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区域合作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从大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在雪河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将向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河流域,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图 3-7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
1. 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 该调水工程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
图 3-8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要点导学
重点
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原因及工程线路(通道),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和沿线区的影响
难点
以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例,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方法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资源跨区调配示意图的判读
目 录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01
南水北调
02
西气东输
03
西电东送
04
北煤南运
05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06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PART 0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020年世界石墨资源分布图
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资源赋存量少
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资源赋存量多
资源跨区域调配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分布图
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
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供过于求
资源跨区域调配
知识拓展
我国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递减
水资源
知识拓展
我国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西南地区丰富
东部沿海地区贫乏
水能资源
知识拓展
我国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青藏高原、西北地区丰富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贫乏
太阳能资源
知识拓展
我国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西部地区、近海地区丰富
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贫乏
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集中分布区
陆上天然气集中分布在:
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青海(柴达木盆地)
川渝(四川盆地)
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知识拓展
我国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北多南少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近海地区丰富
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贫乏
石油资源
知识拓展
我国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北多南少
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丰富,特别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
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贫乏
煤炭资源
知识拓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前提
资源调出区
资源调入区
需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政策作为保障条件,需要在具有更高资源调配权利的区域中实现
区域之间存在
互补性与可达性
我国主要资源调配工程
南水北调
PART 02
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图 3-9 “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
探究
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从大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在雪河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将向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河流域,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图 3-7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
1. 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图 3-8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答案】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狼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探究
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从大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在雪河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将向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河流域,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图 3-7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
2. 该调水工程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
图 3-8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答案】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
防治措施:①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防治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知识拓展
南水北调的原因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
水少耕地多,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且在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用水浪费严重、水源被污染等现象
北方
水多耕地少,在当前经济条件及人口状况下,水资源需求量小于其供应量,水资源相对富足
南方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
东线
①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饮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
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②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
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
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
东线方案的优缺点
水源区: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
供水区:淮河下游黄河下游
海河下游
优点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好,由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有需要抽水北送,耗能大,运营费高,水质较差
输水方式:
明渠、暗渠、隧洞输水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
中线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
中线方案的优缺点
三峡库区
水源区: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三峡库区
水源区:
海河平原
京津地区
黄河下游
优点
可调水量大;水源地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现有可用配套设施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缺点
占用大量耕地,迁移民众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
西线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方案旨在弥补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6 省(自治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方案的优缺点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
优点
自流供水,水源地水质最好
缺点
可调水量小;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差;地形复杂,工程条件艰巨,工程量大
水源区:
长江上游通天河
支流雅砻江
大渡河
供水区:
西北干旱地区
输水方式:
隧道输水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将长江之水大量调往北方,直接受益人口达 1.2 亿。西线方案尚处于规划论证阶段,还未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北方水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差距悬殊。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部分地区受从西北内陆来的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春夏季节主要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水汽,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北方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业较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并且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用水浪费严重,工业排放污水,水源被严重污染等现象;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的 1/3,缺水限制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答案】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降水季节不均衡,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春季蒸发旺盛,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
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1.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北方水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差距悬殊。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部分地区受从西北内陆来的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春夏季节主要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水汽,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北方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业较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并且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用水浪费严重,工业排放污水,水源被严重污染等现象;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的 1/3,缺水限制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答案】修建水库;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海水淡化;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用水重新利用;提高水价;保护生态环境。
2.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
知识拓展
世界其他国家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美国北水南调工程
美国本土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南部比北部城市和人口多,水资源需求量大
知识拓展
世界其他国家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美国北水南调工程
有利
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得到了保障;洛杉矶摆脱了水资源匮乏的困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不利
由于截取了原来流向圣弗朗西斯科湾区的大量水源,湾区内总径流量减少,河流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水质变差,海湾生物数量减少,海湾附近地区土地盐碱化加重
知识拓展
世界其他国家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西奈半岛北部地势平坦,适于农耕,但西奈半岛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荒漠广布,地表水下渗严重,非常缺水
知识拓展
世界其他国家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美国北水南调工程
有利
增加苏伊士运河两岸的耕地面积,完善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不利
不合理灌溉会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加剧土壤盐碱化;引水工程渗漏会引起土地涝渍
增加苏伊士运河两岸的耕地面积,完善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知识拓展
世界其他国家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农业生产需求量不断增大
知识拓展
世界其他国家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有利
不利
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
可以供水,还可以利用落差发电供应东部城市生产、生活用电
知识拓展
世界其他国家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以色列南部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南部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干旱缺水
知识拓展
世界其他国家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有利
不利
以色列沙漠面积广大,且输水管道部分处于沙漠地区,使调水过程中耗水量巨大;流入死海的水量减少,导致死海的含盐量上升;该工程沿线修建了多座抽水泵站,消耗了大量电力
改善了以色列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缓解了南部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带动了南部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部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国民的适宜生存空间
西气东输
PART 03
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
西气东输工程是以新疆生产及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资源为主要气源,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天然气的主要输送目的地及消费地的输气管道。
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
西气东输工程是以新疆生产及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资源为主要气源,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天然气的主要输送目的地及消费地的输气管道。
一线工程(主体工程)
主要气源地
新疆塔里木盆地
经过区
穿过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复杂的地形区,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
主要调入区
上海市
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
西气东输工程是以新疆生产及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资源为主要气源,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天然气的主要输送目的地及消费地的输气管道。
二线工程(主体工程)
主要气源地
中亚
经过区
经霍尔果斯口岸,途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级行政区
主要调入区
广州、深圳和香港等
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
西气东输工程是以新疆生产及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资源为主要气源,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天然气的主要输送目的地及消费地的输气管道。
三线工程(主体工程)
主要气源地
中亚(天然气)和新疆(煤质天然气)
经过区
干支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等省级行政区
主要调入区
珠江三角洲
知识拓展
实施西起东输工程的原因
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能源丰富
经济发展水平低
能源生产量大,消费量小
能源生产量大,消费量小
能源相对频发(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极度贫乏)
经济发达
能源消费量大
知识拓展
实施西起东输工程的原因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天然气作为能源
煤炭作为能源
清洁
使用方便
燃烧效率高
价格比较低
消费占比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3%—6%
向大气排入大量粉尘
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向大气排入大量二氧化硫
酸雨危害严重
煤炭堆放、燃烧的废渣污染水和土壤
北煤南运
给我国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消费占比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到60%以上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知识拓展
实施西起东输工程的原因
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我国陆上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陆上四大气区
我国陆上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陆续进入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
目前东北、华北地区大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中后期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有效防止东部地区大气污染
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堂小练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使三峡水利枢纽发电量减少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解析: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A正确;东线工程在长江下游调水,减少下游的径流,对三峡的发电量没有影响,B错误;东线将长江下游的水调往北方地区,下游入海水量减少,增加咸水入侵的可能,C错误;海洋潮汐现象与日、地、月的运动有关,排除D,故选A。
A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2.“南水北调”工程给北方地区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
A.减少寒潮的威胁
B.控制盐碱化范围扩大
C.减少洪涝对生态的破坏
D.控制地下漏斗区扩大
解析:北方地区缺水严重,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漏斗区面积大,南水北调工程缓解北方缺水问题,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可控制北方的地下漏斗区扩大,D正确;寒潮属于气象灾害,调水对其没有影响,A错误;调水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使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北方盐碱化,B错误;调水工程不能减少洪涝灾害,C错误;故选D。
D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由于自然条件地域差异较大,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读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及油气调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斥巨资实施资源调配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A.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B.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
C.我国资源整体分布与经济地理格局极不适应
D.为贫困山区提供廉价优质的资源
解析:我国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衡,资源富集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协调区域发展,国家实施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故选C。
C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由于自然条件地域差异较大,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读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及油气调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国家除了大力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外,还加大了资源战略储备,从国外进口油气资源。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②③的来源地分别是( )
A.欧洲、东南亚 B.俄罗斯、缅甸
C.中亚、南亚 D.哈萨克斯坦、中东
解析: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区、拉丁美洲。故选D。
D
福建“北水南调”工程以引用大樟溪水源为主,从闽江竹岐水源点建抽水泵站引水补充,向福清、平潭、长乐等地输水。下图示意福建“北水南调”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福建“北水南调”工程( )
A.全程可以自流引水
B.水库调节水源较稳定
C.全线封闭减少蒸发
D.沿线灌溉加剧盐碱化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调水工程从闽江竹岐水源建抽水泵引水补充,要经过泵站提水方可,A错误;由图示可知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B正确;北水南调工程,并不是全线管道输送,无法做到全线封闭减少蒸发,C错误。福建位于湿润地区,降水多,淋盐作用强,一般不会出现盐碱化,D错误。故选B。
B
福建“北水南调”工程以引用大樟溪水源为主,从闽江竹岐水源点建抽水泵站引水补充,向福清、平潭、长乐等地输水。下图示意福建“北水南调”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平潭需要大量引入水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岛屿集水面积小
②地势陡峻,取水困难
③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
④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平潭位于岛屿,岛屿上河流短小,集水面积小,淡水资源缺乏,①正确;由于经济的发展,需水量大,因此需要调水,④正确。①④正确;平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需要调水与地势关系不大,且该岛可能地势不陡峻,②③错。故本题排除ABC三项,故选D。
D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