沙尘暴属于 灾害,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
答案:气象|干旱等
(3)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简要描述一下沙尘暴。
答案:出现大风、沙尘(能见度降低)、降温等
(4)如果当地出现了沙尘暴,你该提醒家人要注意什么?
答案:注意交通安全;外出要注意防风等
(5)与广东省相比较,沙尘暴对山东省的影响 (大,小)。为什么?
答案:大|位于北方,近沙源地;冬春季节降水少,植被稀疏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一部分,其中分布最多的是西北地区,因为西北地区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地貌以沙漠、荒漠为主。(2)沙尘暴形成于大气中,以大气作为介质,所以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气中过于干旱,容易扬起沙尘。(3)沙尘暴发生时,会出现大风,沙尘过多导致能见度低,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因能见度低,还严重影响交通,影响出行。(4)依上题可知,发生沙尘暴时,要提醒家人,出门、出行要注意交通安全,在外要注意戴起口罩,在家关好门窗,在外还要注意防风。(5)与广东省相比,沙尘暴对山东省的影响更大,因为山东省位于我国北方,离沙源地更近,加上山东降水要比广东少,尤其是冬春季节沙尘暴多发季节,山东省降水更少,所以对山东的影响更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认真读图,获取有用信心,并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