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6第四章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27 16:4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四章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同步训练
1、填空题
1.湿地具有调节气候, ,净化水体,释放氧气, , 的生态服务功能。
答案:调蓄水量|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湿地和植被的功能大同小异。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服务功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功能是环境保护的这本书的重点之一,需要学生牢记,并灵活运用。
2.东北 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 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对 、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答案:三江平原|青藏高原|涵养水源
解析:分析: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最大的湿地之一,青藏高原上有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起到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重要的湿地分布。我国的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青藏高原上,还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要求学生了解。
3.湿地减少的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自然方面主要是经过长时间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 ,气候暖干化。人为方面体现在土壤侵蚀; :水体富营养化;大量 、河流的截流改向。
答案:全球变暖|围湖围海造田|引水灌溉
解析:分析:湖泊、沼泽由于自然的填充和气候变暖,蒸发旺盛等自然原因导致面积变小、深度变浅。也有人为的围湖造田、水体富营养化、大量引湖水灌溉引起面积缩小的现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湿地减少的原因。原因一般都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湿地减少需要的时间长。人为原因加速了湿地减少。
4.湖泊面积减少,将使湖泊水体 、调蓄水量、美化环境、 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 增加。
答案:调节气候|动植物的栖息地|矿化度
解析:分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缩小也会导致这些功能下降。同时还会使湖水矿化度增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湿地干涸的后果。主要从湿地的功能来作答。这后果不需要记忆。做一定了解。
5.为了保护湿地, 我们必须 已退化和受损湿地; ; ,退耕还湖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答案:恢复和重建|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
解析:分析: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有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保护湿地的相关措施。湿地的保护措施和森林的保护措施相接近。可以稍作记忆。
2.单项选择题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6、7题
6.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7.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6.D 7.B
解析:分析:第6题,黄河口的形成是由于河流流速缓慢,加之海水顶托作用,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第7题,河流湿地增长快慢跟河流水量和河流携带的泥沙多少有关。河流量越大,携带的泥沙多,增加就快。因此题干说明黄河含沙量减少及有可能是由于黄河中游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水利工程拦沙,和下游地区取水量增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湿地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河口湿地的成因和河口三角洲的成因类似,湿地增长快慢跟河流流速和河流含沙量有关。
读右图,回答8-11题
8.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
A.180千米 B.280千米 C.380千米 D.480千米
9.开垦平原首先应该(   )
A. 引入灌溉水源 B. 增加土壤肥力
C. 平整土地 D. 排水
10.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11.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答案:8.C 9.D 10.A 11.C
解析:分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大于是3个多纬度,实际距离约380千米。第9题,该平原地区有沼泽,要开垦平原,必须排水。第10题,该地纬度较高,发展粮食,热量条件不足。第11题,该区处有沼泽,生态功能巨大,应该保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开发及其保护。湿地功能较大,应该合理开发,注意保护。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12—14题。
12.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3.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14.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为鱼塘
答案:12.D 13.D 14.B
解析:分析:第12题,根据湿地的概念,可知道渤海不属于湿地。故选D。第13题,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故选D。第14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泥沙淤积,造成湿地破坏严重。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缩小及其恢复。长江中下游湖泊减少,围湖造田和上游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三江平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停止了开垦。
15. 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三江平原纬度高,冻土发育;地势低平,夏季降水多,水分不易排干。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纬度、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考虑。
16.华北地区湿地水污染带来的后果主要是 ( )
A.北方干旱季节加长 B.危害人体健康
C.增加酸雨的次数 D.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答案:B
解析:分析:湿地遭到污染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污染等相关知识。该题较为简单,水体遭到污染,直接影响就是危害人体健康。
17.关于湿地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 )
A.通过湿地改造发展种植业 B.通过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
C.利用湿地空间发展建筑业 D.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
答案:D
解析:分析:为了保持湿地原有的功能,在不破坏湿地的前提下,可以发展旅游业。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开发方向,湿地开发必须遵循湿地的自然规律。
读青藏高原简图回答18-20题。
18.甲地河流的水文特征为 ( )
A.结冰期长 B.有凌汛现象
C.水量大,流速大 D.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地下水
19.对于甲地的农业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能发展林业 B.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
C.可以通过修梯田大面积发展旱作农业 D.农作物的熟制为两年三熟
20.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之称,其中的“三江”指 ( )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答案:18.C 19.B 20. A
解析:分析:第18题,甲河流是雅鲁藏布江,受西南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流速大。故线C。第19题,甲地降水丰富,热量条件好,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故选B。第20题,“三江”指的是黄河、长江、澜沧江。在图中是①②⑤。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根据甲地的降水、位置就可以知道甲地河流的水文知识,甲地的农业。
三、综合题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开垦湿地。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解析:分析:第(1)题,从图示数值分析,该区域湿地面积在减少。联系人口和耕地面积变化分析其原因,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人们开垦湿地面积增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导致城镇化水平提高,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占用湿地面积增加。
第(2)题,从湿地减少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所以要退耕还湿地,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另外从法律法规分析,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点评:湿地减少原因及保护措施。湿地作用: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防风;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保持小气候;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航运;旅游休闲等。
22.阅读材料,据此回答完成(1)~(2)题
材料 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
(1)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答案: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2)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经过长时间的开垦,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基地.从湿地的生态意义的角度,分析这一做法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湿地减少,将会导致旱涝灾害更加严重,气候恶劣,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坏境恶劣。
解析:分析:第(1)题,直接从材料中即可找出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第(2)题,湿地遭到破坏,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就从湿地生态功能方面作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作用,及其破坏后的后果。湿地的生态功能是本节的重点,需要学生牢记。
23.如果说森林是“地球之肺”,那么湿地就是“地球之肾”。下图是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请根据材料一两幅湿地图,描述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化。
答案:湿地的总面积减少,大的湖泊面积变小,小的湖泊被围垦消失。
(2)河流湿地(包括湖泊)有哪些生态作用?
答案:调蓄洪水;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水和贮存营养物;促进碳循环和碳积累,减弱或缓解“温室效应”。
(3)湿地被破坏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答案:大堤和池塘割裂了整个湿地的完整性,人类活动直接影响了物种的多样性,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解析:分析:第(1)题,对比两幅图可以的出,湿地总面积减少,大的变小,小的消失。第(2)题,湿地的功能根据教材中作答即可。第(3)题,人类活动主要从围湖造田、修建大堤所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变化及其成因。可以直接对比两幅图,并结合本节所学知识作答便可。湿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所致。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说明了什么问题 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说明A处河流封冻日数少于同纬度附近地区。|A处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附近地区。
(2) 图中B处河流封冻日数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0日(3) C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简要分析其成因。
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气温低,蒸发量小;有冻土层分布;水系发育;河流有凌汛。
(4)近年来,我国已停止了在C地区的农垦项目,这一措施的生态意义是 。
答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的蓄水、调节气候功能 。
解析:分析:第(1)题,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一般跟地形有关,根据所学可知该处位于大兴安岭东侧,西北风背风坡,气温较高。第(2)题,闭合曲线位于140-160两条线之间,闭合曲线数值为160,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可以H的取值范围为160-180。第(3)题,C为三江平原,三江平原的沼泽主要是跟地形、纬度和水文有关。第(4)题,根据所学,直接答出湿地的意义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功能及其湿地成因。该题的(1)(2)小题,较难一点,后面两问直接利用本题所学答题即可。
25.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200多平方公里的崇明岛东滩,是欧亚大陆东岸发育最完善的河口潮汐型滩涂湿地之一,它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原生态性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稀有性。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曾以每年2万亩的增加速度日长夜大,然而随着围垦的深入,它今天开始退缩了……
(1)在崇明东滩上,人们在湿地上把淮涂围垦和草滩挖成鱼塘、蟹塘,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
答案:滩涂原有生物没有栖息地,导致数量减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气候随之发生变化。
(2)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崇明岛有何影响?
答案:由于长江上游泥沙主要淤积在库区,崇明岛的沉积物减少,在海浪和潮汐的侵蚀下,崇明岛的面积有可能减小。
(3)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曾是湿地良性循环的典范,不幸的是20年前几乎完全消失,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市场价值规律冲击下,种桑养蚕的收入低于办工厂、做生意;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大面积污染,使鱼塘尚存,桑树不见。
解析:分析:第(1)题,把滩涂围垦和草滩挖成鱼塘、蟹塘,势必导致原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原有生物数量减少;湿地调节气候功能下降,气候发生变化。第(2)题,三峡具有拦沙蓄水的功能,势必导致下游来沙量较少,泥沙淤积减少,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崇明岛的面积缩小。第(3)题,桑基鱼塘的消失,主要是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干涸与恢复,湿地的干涸主要是人类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改变湿地。人类在湿地强大的生态功能下,恢复湿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