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7第三章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断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7第三章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断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27 15: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章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断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总能看到卫星云图,从图上可以分析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哪些地方有雨或者是阴天.下面卫星云图分析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表示陆地
B.蓝色表示海洋
C.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D.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薄,天气晴朗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在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内容.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属于以下哪种类型的地图( )。
A.电子地图 B.遥感地图 C.地形图 D.气候图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图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这种地图属于气候图。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3、关于遥感技术在地理区域研究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分辨各种地物的颜色,以便绘图
B.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有用的图像和数字
C.大范围、实时地反映地物的状态和变化
D.广泛、大信息量地为社会经济提供物质服务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根据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颜色,对目标地物进行直观识别,然后才能进行绘图。 遥感技术可以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形成图像,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有用数字;由于遥感扫描要有一定的时间,所以不能实时反映地物的动态变化。遥感技术提供的是信息,不能提供物质服务。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4、“遥感”就象传说中的“千里眼”所具有的神奇功能。下列有关遥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遥感感知地物时不直接接触地物 B.遥感技术是遥感信息接收与应用的过程
C.遥感获取的信息是电磁波信息 D.遥感无法感知地面不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物体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地物都发射电磁波信号。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5、目前世界上商用卫星的分辨率已达到( )。
A.0.61米 B.0.71米 C.0.81米 D.0.91米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遥感技术的发展,目前世界商业卫星分辨率达到0.61米。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6、在电视屏幕上,我们经常看到沙尘、台风、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获取地面事物的信息可通过遥感技术。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7、由于遥感技术的发展,地理学者可以利用高空的地球资源科技卫星来探索地上多种地理现象。下列哪种地理现象不可以利用卫星影像来进行分析( )。
A.崇明岛近十年内面积扩大情况 B.大亚湾核电站热水排放范围
C.汶川震后堰塞湖的发展变化  D.甲型H7N9流感疫情严重区域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卫星影像主要是运用遥感技术,资源科技卫星可以通过接收电磁波获得遥感图片,拍摄出崇明岛近十年内面积扩大情况,大亚湾核电站热水排放范围 以及汶川震后堰塞湖的发展变化,A、B、C可以。但是甲型H7N9流感不是资源,所以不能拍摄疫情严重区域的影像,D不可以,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8、下图为2014年5月22日发生在美国华盛顿州奥索镇的一次灾害图片。读图,为了快速了解灾情,可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
A.GPS B.RS C.GIS D.BIM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遥感技术用于对地面物体进行实时观测,为了解灾情,可以采用的技术是遥感技术;GPS主要用于定位,GIS主要用于数据分析。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9、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不属于遥感应用领域的是( )。
A.资源调查 B.人口增长预测 C.环境监测 D.自然灾害调查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卫星、飞船)上利用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等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遥远的感知,并传送到地面进行分析。遥感(RS)普通用于资源评估、环境监测和灾害监测。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0、监测华北平原农作物病虫害影响范围,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 )。
A. 遥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人工实地调查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最快捷有效监测华北平原农作物病虫害影响范围,可采用RS技术。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1、由于遥感技术的发展,地理学者可以利用高空的地球资源科技卫星来探索地上多种地理现象。下列哪种地理现象不可以利用卫星影像来进行分析( )。
A. 崇明岛近十年内面积扩大情况 B. 大亚湾核电站热水排放范围
C. 汶川震后堰塞湖的发展变化  D. 甲型H7N9流感疫情严重区域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卫星影像主要是运用遥感技术,资源科技卫星可以通过接收电磁波获得遥感图片,拍摄出崇明岛近十年内面积扩大情况,大亚湾核电站热水排放范围 以及汶川震后堰塞湖的发展变化,A、B、C可以。但是甲型H7N9流感不是资源,所以不能拍摄疫情严重区域的影像,D不可以,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2、随着遥感应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遥感技术将更趋于( )。
①实用化 ②商业化 ③国际化 ④娱乐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它对于推动经济建设、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随着遥感应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遥感探测将更趋于实用化、商业化和国际化。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3、遥感的优点有( )。
①用途广 ②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
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④成本低、效益大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遥感受地面条件限制;遥感尽管耗资大,但与其所获得的巨大经济效益相比,成本低。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4、关于遥感技术在地理区域研究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辨各种地物的颜色,以便绘图
B. 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有用的图像和数字
C. 大范围、实时地反映地物的状态和变化
D. 广泛、大信息量地为社会经济提供物质服务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根据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颜色,对目标地物进行直观识别,然后才能进行绘图。 遥感技术可以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形成图像,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有用数字;由于遥感扫描要有一定的时间,所以不能实时反映地物的动态变化。遥感技术提供的是信息,不能提供物质服务。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5、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 )。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D、台风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6、“判读”是对遥感图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 和判断,最后提取感兴趣的信息。
答案:比较|推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7、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中的景物特征有: 、 和时间特征。
答案:光谱特征|空间特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8、从不同的角度,遥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 或 ,遥感可分为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答案:应用领域|专题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9、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中的判读标志是指地物在图像上的各种特有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 、 和 。
答案:色|形|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0、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有几种方法:直接判读法、 、信息复合法、 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答案:对比分析法|综合推理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三、综合题
21、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①红外线 ②X光 ③可见光 ④紫外线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题(1),根据图示可知,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在0.60-0.80之间,是红外线和可见光范围。题(2),植物的健康状况可通过遥感技术来判断,粮食作物的产量也与作物健康状况有关。所以可以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和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2、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地物反射的波谱特征判断识别地物。读图6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地物反射率最高值均集中在可见光区
B.反射率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沙漠
C.0.8—0.9微米波段,反射率最高的是小麦
D.湿地的反射率均最低且随波长增加而降低
答案:C
(2)同一地物的不同状况,反射率也有不同,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 )。
①水体污染状况 ②人口密度的变化
③树木生长状况 ④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题(1),遥感技术可以根据地物反射的波谱特征判断识别地物。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以判断,四种地物反射率最高值出现在紫外线和红外线区;反射率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雪;0.8—0.9微米波段,反射率最高的是小麦;湿地的反射率均最低且随波长增加先降低后略有增加。题(2),同一地物的不同状况,反射率也有不同,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水体污染状况和树木生长状况。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3、读山地植物垂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从山麓到山顶植物有什么变化?
答案:由热带植被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植被稀疏→积雪
(2)从山麓植物可以判断出这座山位于______(温度带),从山顶有冰雪覆盖可以判断其海拨高度大致为 。
答案:热带|5 000米以上
(3)植物直接反映出气候特点,从植物的垂直变化中,说说该山从山麓到山顶气温有什么变化?
答案:山底气温高,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山顶气温在0℃以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题(1),山地中,由于海拔的高低不同,影响着气候的差异,其植被也不同.由图看出,山底是热带植被茂密的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变化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植被稀疏→积雪;题(2),由山麓植物可以判断出这座山位于 热带,从山顶有冰雪覆盖可以判断其海拨高度大致为 5000米以上;题(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4、下图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答案:C
(2)乙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应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题(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甲)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故选C。题(2),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从图中看出,甲处为我国的大兴安岭,矿产、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发展林业、矿业和旅游业;乙处为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热量不足,适合畜牧业生产,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5、下图为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四种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红砂岩具有高反射率的波段是( )。
A.红外线 B.X 光 C.可见光 D.紫外线
答案:C
(2)利用上图能直接完成的遥感工作是( )。
A.判断水域状况 B.制定绿化方案
C.估算地物面积 D.判断土地类型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相关知识。题(1),读图,横轴是波长,纵轴是反射率。根据红砂岩反射率高的点对应的波长数值,在图中可以对应属于可见光部分,故答案选C。题(2),遥感相当于视力的延长,是遥远的感知,只能根据反射的波长,区分地物的类型,不能分析范围、性质等变化。上图中没有水域的波长,不能判断水域状况,A错。制定方案,估算面积需要用GIS技术,B、C错。可以根据波长判断土地类型,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遥感图象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9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