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节低碳生活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节低碳生活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08 15:17:43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节低碳生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重。下列做法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积极种草植树,增大绿化面积 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2. 当今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  )。
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
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
C.停止含碳物质的开采和加工
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
3. 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4年中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D.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4.(2024九下·义乌开学考)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所以倡导低碳生活,要求从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B.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
D.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
5.”绿色生活”是一种健康、环保、节能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洗手后及时拧紧水龙头
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6.(2022九下·义乌期中)2022 年北京冬奥会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为承办理念,应用了许多绿色环保的黑科技,令人眼前一亮。下列设计或举措没有本现想色环保理众的是(  )
A. 冬奥主火炬以“微火”替代传统火炬,减少了燃料消耗
B.场馆100%以绿电代替火力发电,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C.赛区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护,同步开展生态修复
D.冰墩墩融合熊猫形象的冰晶壳,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
7.(2022九下·舟山月考)习近平主席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下列措施会引起环境污染的是(  )
A.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
B.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
C.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8.(2022九下·舟山月考)“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处理,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饮料罐、矿泉水瓶等应放入的垃圾桶是(  )
A. B.
C. D.
9.(2021九下·浙江期末)2018年第49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违背该主题的是(  )
A.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
C.为除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虫害,推广使用剧毒农药
D.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1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7.4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3月19日,中国国际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展会集中展示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的重大成果,以推动全社会关注、重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工作。节能减排(  )
①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严峻问题②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③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④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1. 以下是我国关于空气的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I Ⅱ Ⅲ Ⅳ V
(1)某地某日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6~84,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地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和   。
(2) 产生二氧化硫的污染源是   。
(3)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措施有   。大气中   等污染物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
(4)汽车尾气(含有CO、SO2 与NO2等物质)是城市空气污染物,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   (填序号)。
① 开发新能源 ② 使用电动车 ③ 植树造林 ④ 戴呼吸面具
12.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1)图甲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乙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
13. 在碳循环中,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   ”,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4.(2024九下·温州开学考)为了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正在加快氢能、新能源汽车等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为宜居地球和绿色地球贡献中国力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硼(B)可与水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H2O2B(OH)3+3H2↑,该化学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合金Mg2Cu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收氢气发生反应:2Mg2Cu+3H23MgH2+MgCu2。MgH2固体与水混合,会反应生成Mg(OH)2并释放出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目前大多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锂电池驱动。锂电池中的正极材料之一为LiFePO4,已知LiFePO4中Li和P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和+5价,则Fe的化合价为   价。
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3.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更新。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填字母)。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实现碳循环。“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3.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有   (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   。
三、实验探究题
1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 单元试卷)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
(3)2016年4月22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170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低碳生活;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垃圾中的有机物在腐生细菌、真菌的作用下,会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吸收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煤炭等有机物的燃烧量,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解答】A、开发风能、太阳能源等新型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A不符合题意。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不符合题意。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不符合题意。
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将垃圾焚烧,会直接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垃圾掩埋,腐生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二氧化碳也会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该做法不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解答】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是不现实的,我们的周围到处是含碳物质,A不符合题意;
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符合“低碳生活”的原则,B符合题意;
C、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有很多的矿物中都含有碳,不利于工业生产。C不符合题意;
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的替代煤炭、石油的新型能源。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环境造成破坏或者污染,对于人类自身生存也是不利的。
【解答】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会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A正确;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率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错误;
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错误;
D、选择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其实就是节约能源,减小化石能源消耗,减小环境污染,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增大对树木的砍伐,故A不合题意;
B.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可以节约电能,故B符合题意;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会增大环境污染,故C不合题意;
D.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会增大大气污染,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低碳生活;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 践行绿色生活将不断强化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主色调。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基,也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根本保障。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对自然无休止的破坏性利用,最终都将遭到自然无情的报复。建设美丽中国要求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以绿色生活的方式实现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践行绿色生活,就是要求我们在生产、生活和消费过程中,不断调适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持敬畏之心,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走绿色发展之路,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自然的绿色之本。
【解答】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会污染地下水,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环保理念解答。
【解答】A: 冬奥主火炬以“微火”替代传统火炬,减少了燃料消耗,符合环保理念。
B:场馆100%以绿电代替火力发电,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符合环保理念。
C:赛区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护,同步开展生态修复,符合环保理念。
D:冰墩墩融合熊猫形象的冰晶壳,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与环保无关。
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解答】A: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会污染大气,属于环境污染。
B: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甲烷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污染。
C: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无污染。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无污染。
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又称干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解答】饮料罐、矿泉水瓶等是塑料或者金属材质的,属于可回收的材料。
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保护环境包括防止污染、防止破坏、自然保护,全球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危害,5、森林锐减,6、土地碱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
9、固体废物污染,10、白色污染。
【解答】A、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能够节约水资源,A不符合题意;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够节约化石能源,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推广使用剧毒农药会污染土地,污染环境,因此此举措违背该主题,C符合题意;
D、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解答】节能减排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节能减排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节能减排的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1)Ⅱ;良
(2)矿物燃料的燃烧
(3)植树造林;SO2
(4)①②③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解答】(1) 某地某日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6~84,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该地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Ⅱ和良。
(2)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硫化物(如硫化氢、硫化铁等)会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硫。这些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是主要的二氧化硫污染源。
(3)树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空气污染。此外,树木还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大气中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造成。
(4)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物,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开发新能源代替汽油,使用电动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吸附有害气体,降低环境污染,①②③正确;带呼吸面具,不能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④错误。
12.【答案】(1)CO2+ H2O ═ H2CO3
(2)
(3)反应条件不同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1)转化1的过程是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 H2O ═ H2CO3。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
13.【答案】光合;低碳生活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生物的呼吸等生理活动要消耗能量,因此能量的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基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实现物质从无机环境到有机环境的循环,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满足了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从而减缓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14.【答案】(1)置换
(2)MgH2+2H2O═Mg(OH)2+2H2↑;
(3)+2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单质硼(B)可与水反应制取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MgH2固体与水混合,会反应生成Mg(OH)2并释放出H2,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单质硼(B)可与水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MgH2固体与水混合,会反应生成Mg(OH)2并释放出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3)LiFePO4中Li和P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和+5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5)+(-2)×4=0,则x=+2价。
15.【答案】(1)植物光合作用
(2)B
(3)3H2+CO2 CH3OH+H2O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低碳经济”理念是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的意义即可。
(2)根据题目信息所给的化学方程式,K2CO3在吸收池发生的反应中作反应物,在分解池发生的反应中是生成物;根据题意分析反应物是氢气与二氧化碳,而生成物是CH30H和H2O.
【解答】(1)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等,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含碳物质,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背而驰,B符合题意。
(3)从图示看出二氧化碳与碳酸钾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钾,它分解应该是此反应的可逆过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K2CO3+H2O+CO2↑;从叙述中可以看出反应物是氢气与二氧化碳;生成物是CH3OH和H2O,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H2+CO2 CH3OH+H2O。
故答案为:(1)植物光合作用(2)B(3)3H2+CO2 CH3OH+H2O
16.【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等,合理即可)
(2)会导致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3)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能源;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从自然界的碳循环原因和减缓温室效应方法切入。
【解答】(1)根据图片信息,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化石(或矿物)燃料燃烧和动植物呼吸等。
(2)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这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3)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是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2)温室效应(合理即可)(3)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17.【答案】(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④
(4)②③④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光合作用的原理;低碳生活;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就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解答】(1)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3)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所以生活中要减少少煤、石油的用量,那么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④的碳排放量。
(4)“低碳”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符合低碳要求,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能够减少空气污染,故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②③④。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3)④(4)②③④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节低碳生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重。下列做法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积极种草植树,增大绿化面积 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答案】D
【知识点】低碳生活;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垃圾中的有机物在腐生细菌、真菌的作用下,会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吸收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煤炭等有机物的燃烧量,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解答】A、开发风能、太阳能源等新型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A不符合题意。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不符合题意。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不符合题意。
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将垃圾焚烧,会直接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垃圾掩埋,腐生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二氧化碳也会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该做法不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2. 当今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  )。
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
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
C.停止含碳物质的开采和加工
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
【答案】B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解答】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是不现实的,我们的周围到处是含碳物质,A不符合题意;
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符合“低碳生活”的原则,B符合题意;
C、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有很多的矿物中都含有碳,不利于工业生产。C不符合题意;
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的替代煤炭、石油的新型能源。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4年中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D.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答案】A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环境造成破坏或者污染,对于人类自身生存也是不利的。
【解答】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会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A正确;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率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错误;
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错误;
D、选择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A
4.(2024九下·义乌开学考)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所以倡导低碳生活,要求从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B.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
D.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
【答案】B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其实就是节约能源,减小化石能源消耗,减小环境污染,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增大对树木的砍伐,故A不合题意;
B.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可以节约电能,故B符合题意;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会增大环境污染,故C不合题意;
D.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会增大大气污染,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绿色生活”是一种健康、环保、节能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洗手后及时拧紧水龙头
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答案】C
【知识点】低碳生活;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 践行绿色生活将不断强化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主色调。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基,也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根本保障。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对自然无休止的破坏性利用,最终都将遭到自然无情的报复。建设美丽中国要求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以绿色生活的方式实现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践行绿色生活,就是要求我们在生产、生活和消费过程中,不断调适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持敬畏之心,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走绿色发展之路,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自然的绿色之本。
【解答】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会污染地下水,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
故答案为:C
6.(2022九下·义乌期中)2022 年北京冬奥会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为承办理念,应用了许多绿色环保的黑科技,令人眼前一亮。下列设计或举措没有本现想色环保理众的是(  )
A. 冬奥主火炬以“微火”替代传统火炬,减少了燃料消耗
B.场馆100%以绿电代替火力发电,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C.赛区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护,同步开展生态修复
D.冰墩墩融合熊猫形象的冰晶壳,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
【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环保理念解答。
【解答】A: 冬奥主火炬以“微火”替代传统火炬,减少了燃料消耗,符合环保理念。
B:场馆100%以绿电代替火力发电,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符合环保理念。
C:赛区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护,同步开展生态修复,符合环保理念。
D:冰墩墩融合熊猫形象的冰晶壳,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与环保无关。
故选D。
7.(2022九下·舟山月考)习近平主席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下列措施会引起环境污染的是(  )
A.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
B.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
C.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解答】A: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会污染大气,属于环境污染。
B: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甲烷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污染。
C: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无污染。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无污染。
故选A。
8.(2022九下·舟山月考)“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处理,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饮料罐、矿泉水瓶等应放入的垃圾桶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又称干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解答】饮料罐、矿泉水瓶等是塑料或者金属材质的,属于可回收的材料。
故选A。
9.(2021九下·浙江期末)2018年第49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违背该主题的是(  )
A.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
C.为除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虫害,推广使用剧毒农药
D.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保护环境包括防止污染、防止破坏、自然保护,全球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危害,5、森林锐减,6、土地碱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
9、固体废物污染,10、白色污染。
【解答】A、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能够节约水资源,A不符合题意;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够节约化石能源,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推广使用剧毒农药会污染土地,污染环境,因此此举措违背该主题,C符合题意;
D、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7.4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3月19日,中国国际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展会集中展示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的重大成果,以推动全社会关注、重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工作。节能减排(  )
①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严峻问题②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③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④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解答】节能减排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节能减排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节能减排的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 以下是我国关于空气的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I Ⅱ Ⅲ Ⅳ V
(1)某地某日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6~84,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地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和   。
(2) 产生二氧化硫的污染源是   。
(3)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措施有   。大气中   等污染物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
(4)汽车尾气(含有CO、SO2 与NO2等物质)是城市空气污染物,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   (填序号)。
① 开发新能源 ② 使用电动车 ③ 植树造林 ④ 戴呼吸面具
【答案】(1)Ⅱ;良
(2)矿物燃料的燃烧
(3)植树造林;SO2
(4)①②③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解答】(1) 某地某日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6~84,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该地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Ⅱ和良。
(2)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硫化物(如硫化氢、硫化铁等)会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硫。这些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是主要的二氧化硫污染源。
(3)树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空气污染。此外,树木还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大气中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造成。
(4)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物,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开发新能源代替汽油,使用电动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吸附有害气体,降低环境污染,①②③正确;带呼吸面具,不能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④错误。
12.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1)图甲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乙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
【答案】(1)CO2+ H2O ═ H2CO3
(2)
(3)反应条件不同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1)转化1的过程是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 H2O ═ H2CO3。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
13. 在碳循环中,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   ”,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答案】光合;低碳生活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生物的呼吸等生理活动要消耗能量,因此能量的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基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实现物质从无机环境到有机环境的循环,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满足了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从而减缓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14.(2024九下·温州开学考)为了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正在加快氢能、新能源汽车等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为宜居地球和绿色地球贡献中国力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硼(B)可与水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H2O2B(OH)3+3H2↑,该化学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合金Mg2Cu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收氢气发生反应:2Mg2Cu+3H23MgH2+MgCu2。MgH2固体与水混合,会反应生成Mg(OH)2并释放出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目前大多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锂电池驱动。锂电池中的正极材料之一为LiFePO4,已知LiFePO4中Li和P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和+5价,则Fe的化合价为   价。
【答案】(1)置换
(2)MgH2+2H2O═Mg(OH)2+2H2↑;
(3)+2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单质硼(B)可与水反应制取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MgH2固体与水混合,会反应生成Mg(OH)2并释放出H2,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单质硼(B)可与水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MgH2固体与水混合,会反应生成Mg(OH)2并释放出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3)LiFePO4中Li和P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和+5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5)+(-2)×4=0,则x=+2价。
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3.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更新。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填字母)。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实现碳循环。“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1)植物光合作用
(2)B
(3)3H2+CO2 CH3OH+H2O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低碳经济”理念是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的意义即可。
(2)根据题目信息所给的化学方程式,K2CO3在吸收池发生的反应中作反应物,在分解池发生的反应中是生成物;根据题意分析反应物是氢气与二氧化碳,而生成物是CH30H和H2O.
【解答】(1)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等,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含碳物质,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背而驰,B符合题意。
(3)从图示看出二氧化碳与碳酸钾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钾,它分解应该是此反应的可逆过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K2CO3+H2O+CO2↑;从叙述中可以看出反应物是氢气与二氧化碳;生成物是CH3OH和H2O,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H2+CO2 CH3OH+H2O。
故答案为:(1)植物光合作用(2)B(3)3H2+CO2 CH3OH+H2O
1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3.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有   (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   。
【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等,合理即可)
(2)会导致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3)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能源;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从自然界的碳循环原因和减缓温室效应方法切入。
【解答】(1)根据图片信息,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化石(或矿物)燃料燃烧和动植物呼吸等。
(2)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这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3)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是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2)温室效应(合理即可)(3)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1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 单元试卷)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
(3)2016年4月22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170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答案】(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④
(4)②③④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光合作用的原理;低碳生活;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就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解答】(1)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3)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所以生活中要减少少煤、石油的用量,那么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④的碳排放量。
(4)“低碳”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符合低碳要求,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能够减少空气污染,故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②③④。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3)④(4)②③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