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树木养育或古树保护中,常常会看到园艺师给树木“挂吊瓶”。当吊瓶中的各种物质随水进入茎内后,将其中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各个部位的结构是( )
A.髓 B.皮层 C.筛管 D.导管
2.(2024八下·金东期末)为塑造浙中城市新形象,我市对道路进行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及相应说法都正确的是( )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
B.为减少蒸腾散水,应去掉所有叶片后再进行移栽
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
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3.(2024八下·嘉兴期末)菟丝子是一种没有叶绿素的植物,可通过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茎,并从中吸取营养物质。菟丝子吸取有机物,其吸器应刺入到植物木质茎的( )
A.髓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韧皮部
4.(2024八下·越城期末)“笋有多大,竹有多粗”。即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中没有(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5.(2024八下·武义期末)胎儿和母体间由脐带连接,脐带好比是两者的桥梁,负责物质运输.植物的茎如同是叶和根的桥梁,如下图,a和b两类物质由茎分别向下和向上运输到根和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髓运输
B.树皮环割影响的是a的运输
C.b的运输与蒸腾作用无关
D.a主要指有机物,在导管运输
6.(2024八下·吴兴期末)为积极推进“美丽浙江”创建,浙江多地采用注射花芽抑制剂的方式控制“杨柳飞絮”。园林工人在雌柳树树干上打孔,将药瓶插入孔内,药液会慢慢被树体吸收,随着蒸腾作用扩散到树冠各个部分。当年注射。次年生效,注射后的雌树减少飞絮量能达到90%。如图是柳树树干的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打孔的深度应恰好达到图中②所示位置
B.药液是通过④的导管向上运输的
C.适宜的光照有利于加快药液向上运输到树冠
D.柳树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7.(2024八下·苍南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下表中表述错误的是( )
选项 结构 功能
A 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 有利气体交换
B 鼻腔能分泌粘液 净化吸入的空气
C 叶表皮细胞透明 有利于光线透过
D 植物的茎里有导管 用来输送有机物
A.A B.B C.C D.D
8.(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那一侧
9.(2024八下·越城月考)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该科学观点的是( )
A.植物的茎中有导管,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B.睡莲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有利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C.根冠外层细胞排列疏松,对根起着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长着肉质的茎、刺状的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
10.(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同学做了如下图实验:十几小时后,纵切植物茎的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
A.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B.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C.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D.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上就越浅
二、实验探究题
11.(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滨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小杭: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 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盛有一定量稀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组枝条只将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没有染红
(1)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滨的猜想。
(2)该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的目的是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 环境中进行实验。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验证了 的猜想。
A.小杭 B.小江 C.小滨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12.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 h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作出解释。
解释结果A: ;
解释结果B: 。
(2)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 h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木质部没有32P。
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 。
三、填空题
13.(2024八下·金东期末)八(1)班同学以“植物中的物质运输”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大单元学习。小科同学画出图甲所示叶片上的物质流动图,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蚕豆下表皮装片和根尖的纵切片,如图乙是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图丙是他绘制的根毛细胞。请回答:
(1)图甲中代表有机物运输路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
(2) 图乙中“? ”代表的是 细胞。
(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14.(2024八下·东阳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1)草莓的茎细软,沿地面生长,借以扩大营养面积,草莓的茎属于 (选填“匍匐茎”“攀援茎”或“缠绕茎”)。
(2)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保卫细胞将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图甲、乙中能正确体现此时气孔状态的是 。
(3)根尖的根毛区细胞的体积大,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吸收 的主要部位。
15.(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气密性良好的依据是 .
(2)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说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 运输的.
(3)图乙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16.(2024八下·余杭期末)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图一是植物吸收、运输和散失水分的示意图。请结合图二和图三,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是根尖各区在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图一的过程1主要由图二的 (填字母)细胞来完成。
(2)图三甲/乙分别是植物的筛管和导管,图一的过程2由图三中的 (填“甲”或“乙”)结构来完成物质运输。
17.请分析图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1中根的表述说明它具有 的功能,完成该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2)神气的叶表达了自己能为其他器官提供有机物,发挥此作用所需的原料是 。
(3)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茎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该工作。
(4)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
故答案为:D。
2.【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所以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2)移栽植物时,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是保证植物成活的关键。
【解答】A.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A错误。
B.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保留所有叶片移栽,会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B错误。
C.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C错误。
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不利于根的呼吸,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比如树木之间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D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
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
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解答】 菟丝子是一种没有叶绿素的植物,可通过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茎,并从中吸取营养物质。菟丝子吸取有机物,其吸器应刺入到植物木质茎的韧皮部,因为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 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笋有多大,竹有多粗”。即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中没有形成层,因为形成层中的细胞能够不断的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得茎不断的增粗;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a是有机物。
【解答】A、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导管运输,A错误;
B、环割树皮破坏了茎的韧皮部,阻断了a有机物的运输,B正确;
C、蒸腾作用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供动力故b的运输与蒸腾作用有关,C错误;
D、a主要指有机物,在筛管中运输,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其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
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 用,比较坚硬;最里面是髓,能够储存营养物质。(2)如图中,①髓,②木质部,③形成层,④韧皮部。
【解答】AB.打孔的深度应恰好到达②木质部的位置,方便输入的药液随水分通过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A正确,B错误。
C.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蒸腾作用强,药液随水分向上榆树到树冠的速度就快,C正确。
D. 柳树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D正确。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解答】A. 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 ,有利于血液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即有利气体交换,A正确;
B. 鼻腔能分泌粘液 , 以湿润吸入的干燥的空气。 空气通过鼻腔时呼进的气体带有埃尘、颗粒物、病菌等,它们绝大部分被黏液吸附住,形成鼻涕, 所以粘液可以净化吸入的空气 ,B正确;
C. 叶表皮细胞透明,有利于光线透过进入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 植物的茎里有导管, 用来输送水和无机盐,D错误;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年轮的形成原理:年轮是由于一年内气候条件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形成的木质部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在春季和夏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大、壁薄、颜色浅,质地较疏松,称为早材;到了秋季,气温渐凉,雨量减少,形成层活动逐渐减弱,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小、壁厚、颜色深,质地较紧密,称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间,界限不明显,而相邻两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间,界限非常明显,形成了年轮。
【解答】观察树桩的年轮图示:乙侧的年轮间隔大于甲侧,说明乙侧是树干的向阳面,生长速度快于甲侧。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茎的输导组织:导管:存在于木质部,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筛管:位于韧皮部,由活细胞组成,细胞上下连接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叫做筛孔,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
2、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时水分散失的 “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 “窗口”。不同植物的气孔分布不同,水生植物(如睡莲)上表皮气孔多,有利于水分散失和气体交换;陆生植物一般下表皮气孔多,可减少水分过度散失。
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气孔的开闭控制着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进出,影响呼吸作用的进行。
【解答】A、植物的茎中有导管,能够自下而上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A符合题意。
B、睡莲属于水生植物,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有利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长着肉质的茎、刺状的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植物根部的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后,水分通过根部的导管进入茎中的导管,再经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花、果实等器官。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其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的。2、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植物体内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促使根部吸收的水分不断向上运输,但它与实验中红色物质分布现象的直接关联在于提供了水分运输的动力,而非改变红色物质的分布原因。
【解答】A 、枝条出现红色越往上越浅的现象是由于水分的运输导致的,并非枝条自身的特点,该选项错误。
B 、不是因为上面水多把红色冲淡,而是水分运输使得红色物质随着水分向上运输,越往上相对含量越少,所以颜色越浅,该选项错误。
C 、红色物质是随着水分运输的,而不是因为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与红色物质的分布现象无关,该选项错误。
D 、因为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在运输过程中,红色物质随着水分向上移动,越往上水分运输经过的距离越长,红色物质相对分散,所以颜色就越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11.【答案】木质部和韧皮部;促进蒸腾作用,增加水分的运输;温暖且光照充足;A;蒸腾作用导致水分向上运输的过程中逐渐减少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气孔,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解答】(1)小杭认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小江认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所以小滨的猜想可以是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和韧皮部的筛管共同进行的。
(2)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目的是促进水分的蒸腾作用,加快水分的运输。因为叶片的蒸腾作用可以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光照强、温度高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强蒸腾作用,使水分运输更快,实验现象更明显。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A 组和B组实验现象都是木质部染红,说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验证了小杭的猜想。C组没有染红,说明韧皮部的筛管不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靠近顶端,运输的水分和无机盐越少。在运输过程中,水分和无机盐会不断被利用和消耗,所以越靠近顶端,含量越少,染色也就越浅。
12.【答案】(1)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的;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位于木质部,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物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一串管状死细胞,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解答】(1)导管位于木质部,是对水分和无机盐进行运输的结构,根据实验结果A可见,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根据实验B可见,无机盐离子在镜中能够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疏导有机物的管道,根据实验乙结果可见叶片所吸收的无间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上运输的。
13.【答案】(1)④
(2)保卫
(3)大于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解答】(1)叶片制造有机物,通过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
(2)图乙中“? ”代表的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孔是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3) 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14.【答案】(1)匍匐茎
(2)乙
(3)水分和无机盐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 一般植株的根尖从根顶端向后依次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个部分。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它是生长点外罩,具有保护生长锥分生组织的作用。根冠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这些薄壁细胞分泌含有多糖、果胶质的糖体,可润滑土粒表面,有助根尖的延伸。分生区:即生长点,由分生组织细胞所构成,该部分大部分被根冠包围,长1 mm左右。生长点的细胞形状为多面体,排列紧密,胞壁薄,胞核大,胞质浓,液胞小。这些细胞不断进行分裂,使根尖不断增加新细胞。伸长区:在分生区后边的细胞,全长约数毫米,细胞分裂能力逐渐减弱至停止分裂,转向细胞体积增大,明显地表现为纵向伸长,是棉根向前伸延的主要部位;根毛区:位于伸长区之后。此区是细胞基本定型的区域,全长可达几厘米。该区组织分化已趋成熟,也称成熟区。由于部分表皮细胞形成纤细根毛,使该区密被根毛,成为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解答】(1) 匍匐茎是指沿地平方向生长的茎。基部的旁枝节间较长,每个节上可生叶、芽和不定根,与整体分离后能长成新个体,故可用以进行人工营养繁殖。例如草莓、番薯等茎叶蔓生于地表,又如马铃薯,其匍匐茎则生长在地下。 所以草莓的茎细软,沿地面生长,借以扩大营养面积,草莓的茎属于匍匐茎;
(2) 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保卫细胞将进行生理功能调节,缺水时,气孔关闭。图甲、乙中能正确体现此时气孔状态的是乙;
(3) 根尖的根毛区细胞的体积大,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故答案为:(1)匍匐茎(2)乙(3)水分和无机盐
15.【答案】(1)U形管中左右液面能形成高度差并保持
(2)导管
(3)髓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2)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 (1)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依据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图中B是木质部,木质部中有导管,可以从下往上运输水喝无机盐。
(3)图乙中:A是髓、B是木质部,C是树皮。
16.【答案】(1)D
(2)乙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图一中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2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图二中A分生区细胞、B伸长区细胞、C根冠细胞、D成熟区细胞。图三中甲筛管、乙导管。
【解答】(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成根毛,扩大了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图一的过程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主要由图二的D成熟区细胞来完成;
(2)图三甲乙分别是植物的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图三中甲是筛管、乙是导管。因此,图一的过程2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由图三中的乙结构来完成物质运输。
17.【答案】(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毛区
(2)二氧化碳和水
(3)导管
(4)有机物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根:吸收,固着和支持,输导,合成有机物,贮藏和繁殖,分泌
茎:输导,支持,贮藏和繁殖,光合作用
叶: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能力
花:被子植物有性繁殖
种子:增殖本种植物,渡过不良生境
果实:保护种子,贮藏营养,辅助种子散布
【解答】(1)根位于土壤中,能够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石机盐,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成熟区有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分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3)茎中有导管,导管能够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作用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该工作。
(4)茎中还有筛管,能够将叶制造的有机物,运输给其他器官。
故答案为: (1)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 根毛区 ; (2) 二氧化碳和水 ; (3) 导管 ; (4) 有机物 。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树木养育或古树保护中,常常会看到园艺师给树木“挂吊瓶”。当吊瓶中的各种物质随水进入茎内后,将其中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各个部位的结构是( )
A.髓 B.皮层 C.筛管 D.导管
【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
故答案为:D。
2.(2024八下·金东期末)为塑造浙中城市新形象,我市对道路进行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及相应说法都正确的是( )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
B.为减少蒸腾散水,应去掉所有叶片后再进行移栽
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
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所以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2)移栽植物时,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是保证植物成活的关键。
【解答】A.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A错误。
B.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保留所有叶片移栽,会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B错误。
C.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C错误。
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不利于根的呼吸,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比如树木之间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D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4八下·嘉兴期末)菟丝子是一种没有叶绿素的植物,可通过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茎,并从中吸取营养物质。菟丝子吸取有机物,其吸器应刺入到植物木质茎的( )
A.髓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韧皮部
【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
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
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解答】 菟丝子是一种没有叶绿素的植物,可通过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茎,并从中吸取营养物质。菟丝子吸取有机物,其吸器应刺入到植物木质茎的韧皮部,因为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4八下·越城期末)“笋有多大,竹有多粗”。即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中没有(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 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笋有多大,竹有多粗”。即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中没有形成层,因为形成层中的细胞能够不断的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得茎不断的增粗;
故答案为:B
5.(2024八下·武义期末)胎儿和母体间由脐带连接,脐带好比是两者的桥梁,负责物质运输.植物的茎如同是叶和根的桥梁,如下图,a和b两类物质由茎分别向下和向上运输到根和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髓运输
B.树皮环割影响的是a的运输
C.b的运输与蒸腾作用无关
D.a主要指有机物,在导管运输
【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a是有机物。
【解答】A、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导管运输,A错误;
B、环割树皮破坏了茎的韧皮部,阻断了a有机物的运输,B正确;
C、蒸腾作用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供动力故b的运输与蒸腾作用有关,C错误;
D、a主要指有机物,在筛管中运输,D错误。
故选:B。
6.(2024八下·吴兴期末)为积极推进“美丽浙江”创建,浙江多地采用注射花芽抑制剂的方式控制“杨柳飞絮”。园林工人在雌柳树树干上打孔,将药瓶插入孔内,药液会慢慢被树体吸收,随着蒸腾作用扩散到树冠各个部分。当年注射。次年生效,注射后的雌树减少飞絮量能达到90%。如图是柳树树干的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打孔的深度应恰好达到图中②所示位置
B.药液是通过④的导管向上运输的
C.适宜的光照有利于加快药液向上运输到树冠
D.柳树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其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
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 用,比较坚硬;最里面是髓,能够储存营养物质。(2)如图中,①髓,②木质部,③形成层,④韧皮部。
【解答】AB.打孔的深度应恰好到达②木质部的位置,方便输入的药液随水分通过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A正确,B错误。
C.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蒸腾作用强,药液随水分向上榆树到树冠的速度就快,C正确。
D. 柳树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D正确。
故答案为:B。
7.(2024八下·苍南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下表中表述错误的是( )
选项 结构 功能
A 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 有利气体交换
B 鼻腔能分泌粘液 净化吸入的空气
C 叶表皮细胞透明 有利于光线透过
D 植物的茎里有导管 用来输送有机物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解答】A. 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 ,有利于血液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即有利气体交换,A正确;
B. 鼻腔能分泌粘液 , 以湿润吸入的干燥的空气。 空气通过鼻腔时呼进的气体带有埃尘、颗粒物、病菌等,它们绝大部分被黏液吸附住,形成鼻涕, 所以粘液可以净化吸入的空气 ,B正确;
C. 叶表皮细胞透明,有利于光线透过进入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 植物的茎里有导管, 用来输送水和无机盐,D错误;
故答案为:D。
8.(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那一侧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年轮的形成原理:年轮是由于一年内气候条件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形成的木质部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在春季和夏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大、壁薄、颜色浅,质地较疏松,称为早材;到了秋季,气温渐凉,雨量减少,形成层活动逐渐减弱,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小、壁厚、颜色深,质地较紧密,称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间,界限不明显,而相邻两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间,界限非常明显,形成了年轮。
【解答】观察树桩的年轮图示:乙侧的年轮间隔大于甲侧,说明乙侧是树干的向阳面,生长速度快于甲侧。
故答案为:C。
9.(2024八下·越城月考)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该科学观点的是( )
A.植物的茎中有导管,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B.睡莲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有利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C.根冠外层细胞排列疏松,对根起着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长着肉质的茎、刺状的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茎的输导组织:导管:存在于木质部,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筛管:位于韧皮部,由活细胞组成,细胞上下连接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叫做筛孔,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
2、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时水分散失的 “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 “窗口”。不同植物的气孔分布不同,水生植物(如睡莲)上表皮气孔多,有利于水分散失和气体交换;陆生植物一般下表皮气孔多,可减少水分过度散失。
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气孔的开闭控制着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进出,影响呼吸作用的进行。
【解答】A、植物的茎中有导管,能够自下而上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A符合题意。
B、睡莲属于水生植物,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有利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长着肉质的茎、刺状的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同学做了如下图实验:十几小时后,纵切植物茎的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
A.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B.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C.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D.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上就越浅
【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植物根部的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后,水分通过根部的导管进入茎中的导管,再经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花、果实等器官。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其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的。2、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植物体内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促使根部吸收的水分不断向上运输,但它与实验中红色物质分布现象的直接关联在于提供了水分运输的动力,而非改变红色物质的分布原因。
【解答】A 、枝条出现红色越往上越浅的现象是由于水分的运输导致的,并非枝条自身的特点,该选项错误。
B 、不是因为上面水多把红色冲淡,而是水分运输使得红色物质随着水分向上运输,越往上相对含量越少,所以颜色越浅,该选项错误。
C 、红色物质是随着水分运输的,而不是因为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与红色物质的分布现象无关,该选项错误。
D 、因为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在运输过程中,红色物质随着水分向上移动,越往上水分运输经过的距离越长,红色物质相对分散,所以颜色就越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二、实验探究题
11.(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滨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小杭: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 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盛有一定量稀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组枝条只将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没有染红
(1)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滨的猜想。
(2)该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的目的是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 环境中进行实验。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验证了 的猜想。
A.小杭 B.小江 C.小滨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木质部和韧皮部;促进蒸腾作用,增加水分的运输;温暖且光照充足;A;蒸腾作用导致水分向上运输的过程中逐渐减少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气孔,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解答】(1)小杭认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小江认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所以小滨的猜想可以是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和韧皮部的筛管共同进行的。
(2)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目的是促进水分的蒸腾作用,加快水分的运输。因为叶片的蒸腾作用可以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光照强、温度高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强蒸腾作用,使水分运输更快,实验现象更明显。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A 组和B组实验现象都是木质部染红,说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验证了小杭的猜想。C组没有染红,说明韧皮部的筛管不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靠近顶端,运输的水分和无机盐越少。在运输过程中,水分和无机盐会不断被利用和消耗,所以越靠近顶端,含量越少,染色也就越浅。
12.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 h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作出解释。
解释结果A: ;
解释结果B: 。
(2)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 h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木质部没有32P。
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 。
【答案】(1)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的;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位于木质部,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物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一串管状死细胞,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解答】(1)导管位于木质部,是对水分和无机盐进行运输的结构,根据实验结果A可见,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根据实验B可见,无机盐离子在镜中能够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疏导有机物的管道,根据实验乙结果可见叶片所吸收的无间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上运输的。
三、填空题
13.(2024八下·金东期末)八(1)班同学以“植物中的物质运输”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大单元学习。小科同学画出图甲所示叶片上的物质流动图,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蚕豆下表皮装片和根尖的纵切片,如图乙是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图丙是他绘制的根毛细胞。请回答:
(1)图甲中代表有机物运输路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
(2) 图乙中“? ”代表的是 细胞。
(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答案】(1)④
(2)保卫
(3)大于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解答】(1)叶片制造有机物,通过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
(2)图乙中“? ”代表的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孔是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3) 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14.(2024八下·东阳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1)草莓的茎细软,沿地面生长,借以扩大营养面积,草莓的茎属于 (选填“匍匐茎”“攀援茎”或“缠绕茎”)。
(2)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保卫细胞将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图甲、乙中能正确体现此时气孔状态的是 。
(3)根尖的根毛区细胞的体积大,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吸收 的主要部位。
【答案】(1)匍匐茎
(2)乙
(3)水分和无机盐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 一般植株的根尖从根顶端向后依次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个部分。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它是生长点外罩,具有保护生长锥分生组织的作用。根冠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这些薄壁细胞分泌含有多糖、果胶质的糖体,可润滑土粒表面,有助根尖的延伸。分生区:即生长点,由分生组织细胞所构成,该部分大部分被根冠包围,长1 mm左右。生长点的细胞形状为多面体,排列紧密,胞壁薄,胞核大,胞质浓,液胞小。这些细胞不断进行分裂,使根尖不断增加新细胞。伸长区:在分生区后边的细胞,全长约数毫米,细胞分裂能力逐渐减弱至停止分裂,转向细胞体积增大,明显地表现为纵向伸长,是棉根向前伸延的主要部位;根毛区:位于伸长区之后。此区是细胞基本定型的区域,全长可达几厘米。该区组织分化已趋成熟,也称成熟区。由于部分表皮细胞形成纤细根毛,使该区密被根毛,成为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解答】(1) 匍匐茎是指沿地平方向生长的茎。基部的旁枝节间较长,每个节上可生叶、芽和不定根,与整体分离后能长成新个体,故可用以进行人工营养繁殖。例如草莓、番薯等茎叶蔓生于地表,又如马铃薯,其匍匐茎则生长在地下。 所以草莓的茎细软,沿地面生长,借以扩大营养面积,草莓的茎属于匍匐茎;
(2) 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保卫细胞将进行生理功能调节,缺水时,气孔关闭。图甲、乙中能正确体现此时气孔状态的是乙;
(3) 根尖的根毛区细胞的体积大,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故答案为:(1)匍匐茎(2)乙(3)水分和无机盐
15.(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气密性良好的依据是 .
(2)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说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 运输的.
(3)图乙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答案】(1)U形管中左右液面能形成高度差并保持
(2)导管
(3)髓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2)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 (1)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依据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图中B是木质部,木质部中有导管,可以从下往上运输水喝无机盐。
(3)图乙中:A是髓、B是木质部,C是树皮。
16.(2024八下·余杭期末)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图一是植物吸收、运输和散失水分的示意图。请结合图二和图三,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是根尖各区在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图一的过程1主要由图二的 (填字母)细胞来完成。
(2)图三甲/乙分别是植物的筛管和导管,图一的过程2由图三中的 (填“甲”或“乙”)结构来完成物质运输。
【答案】(1)D
(2)乙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图一中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2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图二中A分生区细胞、B伸长区细胞、C根冠细胞、D成熟区细胞。图三中甲筛管、乙导管。
【解答】(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成根毛,扩大了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图一的过程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主要由图二的D成熟区细胞来完成;
(2)图三甲乙分别是植物的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图三中甲是筛管、乙是导管。因此,图一的过程2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由图三中的乙结构来完成物质运输。
17.请分析图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1中根的表述说明它具有 的功能,完成该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2)神气的叶表达了自己能为其他器官提供有机物,发挥此作用所需的原料是 。
(3)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茎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该工作。
(4)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作用。
【答案】(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毛区
(2)二氧化碳和水
(3)导管
(4)有机物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根:吸收,固着和支持,输导,合成有机物,贮藏和繁殖,分泌
茎:输导,支持,贮藏和繁殖,光合作用
叶: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能力
花:被子植物有性繁殖
种子:增殖本种植物,渡过不良生境
果实:保护种子,贮藏营养,辅助种子散布
【解答】(1)根位于土壤中,能够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石机盐,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成熟区有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分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3)茎中有导管,导管能够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作用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该工作。
(4)茎中还有筛管,能够将叶制造的有机物,运输给其他器官。
故答案为: (1)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 根毛区 ; (2) 二氧化碳和水 ; (3) 导管 ; (4) 有机物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