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水 课题: 1.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内容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难点 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法学法 演示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教学课件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学环节 一、聚焦:揭示课题1.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问:水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1.水到哪里去了?(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6.交流方法。 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实验并记录。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三、研讨:实验发现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水蒸气也是水吗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四、拓展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作业 背诵知识点
板书设计 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吸热) 水 水蒸气
课后反思
气态、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
较轻
液态、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
无色无味
透明、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