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08 15:06:21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柯桥期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出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诗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高贵品质。而绍兴镜湖十里荷塘的荷花也将在2024年的夏天尽情绽放。请问以下哪种土壤适合荷花的生长(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各种土壤都适宜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1、黏土:优点:保肥保水性强、含矿质元素较丰富、有机质含量较稳定等。缺点:土壤间隙小、通透性差。2、沙土优点:土壤间隙大,通透性强;排水良好。缺点:保水性差;土壤中有机质少,且易分解和淋失。3、壤土:土壤结构良好,土质均匀,松粘适中,通透性保水性都较好,是较优质肥沃的土壤,所有园艺植物都能在壤性土壤上健康生长。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力,但是通气透水性差,只适合栽培水生植物等。
【解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淤泥说明了莲生活的土壤是黏土类土壤,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故答案为:B
2.(2024八下·义乌期末)玉米等早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根据下表中土壤分类相关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导致玉米“霉根”的土壤是(  )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 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才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一般的粘土都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一般在原地风化,颗粒较大而成分接近原来的石块的,称为原生黏土或者是一次黏土。这种黏土的成分主要为氧化硅与氧化铝,色白而耐火,为配制瓷土之主要原料。
【解答】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根据下表中土壤分类相关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导致玉米“霉根”的土壤一般透气性差,保水性号,所以属于黏土类土壤;
故答案为:B
3.(2024八下·临海期末)花生适合在砂粒比较多的土壤中种植,这是因为花生在地上开花,雌蕊深入地下进行膨大发育,砂粒较多有助于雌蕊向地下伸扎以及膨大形成果实。下列土壤模型中能代表砂粒较多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解答】AB.A矿物质颗粒含量适中,空气和水的含量较多,符合壤土的特征,B中砂粒较少,A正确,B错误;
C.矿物质颗粒含量最多,空气含量多,水的含量最少,符合砂质土特征,C正确;
D.矿物质颗粒含量较多,水的含量较多,空气含量较少,符合黏质土的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A。
4.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 实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由题干可知,该题研究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则沙子是该实验的单一变量,实验设计中,除沙子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4八下·杭州月考)小金在测定土壤的成分时,进行了如下的几个实验,实验操作与结果相一致的是(  )
A.图甲实验中,用相同体积的泡沫块代替铁块,实验效果相同
B.图甲实验中,为了防止加水过程中土壤坍塌,可将土壤压实后再进行实验
C.图乙实验中,灼烧过程中观察到土壤颜色变黑有焦味产生,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D.图乙实验中,取新鲜土壤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后,减少的质量就是土壤中有机物的质量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解答】A、泡沫块密度小,会浮在水面上,实验效果与铁块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将土壤压实后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土壤中的有机物燃点低,容易燃烧,颜色变黑并有焦味产生,符合题意;
D、新鲜土壤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减少的部分除了有机物还有水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就是陆地的表层部分
B.土壤的成分是空气、水分、矿物质
C.构成土壤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
D.土壤中矿物质所占的比例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土壤由矿物质、空气、水分和有机质组成。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更组成要素的相互协调程度能够决定土壤的肥力。
【解答】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7.将甲、乙两株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按照如图方式处理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土壤浸出液中进行实验。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
A.根吸水的部位 B.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
C.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在轴向上,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甲图减掉根尖,乙图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经过一段时间,甲图幼苗萎蔫,乙图幼苗生长良好,说明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很尖。
故选 A .
8.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如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土壤湿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湿润条件和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落叶上面也有微生物,也可以分解自身,所以也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因为1、3组土壤灭菌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杀灭,无法所以分解落叶,2、4组没有灭菌,存在微生物,因其土壤的湿润条件不同,分解的落叶量也不相同.
【解答】A.实验组2组和4组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土壤的湿润程度,研究的是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A 正确;
B.该实验有2个变量,分别是土壤是否经过灭菌处理,是否湿润,如果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那么实验中的对照组是2和4,1和3是实验组, B 错误;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微生物的影响, C 正确;
D.1组和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4组由于有微生物,但湿润程度不同,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D 正确。
故选:B
9.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 (  )
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 B.土壤中缺少无机盐
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 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解答】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氨、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
故答案为:B。
10.(2022八下·柯桥期末)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化肥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
【解答】A:施有机肥,不会导致土壤板结。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板结。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会导致土壤板结。
故选A。
二、填空题
11.(2024八下·义乌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等成分;
(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④⑥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
(3)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____。
A.无色无味 B.化学性质不活泼
C.空气中含量最多 D.沸点较低
【答案】(1)腐殖质/有机物
(2)①③⑤
(3)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土壤的组成的知识解答;
(2)根据月球土壤的形成过程分析;
(3)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判断。
【解答】(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腐殖质(有机物)等成分;
(2) 由分析可知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②岩石风化,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⑥低等植物着生,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③高等植物生长,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则正确顺序为②④⑥①③⑤。
(3) 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保证月壤不会发生改变,故选B。
12.(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时节,万物复苏,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读园”劳动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师生们共同种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树等。请回答下面小题:
玉米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中,会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从而导致“霉根”。
(1)在下列三种类型的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的是   。
(2)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
【答案】(1)C
(2)钾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占土壤固相重量的95%~98%。土壤有机质分为残落物和腐殖质,占有机物质的70%-90%,是土壤的肥力来源。土壤水分和空气占土壤体积的20%-30%,分别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动;
【解答】(1)在下列三种类型的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的是C,土壤中含水量过多,根的透气性能差;
(2) 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加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磷肥会促进开花结果,氮肥会促进叶子的生长。
故答案为:(1)C(2)钾
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枯叶落人泥土,成为土壤的   部分。
(2)“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要反复冲洗双手,是因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
(3)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会造成土壤缺少   ,从而影响根的   。
【答案】(1)有机物
(2)微生物
(3)空气;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 (1)植物的枯叶落人泥土,成为土壤的 有机物 部分。
(2)“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要反复冲洗双手,是因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微生物 。
(3)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会造成土壤缺少 空气 ,从而影响根的 呼吸作用 。
故答案为: (1) 有机物 ; (2) 微生物 ; (3) 空气 ; 呼吸作用 。
14.下表是对长期使用两种肥料的农田中4类土壤动物的物种数量的调查数据。
样地 跳虫类(种/m2) 蜱螨类(种/m2) 线蚓类(种/m2) 线虫类(种/m2)
有机肥田 10 38 40 19
化肥田 4 16 18 7
化肥田与有机肥田相比较,土壤动物物种的   减少,但施加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会对土壤造成   污染。
【答案】数量;生物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从表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机肥田中的土壤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其物种数远远大于化肥田。长期使用化肥,可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有机物分解能力弱,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降低。人粪便中,含很多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除此之外,人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 会对土壤造成 生物 污染。
故答案为: 数量 ; 生物
【解答】有机肥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养分,对植物的养分供应相对温和有很长的后效。由于有机肥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有机肥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为生产高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提供了条件。有机肥增加了土壤中各种糖类含量有了糖类,有了有机物在降解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能量。有机肥田从物种数上来看,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都比化肥田高,所以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从数量(即从密度上)上看,有机肥田比化肥田也大大增加,有机质应该增加。
15.(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2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同步测试(1))经测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20%、粉砂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   类土壤。
【答案】黏土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据它们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解答】黏粒和粉砂粒的比例为80%,远超砂粒,整体土壤颗粒较细,符合黏土类土壤特征。
故答案为:黏土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4八下·武义期末)为了探究植物的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选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样的植物,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号的个数代表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或施同种肥料的多少).
号码 选用的土壤 浇水量 光照时间 施肥量
1 壤土 +++ ++++ +++
2 粘土 +++ ++++ +++
3 壤土 +++ ++++ ++
4 粘土 +++ ++ ++
5 壤土   ++++ +++
(1)对比1、2号盆中的植物的生长情况,研究的应是   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
(2)为了研究施肥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应对   盆植物生长情况作比较;
(3)比较2号和4号植物的生长情况,能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为什么?   
【答案】(1)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
(2)3号 5号
(3)不能; 因为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无法比较得出结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 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题从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间长短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实验的设计,设计实验方案时注意控制单一变量。
【解答】 (1)分析1号2号花盆,光照时间和浇水量相同,唯一的变量是土壤种类不同,所以若要比较研究1、2号盆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将课题定名为: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
(2)要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施肥量,其它的土壤的种类、光照时间都应该相同,符合条件的是3号和5号。
(3)2号和4号的变量有2个,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结果的影响无法知道到底是由于哪个变量引起的。
17.研究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某人设计了4个不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各装置中地下部分都处于相同环境中,地上部分都处于透明的封闭容器中。
(1)为了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应比较装置   (填装置序号)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
(2)以装置①④来进行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
【答案】(1)①与②
(2)不合理;装置①和④中,地上环境没有提供独立的、相同的生长空间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1)通过分析可知,因此为研究甲、2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应比较装置 ①与② 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以装置(①和④ 来进行对照实验.因为变量不唯一,这样的实验设计是不合理的.
故答案为: (1) ①与② ; (2) 不合理 ; 装置①和④中,地上环境没有提供独立的、相同的生长空间 。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柯桥期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出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诗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高贵品质。而绍兴镜湖十里荷塘的荷花也将在2024年的夏天尽情绽放。请问以下哪种土壤适合荷花的生长(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各种土壤都适宜
2.(2024八下·义乌期末)玉米等早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根据下表中土壤分类相关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导致玉米“霉根”的土壤是(  )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
3.(2024八下·临海期末)花生适合在砂粒比较多的土壤中种植,这是因为花生在地上开花,雌蕊深入地下进行膨大发育,砂粒较多有助于雌蕊向地下伸扎以及膨大形成果实。下列土壤模型中能代表砂粒较多的是(  )
A. B.
C. D.
4.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
A. B.
C. D.
5.(2024八下·杭州月考)小金在测定土壤的成分时,进行了如下的几个实验,实验操作与结果相一致的是(  )
A.图甲实验中,用相同体积的泡沫块代替铁块,实验效果相同
B.图甲实验中,为了防止加水过程中土壤坍塌,可将土壤压实后再进行实验
C.图乙实验中,灼烧过程中观察到土壤颜色变黑有焦味产生,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D.图乙实验中,取新鲜土壤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后,减少的质量就是土壤中有机物的质量
6.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就是陆地的表层部分
B.土壤的成分是空气、水分、矿物质
C.构成土壤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
D.土壤中矿物质所占的比例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7.将甲、乙两株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按照如图方式处理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土壤浸出液中进行实验。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
A.根吸水的部位 B.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
C.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8.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如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土壤湿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9.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 (  )
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 B.土壤中缺少无机盐
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 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
10.(2022八下·柯桥期末)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二、填空题
11.(2024八下·义乌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等成分;
(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④⑥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
(3)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____。
A.无色无味 B.化学性质不活泼
C.空气中含量最多 D.沸点较低
12.(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时节,万物复苏,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读园”劳动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师生们共同种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树等。请回答下面小题:
玉米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中,会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从而导致“霉根”。
(1)在下列三种类型的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的是   。
(2)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
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枯叶落人泥土,成为土壤的   部分。
(2)“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要反复冲洗双手,是因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
(3)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会造成土壤缺少   ,从而影响根的   。
14.下表是对长期使用两种肥料的农田中4类土壤动物的物种数量的调查数据。
样地 跳虫类(种/m2) 蜱螨类(种/m2) 线蚓类(种/m2) 线虫类(种/m2)
有机肥田 10 38 40 19
化肥田 4 16 18 7
化肥田与有机肥田相比较,土壤动物物种的   减少,但施加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会对土壤造成   污染。
15.(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2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同步测试(1))经测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20%、粉砂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   类土壤。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4八下·武义期末)为了探究植物的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选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样的植物,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号的个数代表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或施同种肥料的多少).
号码 选用的土壤 浇水量 光照时间 施肥量
1 壤土 +++ ++++ +++
2 粘土 +++ ++++ +++
3 壤土 +++ ++++ ++
4 粘土 +++ ++ ++
5 壤土   ++++ +++
(1)对比1、2号盆中的植物的生长情况,研究的应是   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
(2)为了研究施肥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应对   盆植物生长情况作比较;
(3)比较2号和4号植物的生长情况,能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为什么?   
17.研究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某人设计了4个不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各装置中地下部分都处于相同环境中,地上部分都处于透明的封闭容器中。
(1)为了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应比较装置   (填装置序号)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
(2)以装置①④来进行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1、黏土:优点:保肥保水性强、含矿质元素较丰富、有机质含量较稳定等。缺点:土壤间隙小、通透性差。2、沙土优点:土壤间隙大,通透性强;排水良好。缺点:保水性差;土壤中有机质少,且易分解和淋失。3、壤土:土壤结构良好,土质均匀,松粘适中,通透性保水性都较好,是较优质肥沃的土壤,所有园艺植物都能在壤性土壤上健康生长。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力,但是通气透水性差,只适合栽培水生植物等。
【解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淤泥说明了莲生活的土壤是黏土类土壤,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 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才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一般的粘土都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一般在原地风化,颗粒较大而成分接近原来的石块的,称为原生黏土或者是一次黏土。这种黏土的成分主要为氧化硅与氧化铝,色白而耐火,为配制瓷土之主要原料。
【解答】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根据下表中土壤分类相关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导致玉米“霉根”的土壤一般透气性差,保水性号,所以属于黏土类土壤;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解答】AB.A矿物质颗粒含量适中,空气和水的含量较多,符合壤土的特征,B中砂粒较少,A正确,B错误;
C.矿物质颗粒含量最多,空气含量多,水的含量最少,符合砂质土特征,C正确;
D.矿物质颗粒含量较多,水的含量较多,空气含量较少,符合黏质土的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 实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由题干可知,该题研究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则沙子是该实验的单一变量,实验设计中,除沙子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解答】A、泡沫块密度小,会浮在水面上,实验效果与铁块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将土壤压实后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土壤中的有机物燃点低,容易燃烧,颜色变黑并有焦味产生,符合题意;
D、新鲜土壤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减少的部分除了有机物还有水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土壤由矿物质、空气、水分和有机质组成。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更组成要素的相互协调程度能够决定土壤的肥力。
【解答】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在轴向上,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甲图减掉根尖,乙图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经过一段时间,甲图幼苗萎蔫,乙图幼苗生长良好,说明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很尖。
故选 A .
8.【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湿润条件和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落叶上面也有微生物,也可以分解自身,所以也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因为1、3组土壤灭菌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杀灭,无法所以分解落叶,2、4组没有灭菌,存在微生物,因其土壤的湿润条件不同,分解的落叶量也不相同.
【解答】A.实验组2组和4组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土壤的湿润程度,研究的是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A 正确;
B.该实验有2个变量,分别是土壤是否经过灭菌处理,是否湿润,如果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那么实验中的对照组是2和4,1和3是实验组, B 错误;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微生物的影响, C 正确;
D.1组和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4组由于有微生物,但湿润程度不同,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D 正确。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解答】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氨、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化肥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
【解答】A:施有机肥,不会导致土壤板结。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板结。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会导致土壤板结。
故选A。
11.【答案】(1)腐殖质/有机物
(2)①③⑤
(3)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土壤的组成的知识解答;
(2)根据月球土壤的形成过程分析;
(3)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判断。
【解答】(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腐殖质(有机物)等成分;
(2) 由分析可知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②岩石风化,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⑥低等植物着生,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③高等植物生长,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则正确顺序为②④⑥①③⑤。
(3) 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保证月壤不会发生改变,故选B。
12.【答案】(1)C
(2)钾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占土壤固相重量的95%~98%。土壤有机质分为残落物和腐殖质,占有机物质的70%-90%,是土壤的肥力来源。土壤水分和空气占土壤体积的20%-30%,分别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动;
【解答】(1)在下列三种类型的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的是C,土壤中含水量过多,根的透气性能差;
(2) 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加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磷肥会促进开花结果,氮肥会促进叶子的生长。
故答案为:(1)C(2)钾
13.【答案】(1)有机物
(2)微生物
(3)空气;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 (1)植物的枯叶落人泥土,成为土壤的 有机物 部分。
(2)“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要反复冲洗双手,是因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微生物 。
(3)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会造成土壤缺少 空气 ,从而影响根的 呼吸作用 。
故答案为: (1) 有机物 ; (2) 微生物 ; (3) 空气 ; 呼吸作用 。
14.【答案】数量;生物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从表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机肥田中的土壤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其物种数远远大于化肥田。长期使用化肥,可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有机物分解能力弱,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降低。人粪便中,含很多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除此之外,人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 会对土壤造成 生物 污染。
故答案为: 数量 ; 生物
【解答】有机肥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养分,对植物的养分供应相对温和有很长的后效。由于有机肥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有机肥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为生产高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提供了条件。有机肥增加了土壤中各种糖类含量有了糖类,有了有机物在降解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能量。有机肥田从物种数上来看,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都比化肥田高,所以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从数量(即从密度上)上看,有机肥田比化肥田也大大增加,有机质应该增加。
15.【答案】黏土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据它们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解答】黏粒和粉砂粒的比例为80%,远超砂粒,整体土壤颗粒较细,符合黏土类土壤特征。
故答案为:黏土
16.【答案】(1)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
(2)3号 5号
(3)不能; 因为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无法比较得出结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 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题从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间长短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实验的设计,设计实验方案时注意控制单一变量。
【解答】 (1)分析1号2号花盆,光照时间和浇水量相同,唯一的变量是土壤种类不同,所以若要比较研究1、2号盆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将课题定名为: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
(2)要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施肥量,其它的土壤的种类、光照时间都应该相同,符合条件的是3号和5号。
(3)2号和4号的变量有2个,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结果的影响无法知道到底是由于哪个变量引起的。
17.【答案】(1)①与②
(2)不合理;装置①和④中,地上环境没有提供独立的、相同的生长空间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1)通过分析可知,因此为研究甲、2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应比较装置 ①与② 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以装置(①和④ 来进行对照实验.因为变量不唯一,这样的实验设计是不合理的.
故答案为: (1) ①与② ; (2) 不合理 ; 装置①和④中,地上环境没有提供独立的、相同的生长空间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