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6 22:3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区域合作
第二课时
要点导学
重点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难点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方法
产业转移原因的分析思路,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
目 录
影响产业产业转移的因素
01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0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03
我国的产业转移
04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ART 03
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产业转移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扩散,促使朝阳产业逐步取代夕阳产业
朝阳产业
夕阳产业
01
指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新兴工业部门
02
指处于衰落过程中的传统工业部门
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日本先是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
随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承接了大量来自海外的产业转移
再向韩国、我国台湾等地转移
对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
对产业转出地
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原有产业萎靡萧条,新兴产业又未能发展起来
腾出发展空间,凝聚创新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
对产业转入地
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占用农业用地
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能够促进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区域发展各有侧重,扬长补短,形成高效益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知识拓展
对转出区: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对转入区: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进程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知识拓展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销量
时间
A
B
C
D
开发期
增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
附加值
经济活动
设计
加工
营销
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
日本
韩国 香港
台湾
我国
大陆
朝鲜
蒙古
“微笑曲线”
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承接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知识拓展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
开发期
增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或生产环节的产业:
●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进行产业的设计和营销
●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进行产业的加工,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加工环节利润最低
知识拓展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就业机会减少,常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对转出区









!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
就业机会减少,常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对转入地
对转出地
知识拓展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转入加大了当地环境的压力
对转入区
将环境污染产业向外转移,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对转出区
知识拓展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以前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
活动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全面崛起,1967 年汽车产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70 年代日本本土汽车已全面普及。1973 年爆发的石油危机重创欧美汽车企业,欧美许多家庭选择节油的日系车取代大排量的欧美车系,随即日系车大举进军欧美市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扩大对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日本汽车工业海外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答案】日本汽车工业一开始面向国内市场,布局在日本国内,随着欧美市场对节油汽车需求增加。为了占领更大市场,日本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基地。
图 3-5 1965—2013 年日本汽车生产变化示意
(1)说明日本汽车工业布局和市场变化的特点。
活动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全面崛起,1967 年汽车产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70 年代日本本土汽车已全面普及。1973 年爆发的石油危机重创欧美汽车企业,欧美许多家庭选择节油的日系车取代大排量的欧美车系,随即日系车大举进军欧美市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扩大对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日本汽车工业海外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答案】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依靠资金、技术优势,加速海外投资,可以占有海外庞大的市场.吸引廉价的劳动力,利用低价优质的海外原材料和矿产等资源。
图 3-5 1965—2013 年日本汽车生产变化示意
(2)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全面崛起,1967 年汽车产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70 年代日本本土汽车已全面普及。1973 年爆发的石油危机重创欧美汽车企业,欧美许多家庭选择节油的日系车取代大排量的欧美车系,随即日系车大举进军欧美市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扩大对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日本汽车工业海外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答案】日本汽车产业向海外转移,对本国经济的有利影响,国内生产要素集中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速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关注产品的设计和营销,获取更大利润。不利影响是,日本国内汽车产业的生产总额会减少,国内制造业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图 3-5 1965—2013 年日本汽车生产变化示意
(3)日本汽车产业向海外转移,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活动
2. 读图 3-6,完成相关任务。
【答案】(1)发展中国家承接的是价值链中利润空间较小的加工和组装环节,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率,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入第二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但同时也存在利润空间小,资金积累慢,产业升级困难等不利影响。
(1)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处在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是产品的一般加工、组装环节。这种转移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有哪些影响?
图 3-6 某电子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分布示意
活动
2. 读图 3-6,完成相关任务。
【答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同时注重转入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售后服务或销售营销环节,如果早期只能转入加工、组装环节,也必须加快培养技术人才,创立自主品牌等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本地区产业升级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图 3-6 某电子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分布示意
我国的产业转移
PART 04
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
随着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的提高以及环境的恶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土地、劳动力成本较低和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逐步扩大,具有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腹地范围优势的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兴起,一些技术含量高度的制造业开始向这些地区转移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凭借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改革开发的机遇以及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侨乡等优势,吸引了海外产业向这里转移
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沿海向内地转移
原因: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环保等成本上升,企业需求寻求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
影响:
①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发展
②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原因:
①大陆经济发展加快,尤其投资环境改善;
②大陆有丰富的劳动力;
③大陆有众多的发展机会;
④大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影响:
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台湾向大陆转移
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原因: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面临产业升级;
②广东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丰富;
③广东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明显改善,许多地区已经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
影响:
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加速了广东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其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但也可能对广东边远地区造成环境污染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我国东部、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
表现 东部地区资源密集型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原因 东部 有些产业已进入标准化阶段和衰退阶段,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中西部 一些产业具有发展的优势,特别是在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初级加工业方面的优势十分显著
影响 东部 可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能源资源缺乏等问题,以便集中力量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减少
中西部 充分发挥其劳动力、资源优势,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其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腾飞;可能加重环境污染
知识拓展
产业转移原因的分析思路
01
抓住两个“为什么”
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02
抓住两类地区
一是经济较发达的承接区和经济欠发达的转出区,二是经济较发达的转出区和经济欠发达的承接区。
03
明确转移产业的类型
转出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还有一部分是污染严重的产业。
04
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
转出区的目的一般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承接区的目的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
①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具有技术、信息、交通等区位优势,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工业部门转移到发达国家或地区主要是为了利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信息等区位优势和避开关税壁垒。
②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有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广阔的市场、优惠的政策等区位优势,这些区位优势往往成为吸引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制造、电子装配等,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一般向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或地区转移。钢铁工业对原料和动力的要求高,起初是接近煤炭产地布局,然后转向铁矿产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主导区位因素再次发生变化,又转向交通和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
知识拓展
产业转移示意图判读
图1 我国首钢转移示意图
图2 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示意图
图3 我国某工业企业向国外发展的过程示意图
图1为我国首钢转移示意图;图2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示意图;图3 我国某工业企业向国外发展的过程示意图
1.看图名,明确转移产业类型与空间范围
知识拓展
产业转移示意图判读
图1 我国首钢转移示意图
图2 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示意图
图3 我国某工业企业向国外发展的过程示意图
图1钢铁冶炼项目转出地为背景石景山区,转入地为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由大城市转移到海港。图2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过程。图3显示我国某工业为规避贸易壁垒向国外发展的过程。
2.看转移方向,明确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差异
知识拓展
产业转移示意图判读
图1 我国首钢转移示意图
图2 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示意图
图3 我国某工业企业向国外发展的过程示意图
图1,首钢钢铁冶炼项目由北京转移至曹妃甸,主要是为了利用廉价的海运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减少对北京城区的污染。图2,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想廉价劳动力丰富地区转移,其产品则以向发达国家和地区销售为主,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图3,我国某工业企业最初在我国生产并向国外销售,因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到II阶段在销售国建立了工厂以规避贸易壁垒。
3.依据变化,分析主导因素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堂小练
摩洛哥位于非洲北部,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摩洛哥是“一带一路”上中国连接欧洲的桥头堡,纺织业及相关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产品大多出口到欧洲并且具有免税优惠。同时,欧洲国家对直接来自中国的纺织产品没有免税优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纺织企业在摩洛哥兴办工厂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研发水平 B.增加当地就业
C.增加企业利润 D.靠近消费市场
解析: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非洲摩洛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A错误。增加当地就业是当地政府的任务,不是中国企业的目的,B错误。摩洛哥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产品大多出口到欧洲并且具有免税优惠,对直接来自中国的纺织产品没有免税优惠,因此我国纺织企业在摩洛哥兴办工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企业利润,C正确。靠近消费市场不是最终的目的,D错误。故选C。
C
摩洛哥位于非洲北部,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摩洛哥是“一带一路”上中国连接欧洲的桥头堡,纺织业及相关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产品大多出口到欧洲并且具有免税优惠。同时,欧洲国家对直接来自中国的纺织产品没有免税优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我国向非洲国家进行纺织业转移带来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②加快承接地经济结构调整
③减轻了承接地的环境压力
④急剧减少我国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我国向非洲国家进行纺织业转移带来的影响有:①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企业外迁,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①正确。中国企业的迁入,加快承接地经济结构调整,②正确。增加了承接地的环境压力,③错误。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影响小,不会急剧减少,④错误。故选A。
A
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是通过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充分发挥西部地区优势,将东部数据需求引导到西部,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图为“东数西算”工程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东数”可以实现“西算”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 )
A.气候温暖 B.地形平坦
C.环境优美 D.能源丰富
解析:我国西部地区处于内陆地区,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更加干燥,东部地区受海洋影响显著,气候偏温暖,A错误。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形不平坦,B错误。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属内陆地区降水少,自然生态环境较恶劣,C错误。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储备较多,“西算”需要大量能源支撑,D正确。故选D。
D
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是通过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充分发挥西部地区优势,将东部数据需求引导到西部,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图为“东数西算”工程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在甘肃算力枢纽进行处理的业务主要是( )
A.金融证券 B.视频通话
C.存储备份 D.灾害预警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甘肃等西部数据中心主要处理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相对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C选项正确。东部枢纽处理互联网、金融证券、视频通话、灾害预警等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ABD错误。故选C。
C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地处我国中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制约着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目前,河南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 )
A.矿产资源开采 B.加工制造业
C.市场品牌销售 D.产品设计研发
解析:矿产资源开采不属于承接的东部地区的产业,属于自身的产业,A错误;目前,河南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而设计研发、品牌销售等环节因效益高,还保留在东部沿海地区,B正确,CD错误。故选B。
B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地处我国中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制约着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改进的措施有( )
①加大企业监管力度,延长行政审批周期
②坚持引进和自主培育高端技术人才
③培育产业集群,完善配套设施
④大幅度提高资源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占比,缓解就业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河南省需要树立良好的营商软环境,提供便捷、高效、公平的服务,减少企业审批时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协调好企业生产,①错误;尽管河南省劳动力丰富,但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因此需坚持引进和培养人才,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打造人才高地,②正确;发展产业集群是推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关键,要完善产业链和园区配套基础设施,③正确;资源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通常位于产业链下游,附加值不高,虽然短期内,通过发展资源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充分利用河南省的农业和劳动力资源,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对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帮助有限,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④错误。故选C。
C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