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3节身体的防卫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3节身体的防卫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08 15:17:38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3节身体的防卫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图示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其中①表示某种病原体,③表示抗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②表示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
B.该漫画表示的免疫类型为体液免疫
C.图中的③针对所有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D.该漫画体现出免疫具有保持自我稳定的功能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B淋巴细胞在接受到抗原的刺激后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解答】AB、②可以产生抗体,是B淋巴细胞,属于体液免疫,故A错误,B正确;
C、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每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抗原有防御作用,故C错误;
D、该漫画体现出免疫具有免疫防御的功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体液中的溶菌酶使病菌失活 D.皮肤阻挡病菌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皮肤、黏膜的阻挡、溶菌酶的溶解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主要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作战。
【解答】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
B、接种疫苗会促使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故B正确;
C、体液中的溶菌酶使病菌失活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故C错误;
D、皮肤阻挡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接种疫苗的凭证,上面有接种卡介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的记录,是儿童入托、入学和成年后就业的健康身份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计划免疫是通过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B.计划免疫主要针对特定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C.疫苗是一种能引起人体特定免疫反应的抗原
D.接种疫苗就是让被接种者获得永久免疫能力
【答案】D
【知识点】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预防接种属于人工自动免疫,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能力。
【解答】A、计划免疫是利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起到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途径,故A不符合题意;
B、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主要针对特定病原体起防御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疫苗是灭活或活性很低的病菌,能激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故C不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能力有长久和暂时性的两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下列关于疫情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新冠病毒
B.戴口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C.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内抗体可用于治疗其他患者,属于特异性免疫
D.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内
【答案】C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措施有: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和控制传染源。
【解答】A、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换新冠肺炎的人属于传染源,故A错误;
B、戴口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故B错误;
C、抗体由B淋巴细胞产生,只针对一种或一类病菌起作用,所以用抗体治疗患者,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没有细胞核,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B.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C.被蛇咬后立即注射抗毒血清 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得此病
【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淋巴细胞构成,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答】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符合题意;
B、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疫苗可以促使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故B不符合题意;
C、被蛇咬后立即注射抗毒血清,抗毒血清中有相对应的抗体或淋巴因子,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不符合题意;
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得此病,是因为B淋巴会产生记忆细胞,在对应的病菌再次侵入人体时,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将病菌消灭,防止人体再次患病,属于特异性免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 我国实施计划免疫,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控制传染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相当于抗原
B.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
C.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
D.按种一次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答案】D
【知识点】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在接种疫苗后,B淋巴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起到免疫的作用。
【解答】A、疫苗是灭活或活性很低的细菌或者病毒,会激起人体免疫反应,属于抗原,故A不符合题意;
BC、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故BC不符合题意;
D、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能力和免疫时间,有些疫苗需要接种多次,例如乙肝疫苗,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 下列不是人体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的是 (  )
A.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B.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第一、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解答】第一道防线主要是皮肤及其分泌物、呼吸道粘膜,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
故答案为:D。
8. 埃博拉病毒能引起人体出现埃博拉出血热,并且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导致大量人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埃博拉出血热具有传染性
B.研制相应疫苗有利于保护易感人群
C.埃博拉病毒属于传染源
D.康复病人体内有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可以使人生病,属于病原体,携带、能传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
【解答】A、埃博拉出血热能在人群中快速传播,说明具有传染性,故A不符合题意;
B、疫苗可以刺激人体的B淋巴细胞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使人体获得免疫能力,所以研制相应疫苗有利于保护易感人群,故B不符合题意;
C、埃博拉病毒属于病原体,携带埃博拉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故C符合题意;
D、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体的B淋巴细胞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所以康复病人体内有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 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次患麻疹。下列各项中与此免疫类型相同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B.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侵袭
C.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菌吞噬消化
D.皮肤排列紧密的角质层细胞阻挡病菌侵入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患麻疹病,原因是在体内产生麻疹病毒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解答】A、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B、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侵袭,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C、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菌吞噬消化,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D、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是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B。
10.(2024九下·绍兴模拟)2023年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呈现出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因此,病原体检测对于早诊断、早治疗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目前,病原体检测主要包括: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病原体的检测属于控制传染源
B.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都可以直接检测病原体
C.不同的病原体具有不同的基因,因此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D.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随即消失,因此抗体检测只适用于感染期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 抗原源自于(抗体生成),指任何能够引发免疫反应(例如,产生特定抗体分子)的物质。 根据定义,抗原 (Ag)能够与其所处环境内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通常,抗原是通过感染进入宿主体内的外源性蛋白质或蛋白质片段。 抗体: 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解答】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会有存在一顿时间,因此抗体检测适用于感染期和康复后的一段时间,D错误;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2025九下·义乌月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揪住了全国人民的心。1月7日,研究人员在患者标本中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1)在所给信息中: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小王不能去上学,于是在小区的花园里玩耍。玩着玩着,他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又痒又红的肿块,原来他对花粉是过敏的。这里的花粉相当于一种   物质,刺激人体的产生的抗体,发生了免疫反应。
(3)人的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   决定的。甲、乙、丙、丁四个人具有不同的血型。已知乙的血清中无抗 B凝集素;若采用异型输血,甲的血液不能输给其它三人,而丁可以给其它三人,则乙的血型是   型。
【答案】(1)病原体
(2)抗原
(3)凝集原;B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1)传染源指的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
(2)抗体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3)供血者考虑的是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受血者考虑的是血清中的凝集素。
【解答】(1)病毒能导致人生病,属于病原体。
(2)花粉能激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可知花粉是抗原。
(3)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人的ABO血型。乙的血清中无抗B凝集素,可知乙是B或AB型,丁可以输给其他三人,可知丁是O型血。甲不能给其他三人,说明甲是AB型,可知乙是B型。
12.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爆发,给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基本环节分别是   和   。
(2)该病流行期间,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开窗通风,在教室、宿舍等场所喷洒消毒液等,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   。
(3) 目前我国的防疫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我国已成功研发新冠疫苗。在免疫学上,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填“抗原”或“抗体”),由此获得的免疫属于   免疫。
【答案】(1)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原;特异性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1)传染病的流行需要的有: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抗原能激起人体免疫反应,例如侵入人体的微生物、使人过敏的花粉、移植的器官等。
【解答】(1)②接触病原体后变为传染源,说明②是易感人群,①是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途径,所以是传播途径。
(2)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传播,开窗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疫苗是灭活或活性较低的病原体,能激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抗原会刺激B两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
13.目前,我国已在接种的新冠疫苗有三种,其中灭活疫苗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疫苗,由已杀灭的新冠病毒制成。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人体通过注射灭活疫苗获得免疫的方法属于   免疫。
(2)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八个一”的行为要求,其中下列行为要求与预防传染病有关的是____。
A.车让人 B.行作揖礼
C.不随地吐痰 D.使用公勺、公筷
【答案】(1)特异性(或人工)
(2)B;C;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1)注射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获得了免疫能力,也可称为人工自动免疫。
(2)预防传染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1)人体通过注射灭活疫苗,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获得相应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2)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的途径,预防传染病的方式之一是切断传播途径,行作揖礼、不随地吐痰和使用公勺、公筷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CD。
14.(2024九下·平湖开学考)2014年,“埃博拉”成为全球多家知名新闻媒体列举的年度十大热词。《科学》杂志将其评为“年度崩溃事件”。有关“埃博拉”的消息至今依旧牵动人心。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以来,已造成数人感染和死亡……目前,有些国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为检验疫苗的效能,科学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为A、B两组进行了动物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补充、完善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①应填写   ;②处填写   。
(2)在实验中,设置A组恒河猴作用是   。
(3)B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来,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   。这种免疫类型为   (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4)上述实验中,若要测定该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   疫苗恒河猴患病的情况。
(5)从传染病角度来看,埃博拉病毒属于这种传染病的   。
(6)为了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有:①经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双手的清洁;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上述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序号)。
【答案】(1)21天;注射埃博拉疫苗
(2)对照
(3)抗体;特异性免疫
(4)不同浓度
(5)病原体
(6)①④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在设置对照组时,只是使一个条件不同,因此①应填写21天,②处填写注射埃博拉疫苗;
(2)在实验中,设置A组恒河猴的作用是对照;
(3)B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来,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为特异性免疫;
(4)上述实验中,若要测定该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不同浓度疫苗恒河猴患病的情况;
(5)从传染病角度来看,埃博拉病毒属于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6)①经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双手的清洁是切断传播途径;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属于提高免疫力;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消灭病原体;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切断传播途径;故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1)21天;注射埃博拉疫苗;(2)对照;(3)抗体;特异性免疫;(4)不同浓度;(5)病原体;(6)①④。
15.(2024九下·江北开学考)近期,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新冠疫情,几百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   。
(2)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说明传染病具有   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3)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   。
(4)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中含有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康复者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5)新冠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排出并散播。如图表示患者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横膈运动方向。则甲、乙两图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__。
A.甲呼气、乙吸气 B.甲吸气、乙呼气
C.甲、乙都呼气 D.甲、乙都吸气
【答案】(1)病原体
(2)传染性
(3)切断传染途径
(4)特异性
(5)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1)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
(2)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说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治疗新冠肺炎其中的一种治疗手段是对重症患者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清,因为康复者体内含有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5)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甲图膈肌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变大,是吸气过程;乙图膈肌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是呼气过程。
故答案为:B。
三、实验探究题
16.“埃博拉”曾成为全球多家知名新闻媒体列举的年度十大热词。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目前,有些国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为检验疫苗的效能,科学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为 A、B两组进行了动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补充完善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①处应填写   ;②处应填写   。
(2)在实验中,设置 A组恒河猴的作用是   。
(3)B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来,是因为其体内产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   。这种免疫类型为   。
(4)上述实验中,若要测定该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   疫苗后恒河猴患病的情况。
【答案】(1)21天后;注射埃博拉疫苗
(2)对照
(3)抗体;特异性免疫
(4)不同浓度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变量法和对照实验法的应用,以及人体特异性免疫和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
【解答】(1)中为研究埃博拉疫苗对恒河猴免疫的影响,应设计对照实验即其中一组注射疫苗另一组不注射,除该变量外其余条件均应相同,所以A组也应生活相同的时间即21天;
(2)由第一小题 可知实验变量为是否注射疫苗,即未受到实验变量影响的为对照组;
(3)接受完疫苗的猴体内相当于已经接受过抗原刺激了,所以体内已存在关于埃博拉病毒的相关抗体了,一种抗体只能针对一种抗原即为特异性免疫;
(4)在确定哪一个浓度是最有效时,应设置一定的浓度梯度设计实验并控制其余变量相同。
故答案为:(1)21天后; 注射埃博拉疫苗 (2) 对照(3) 抗体;特异性免疫(4) 不同浓度
17.(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科学 3.2 特殊的防病措施人体免疫功能(第2课时)同步练习)如图为免疫产生的实验探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组为   。
(2)乙组实验说明了鼠的体内产生了抵抗   的抗体。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3)将另外一种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   (填“能”或“不能”)存活。
(4)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____。
A.甲处理中的“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B.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答案】(1)乙
(2)肺炎双球菌;特异性
(3)不能
(4)B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免疫的功能知识解题。
【解答】解:(1)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可知,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甲组,因为甲组的肺炎双球菌没有经过处理,而乙组是实验组,肺炎双球菌已经灭火;
(2)乙组实验说明了鼠的体内产生了抵抗肺炎双球菌的抗体。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3)抗体具有专一性,据图可知,乙处理的鼠体内具有抗肺炎双球菌的抗体,但该抗体对其它病菌无效;故将另外一种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不能存活;
(4)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故答案为:(1)乙;(2)肺炎双球菌、特异性;(3)不能;(4)B。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3节身体的防卫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图示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其中①表示某种病原体,③表示抗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②表示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
B.该漫画表示的免疫类型为体液免疫
C.图中的③针对所有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D.该漫画体现出免疫具有保持自我稳定的功能
2.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体液中的溶菌酶使病菌失活 D.皮肤阻挡病菌
3.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接种疫苗的凭证,上面有接种卡介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的记录,是儿童入托、入学和成年后就业的健康身份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计划免疫是通过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B.计划免疫主要针对特定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C.疫苗是一种能引起人体特定免疫反应的抗原
D.接种疫苗就是让被接种者获得永久免疫能力
4.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下列关于疫情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新冠病毒
B.戴口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C.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内抗体可用于治疗其他患者,属于特异性免疫
D.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内
5.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B.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C.被蛇咬后立即注射抗毒血清 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得此病
6. 我国实施计划免疫,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控制传染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相当于抗原
B.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
C.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
D.按种一次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7. 下列不是人体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的是 (  )
A.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B.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8. 埃博拉病毒能引起人体出现埃博拉出血热,并且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导致大量人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埃博拉出血热具有传染性
B.研制相应疫苗有利于保护易感人群
C.埃博拉病毒属于传染源
D.康复病人体内有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9. 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次患麻疹。下列各项中与此免疫类型相同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B.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侵袭
C.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菌吞噬消化
D.皮肤排列紧密的角质层细胞阻挡病菌侵入
10.(2024九下·绍兴模拟)2023年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呈现出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因此,病原体检测对于早诊断、早治疗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目前,病原体检测主要包括: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病原体的检测属于控制传染源
B.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都可以直接检测病原体
C.不同的病原体具有不同的基因,因此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D.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随即消失,因此抗体检测只适用于感染期
二、填空题
11.(2025九下·义乌月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揪住了全国人民的心。1月7日,研究人员在患者标本中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1)在所给信息中: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小王不能去上学,于是在小区的花园里玩耍。玩着玩着,他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又痒又红的肿块,原来他对花粉是过敏的。这里的花粉相当于一种   物质,刺激人体的产生的抗体,发生了免疫反应。
(3)人的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   决定的。甲、乙、丙、丁四个人具有不同的血型。已知乙的血清中无抗 B凝集素;若采用异型输血,甲的血液不能输给其它三人,而丁可以给其它三人,则乙的血型是   型。
12.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爆发,给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基本环节分别是   和   。
(2)该病流行期间,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开窗通风,在教室、宿舍等场所喷洒消毒液等,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   。
(3) 目前我国的防疫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我国已成功研发新冠疫苗。在免疫学上,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填“抗原”或“抗体”),由此获得的免疫属于   免疫。
13.目前,我国已在接种的新冠疫苗有三种,其中灭活疫苗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疫苗,由已杀灭的新冠病毒制成。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人体通过注射灭活疫苗获得免疫的方法属于   免疫。
(2)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八个一”的行为要求,其中下列行为要求与预防传染病有关的是____。
A.车让人 B.行作揖礼
C.不随地吐痰 D.使用公勺、公筷
14.(2024九下·平湖开学考)2014年,“埃博拉”成为全球多家知名新闻媒体列举的年度十大热词。《科学》杂志将其评为“年度崩溃事件”。有关“埃博拉”的消息至今依旧牵动人心。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以来,已造成数人感染和死亡……目前,有些国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为检验疫苗的效能,科学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为A、B两组进行了动物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补充、完善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①应填写   ;②处填写   。
(2)在实验中,设置A组恒河猴作用是   。
(3)B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来,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   。这种免疫类型为   (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4)上述实验中,若要测定该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   疫苗恒河猴患病的情况。
(5)从传染病角度来看,埃博拉病毒属于这种传染病的   。
(6)为了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有:①经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双手的清洁;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上述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序号)。
15.(2024九下·江北开学考)近期,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新冠疫情,几百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   。
(2)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说明传染病具有   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3)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   。
(4)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中含有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康复者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5)新冠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排出并散播。如图表示患者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横膈运动方向。则甲、乙两图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__。
A.甲呼气、乙吸气 B.甲吸气、乙呼气
C.甲、乙都呼气 D.甲、乙都吸气
三、实验探究题
16.“埃博拉”曾成为全球多家知名新闻媒体列举的年度十大热词。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目前,有些国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为检验疫苗的效能,科学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为 A、B两组进行了动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补充完善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①处应填写   ;②处应填写   。
(2)在实验中,设置 A组恒河猴的作用是   。
(3)B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来,是因为其体内产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   。这种免疫类型为   。
(4)上述实验中,若要测定该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   疫苗后恒河猴患病的情况。
17.(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科学 3.2 特殊的防病措施人体免疫功能(第2课时)同步练习)如图为免疫产生的实验探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组为   。
(2)乙组实验说明了鼠的体内产生了抵抗   的抗体。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3)将另外一种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   (填“能”或“不能”)存活。
(4)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____。
A.甲处理中的“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B.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B淋巴细胞在接受到抗原的刺激后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解答】AB、②可以产生抗体,是B淋巴细胞,属于体液免疫,故A错误,B正确;
C、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每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抗原有防御作用,故C错误;
D、该漫画体现出免疫具有免疫防御的功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皮肤、黏膜的阻挡、溶菌酶的溶解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主要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作战。
【解答】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
B、接种疫苗会促使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故B正确;
C、体液中的溶菌酶使病菌失活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故C错误;
D、皮肤阻挡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预防接种属于人工自动免疫,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能力。
【解答】A、计划免疫是利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起到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途径,故A不符合题意;
B、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主要针对特定病原体起防御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疫苗是灭活或活性很低的病菌,能激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故C不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能力有长久和暂时性的两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措施有: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和控制传染源。
【解答】A、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换新冠肺炎的人属于传染源,故A错误;
B、戴口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故B错误;
C、抗体由B淋巴细胞产生,只针对一种或一类病菌起作用,所以用抗体治疗患者,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没有细胞核,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淋巴细胞构成,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答】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符合题意;
B、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疫苗可以促使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故B不符合题意;
C、被蛇咬后立即注射抗毒血清,抗毒血清中有相对应的抗体或淋巴因子,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不符合题意;
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得此病,是因为B淋巴会产生记忆细胞,在对应的病菌再次侵入人体时,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将病菌消灭,防止人体再次患病,属于特异性免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在接种疫苗后,B淋巴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起到免疫的作用。
【解答】A、疫苗是灭活或活性很低的细菌或者病毒,会激起人体免疫反应,属于抗原,故A不符合题意;
BC、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故BC不符合题意;
D、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能力和免疫时间,有些疫苗需要接种多次,例如乙肝疫苗,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第一、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解答】第一道防线主要是皮肤及其分泌物、呼吸道粘膜,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可以使人生病,属于病原体,携带、能传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
【解答】A、埃博拉出血热能在人群中快速传播,说明具有传染性,故A不符合题意;
B、疫苗可以刺激人体的B淋巴细胞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使人体获得免疫能力,所以研制相应疫苗有利于保护易感人群,故B不符合题意;
C、埃博拉病毒属于病原体,携带埃博拉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故C符合题意;
D、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体的B淋巴细胞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所以康复病人体内有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患麻疹病,原因是在体内产生麻疹病毒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解答】A、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B、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侵袭,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C、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菌吞噬消化,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D、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是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 抗原源自于(抗体生成),指任何能够引发免疫反应(例如,产生特定抗体分子)的物质。 根据定义,抗原 (Ag)能够与其所处环境内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通常,抗原是通过感染进入宿主体内的外源性蛋白质或蛋白质片段。 抗体: 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解答】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会有存在一顿时间,因此抗体检测适用于感染期和康复后的一段时间,D错误;
故答案为:D
11.【答案】(1)病原体
(2)抗原
(3)凝集原;B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1)传染源指的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
(2)抗体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3)供血者考虑的是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受血者考虑的是血清中的凝集素。
【解答】(1)病毒能导致人生病,属于病原体。
(2)花粉能激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可知花粉是抗原。
(3)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人的ABO血型。乙的血清中无抗B凝集素,可知乙是B或AB型,丁可以输给其他三人,可知丁是O型血。甲不能给其他三人,说明甲是AB型,可知乙是B型。
12.【答案】(1)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原;特异性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1)传染病的流行需要的有: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抗原能激起人体免疫反应,例如侵入人体的微生物、使人过敏的花粉、移植的器官等。
【解答】(1)②接触病原体后变为传染源,说明②是易感人群,①是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途径,所以是传播途径。
(2)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传播,开窗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疫苗是灭活或活性较低的病原体,能激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抗原会刺激B两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
13.【答案】(1)特异性(或人工)
(2)B;C;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1)注射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获得了免疫能力,也可称为人工自动免疫。
(2)预防传染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1)人体通过注射灭活疫苗,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获得相应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2)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的途径,预防传染病的方式之一是切断传播途径,行作揖礼、不随地吐痰和使用公勺、公筷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CD。
14.【答案】(1)21天;注射埃博拉疫苗
(2)对照
(3)抗体;特异性免疫
(4)不同浓度
(5)病原体
(6)①④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在设置对照组时,只是使一个条件不同,因此①应填写21天,②处填写注射埃博拉疫苗;
(2)在实验中,设置A组恒河猴的作用是对照;
(3)B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来,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为特异性免疫;
(4)上述实验中,若要测定该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不同浓度疫苗恒河猴患病的情况;
(5)从传染病角度来看,埃博拉病毒属于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6)①经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双手的清洁是切断传播途径;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属于提高免疫力;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消灭病原体;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切断传播途径;故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1)21天;注射埃博拉疫苗;(2)对照;(3)抗体;特异性免疫;(4)不同浓度;(5)病原体;(6)①④。
15.【答案】(1)病原体
(2)传染性
(3)切断传染途径
(4)特异性
(5)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1)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
(2)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说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治疗新冠肺炎其中的一种治疗手段是对重症患者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清,因为康复者体内含有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5)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甲图膈肌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变大,是吸气过程;乙图膈肌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是呼气过程。
故答案为:B。
16.【答案】(1)21天后;注射埃博拉疫苗
(2)对照
(3)抗体;特异性免疫
(4)不同浓度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变量法和对照实验法的应用,以及人体特异性免疫和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
【解答】(1)中为研究埃博拉疫苗对恒河猴免疫的影响,应设计对照实验即其中一组注射疫苗另一组不注射,除该变量外其余条件均应相同,所以A组也应生活相同的时间即21天;
(2)由第一小题 可知实验变量为是否注射疫苗,即未受到实验变量影响的为对照组;
(3)接受完疫苗的猴体内相当于已经接受过抗原刺激了,所以体内已存在关于埃博拉病毒的相关抗体了,一种抗体只能针对一种抗原即为特异性免疫;
(4)在确定哪一个浓度是最有效时,应设置一定的浓度梯度设计实验并控制其余变量相同。
故答案为:(1)21天后; 注射埃博拉疫苗 (2) 对照(3) 抗体;特异性免疫(4) 不同浓度
17.【答案】(1)乙
(2)肺炎双球菌;特异性
(3)不能
(4)B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免疫的功能知识解题。
【解答】解:(1)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可知,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甲组,因为甲组的肺炎双球菌没有经过处理,而乙组是实验组,肺炎双球菌已经灭火;
(2)乙组实验说明了鼠的体内产生了抵抗肺炎双球菌的抗体。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3)抗体具有专一性,据图可知,乙处理的鼠体内具有抗肺炎双球菌的抗体,但该抗体对其它病菌无效;故将另外一种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不能存活;
(4)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故答案为:(1)乙;(2)肺炎双球菌、特异性;(3)不能;(4)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