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俨然(yǎn) 豁然(huò) 诣太守(yì) 黄发垂髫
B、清冽(liè) 佁然(yǐ) 寂寥(liáo) 悄怆幽隧
C、器皿(mǐn) 箬篷(ruò) 多髯(rǎn) 水落石出
D、雎鸠(jū) 窈窕(tiǎo) 寤寐(wù) 辗转反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悉如外人(全,都) 崔氏二小生(年轻人)
B.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斗折蛇行(折断)
C.雕栏相望(相对)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D.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寻病终(随即,不久)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记之而去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技亦灵怪矣哉 D.其船背稍夷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宫室
B.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
C.高可二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乃记之而去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田园生活是陶渊明写作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其中,《桃花源记》是他隐居之前写的一篇表明心志的文章。
B、《小石潭记》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C、《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文中提到王叔远构思精巧、雕刻精致,核舟令人叹为观止。
D、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6.古诗文默写
(1)微君之故, ?《式微》
(2)求之不得, 。《关雎》
(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 。《蒹葭》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友人不要在分别时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诗句是 , 。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双关的手法,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无人引荐做官,不能为国效力而内心羞愧的情感的句子是 , 。
7.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冬妮娅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正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娅。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片段二:
阿尔焦姆:
我想跟你谈谈我的情况。除你以外,我大概是不会给任何人写这样的信的。你了解我,能理解我的每一句话。我在争取恢复健康的战场上,继续遭到生活的排挤。
我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一次打击过后,我刚刚站起来,另一次打击又接踵而来,比上一次更厉害。……
不过我还是相信我能够重返战斗行列,相信在冲锋陷阵的大军中也会有我的一把刺刀。我不能不相信,我没有权利不相信。十年来,dang-和共青团教给了我反抗的艺术。领袖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攻不克的堡垒,这句话对我也适用。
……
握手。
你的保尔
(1)选文中保尔说“我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一次打击过后,我刚刚站起来,另一次打击又接踵而来”。结合原著内容,任意列举两次保尔受到过的打击。
(2)结合片段的内容,说说你眼中的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
8.本学期,希望中学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诗词之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了烘托气氛,同学们觉得需要在教室黑板上书写一则标语。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六个,组成对偶句,作为主题活动的宣传语。
传承 培养 诗文 诵读 美德 经典 展示 华夏
下面是班级同学对全校开展的“我爱诗词”的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请写出两条你得出的结论。
希望中学各年级喜爱诗词男女生所占比例表
年级性别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男生 48% 42% 37%
女生 52% 58% 63%
你的结论: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甲】
蒹 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乙】
风 雨
《诗经·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 ②夷:同“怡”,喜悦。 ③胶胶:鸡叫声。④瘳 (chōu) :病愈。
9.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诗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皆出现“宛”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
B.《蒹葭》诗中“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现了主人公对追寻道路艰难曲折的抱怨和不满。
C.《风雨》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喜悦、欢欣之情。
D.《风雨》全诗多次使用叠词,如“凄凄”“喈喈”“潇潇”“胶胶”,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
10.《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咏之对象。【甲】【乙】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补写出文中画“__________________”上的一句话。
1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水尤清冽 冽: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 斗折:__________
(3)日光下澈 澈:_____________(4)悄怆幽邃 悄怆 : _________
13.疏通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大意。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4.作者在第二段中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的作用是什么?
1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发现小石潭时的心情怎样?游览到最后心情又是怎样?为什么心情会有这样的改变呢?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礼运》)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3)不独子食子
(4)货恶其弃于地也
(5)盗窃乱贼而不作
17.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8.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19.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象记
【明】林璐①
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守土者廉⑥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
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5 年 8 月版,有删节)
【注】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②守土者:地方官员。⑤备:充任。
④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⑤牝(pìn):雌性的。⑥廉:查访。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
区。⑧数数(sù):数,通“速”,快。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必入山告语之曰(________) ②会明亡(_______)
③候已竟去(_______) ④守土者异之(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22.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三、写作。
23.也许你游玩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小石潭,也许你见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也许你攀登过“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祖国的青山绿水处处让人留恋,你认为哪一处风景最美呢?
请以《最美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横线处只能填你熟悉或游玩过的一处风景名胜;③有真情实感;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等。
答案
1、D 2.B 3.C 4.C 5.A 6.(1)胡为乎中露(2)寤寐思服(3)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5)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7.(1)示例:①与波兰白军战斗,腿部受伤并得了风寒。②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保尔头部受伤导致右眼失明。
(2)示例:保尔是一个爱憎分明、刚毅坚强、无私奉献、乐观自信、信念坚定的革命战士。
8.(1)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华夏美德
(2)①随着年级的增长,喜爱诗词的男生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女生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②随着年级的增长,喜爱诗词的男女生所占比例差距在拉大。(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9、B
10.《蒹葭》每章以蒹葭、白露起兴(或直接引用“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起兴),渲染出寂寥凄冷的氛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风雨》每章以风雨、鸡鸣起兴(或者直接引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等起兴),渲染了凄风苦雨、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女主人公没见到心爱之人时愁苦凄凉的心情。
11. 俶尔远逝 12.(1)寒冷;(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3)穿过,透,这个意义现在写作“彻”。(4)寂静的让人感到忧伤。
13.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适合长时间停 留,于是就记下了这里的景色离开了。
14.侧面烘托潭水的清澈透明。
15开始心情愉悦(心乐之),被小石潭的美景所陶醉;最后心境仍然感到孤寂、悲凉。因为美景只能取悦于一时,而作者被贬官的抑郁苦闷始终难以排遣,所以最终难免会落寞、悲凉。(意思对即可)
16.(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以……为子 (4)憎恶 (5)指害人的事 17.(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18.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9.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20.(1)告诉 (2)适逢 (3)离开 (4)认为……奇异
21.示例: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
22.示例:能听从人的要求;能主动寻妻;在大炮前不惧身死;忠于旧朝,不改其心。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