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整体设计】2016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文档属性

名称 【教与学整体设计】2016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5 16:42:55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歌谣巧记·
时间到了九六〇,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当皇帝,北宋大权一身集。契丹首领阿保机,九一六年称皇帝。辽军进逼澶州城,真宗皇帝助阵去。战胜议和昏庸弊,和平环境利经济。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特别提示·
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由于澶渊之盟是北宋用“岁币”换和平的一种做法,对于北宋来说是妥协屈辱的,因为“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因此澶渊之盟虽有妥协屈辱的一面,但对民族的和平发展又具有正面作用。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特别提示·
这一阶段的各方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民族之争,绝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是民族内部矛盾的表现。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要点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情境探究
【基础回顾】
探究一 列表总结辽、北宋、西夏建立的基本情况。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提示]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史学争论】
有人说,澶渊之盟是北宋的极大耻辱,反映了北宋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和软弱可欺,用人民的财富满足强盗的贪欲;也有人说,北宋和辽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是兄弟之争,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还有人说,澶渊之盟订立后,辽宋之间保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客观效果是好的。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探究二 你是怎么看待澶渊之盟的?为什么?(提示: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以达到客观评价)[提示]澶渊之盟是辽宋之间长期对峙、势均力敌的产物。一方面,它暂时满足了契丹贵族掠夺的愿望,增强了辽国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对北宋而言,它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但这种以“岁币”换和平的方式,也使北宋获得了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长期的战争局面,维持了双方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趋势的。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史料阅读】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探究三 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提示]特点:辽和西夏都沿用中原王朝官制。辽统治者采取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度。
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探究四 从这段史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提示]学习中原的政治制度、人才制度、文化书籍、生活方式、法律制度等。 要点归纳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北宋、辽、西夏并立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李后主与《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抒写了南唐李后主李煜的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地位。《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亡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春花秋月”是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一个亡国之君触景伤情,勾起了他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小楼昨夜又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往事知多少”的嗟叹。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件17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歌谣巧记·
南宋名将叫岳飞,抗金之中扬军威。郾城之战收失地,精忠报国闪光辉。最恨奸臣是秦桧,陷害忠良千秋罪。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特别提示·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1)各个政权相互并立,如辽、北宋、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对峙。
(2)北宋和南宋政权的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主要表现在签订和议,以“岁币”换取和平。
(3)民族大融合是主流。辽、宋、西夏、金时期,虽然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战争较多,但和平是主流。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易错辨析·
金对北宋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因此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金对北宋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但是金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的战争;因此,金对北宋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是正义的。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要点 金与两宋的关系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探究一 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外因是金力量的强大,内因是北宋的腐败与积贫积弱。北宋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愈加腐败。在抗击金军的斗争中,投降派遣散义军,驱赶李纲,葬送了抗金的大好形势。在金的进攻下,宋徽宗慌忙传位于宋钦宗,毫无抵抗的决心与勇气。北宋的腐败导致了它的灭亡。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探究二 岳飞是民族英雄吗?人们尊敬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不是,因为女真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评价史实】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
一、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
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今河南唐河)、邓州(今河南邓县),以及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的大半予金。
三、宋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探究三 你怎样评价宋金和议?[提示]南宋与金的和议牺牲了岳飞等人的努力,有苟且偷安之意,但在当时历史情况下其实也是双方势力相对均衡的产物。和议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利于南方的经济发展,从民族融合的角度看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史料解读】
“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岸壁如飞。”迁都二十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探究四 史料说明了金朝迁都前后的变化。那么,金朝是从哪些方面改变女真旧俗的?为什么要变革旧俗?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提示]政治制度方面:金统治者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经济方面:金统治者将女真人大规模南迁至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社会生活方面: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生活习俗方面进一步向汉族靠拢。原因:为了适应中原地区发达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生活方式。要点归纳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金与两宋的关系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油条”的来历
一位店坊伙计听说抗金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给杀害了,打心里痛恨秦桧。他一边卖烧饼,一边琢磨怎样才能戏弄奸臣秦桧,为天下百姓出口气呢!经过几天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有一天,他精心制作了许多面人,捏成奸臣秦桧和其妻王氏的样子,并将他们俩背靠背地粘在一起,放在滚油锅里炸,一边炸,一边大声喊叫:“大家快看,油炸烩啦!”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路过的行人听见他大声喊都前来看热闹,不一会儿,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前来看“油炸烩”。人们都说:“吃油炸烩,让人心里真痛快!”再后来,人们管“油炸鬼(桧)”称作“油条”,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课件17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特别提示·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
(2)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3)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
(4)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歌谣巧记·
唐朝、五代、宋时期,经济重心向南移。北人南迁搞开发,带去技术和劳力。粮食产量数水稻,优良品种很重要。手工业很繁荣,煤炭、冶炼高水平。制瓷技术新阶段,畅销世界都喜欢。商业繁荣生纸币,交子会子和关子。海外贸易有朝气,市舶机构来管理。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要点 经济重心南移情境探究
【以文解史】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探究一 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北方战乱较多。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探究二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期?[提示]两宋时期。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探究三 上面是《耕获图》局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找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证据。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提示] ①从《耕获图》画面上的青山绿水,片片肥田,联想江南温暖湿润的气候,认识到江南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②《耕获图》描绘的佃客们紧张而有序的劳动场面和庄主悠闲自得欣赏田园风光的情景,只有在社会安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出现。那时候江南社会比较安定,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③《耕获图》上出现了翻车,北方人迁移南方,不仅为南方农业生产提供了劳动人手,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加快了南方农业发展的速度。④《耕获图》上描绘的南方一人一牛犁耕的方法,说明宋代南方耕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提示]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兴盛。便于携带;有利于商业的繁荣;是世界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探究五 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提示]宋代南方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南方水稻产量居首位。宋代手工业繁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等金属的冶炼技术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中国被誉为“瓷之国”。宋代的商业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海上贸易兴盛,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要点归纳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中国的瓷都——景德镇
在中国江西省东北部昌江南岸,有一座闻名全国的城市——景德镇。景德镇盛产精美的瓷器,产品驰名世界,被称为中国的“瓷都”。
景德镇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的瓷都呢?由于这里具备优质的瓷土、取之不尽的松柴、便利的水运交通和许多优秀的制瓷工匠,并逐步地发展起了中国的制瓷业,因此便成为闻名世界的制瓷中心。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早在汉代,这里就有了陶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制造瓷器。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里生产的白瓷,已有“假白玉”的美称了。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派人在这里监制宫廷需要的瓷器,每件瓷器的底部都写有“景德年制”的字样,由于瓷器制作精美,在当时影响很大,景德镇也因此而得名。明代,景德镇发展成了全国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瓷器曾经远销世界各地,在外国,小小的景德镇瓷被视为珍宝,成为帝王互赠的礼品。课件17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歌谣巧记·
宋代气象万万千,衣食住行有发展。物质精神双丰收,心旷神怡好新鲜。宋代市民多层次,士农工商分仔细。乡村生活很丰富,三大节日记清楚。娱乐商业兴“瓦舍”,市民阶层趣味多。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易错辨析·
宋代的元旦与今天的春节完全一样。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宋代的元旦俗称年节、新年,为一年的开始,和现代的春节相同的地方是,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贴年画、守岁、放爆竹、拜年、给压岁钱、蒸年糕、包饺子。不同的地方是,宋代的元旦免除三天公家、私人房钱,现代的春节又增加了看春节晚会、添置挂历等新的活动。当然,由于民族、地域的不同,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也不一样。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要点 宋代的社会生活情境探究
【故事中的历史】
故事一 话说南宋绍兴府有一个老员外,中年丧妻,膝下无子,却有四个女儿,四个女儿都出嫁了。这天,是老员外的六十寿辰,四个女婿都来贺寿。酒席宴上,老员外说:“我老了,打算把家产卖了,你们哪个孝顺,愿意招待我,我就去跟他一起过。”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四个女婿听了,都争着要老员外去。老员外说:“你们也别争了,从大女婿开始,以桌上的酒菜为题,说几句话,我听着哪个说得顺耳,我就跟哪个去。”大女婿摇头晃脑地说:“壶之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老员外听了很高兴。二女婿不服,打断他的话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饭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买单。”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探究一 请同学们将这四个女婿的身份,按顺序用一个字表示出来。那么,老员外到底喜欢哪个女婿呢?说一说老员外为什么喜欢这个女婿。[提示]老员外这四个女婿的身份,按顺序是士、农、工、商。显然老员外喜欢大女婿。大女婿是士人,宋代的士人与科举考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故事二 老员外喜欢大女婿,二女婿不服气,说:“爹,吃完饭,先接你老到俺们城外赵家庄住几天,你老看俺乡村好,你老就住,你老看俺乡村不好,你老就走,咋样?”这里咱们按下不表,单说日月穿梭,光阴如箭,转眼到了年底。老员外和众人要向二女婿告辞,回家过年,二女婿死活不答应,非要大伙在赵家庄过年。大年初一这天早上,老员外和众人被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吵醒,起来一看,门外到处在放炮,二女婿正站在门口贴对联。他边大声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边向老员外拜年。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探究二 故事反映了农村哪些风俗习惯?[提示]拜年、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故事三 老员外听罢,笑着说:“这乡下过年果然很热闹。”二女婿插嘴说:“爹,你老要住到五月单五、七月初七……还有热闹可看呢!”老员外问二女婿怎么个热闹法。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探究三 同学们,谁能替二女婿回答这个问题么? [提示]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一般人人要吃粽子,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斗百花;七月初七是七夕节。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故事四 老员外打算在赵家庄长住下去,可其他三个女婿就是不答应,非要老员外跟他们到都城临安住些日子再做决定。老员外拗不过这三个人,只好跟着他们到了临安。到了临安一看,果然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不同凡响。
探究四 说一说临安有什么热闹。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提示]有固定的娱乐场所瓦舍,里面有宋“丁都赛”戏曲、角抵戏、滑稽戏、影戏等节目,还有男女伎乐和蹴鞠,“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要点归纳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宋代的社会生活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宋代的蹴鞠
蹴鞠是一种古代的足球运动,始于战国时期。原先踢的是一种实心皮球,唐代发展成了气球。宋代的足球运动相当普及。宋人著有《蹴鞠图谱》等专论踢球的著作。踢球者组织的足球团体有“圆社”“齐云社”等。当时有两种不同的踢法,一种是设球门,比赛进球的多少,另一种是比赛踢球的花样。花样脚法有几百种之多,除用脚外,还可用头、肩、臀、胸、腹、膝等部位接触球。在瓦子勾栏里踢球,就是比赛踢球的花样。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宋代足球高手辈出。苏轼的书童高俅,后来服侍一位大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宫中向端王(后来的宋徽宗)显露了球技。端王非常欣赏,将他留下,时常陪练足球。端王即帝位后,高俅也官运亨通,职至宰相,并任朝廷最高武官达二十年。还有一位道士球艺极高,能“使鞠(球)绕身,终日不堕”。
课件18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歌谣巧记·
忽必烈,战功高,一二七一建元朝。
次年定都在大都,一二七六灭南宋。中央设立中书省,省级行政始元朝。西藏正式归元管,琉球台湾也管到。农桑为本促生产,世祖改制立功劳。民族分化很荒谬,融合趋势难阻挠。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特别提示·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2)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元朝时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易错辨析·
元朝的统一给各民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因此,文天祥抗元斗争不值得称颂。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元朝统一全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赞扬文天祥抗元并不是否定元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而是称赞其反抗压迫的不屈精神。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要点 元朝的统治措施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提示]少、多、汉人;低、高、汉人;强、弱、蒙古人。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则可。探究一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填出测试结果。经过上述三个回合的大测试后,理应是汉人胜出。不过,蒙古人最后却将汉人打败,并且夺得了统治大奖。你认为结果合理吗?蒙古人为什么能打败汉人?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提示]蒙古人。高压政策。探究二 图中握着槌子的手是谁的?槌子代表了什么政策?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素材二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探究三 引文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观点?他在统治时期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提示]反映了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把农桑作为治国根本。他在位时,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取得显著成效。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探究四 请为每一级的站立者填上其代表的种族。假如你是站立于第四级的种族,你有何感受?[提示]第一等级:蒙古人。第二等级:色目人。第三等级:汉人。第四等级:南人。不满,想攀上第一级。(言之有理即可)要点归纳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蒙古统一与元帝国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忽必烈与“涮羊肉”
传说涮羊肉起源于元代。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忽必烈猛地想起家乡的莱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火夫宰羊割肉时,探子突然气喘吁吁地飞奔进帐禀告敌军大队人马追赶而来,离此仅有十里路。但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清炖羊肉当然是等不及了,可生羊肉不能端上来让主帅吃,怎么办呢?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这时只见主帅大步向火灶走来,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撤上细盐、葱花和姜末,双手捧给刚来到灶旁的大帅。 忽必烈抓起肉片送进口中,接连几碗之后,他挥手掷碗,翻身上马,英勇地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生擒敌将。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战前吃的那道羊肉片。这回厨师精选了优质绵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脑”嫩肉,切成均匀的薄片,再配上麻酱、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种佐料,涮后鲜嫩可口,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忽必烈更是喜笑颜开。厨师忙上前说道:“此莱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忽必烈一边涮着羊肉片,一边笑着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众位将军以为如何?”从此,涮羊肉成了宫廷佳肴。
课件19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歌谣巧记·
北宋平民数毕昇,活字印刷他发明。战国时期创“司南”,北宋制成指南针。古代炼丹制火药,唐末宋元用战争。四大发明传世界,推动历史向前行。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特别提示·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他们普遍认为这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要点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探究一 史料中提到的是哪种印刷方法?其发明者是谁?[提示]活字印刷术。毕昇。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探究二 这种印刷方法有什么优点?它的发明及传播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提示]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名家之言】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鲁迅
探究三 鲁迅的说法准确吗?请举例说明。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提示]不准确。火药在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到了宋代加以改进,制成了大量的火药和火器,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宋代发明指南针后,很快应用到航海上。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探究四 火药、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提示]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和实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提示]黄道婆。从后面匾额上的“衣被天下”四个字判断出来的。探究五 图中的人物是谁?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探究六 她作出了什么贡献?你知道中国古代的服装衣料的变迁吗?[提示]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重大的技术革新,并广为传播。从麻布到丝绸再到棉布。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归纳总结】
探究七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请归纳这个时期科技先进的原因及特征。(提示: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民族的融合等角度分析其原因)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提示]原因:①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元朝实现大一统,使社会相对安定。②宋元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③这一时期教育比较发达,各级学校制度比较完备,为培养人才起了良好的作用。④前代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经验。⑤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特征: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领先于世界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具有实用性;等等。 要点归纳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中国人总喜欢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四大发明的故乡。可是,四大发明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人发明了纸张、印刷术。当外国人用中国人的发明绘制机械图纸、传播新思想的时候,中国人却用它为自己的统治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当列强用指南针把兵舰开到中国海岸线的时候,中国人却用它在看风水。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当侵略者用火药炮轰中国大门的时候,中国人却用它在燃放烟花。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老的文明使我们自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使我们这些后人躺在前人的功劳上自我陶醉。
课件14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特别提示·
要注意把编年体和纪传体、通史和断代史区分开来。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①纪传体:“纪”指皇帝的传记,按年编写;“传”是将相和名人的传记。按这种体裁写的历史著作称为纪传体。②通史是指自古写到今的历史。③断代史是一朝一代的历史。《资治通鉴》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特别提示·
宋元时期取得如此灿烂的文化成就的原因: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和提倡;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努力;等等。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歌谣巧记·
《资治通鉴》司马光,战国五代编年详。苏轼豪迈评“赤壁”,清照委婉又感伤。弃疾作品多豪放,汉卿剧作善恶扬。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要点 宋元文化情境探究
【读故事学历史】
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有个小伙伴不小心掉到了盛满水的水缸里,大家都急坏了,只有司马光沉着地捡起地上一块石头将水缸砸破,水流了出来,落水的小伙伴得救了。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提示]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勤奋、刻苦、认真、不怕困难。探究一 司马光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他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品诗词学历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探究二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他有哪些代表作?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提示]苏轼。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特点: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勤思考学历史】
探究三 词是两宋时期文化方面最重要的成就,而元代最重要的文化成就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提示]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关汉卿。《窦娥冤》。要点归纳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宋元文化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东坡肉与苏东坡
北宋苏东坡,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曾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淹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后来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相沿成俗,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现在,东坡肉成为杭州一道传统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