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素养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2022天津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深受人类活动影响。图1为1990—2019年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变化示意图,图2为2000—2020年黄河流经省份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据图分析,关于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
B.气候变化导致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均减少
C.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无显著变化
D.1990—1999年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
2.据图推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 )
A.矿区生态修复
B.退耕还林还草
C.沙漠裸地农垦
D.生活环境治理
[2024广东卷]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下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3~4题。
名称 2008年 2015年 2019年
上海都市圈 3.45 5.21 6.54
兰州都市圈 2.20 2.36 2.78
合肥都市圈 2.16 0.81 0.97
3.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 )
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
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
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
4.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 )
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
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
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
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
[2024广东卷]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据此完成5~6题。
5.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 )
A.失业工人数量多
B.工业闲置用地多
C.功能分区较完善
D.生产技术水平高
6.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 )
A.休闲游憩 B.水源供给
C.物流运输 D.生态保育
[2024河南南阳月考]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7~8题。
7.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
8.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产业结构现状与就业结构现状的研究是了解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基本情况的窗口。1990年、2017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0亿元、2 624.8亿元。而就业结构的调整是伴随着产业结构演进的,1990年、2017年青海省三大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241.3万人、327.0万人。随着以生态保护倒逼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青海省将打造一个全新的、适合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产业结构。图1为1990—2017年青海省三次产业GDP占比变化图,图2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变化图。据此完成9~10题。
图1
图2
9.1990—2017年,青海省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GDP呈下降趋势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10.结合青海省三次产业GDP占比与就业人员占比的关系,应在目前就业结构基础上压缩( )
A.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B.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C.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D.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也付出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2009年,淮北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到2022年,淮北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转型效果明显,创新驱动特征逐渐清晰,已从“煤城”转型成“美城”。下图示意淮北市位置。据此完成11~12题。
11.1957—1965年,淮北建矿建市,煤炭采掘业快速发展,其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8%攀升到74.4%,主要是因为( )
A.国家经济发展快,国内市场大
B.国家政策支持,廉价劳动力充足
C.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质优良
D.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12.淮北市由“煤城”转型成“美城”,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其具体措施包括( )
A.迁出煤炭产业,减轻环境污染
B.注重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经济化
C.所有采煤塌陷区深挖注水成湖
D.建设环境保护区,严格限制生产用地
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下图为该地区气候资料和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地区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时段是( )
A.11—12月 B.7—8月
C.1—2月 D.5—6月
14.有关该地区盐分易在地表积聚形成土地盐碱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降水少,淋溶作用弱
B.气温升高时,蒸发旺盛
C.地下水埋藏浅,利于盐分到地表聚集
D.咸水入侵,地下水变咸
胡杨是荒漠河岸生态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乔木之一,根系发达,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并形成遮阴环境庇护动植物,拦截风中的尘土和种子,改变周围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然而当胡杨林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会下降。据此完成15~16题。
15.胡杨林树冠过大时,林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
①水分匮乏 ②光照不足 ③风力过大 ④养分不足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结合材料,我国为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扩大胡杨林面积,禁伐禁采 ②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 ③增加胸径较大树木,增强固沙蓄水功能 ④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斯洛地区和运河区同属于荷兰泽兰省,早期围绕各自的港口形成了传统工业区,由各自的港口管理局进行管理。斯洛地区以化学工业、金属工业为主,拥有超过120家传统工业机构,传统工业发达。运河区以化学工业、食品工业、仓储转运为主,有超过60家传统工业机构,且有着发达的温室农业,温室农业每年产生大量落花、枯果等废弃物。1998年,为开展区域合作,两个区域的港口管理局合并。2002年,在荷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运河区发展生物燃料产业,但因经营不善,2008年相关企业陆续破产。2010年,运河区着力培育现代生物产业,将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信息技术等领域融合,形成现代生物产业园。下图示意斯洛地区和运河区的位置。
(1)简述该地区两个港口管理局合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2)说明运河区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的有利条件。
(3)分析运河区转型发展生物产业的目标市场。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塔温陶勒盖煤矿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境内,距离中国边境约245千米,该煤矿煤炭储藏面积达400平方千米,煤层埋深16米,煤层厚度190米,已探明储量64亿吨,其中主焦煤18亿吨,原煤出焦率60%以上,是世界上的紧缺煤种。长期以来,中国炼焦煤主要来自澳大利亚。2011年以来,中国S煤炭集团积极参与塔温陶勒盖煤矿开发,并于2012年投资建成甘泉煤炭专用铁路,蒙古国已在2022年建成一条通往中蒙边境的铁路(见下图)。
(1)分析中国S煤炭集团积极参与塔温陶勒盖煤矿开发的原因。
(2)指出塔温陶勒盖煤矿开发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说明中企开发塔温陶勒盖煤矿对澳大利亚社会经济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单产很低。当地农民有“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1亩=1/15公顷)的说法。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小流域沟道中修建了许多淤地坝,特别是21世纪初大规模退耕还林以来,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进入黄河的泥沙明显减少。随着时间推移,为了满足当地的土地需求,延安各区县开展了沟道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即治沟造地。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下图)。
(1)请说明退耕还林和治沟造地在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作用的差异。
(2)当地农民有“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的说法,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析延安市开展治沟造地工程的背景。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当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和沙漠裸地转化为生态建设用地,故主要是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A正确;黄河流域地区的气候变化不明显,气候变化不会导致土壤侵蚀面积减少明显,B错误;读图可知,黄河流域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均显著下降,其中1999—2010年土壤侵蚀面积下降最多,治理成效最为明显,C、D错误。故选A。第2题,读图可知,当地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和沙漠裸地转化为生态建设用地,故退耕还林还草使得当地土壤抗侵蚀能力增强,土壤侵蚀强度减弱,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B正确。故选B。
3.C 4.C 解析 第3题,信息流通常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都市圈内的联系增强而增加,而不是降低。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增大,说明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可能增加,而不是降低,A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2019年上海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较2008年显著增大,反映了城市间功能分工的深化和互补性的增强,而不是减弱,B错误。功能分工指数值的增大意味着中心城市(上海)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集聚程度提高,这通常伴随着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显著提升,因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C正确。功能分工指数值的增大反映了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趋势,这并不意味着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多样化增强,它可能意味着中心城市的制造业逐渐向外围城市转移,D错误。第4题,表中显示,兰州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在2008年至2019年间有所增加,这表明兰州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可能有所发展,而不是产值降低,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功能分工指数值的变化主要反映了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而不能直接反映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是否扩大,因此,无法推断出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是否扩大,B错误。合肥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在2008年至2019年间显著减小,这可能与上海都市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关,合肥都市圈可能受到了上海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影响,导致地区生产专业化集聚,功能分工指数值显著降低,C正确。功能分工指数值的变化反映了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不能直接反映都市圈的城市数量是否增多,D错误。
5.B 6.A 解析 第5题,失业工人数量多与城市更新改造、文化场馆布局的关系不大,失业工人数量多更多的是反映社会问题,而不是城市更新改造的有利条件,A错误。材料表明,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这意味着该区域原有的工业用地可能大量闲置,这为文化场馆的布局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土地资源,B正确。功能分区较完善通常是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过规划和管理实现的,而不是更新改造初期的有利条件,C错误。生产技术水平高是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文化场馆的布局关系不大,D错误。第6题,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这些设施的建设通常会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进行休闲游憩活动,因此该片区河段的休闲游憩功能会得到明显提升,A正确。水源供给功能通常与河流的自然属性和城市规划的供水系统相关,B错误。物流运输功能通常与河流的通航条件、港口设施以及交通网络相关,C错误。生态保育功能主要与河流的自然环境、生态保护措施相关,D错误。
7.B 8.D 解析 第7题,嘉峪关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农业发展占比小,B正确。第8题,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宜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工业,D正确。
9.D 10.A 解析 第9题,1993—1994年第一产业GDP比重上升,2005年以后变化很小,A错误。第二产业GDP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GDP产值并非呈现下降趋势,B错误。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小,C错误。2014年以后,该地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且第三产业占比呈上升趋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D正确。第10题,第一产业GDP占比较小而就业人员占比较大,可知第一产业存在劳动力过剩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等措施压缩第一产业就业比重,A正确。目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较小,不应该再压缩,B错误。青海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不应压缩第三产业就业比重,C、D错误。
11.A 12.B 解析 第11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资源需求量大,加快了矿产基地的建设,A正确;该城市因矿而兴,因此与国家政策、劳动力、交通等关系不大,B、D错误;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但该市得到快速发展,说明与煤炭资源储量、质量关系不大,C错误。第12题,淮北煤炭资源枯竭,产业衰落,不可能迁出其煤炭产业,A错误;由“煤城”转变为“美城”,说明淮北注重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经济化,B正确;采煤塌陷区的改造需因地制宜,不能一概改造成湖泊,C错误;采煤区不适合建设成为环境保护区,D错误。
13.D 14.D 解析 第13题,盐碱化最严重的时候是地下水水位较高、蒸发量较大的时候,盐分易在地表聚集,图中5、6月时地下水水位高,同时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盐碱化最严重;11、12月份地下水水位虽较高,但气温较低,蒸发较弱;7、8月份降水较多,雨水溶解地表的盐分并下渗,地表的盐分减少;1、2月份地下水水位低,气温更低,蒸发更弱,盐分基本稳定,D正确。第14题,河套平原深居内陆,附近没有咸水入侵,盐碱化是不合理灌溉引起的。“降水少,淋溶作用弱”“气温升高时,蒸发旺盛”“地下水埋藏浅,利于盐分到地表聚集”和该地区盐分易在地表积聚形成土地盐碱化有关,D正确。
15.A 16.D 解析 第15题,胡杨林树冠过大时,会从地面摄取较多水分,导致林下区域水分匮乏,①对;胡杨林树冠过大时,从地下吸取的养分较多,因此林下区域养分不足,④对;风力过大不是林下草本植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③错;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光照较强,②错。A正确。第16题,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可统筹安排流域水资源利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②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可节约水资源,使生态用水得到保证,④对;扩大胡杨林面积,不利于当地改善生态环境,①错;增加胸径较大树木会增加地下水分的摄取,导致该地区变得更为缺水,③错。D正确。
17.答案 (1)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调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避免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实现两个区域的分工与协作;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2)温室农业发达,生物燃料、原料充足且成本低;食品、化工等产业基础较好,协作机制成熟;在能源转型的宏观背景下,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大。
(3)斯洛地区和运河区工业转型升级,对生物材料、生物能源需求量大;荷兰属于欧盟国家,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经贸联系密切,欧洲经济发达,市场规模大;高科技产品竞争力强,且运费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低,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
解析 第(1)题,斯洛地区和运河区早期的产业结构相似,但也存在不同。两个港口管理局合并的意义可从分工与协作、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等方面作答。第(2)题,可以从原料、生产协作条件、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说明。第(3)题,目标市场可以依照不同的空间尺度,从当地的工业升级对新能源和新材料的需求、欧洲市场、全球市场等范围逐级分析。
18.答案 (1)我国优质焦煤资源储量少,钢铁工业发达,炼焦煤市场需求量大;我国控煤政策压力大,蒙古国优惠政策力度大;塔温陶勒盖煤矿炼焦煤资源丰富,开发成本低;距中国近,运输距离短。(任答3点)
(2)改变地表形态;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3)煤炭出口量急剧减少,外汇收入锐减;煤炭企业和航运业遭受巨大冲击;就业机会大量减少。
解析 第(1)题,可从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运输距离、开发利用成本、我国煤炭开采环保政策等方面分析。第(2)题,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可从破坏地表形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作答。第(3)题,塔温陶勒盖煤矿开采体系化、规模化后,我国对澳大利亚煤炭依赖度下降,因此可从经济收益、就业、运输业等方面作答。
19.答案 (1)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主要减少坡面土壤侵蚀。治沟造地:拦截沟谷泥沙(沉积泥沙),并减少沟道侵蚀。
(2)(与坡面相比,)沟谷地形相对平坦,易于耕作;土壤肥力高;水分条件好(抗旱能力强)。
(3)耕地资源不足;沟道利用率降低;城镇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土地需求增加。
解析 第(1)题,退耕还林和治沟造地在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作用的差异主要分析两者的不同生态作用。退耕还林主要减少坡面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治沟造地能拦截泥沙,并能有效减少沟道侵蚀。第(2)题,坡面坡度较陡,不适宜耕种;沟谷地形相对平坦,易于耕作。坡面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沟谷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坡面土壤含水量较低;沟谷土壤含水量较高,且靠近水源,水分条件更好。第(3)题,当地开展治沟造地的背景主要从当地耕地资源、沟道的利用率、土地需求等方面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