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章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同步训练
1、填空题
1.化石燃料主要指 、 、天然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 )和油页岩等矿物燃料,是重要的 资源 ,是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能源。
答案:石油 ( http: / / www.21cnjy.com / )|煤炭 ( http: / / www.21cnjy.com / )|非可再生
解析:分析:化石燃料主要指石油、煤、天然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 )和油页岩等矿物燃料,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石燃料的概念。较为简单,根据教材中和日常生活经验即可作答。
2. 煤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煤带,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 、 、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最多。 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集中在东部和 。
答案:山西|陕西|中东|西部
解析:分析:我国的煤炭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石油分布在西部和东部。世界石油60%以上分布在中东地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煤炭、石油的分布。需要学生熟悉教材,了解和掌握化石燃料的分布。
3.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科学地开采化石燃料,提高 ;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 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在矿区生产中应 ,合理利用土地;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答案:资源的回收率|环境保护|保护耕地|实行能源结构改革
解析: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科学开采;环保措施从始至终都要进行;少占耕地;进行深加工;使用清洁能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从开采、加工及使用等环节方面注意保护环境。
4. 今后世界能源的总趋势是 。
答案: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和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
解析:分析:能源的多元化,能源的高效、洁净技术是今后能源的总趋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能源的前景。主要从目前的能源特点和问题上作答。
5.为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日益重视 能源如太阳能、 、水能、 潮汐能、生物能、 等。
答案:可再生|风能|地热能
解析:分析:由于化石燃料的逐日减少,可再生能源得以重视。主要是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再生能源的类型。结合到教材和日常生活经验作答。
1、单项选择题
6.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天然气等
C.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地热能、沼气等
D.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答案:D
解析:分析:A选项能源按利用时间长短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按性质可分为
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故错误。天然气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选项错误。地热能和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C。用排除法,应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能源的分类及其能源的作用。注意区分常规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7. 关于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石油为主
B.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
C.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D.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答案:C
解析:分析: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和世界不同。中国以煤炭为主,世界以石油为主。
8.在水能、风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B
解析:分析:水能、风能、生物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只有合理利用,便可以长期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少一点,需要节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区别,主要在于能否再生。
读下图,回答第9、10、11题。
9. 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
A.南方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为主
B.铁矿主要集中于辽宁、冀东和西北
C. 煤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和华中地区
D.石油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10. 图中阴影处所代表的能源,可能是 ( )
A.沼气 B.核电 C.水电 D.煤气
11. 秸秆、柴草的燃烧过程是 ( )
A.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机械能转化为光能 D. 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 9.A 10.A 11.B
解析:分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南方的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为主。其他选项可根据图中排除。故选A。第10题,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核能、水能属于一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称为二次能源,电力、煤气、沼气、核电属于二次能源。核电和煤气属于非再生能源。水电属于常规能源。沼气即是二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也是来自于太阳能。故选A。第11题,秸秆、柴草的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和能源的区分。主要从题中图片得出结果。在能源的区分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着重理解。
12.下列有关山西省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炭、石油、天然气都非常丰富 B.煤炭资源储量大、质量好,且多数煤田埋藏浅
C.铝土矿、铁矿都比较丰富 D.大同有“煤都”之称,以生产优质无烟煤而闻名
答案:B
解析: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其他的较少,煤炭储量大,埋藏浅。大同以动力煤为主。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山西省能源种类及其特点。需要学生了解我国煤炭的分布及其种类。
13.煤作为能源的优点是( )
A.分布广 B.储量大 C.难开发 D.不污染环境
答案:B
解析:分析:煤炭分布较为集中,煤炭开发与利用都是要污染环境的;开发难度大不是它的优点。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煤炭的主要优点。注意题干中说的是选优点,结合到煤炭的特点,选择作答。
14.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炭在我国占能源的主要地位
B.开采容易易发滑坡、崩塌等灾害
C.煤炭在运输与存放中,基本上对环境没有污染
D.在煤炭的利用过程中,使用了脱硫技术和洁净煤技术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C
解析:分析:煤炭不管在开采、运输和存放、利用等环节都可能污染环境。在运输过程可能污染空气、水、土壤,煤炭存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煤炭的开采利用的环境问题。注意题干中要求学生选择“不正确的”。
15. 关于人工制取沼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成分是乙烯 B. 投资大,技术要求低
C.原料可以就地取材 D. 不利于保护植被
答案:C
解析:分析: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投资小,技术要求低,直接利用废渣、废水作为原料。沼气可以用来照明、做饭等,解决人们的生活能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沼气的优点。要求学生结合到日常生活经验作答。较为简单。
右图某国沿海地区的一水利工程示意图,该工程自1960年开始,历时13年建成。读图,完成16—17题。
16.修建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解决南部城市和农业用水问题
B.加强南北地区的交通联系
C.缓解北部农业用水紧张的压力
D.开发南部地区的旅游资源
17.该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南北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 )
A.南部位于雨影区
B.南部地区属于温带沙漠气候
C.北部受副极地低压控制,终年盛行上升气流
D.北部地区降水多于南方
答案:16.A 17.D
解析:分析:第16题,根据图中经纬线及其海陆位置可知,该工程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工程。该工程的修建目的是解决南部地区的用水。故选A。第17题,北部受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沛,南部为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因此降水差异大。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跨流域调配,要求对世界及其中国的资源的调配工程的调配原因,线路及其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读右边两地区图,回答18-20题。
18. 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
A. 淡水资源 B. 渔业资源 C. 石油、天然气 D. 煤炭、铁矿
19. 该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当地
A. 水体富营养化 B. 水体放射性污染
C. 外来物种入侵 D. 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20. 有关a、b、c、d四条河流所在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四条河流全年皆可通航,航运便利 B. 光照和热量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C. 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 D. 都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
答案:18.C 19.D 20.D
解析:分析:第18题,根据轮廓图和经纬网可以看出,图甲是里海沿岸地区,图乙波斯湾地区。两地均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故选C。第19题,油气资源容易导致水体污染,油污附着水面,影响水生物光合作用;油污分解也会减少水中氧气,从而威胁到水生生物。故选D。第20题,两图示区域都是气候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以内流河为主,沙漠广布。因此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资源极其环境问题。解决此题的关键就是要能够“定位”。定位后便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三、综合题
2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下两图分别是“山西省及煤炭分布简图”和该省某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一个工业“生态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山西省所处的地形区是 ,其东侧为 山脉。
答案:黄土高原 太行
(2) 山西省日益重视煤炭的加工转换,将部分输煤变为输电,这种做法对山西省来说,有何利弊
答案:有利: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减少损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等。 不利:加重当地大气污染;水资源更显紧张。
(3) 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图中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答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大气环境污染;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增加就业机会等。
解析:分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直接填出即可。第(2)题,可以先从煤炭没有加工的弊端出发,再考虑煤炭加工后,从经济方面、社会就业方面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第(3)题,可持续发展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作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煤炭资源的加工的意义。第(3)题可以作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板来记忆。较为常考。
22.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6.4℃。全球气候的变化与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读图分析1952年至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答案:东部地区比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变化不大|东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
(2)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答案: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3)全球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答案: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没;对人类健康威胁增加; 导致旱涝等灾害增加;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解析:分析:第(1)题,直接从图中观察得出,碳排放的变化。第(2)题,控制碳主要实行清洁生产,即从能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能源的洁净技术方面来考虑。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能引起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农业结构转变及其生态环境恶化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碳排放的变化、影响及其措施。第(2)题和第(3)题,是答题模板,可以要求学生记忆一下。
23. 读图及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资料一 “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千米的东海西部凹陷区域,由4个油气田组成,总面积达2.2万平方千米。日方称,早在1995年,中方就在该区域试采成功,“春晓”开采设施建成后,通过海底管道每年可向东部沿海省区输送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资料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六部分76条明确的规定了大陆架归属方面的问题。 其中第五款规定:1.大陆架最大可以延伸到距岸350海里处。 2.如果中间超过2500米深,就不算是大陆架的延伸。从日本国冲绳出发向西的海底,客观存在一个深度超过2900米的冲绳海槽。
资料三
截面图所示。海岛:冲绳列岛; 大陆:中国海岸 :春晓油田位置
(1) “春晓”油气田位于我国大陆架上,日本却说中国在抢掠属于日方的海底资源。上图中正确表示“春晓”油气田的位置,且从地质构造角度能反驳日本说法的示意图是( )
答案:A
(2) 资料二中,12海里表示 。200海里表示 。350海里表示 。
答案: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最大可以延伸到的中国主权范围
(3) 试分析东海油气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开发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案:重要性:石油、天然气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东海油气储量巨大;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也关系到中国的回家主权。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投资大、风险高、技术难度大;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海洋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第(1)题,根据剖面图和材料可知,春晓油田位于我国大陆架的凹陷区域,日本大陆架应从冲绳岛屿出发到深2900千米的海沟处即为大陆架。故选A。第(2)题,直接从图中观察的出。第(3)题,油气是重要的能源,我国也必将紧缺。东海属于我国的领海,不容侵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归属问题。要仔细阅读材料和图示理解大陆架的含义。培养主人翁意识。
24.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的矿产资源运往丙地,合理的运输线路有哪些?
甲到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到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秦线(大同—秦皇岛)或神黄线(神府---黄骅港),然后由秦岛或黄骅港海运到丙地|浙赣线---沪杭线或长江水运
(2)甲、乙两地在矿产开采和冶炼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甲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植被遭到破坏,表土外露,易造成水土流失|有色金属冶炼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易造成酸雨危害
(3)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综合评价丙地成为全国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条件。
答案:有利条件:①地处长江三角洲,气候暖温,农业生产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②位于长江口,南北海运中点,又有京沪、沪杭铁路交会,水陆交通方便;③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④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有高素质的劳动力;⑤位于中国对外的最前沿,有利于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不利条件:发展工业所需的资源、能源短缺,需要从外地调进。
解析:分析:第(1)题,甲图中资源是煤矿资源,山西、内蒙古的煤矿主要通过运煤专线(大秦线和神黄线等)来运输。乙图中是有色金属资源,从湖南到上海,有铁路(浙赣线---沪杭线)也有长江水运都可以到达。第(2)题,煤炭的开采要破坏地表,污染环境;有色金属冶炼易放出酸性气体。第(3)题,评价其区位优势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面。从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去分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矿产资源运输、加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对我国的交通运输线路有一定的了解。该题有一定难度。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和化石燃料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许多国家都力图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重视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在适宜的温度、PH值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是目前我国农村比较理想的生物能。
下图是沼气结构模式图
1.与我国北方相比,为什么南方更有利于发展沼气?
答案:与北方相比,南方纬度更低,全年的气温均较高,利于有机质的发酵,因此利用时间长。
2.结合图示,分析沼气成为农村比较理想的能源的原因?
答案:原料丰富,可分散制取,就地使用;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不足问题;解燃料同饲料、肥料间的矛盾;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促进封山育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解析:分析:由于沼气利用有机质在厌氧的环境下进行发酵而成。温度较高,有机质分解较快,南方气温较北方高,因此更利于建立沼气池。沼气利用既解决了生活能源不足的问题,又能提高土壤肥力。且保护环境。因此较为理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能源沼气的利用。主要材料中知识和图中沼气模式图,归纳出其优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11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