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6第三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6第三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27 16:2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三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同步训练
1、填空题
1.淡水资源短缺主要存在于世界的 与 、我国的黄河、 、 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答案:中东|非洲|淮河|海河
解析:分析:世界上北非和中东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每年总水量和人均水量都很低。在我国,长江以北外流河区的广大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地区。世界上水资源分配不均匀。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多。
2.中国水资源短缺原因:总量丰富,但人均 ;地区分布 ;降水季节、年际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 ;水资源的污染、浪费 。
答案:不足|不均|变化大|大增|严重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口较多,人均占有量较少;季风气候为主,年际变化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大,加之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因素。
3.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原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 ,人均耕地少;耕地分布
不均; 增长迅速; 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 和耕地 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答案:不大|非农业建设用地|中低|退化|污染
解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中耕地只占13.7%,比例小,且中低产田较多,乱占耕地现象和污染耕地的现象严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原因。总量有限,质量不高,加之乱占耕地的现象严重。
4.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 , 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答案: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分析:人地矛盾是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人地矛盾的关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地矛盾,耕地有限,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了人地矛盾。很容易想到控制人口增长。
5.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总量虽 ,而人均占有量低;富矿 ,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 ,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
答案:丰富|少|不平衡
解析:分析: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少;贫矿多,品位下降。消耗地和生产的不一样。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矿产资源总量较多,但品味低;且分布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
2、单项选择
6.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答案:B
解析:分析:海洋中的石油、锰矿都是非可再生资源。故A选项错误。能源中有可再生资源(如水能、风能)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故C选项错误。地下中的地热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D错误。用排除法,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一般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7.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是指 ( )
A、节约利用 B、综合利用 C、寻找替代资源 D、无限制的开发
答案:D
解析:分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要节约点,因为用一点少一点;尽量提高综合利用率;或者寻找替代资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注意题干中说的是不合理的开发。
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8—10题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人均能耗(吨油当量) 8.96 4.24 4.37 4.29 3.50 4.31
能源强度(吨油当量/1000美元) 0.27 0.18 0.17 0.16 0.17 0.13
电力强度(千瓦时/美元) 0.36 0.24 0.27 0.23 0.23 0.22
8.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 ( )
A、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
B、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低的国家
C、日本经济增长最快
D、日本的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9.美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是最高的,从生态的角度考虑 ( )
A、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B、加重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C、缓解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D、加重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10.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 ( )
A、广开能源进口渠道 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C、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
答案:8.A 9.B 10.B
解析:分析:第8题,从日本能源强度来看,日本最低,就说明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高。故选A。第9题,美国人均耗能多,碳的排放量大,加剧了全球变暖。故选B。第10题,日本能源利用率这是我国需要借鉴的。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有效利用。主要是要学生能够理解能源强度的概念,再作答。
2005年,广东省各地出现了汽车排长队加油的情况,能源短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据此回答11、12题。
11.石油被开采出来后有两个走向:一个是作为能源,加工为汽油等;一个作为化工原料。从能源角度考虑,石油和汽油相比 ( )
A.石油属于一次能源,汽油属于二次能源
B.汽油属于一次能源,石油属于二次能源
C、石油来自太阳辐射能,汽油来自地球内部
D、石油、汽油都可以直接使用
12.从化工原料考虑,下列工业应靠近石油加工业附近的是 ( )
A.石油采掘工业 B.合成橡胶制造工业 C.石油勘探工业 D.合成纤维工业
答案:11.A 12.B
解析:分析:第11题,石油没有经过加工是一次能源,汽油经过了加工属于二次能源。故选A.第12题,合成橡胶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以二烯烃和烯烃为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能源的相关问题。能源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就是加工与否。合成橡胶的原料来自于石油,因此可布局在石油加工业附近。
13.由于石油短缺,引发了广东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机制,从石化工业基础或海运条件考虑,广东的石油储备基地应选择在 ( )
A、广州 B、茂名 C、湛江 D、中山
答案:C
解析:分析:广东省湛江市临南海,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经济较发达,工业基础较好。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湛江位于沿海,被称为“港城”,经济条件好。
14.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有时甚至发生洪涝灾害,但我们仍倡导节水,原因是 ( )
A、节水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B、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C、水是商品 D、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答案:B
解析:分析:南方总体而言,水资源丰富,但是南方冬春季节降水少,水资源较少。夏秋季节多。故要节约用水。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有时水资源多,有时水资源少,因此要节约用水。
15.我国四大盆地自然资源的共同特点是 ( )
A、水能资源丰富 B、石油或天然气资源丰富
C、光照资源丰富 D、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B
解析:分析: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水资源缺乏;四川盆地阴雨天气多,光照资源较少;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在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较少。用排除法,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四大盆地的自然资源种类。需要学生对四大盆地自然资源熟悉。
读下图,回答16-18题。
16.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水源 B.水源、气温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17.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
A.太阳能、生物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
18.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三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答案:16.B 17.C 18.C
解析:分析:第16题,①处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②处属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性因素。故选B。第17题,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能、地热能丰富。故选C。第18题,西南林区由于纬度低,相对高度高,树种丰富。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自然资源,需要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
淡水和交通运输是限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两大因素,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为缓解山西水资源的紧缺建设了万家寨引水工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工程是目前山西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B.全部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南北干线组成
C.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大同、太原和榆次的缺水局面
D.工程位于山西与陕西,内蒙三省交界处
20.下列自然条件中,成为山西外运交通发展两大障碍因素的是 ( )
①黄河 ②汾河 ③秦岭 ④太行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9.A 20.D
解析:分析:第19题,万家寨引黄工程是一项世界级的跨流域引水工程,是山西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引水工程,引黄工程位于山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省西北部,解决山西省太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市、大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市、朔州市工业及生活用水,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总干线、南干线、联接段和北干线组成。第20题,黄河、太行山成为山西外运交通发展两大障碍因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需要学生了解万家寨工程。成为山西外运交通主要从河流、交通方面。
三、综合题
21.下图是36°N附近 的某地1950年(A)和1990年(B)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⑴图中的耕地类型是 。
答案:旱地
⑵B图与A图相比,在土地利用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① ② 。
答案:①林地减少②公交、居民住宅用地、沿海滩涂面积扩大
⑶B图与A图相比,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水土流失加剧|森林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沿海滩涂面积扩大
⑷该地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方面的核心问题是 ,应遵循的原则是 。
答案: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
解析:分析:第(1)题,从题干中位于北纬36度,面临黄海,可知我国的旱地。第(2)题,从图A、图B来做比较得出。第(3)题,滩涂面积增长,河口三角洲面积在增加。说明河流含沙量增加。第(4)题,耕地面积缩小,因此要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两幅图来作答。
22.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中国耕地不断减少,如2003年耕地净减少253.74万公顷。用地理知识分析造成耕地减少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自然原因:灾毁耕地。社会经济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
解析:分析:耕地减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是自然灾害引起的耕地减少。人为原因占主导,耕地减少,主要是建设用地占耕地,或者是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可以想到,自然原因不易想到。
23.下表为我国南方某地1970—1990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读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970 1990
耕地面积(公顷) 4.0万 4.6 万
森林、草地面积(%) 18 10
气温年较差(℃) 33 36
年降水量(mm) 440 380
水土流失范围 小 大
粮食平均亩产量(kg) 1 60 150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0.5
人口(万人) 32 40
(1)20年来耕地、草地面积的变化为            ,其原因是      
                                    。
答案:耕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破坏森林、草地来获取耕地
(2)20年来该地自然条件发生的变化是:                    。
这些变化对粮食总产和亩产带来的影响                    
                              。
答案: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自然环境开始恶化|粮食总产量有所上升,但粮食单产下降
(3)今后合理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有效措施。
①                        
②                        
答案: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②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
解析:分析:第(1)题,从表格中直接可以看出,耕地增加,草地减少。说明耕地占用了草地。第(2)题,从表格中可以出,年温差增大;降水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粮食单产下降。第(3)题,过度开垦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过快,因此要控制人口,提高粮食单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耕地过度开垦的后果。主要从表格中的出结论。并分析原因。难度不算太大。
24.我国的5个相邻省级地区的轮廓图,图中数字表示该大区三类资源数量所占全国的比重,分析完成以下各题。
(1)比较图中三个数据,说明该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水资源短缺|降水量(径流量较小),且主要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
(2)①、②工程的建设是缓解上述问题的对策之一,试比较两线路的主要差异。
答案:①线水质较好,可自流。②线利用现有河道,工程量小。
解析:分析:第(1)题,从5省市人口、耕地、水资源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水土资源的配合度不是太好。且污染严重。第(2)题,图中的两条虚线,分别表示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和东线。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水质好;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东线利用运河河道,工程量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问题。第(1)题,可直接从图中数据分析的到。第(2)题,需要依靠所学资源,比较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
25.读政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 日本________资源丰富,但木材进口量却很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森林|为了保护本国森林资源
2 日本是一个________资源贫乏的国家。为了发展本国工业,日本充分利用其________(岛国、临海国、内陆国)优势和多___________ 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运输,从世界各地大量进口________和出口________。
答案:矿产|岛国|港湾|原料|产品
3 为减少原料的转运和及时将产品外运,日本的工厂多集中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狭长地带。
答案: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
解析:分析: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资源缺乏的国家。日本的森林资源丰富,为保护本国资源,不惜从海外进口木材。日本矿产资源缺乏,工业的原料需要进口;产品主要销往世界其他地区,产品依赖出口,因此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某国资源的情况。需要学生对日本做一定的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8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