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27 16:2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同步训练
一、填空题
1.城市垃圾的特点: ; ; 。
答案: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
解析:分析:城市垃圾具有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的特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垃圾的特点,主要从数量、品种、更新周期等方面来作答。
2、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 能力,传统方式上,用垃圾和粪便 ,使 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自净|堆肥|有机质
解析:分析:由于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传统上,人们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方式处理垃圾的方法。注意传统方式处理垃圾是建立在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没有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前提下。
3、垃圾在填埋处理中,会逸出 ;采用 法处理时,会产生粉尘、二噁英等物质,造成大气 。
答案:沼气|焚烧|二次污染
解析:分析:填埋垃圾,会逸出沼气;采用焚烧法处理时,会产生粉尘、二噁英等物质,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目前这两种方法对环境都有一定的污染。要求学生掌握。
4、垃圾经雨水的浸渍产生有害的渗滤液,对地表水及 造成污染,同时进入土壤,污染 。 垃圾倒入水中,造成水污染;同时降低 和 能力。
答案:地下水|土壤|排洪|灌溉
解析:分析:垃圾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时污染土壤,造成河湖面积缩小,降低排洪、灌溉能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气物对环境的危害,要求学生掌握对水体、土壤、大气、人类等危害。
5.垃圾的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理,占用大量的 ,加剧 的短缺。同时,把垃圾转移到其他地区,是 的行为。
答案:土地|可耕地|不道德
解析:分析:垃圾的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理,占用大量的土地,加剧可耕地的短缺。同时,把垃圾转移到其他地区,是不道德的行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及其目前不合理的处理行为。需要学生了解并拥有正确的是非观。
二、单选题
随着近代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围城已成为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据此回答6~8题:
6.城市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 ( )
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电脑等废旧产品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这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的特点是 ( )
A.数量不断增大 B.品种不断增多 C.变化大 D.治理越来越困难
8.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B.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直接
C.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有效面积缩减,调蓄能力降低
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答案:6.B 7.B 8.C
解析:分析:城市垃圾一般指的是固体废弃物垃圾。故第6题选B。垃圾不仅包括废旧电视机、桌椅也包括废旧手机、电脑。这说明城市垃圾品种多故第7题选B。城市垃圾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壤,不能随意堆放。故第8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的概念、特点及其危害。较为简单,注意题干的所包含的意思。
9.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推广“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 ( )
①使部分资源得以回收利用 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③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 ④减轻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 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得以回收利用,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垃圾的回收利用的意义。结合到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来选。难度较低。
世界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优方式应为 ( )
A.以掩埋为主
B.以焚烧为主
C.用垃圾作为能源发电及综合处理
10.D.用巨轮运到大洋中投入深海
答案:C
解析:分析:掩埋、焚烧和转嫁垃圾都会造成环境污染,把垃圾进行发电和综合处理既保护了环境,又充分利用资源。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即可选出答案。
倡导"电子贺卡"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废弃物的污染     B.控制资源锐减速度
11.C.预防新的白色污染     D.移风易俗,消除陋习
答案:B
解析:分析:“电子贺卡”使用的无纸化方式这样有利地减少了资源浪费。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合理利用。从生活小事做起,做到不浪费资源,保护环境。
12.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属于同一类的是 ( )
A、玻璃瓶、塑料袋 B、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 D、烂菜叶、果皮
答案:D
解析:分析:烂菜叶、果皮能够在自然环境中靠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归到同一类。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主要一般来讲同种材质的归属一类,有机质的垃圾归属一类。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3、14题。
据报道,有一位法国的老太太到中国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广场,当她把使用完了的照像机废电池用纸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回自己的口袋里时,旁边的导游小姐奇怪地看着她,这位法国老太太平静地说: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很大,而你们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回收废电池的机构和措施,这颗电池来自法国我将带回法国,以便回收。
据《武汉晚报》报道,一段时间,武汉的街头树起了一个个专门回收废旧电池的箱子,但好长时间过去了,箱子里的废电池廖廖无几,并且,箱子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回收废电池的计划不了了之。
13.下面是对垃圾的描述,你认为最贴切的一个选项是( )
A. 是人们在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无用废物
B. 将垃圾填埋是处理垃圾的最好方法
C. 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D. 为了减小对环境的污染,需将垃圾深埋
14.不同人群对垃圾的不同认识和处理,反映了( )。
A. 生活习惯的不同 B. 科学文化素质的不同
C. 社会伦理观的不同 D. 身体素质的不同
答案:13.C 14.B
解析:分析:第13题,垃圾放在不同的地方,它的用处不一样,因此不是无用的,它也是一种资源。故选C。第14题,德国老太太明白废电池的危害大需要专门回收利用,而在中国废电池的回收箱却形同虚设,这只能说明科学文化素质有高低,环保意识有强弱。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其不同人群对待废弃物的态度。环保意识有淡薄,文化素质有高低,对待同一事情的态度不一致。
“废弃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一种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成为另一过程的原料,所以废弃物也有“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之称。据此回答15—16题。
15.对“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A、“废弃物”都可以变成原料
B、科技发达的今天,废弃物产生的量要远远少于任何时代
C、在发展中国家是“废弃物”,在发达国家可能就是原料
D、在城市里是废弃物,在农村就会变成原料
16.处理“废弃物”的最好方法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下列处理方法能实现的是
A、分类回收 B、压缩 C、填埋 D、堆肥
答案:15.B 16.A
解析:分析:城市垃圾数量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加。垃圾就是一种资源,科技越发达,处理垃圾的能力越强,垃圾也可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故第15题选B。第16题,废气物要资源利用就必须选进行分类回收。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垃圾是资源的理解及其垃圾的回收。注意题干中的否定词语。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17-18题。
17.“绿色食品”是指 (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8.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答案:17.D 18.C
解析:分析:第17题,绿色食品指的是在种植到加工这一过程中没有使用化肥、农药或其他有害添加剂的食品对环境没有危害,对人类是安全的。故选D。第18题,“白色污染”主要指的是不易降解的白色塑料垃圾。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点环保词语。结合到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作答即可。
下图表示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富集,并最终进入人体的过程。图中数码分别表示土壤、地下水、植物和畜禽。读图回答第19、20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金属污染没有直接进入人体,因此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
B.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植物、畜禽、地下水和土壤
C.重金属污染可通过食物链最后进入人体,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D.电池中的重金属通过植物进入环境
20.对废旧电池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C.回收电池外壳金属材料
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
答案:19.C 20.B
解析:分析:第19题,重金属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进入对人体都有很大的危害。A选项错误。右图中推理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土壤、地下水、植物、畜禽。故B错误。电池中的重金属是通过污染水体、土壤进入环境中的。故D选项错误,用排除法,故选C。第20题,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水源。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注意结合题干和示意图来推理即可。
三、综合题
21.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堆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其出路何在?这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
(1)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对此,你如何理解?
答案:垃圾中有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2)上图表示的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在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方框内未填的内容。
A.肥料 B.做工业原料 C.填埋、焚烧或循环作用 D.回收处理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D|B|A|C
解析:分析:第(1)题,垃圾并不是一文不值,也是一种资源。第(2)题,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后作回收利用;可循环利用的垃圾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循环利用。有机垃圾处理后作为肥料;大件基本无用的垃圾就可以焚烧等处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垃圾处理模式。要求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要强。
22.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
材料二 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办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随着积存垃圾的不断增加,有约2/3的城市已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有约1/4的城市已难以找到可供堆放垃圾的场所。(1)城市垃圾主要来自 和 。
答案:工业生产活动 居民日常生活
(2)目前,城市对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简便省钱,但是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有

答案: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空气
(3)有人说:“城市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下图是根据这种观点设计的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试分析采用该图所示的垃圾处理方法比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是:
① ;
② ;
③ ;
答案:①废弃物的资源化,如把垃圾做成建筑材料和肥料;②废弃物的减量化,如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③废弃物的无害化,如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环境污染。
解析:分析:第(1)题,垃圾主要来自于生产、生活。第(2)题,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等方法或导致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空气的环境问题。第(3)题,把垃圾做成建筑材料和肥料,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环境污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危害及其处理措施。图中有大量的材料和图表,一定要分析材料和图表,再结合到所学知识作答。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电子废弃物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组成材料简单,对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危害较轻的家用电器及医疗器材;另一类是材料复杂,对环境危害比较大的电子产品,如电视机,电脑,手机等。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每年生产超过230万吨电子垃圾,仅次于美国。
广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的贵屿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是我国民间电子垃圾回收分解最为集中的地区,当地人由此获得丰厚收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的同时也面临着极为严重的污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威胁。电子垃圾拆解过程中排出大量有毒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导致空气、水体和土壤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在当地接受调查的人群中88%的人患有皮肤病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或消化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疾病等。
(1)电子垃圾污染属于 污染。
答案:固体废气物
(2)从材料中,说明电子垃圾对环境、对人类的危害性。
答案:电子垃圾会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导致水体、土壤重金属超标。会使人类患皮肤病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或消化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疾病等几率增大。
(3)针对电子垃圾的日益增多,请你提出处理电子垃圾的几点建议。
答案:建立规范的电子垃圾的回收体系;对员工进行先进无毒化的回收技术培训;处理 后的废弃物做无毒处理后达标排放;向其他发达国家借鉴经验。
解析:分析:第(1)题,电子垃圾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第(2)题,电子垃圾的危害性,对环境主要从大气、土壤、水体等方面作答。对人类主要是从人体健康方面。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和日常经验作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子垃圾的危害及其处理措施。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来作答。
24.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答案: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答案: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分析:第(1)题,从饼状图中,直接得出北方无机物比重大,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大。气候上,北方冬季寒冷,需烧煤取暖。南方热量条件好,蔬菜产量大。第(2)题,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主要从资源,大气、土壤、水及其人体健康来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南北方垃圾的差异及其城市垃圾的危害。要求学生从图中对比,并结合到所学知识作答。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焚烧是大型的配备有热能回收与利用装置的垃圾焚烧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处理系统,正逐渐上升为焚烧处理的主流。城市垃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填埋是城市垃圾最基本的处置方法。2005年底全国共有356座生活垃圾填埋场,85%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处理
材料二 据统计,散步在北京市城郊、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到4000余座。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填埋场是最大的垃圾填埋场。
(1)比较分析垃圾填满法和焚烧法的利弊。
答案:焚烧法优点可以发电,缓解能源紧张;处理垃圾速度快。缺点:对大气有一定的污染,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投资大。
填满法优点技术难度小,方便;利用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缺点:垃圾分解速度较慢;占地面积广;容易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2)根据材料二,分析阿苏卫焚烧厂的位置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答案:垃圾焚烧有毒气体,污染空气。阿苏卫焚烧厂位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有毒气体会威胁到北京市市民的身体健康。
解析:分析:第(1)题,焚烧法有资源回收利用和产生能源,且效率高的优点,也有污染大气的缺点。填埋法技术难度小,方便,但是污染水体和土壤,且时间较长。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利弊及其处理厂的布局。垃圾处理尤其是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因此要合理布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