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27 16:3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同步训练
1、填空题
1 . 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答案:森林|植树造林
解析:分析: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是森林,保护该生态系统的核心措施是植树造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森林及其保护,从教材中便可找出答案。较为简单,只做了解。
2.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 ,是世界森林尤其是 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答案: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热带雨林
解析:分析:工业社会以来,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破坏的主要原因。需要学生作一定的了解。
3.原始森林中, 分布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热带雨林分布非洲的 盆地、南美洲的 流域、东南亚等洲。我国林区在东北、 、西南部。
答案:亚寒带针叶林|刚果|亚马孙河|东南
解析:分析:亚寒带针叶林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和亚马孙流域、马来群岛等地区。我国林区在东北、东南和西南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上和我国林区的分布。要求学生对世界林区分布较为熟悉,难度一般。
4.森林具有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繁衍物种, ;保护农田; 等功能。
答案: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
解析:分析: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美化环境等功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生态功能。这个较为重要,需要学生牢记。
5.为了保护森林,我们必须加强法治,严禁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 ;采育结合;植树造林;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提高人们的 。
答案:滥砍滥伐|自然保护区|环保意识
解析:分析:为了保护森林,我们必须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植树造林;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保护措施,保护措施包括严禁滥砍滥伐;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保意识。
1、单项选择题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两地的植被差异为 ( )
A.①地为荒漠,②为草原 B.①地为草原,②地为落叶阔叶林
C.①地为落叶阔叶林,②地为常绿阔叶林 D.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雨林
7.③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气候 B.交通 C.自然资源 D.地形
答案:6.C 7.C
解析:分析:第6题,根据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处是秦岭和大巴山之间,①地为秦岭以北主要以落叶阔叶林为主,②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第7题,③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自然资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分布。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落叶林的分界线。
8.热带雨林中保存生物化学物质的最重要载体是( )
A.土壤 B.风化壳 C.水体 D.植物
9.森林覆盖率减少,直接导致的生态问题是( )
A.木材产量减少 B.火灾、水灾频繁
C.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D.不利于森林更新
答案:8.D 9.A
解析:分析:第8题,热带雨林中保护生物化学物质的最重要载体是植物。故选D。第9题,森林覆盖率减少,直接导致了木材产量减少。CD选项是间接原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及其减少,热带雨林的生物量主要在植物中。植被减少直接导致木材产量减少,这是显而易见。
10.下列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酸雨、臭氧层被破坏,紫外线透入 B.寒潮、霜冻、盐碱化
C.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面升高
答案:D
解析:分析:森林减少会导致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加剧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故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森林减少导致的后果。这类题,主要看他们是否存在联系。
11.如果滥砍滥伐森林,不可能造成环境破坏是( )
A.森林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B.水土流失
C.能使大气温度升高 D.臭氧层破坏
答案:D
解析:分析:森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等功能。森林破坏,森林调节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导致了大气温度升高。植被破坏,对臭氧层影响较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功能和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能力。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2、13题.
12.“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1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答案:12. C 13. A
解析:分析:第12题,“三北”防护林主要目的是防风固沙,故选C。第13题,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生态功能。不同的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一样。
14.海南文昌的主要植被为 ( )
A、热带季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A
解析:分析:海南文昌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是热带季雨林。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被类型,根据海南文昌的气候类型判断该地典型的植被类型。
15.在2007年以前,北京市的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0%,人均绿地50平方米。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北京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是 ( )
A.善待树木,防止人为水土流失
B.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
C.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D.加强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馆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
答案:C
解析:分析:善待树林和在河北、内蒙古植树造林都不能提高北京森林覆盖率;在奥林【匹克馆场加强绿化,不是有效提高人均绿地的措施。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办法。仔细分析选项,用排除法便可选出答案。
下表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以及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林地利用情况,读后回答16~18题。
16.表中能代表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7.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
A.提供能源 B.提供木材
C.水土保持 D.发展经济
18.三北防护林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经过华北地区的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 )
A.防风固沙 B.水土保持 C.庇护农田 D.涵养水源
答案:16.C 17. C 18. C
解析:分析:第16题,我国的沿海防护林主要作用是保护海岸。由图中信息可知。第17题,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主要作用是水土保持。第18题,风沙严重,经过华北地区的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庇护农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功能及其分布,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 )
A.蓄水发电 B.水产养殖 C.拦泥蓄水 D.修桥筑路
20.为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该地区计划发展林果业。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果品是( )
A.柑橘 B.芒果、荔枝 C.苹果、大枣 D.椰枣、香蕉
答案:19. C 20.C
解析:分析:第19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处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修筑堤坝主要是为了烂泥蓄水。故选C。第20题,该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苹果、大枣。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措施及其适宜种植的水果。主要根据经纬度及其等高线来定位,再结合到该区地形特点及其气候特点来作答。
三、综合题
21. 阅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问题:
(1)填下列数字填入图中圆圈内。
① 建筑材料 ② 燃料 ③农田 ④ 水土流失 ⑤ 文明衰落
答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①②③⑤④ (①②顺序可调换)
(2)从图中能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
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___________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答案: 100
(3)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 ___
就不可避免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答案: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4)从中看出玛雅文明在十五、十六世纪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答案: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分析:第(1)题,图中主要说明了为了获取建筑材料和燃料,人们森林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最终导致文明衰退。第(2)题,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植被遭到破坏后,树林再生需要20年,变成森林又需要80年,因此需要100年才能重新使用。第(3)题,热带雨林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植被,土壤贫瘠,一旦森林遭到破坏,很容易水土流失。第(4)题,文明的消失主要在于人类破坏了生态环境。
点评:本题主要考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其不合理利用产生的后果。题中有图,要明白图中的意思,便可作答。
22、读下面三图回答。
(1)填写下表:将图Ⅱ中字母填入下表中图Ⅰ相应符号后,并写出其气候类型名称、
分布规律及成因。
图Ⅰ 图Ⅱ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答案:
图Ⅰ 图Ⅱ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甲 a 温带海洋性 纬度400-600大陆西岸 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
乙 c 温带大陆性 纬度400-600大陆中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丙 b 地中海 纬度300-400大陆西岸 冬夏分别受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2)若图Ⅲ为图Ⅱ中b区域生态系统模式,则图Ⅲ中序号表述正确的是( )
A、①落叶阔叶林 ②褐土 ③细菌 ④松鼠
B、①常绿阔叶林 ②红壤 ③微生物 ④猕猴
C、①常绿硬叶林 ②棕壤 ③细菌 ④灵猫
D、①常绿硬叶林 ②褐土 ③微生物 ④黄鹿
答案:C
解析:分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和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图来做。第(2)题,图Ⅱ中b区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典型的土壤是棕壤,动物主要有灵猫、猕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类型下形成不同的自然带。需要学生牢记。
23、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质条件是 。
答案: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山高坡陡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 业、 业地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
、 等新能源。
答案:旅游|商(服务、手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
答案: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4)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答案: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5)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第(1)题,图中是青藏高原地区,东南部地区断裂发育,地震较多,加之山高坡陡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的出现。第(2)题,a为拉萨,青藏铁路的修通,促进了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该区太阳能、地热能资源丰富。第(3)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第(4)题,水电站的分布不仅要考虑水能资源丰歉,还要考虑市场。第(5)题,乙区域主要有热带雨林,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能够缓解全球变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其热带雨林的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轮廓图来判断出,图甲为青藏高原,图乙为巴西,再结合到所学知识作答。
24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生物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根据上表,概括森林的生态效益。
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可以得出“增加碳储量”;“降低风速,吸附飘尘”可以得出“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可以得出“增加降水”;“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可以得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以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生态效应,这些都在图表中都有体现,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可以的出结论。
25.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答案:c|d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答案:风力作用
(3)(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 (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答案:③|⑤|土地荒漠化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答案: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解析:分析:第(1)题,结合已学知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不属于共同原因,b不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第(2)题,我国西部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外力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第(3)题,①工程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第(4)题,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分别表现为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防护林建设的原因及其条件,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作答,防御洪涝灾害在河流中下游主要措施为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