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方 法 集 锦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歌谣巧记·
一三六八朱元璋,建都南京元灭亡。努尔哈赤统女真,一六一六国号金。一六四四清入关,统治中心迁北京。明朝专制有表现,杀戮功臣造冤案。废除宰相集大权,厂卫机构使人寒。廷杖制度很无理,文武百官丢尊严。雍正集权强君主,开始设置军机处。军国大事皇帝说,大臣跪地作记录。思想文化搞禁锢,“康雍乾”时最残酷。文字狱案特恐怖,阻碍发展和进步。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特别提示·
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安定;另一方面皇帝独断专行,大臣唯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要 点 探 究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要点 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情境探究
【强化君权,巩固统治】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探究一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对百官严加防范,大开杀戒。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探究二 教材用什么事件论证了材料一的情况?[提示] “胡蓝之狱”。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探究三 明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皇权?[提示]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廷杖制度;明成祖时设立东厂。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探究四 乾清宫为皇帝处理政事、发布命令的地方,军机处为军机大臣办公地点,通过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提示]乾清宫内宽敞、奢华,军机处内简陋,说明了皇权的威严与高度膨胀。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思想控制,万马齐喑】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探究五 上述素材是对明清时期什么制度的评价?[提示]八股取士。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探究六 从素材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加强思想控制。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探究七 这种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提示]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探究八 这种制度与唐朝科举考试制度内容上有何不同?[提示] ①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唐朝主要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诗赋政论等,内容全面。②明朝的八股取士,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唐朝可发挥个人见解。③明朝答卷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化呆板;唐朝不限文体。要点归纳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课 堂 小 结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课 外 链 接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胡惟庸案”
1380年正月(大明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做为顾问,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课件13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方 法 集 锦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歌谣巧记·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战斗是名将。英勇善战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浙江。“牛皮侵略”是荷兰,一六二四占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一六六二收台湾。十七世纪沙俄国,扩张势力搞侵略。城堡修到尼布楚,烧杀抢掠吃人肉。康熙两次派军队,击毙俄军总头目。一六八九双谈判,签定条约尼布楚。黑、乌两江库页岛,规定都属我领土。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易错辨析·
戚继光与岳飞都属于民族英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其性质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鉴于此,戚继光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而岳飞抗金是中华民族内部兄弟民族的斗争,不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我们只能说岳飞是抗金英雄。要 点 探 究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要点 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情境探究 【读图学史】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探究一 图(a)、图(b)、图(c)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提示]图(a)是戚继光抗倭;图(b)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图(c)是清朝康熙帝时取得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名言探史】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探究二 两则名言的作者分别是谁?[提示] 戚继光;郑成功。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探究三 上面两则名言反映了两位人物什么样的愿望?[提示]渴望和平,渴望国家安定与统一。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探究四 通过对明清时期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学习,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有什么感想?[提示]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关键;面对侵略,要敢于抗争。要点归纳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课 堂 小 结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课 外 链 接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戚继光与光饼
福州光饼是福建省沿海一带民间传统食品,它的生产跟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明代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从海上侵入,登陆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处流浪,乞讨求生。在朝廷授意之下,名将戚继光在浙江沿海迅速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军队,人称“戚家军”,专门抗击倭寇。经过大小战斗十多次,戚家军英勇杀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福建沿海的老百姓被戚家军的勇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想尽办法帮助和支援戚家军,家家户户制作香咸可口的白面饼送到军中。为了让战士们行军作战携带方便,还在制饼时,中间留有一孔,好用绳子穿起来,以供随时食用。在人民的热情支援下,戚家军将士更加奋勇作战,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使倭寇连遭重创,死伤惨重。戚家军所向无敌,侵略者闻风而逃,再也不敢轻易登陆骚扰了。此后,数十年的和平、安定局面在福建沿海出现了。戚家军所食用的饼也被称为“光饼”而流传下来。课件17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方 法 集 锦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特别提示·
回部指的是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广大地区的维吾尔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清朝称之为回部。回部不是回族,回族是元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长期杂居相处,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易错辨析·
清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因为康熙帝贪图享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清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真实用意是联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的感情,用乾隆的话说就是“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特别提示·
清朝民族政策的特色:恩威并重。这说明了清朝民族政策具有灵活性和刚柔并济的特点。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歌谣巧记·
清朝统治很有方,驻藏大臣管西藏。平定和卓的叛乱,伊犁将军管新疆。避暑山庄外八庙,民族统一谱新章。要 点 探 究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要点 清朝的民族关系情境探究
【阅读素材,追溯历史】
素材一 据新疆官方媒体《天山网》报道,一群“恐怖份子”是在星期五(2014年11月28日)下午1点多,驾驶车子到莎车县美食街后,向群众抛掷爆炸装置和砍杀他们。暴恐事件导致4人死亡和14人受伤。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素材二 2015年4月15日,《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指出,十四世达赖集团自1959年发动武装叛乱以来,始终是暴力和“非暴力”两手并用,借“非暴力”之名行暴力之实。“和平”与“非暴力”,不过是十四世达赖集团欺世盗名的遮羞布,他们从未放弃过使用暴力推行“西藏独立”的路线。
探究一 新疆地区什么时候开始归中央管辖的?由什么机构管辖?[提示]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探究二 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新疆的管理?[提示]坚决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探究三 清朝前期是怎样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的?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提示]措施:清初顺治帝接见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掣签”制度,以决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作用: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理解素材,关注现实】
探究四 素材反映了什么现实问题?[提示]恐怖主义与分裂势力依旧存在。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走进情境,感悟历史】
探究五 你会用什么史实来辩驳“藏独”分子的行为?[提示] 唐朝:唐与吐蕃是友好关系,吐蕃接受唐朝的册封,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元朝: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部分,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探究六 作为中学生,面对以上情况你打算怎么做?[提示]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报效祖国的本领,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强民族向心力;与分裂国家的行为做斗争。 要点归纳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的民族关系课 堂 小 结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 外 链 接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是中国清代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行政长官,全称是“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设正副各一员,副职称“帮办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监理西藏地方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财政收支的稽核,地方军队的指挥,涉外事务的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项政务的督察等。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此外,专司监督有关达赖喇嘛、班禅及其他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拈定灵童、主持坐床典礼等事宜。 课件14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方 法 集 锦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歌谣巧记·
明朝修建北京城,建筑特点很鲜明。设计精巧又严整,“宫、皇、京城”三部分。皇帝故宫紫禁城,世界瑰宝最出名。明朝长城大发展,采用条石和青砖。东边起点鸭绿江,西边到达嘉峪关。蜿蜓六千多千米,世界史上数奇观。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特别提示·
秦长城与明长城的不同
(1)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2)秦修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是为了抵御蒙古骑兵南下。
(3)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基础上修建的;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全长为六千多千米的长城,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要 点 探 究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要点 故宫与长城情境探究
【看图片 游故宫】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探究一 很多游人到北京之后,都会为北京故宫的宏伟所震撼。那么,你知道故宫建筑群在中国的地位吗? [提示] 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探究二 故宫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什么特点?[提示]规模宏伟,气势雄伟庄严;以黄色为主要的色调,体现出了中国君主专制的威严;分布比较对称,布局紧凑。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读素材 品历史】
素材一 它的坚固几乎可以同鞑靼区和中国之间的岩石山脉相提并论。
素材二 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
探究三 素材一、素材二描述的是什么工程?其东西起点分别是什么?我们常说的“天下第一关”是哪一关?[提示]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指山海关。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探究四 结合素材二内容,讨论修筑这一工程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提示]积极作用:抵挡了少数民族的进攻,保持了中原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消极影响:使中华民族民族保守有余,开放不足,扼杀了开拓创新的气魄。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学历史 谈理想】
探究五 作为人类智慧文明的象征,当你踏上长城时你会想到什么?[提示]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我们为拥有长城而感到自豪。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点归纳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故宫与长城课 堂 小 结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课 外 链 接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明代的嘉峪关
嘉峪关是明朝万里长城的西端终点,因城关坐落在甘肃省嘉峪山麓,地势险要,巍峨宏伟,故得名“嘉峪关”,亦称“天下雄关”。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嘉峪关城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关城呈梯形,面积33500平方米。垛墙高1.7米。关城开东西两道正门,均有瓮城围护。其上各筑有一座关楼。关分内外两城,内城呈正方形,墙身为夯土筑成,非常坚固。关门西开,门上原有一个三层的关楼,上题“嘉峪关”三个大字。登关城远望长城似游龙浮动,不见首尾,令人赞叹不已。课件17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方 法 集 锦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歌谣巧记·
《本草纲目》李时珍,医药巨著世人惊。《天工开物》宋应星,“工艺百科”传后人。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写成功。长篇历史第一部,故事情节特生动。同时还有《水浒传》,作者大名施耐庵。农民起义为题材,一百单八英雄汉。明朝中期《西游记》,长篇神话最神奇。著名作家吴承恩,唐僧取经为蓝本。曹雪芹写《红楼梦》,古典小说达高峰。贾、王、史、薛四家族,爱情悲剧贯始终。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特别提示·
历史著作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历史著作应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史实。历史小说是以史实为基础,通过文学创造,构思出为作品思想主题服务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它要求本质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因此,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易混易错·
《三国演义》不仅叙述的是魏、蜀、吴三国斗争的情况,而且也包括东汉末年。要 点 探 究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要点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学情境探究
【感受科技成就】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探究一 指出图(a)人物的姓名及其贡献。图(b)这本书的作者是谁?这本书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提示]李时珍;编成其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宋应星。这本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体会文学魅力】
素材一 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刀、孙策献玺、王允献貂蝉、黄盖献苦肉、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
素材二 施耐庵写《水浒传》时,为了突出英雄打虎时的神威,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及与虎搏斗的情况。
素材三 《红楼梦》起于梦,结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提示] 《三国演义》。反映了元末社会动荡中民众渴望统一的愿望。素材四
探究二 素材一中的“八献”出自我国历史上的哪部小说?这部小说寄托着什么理想?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探究三 素材二中的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成书于何时?是根据什么历史事件创作而成的?[提示]明朝。北宋末年宋江起义。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探究四 为什么说素材三中的《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提示]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探究五 素材四中的图片反映的是哪部文学名著中的内容?作者塑造了他的一种什么精神?[提示]《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敢于反抗、追求自由的精神。要点归纳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课 堂 小 结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课 外 链 接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西游记》导读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1300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上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等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 《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课件18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方 法 集 锦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歌谣巧记·
我国航海历史上,郑和七次下西洋。亚非经济大交流,友好关系长又长。清朝国策大错,对内“重本抑末”。对外“闭关锁国”,先进技术不学。长期与世隔绝,二百年来国弱。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特别提示·
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呈现的趋势、原因及后果
(1)趋势:明清时期逐渐实行闭关政策,拒绝与外界交往。
(2)原因
①内因: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和腐朽。②外因: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沙俄入侵和西方殖民者东来。③后果:闭关政策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等近代化因素的发展,使中国最终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要 点 探 究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要点 明清时期的外交关系情境探究
【阅读史料,理解历史】
史料一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史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论南洋事宜》
史料三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探究一 根据史料一、史料二,指出沿海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提示]有利于沿海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沿海居民的生活;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探究二 根据史料三的政策归纳其危害。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提示]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社会动荡不安。评价: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但是它阻碍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航海壮举,友好往来】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探究三 郑和下西洋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提示]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汲取教训,增强国力】
素材一 乾隆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素材二 引进外国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经济。
探究四 素材一体现了哪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此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提示]清朝统治者实行的闭关政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探究五 根据素材二,我国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影响如何? [提示]对外开放政策。影响:积极吸引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为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探究六 结合上述结论,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 闭关政策导致我国经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实现国家富强。 要点归纳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课 堂 小 结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 外 链 接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名人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著名明史专家刘重月先生认为:“15世纪西方各国也正在开展航海的探索活动,郑和下西洋实际上应该是那个大历史时代所具有的特征”。
柏杨先生说:“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这样评价郑和的这次壮举: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
北大前副校长、史学家何川文曾经评价:“自从人类有文明以来,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交汇,在整个明代的交流与交汇史上,唯有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对外交往最文明。因为,它是和平。”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当代美国的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这样说:“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相匹敌的”。
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课件16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方 法 集 锦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特别提示·
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
农业经济是古代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在农耕时代初期,对当时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起了积极作用,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它有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面,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愈来愈严重,成为我国农耕社会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歌谣巧记·
明清盛世头等强,发达农业手工商。人口流动观念变,近代文明有趋向。对外闭关内抑商,用文字狱钳思想。列强劫掠危机现,无力抵抗悲歌响。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易错辨析·
近代化因素萌芽的出现表明我国进入近代化社会。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近代化因素萌芽的出现并不代表我国进入近代化社会。近代化萌芽只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因此,那时我国仍处在封建社会时期。要 点 探 究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要点 盛世与危机情境探究
【识读图片】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探究一 图(a)中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哪一盛世时期?[提示] “康乾盛世”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探究二 图(b)中原本务农的一部分人开始经商,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意义? [提示] 传统的农耕社会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萌发了向近代文明演讲的趋向。说明封建制度已经走向衰落。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阅读素材】
素材一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英方在信函中说,英王为了“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却称,英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探究三 根据素材一,在陈述“使团”来华目的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信函译文与英方信函原文有何不同?[提示]两广总督译文:来华朝贡;英方信函:扩大贸易。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素材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尔国王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朝,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又据尔使臣称,欲求小海岛一处,以便商人停歇,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此事尤不便准行。”
探究四 根据素材二,简要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提示]盲目自大;维护了主权。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素材三 16世纪到18世纪期间,英国被称为“海盗国家”。一些殖民者组成的英国贸易公司通常由政府授予贸易特权,英国女王甚至授予大海盗德雷克以骑士称号。
探究五 素材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素材二中英方提出要求的原因。[提示]现象:英国政府支持对外殖民扩张。原因:英国积极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试图打开清朝大门,倾销商品。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感悟提升】
探究六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谈谈你的感受。[提示]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证明,在清朝时闭关锁国,由于拒绝吸收来自他国的先进技术和科学,让我们的发展停滞不前,受到了深刻的教训。不管是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发展,都告诉我们要加强学习。要点归纳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盛世与危机课 堂 小 结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 外 链 接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对“康乾盛世”的质疑
对“康乾盛世”的强烈质疑,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鲁迅先生,他严肃地提出,所谓“康乾盛世”是用文字狱吹捧出来的。而当前很多学者及国外权威史料都认为“康乾盛世”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在英国使臣的眼里,“盛世”之下清朝发展缓慢,科技逐渐落伍:①思想方面,政府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防范政策,大兴文字狱,肆意杀害文士,流放关外(著名流放地如宁古塔)的士人数以百计,严重制约了社会思想的进步。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②文化方面,清朝统治者编修《四库全书》,虽然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贡献,但在编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又趁机销毁、篡改了大量不符合统治阶级观念的书籍。③外交方面,闭关锁国,“贸易繁荣”自然也算不上。④科技方面,轻视热兵器与科技,“科技发达”显然不是。也有些学者指出康乾时期的缺陷,比如马克思曾表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