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方 法 集 锦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歌谣巧记·
北周到了五八一,外戚杨坚大权集。
夺权定都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五八九年隋灭陈,南朝北朝归统一。
文帝治国有功绩,隋朝繁盛一时期。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特别提示·
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并在社会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以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数字巧记·
用数字一、二、三、四、五来归纳有关知识要点。
(1)一个中心:洛阳。
(2)两个端点:涿郡(北端)和余杭(南端)。
(3)三个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乘龙舟巡游江都。
(4)分成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要 点 探 究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要点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情境探究
【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隋文帝杨坚也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统治时期。
——《三鉴斋——隋朝统一与开皇之治》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探究一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提示]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朝灭陈做了充分的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探究二 隋朝的繁荣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 出现了大兴城、洛阳城等闻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及地方官仓规模之大,积储之多,前所未有;南北运河的开通和修筑驰道改善了交通状况,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封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探究三 根据以上四首诗,把几位唐朝诗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不同看法,概括提炼,逐条列出。[提示] 胡诗与宗诗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李诗在承认运河劳民伤财的同时,也肯定了运河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皮诗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探究四 隋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千里长河……开”吗?请谈谈你的认识。[提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统治。隋炀帝开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巡游江都,只是开运河的主观原因之一。胡诗与宗诗把开运河夸大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的。李诗与皮诗充分肯定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比较全面地认识大运河在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探究五 隋朝和秦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国力强盛,却王朝短暂。从这两个王朝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提示]只有实施仁政,才能使统治更加固固,得民心者得天下。要点归纳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 堂 小 结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 外 链 接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动机
学者郭志坤认为:“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和目的不是单一的,既有贪恋江都美景的动机,又有搜刮江南财富的目的;既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气的动机,又有攻打高丽的目的(指运输军粮的方便)。其工程是伟大的综合工程,其动机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而其本体动机则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以巩固其统治。”(《隋炀帝大传》) 课件17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方 法 集 锦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歌谣巧记·
唐太宗李世民,隋亡教训记在心。轻徭簿赋重生产,君臣廉洁又勤政。虚心纳谏用魏征,《唐律疏议》宽刑罚。
政治清明国强盛,“贞观之治”真繁荣。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特别提示·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易错辨析·
唐朝时期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隋朝隋文帝综合汉魏官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因避杨忠讳,改中书省为内史省。唐朝基本上沿用了隋朝的制度,并有所补充和发展,使其中央集权体制更加完善,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所以,“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唐朝沿袭和完善。要 点 探 究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要点 “贞观之治”情境探究
【治国名言录】
名言一 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探究一 名言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他为什么能认识到这一道理?[提示]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王朝更替中的决定力量。原因: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朝在农民大起义的风暴中迅速崩溃的现实,受到极大的震撼,因此他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名言二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探究二 名言二说明唐太宗对治国安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一认识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政策?[提示] 进一步认识到了君主要以民为本,要让百姓休养生息,不扰民,不加重人民负担。政策:在赋役制度方面,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名言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既彀,吾痛失一镜矣!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探究三 从名言三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很重视什么?为什么他说“魏征既彀,吾痛失一镜矣”?[提示]说明唐太宗非常重视吸取历史教训,善于虚心纳谏,听取别人的意见。原因:因为魏征先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像镜子一样时刻提醒他要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要居安思危,慎始慎终。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归纳总结】
探究四 请从三则名言中任意选一则,以这则名言所蕴含的思想为主题,拟一条评价唐太宗治国思想的小论文标题。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提示]名言一的主题思想是人民群众在历史兴亡中的决定作用;名言二的主题思想是治国要以民为本,要让百姓休养生息;名言三的主题思想是君主要善于吸取历史教训,要善于虚心纳谏。(符合题目要求即可)要点归纳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课 堂 小 结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 外 链 接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房谋杜断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位得力的宰相,一位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另一位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定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 课件17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方 法 集 锦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特别提示·
武则天在唐高宗时就已掌权,后来称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武则天统治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特别提示·
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任姚崇、宋璟等为相,出现“开元之治”。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歌谣巧记·
唐朝有个武则天,后宫之中掌大权。晚年称帝国号周,唯一女皇她为先。弘扬“贞观”有政绩,引出“盛世”到开元。“开元之治”唐玄宗,任用宰相名姚崇。玄宗前期政局稳,“开元盛世”显生机。犁地改用曲辕犁,筒车灌溉新工具。丝织陶瓷都出名,人口发展鼎盛期 要 点 探 究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要点 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情境探究
【女皇武则天】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毛泽东对武则天有一段评价:“武则天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就是了不起。”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探究一 如何评价女皇武则天? [提示]观点一: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参政以后,通过发展科举制度,大量吸收新兴地主进入政治舞台,从而打击了豪门世族;她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鼓励举荐,擢拔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她还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摇役和整顿田制,使国力增强,发展了“贞观之治”。总之,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有益于社会进步,功高德大。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观点二: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骗得高宗的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终废唐改周,自立为帝,建立了武周政权。武则天培植自己的亲信,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铲除异己。武则天当政时期,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提高武氏的政治地位。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唐明皇李隆基】
素材一 毛泽东:“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
素材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探究二 素材一中唐明皇指的是谁?他“前半辈”的盛世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提示]唐玄宗。“开元盛世”。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探究三 素材二反映了唐朝的粮食以什么为主?[提示]粟和水稻。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探究四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位皇帝的前期统治? [提示]唐玄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要点归纳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课 堂 小 结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课 外 链 接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女皇武则天与乾陵
西安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之称。在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罕见的。乾陵是中国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过的唐代帝王陵墓,被誉为“唐陵之冠”。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陵墓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宝贝?还能不能见到武则天、唐高宗的遗体?会不会出现像湖南马王堆那样的千年女尸?如果只留下一副尸骨,借用现代化的造型技术复原,能否也让人们重见武则天的真实风采?这其中隐藏的谜团太多了,若能打开,乾陵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 课件15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方 法 集 锦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歌谣巧记·
科举诞生隋朝时,炀帝最先设进士。实行“学而优则仕”,公平竞争用考试。太宗玄宗武则天,完善科举是关键。教育文艺大发展,科举改善用人制。此制延续一千三,清朝末年才废止。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特别提示·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易错辨析·
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没有实际作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特别提示·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运鼎盛,以及科举等一系列的社会革新是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产生的主要原因。开放流畅的中外文化交流,自由开明的仕进方式,自由的言论条件,富裕而又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使整个社会氤氲着一种向上的、自由奔放的、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要 点 探 究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要点 科举制情境探究
【素材论史实】
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探究一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朝代创立的?这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唐朝科举分哪两大类?[提示] 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明经和进士。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探究二 怎样理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提示]明经是考经书的记忆和经义,及第的人数较多。进士科是隋炀帝时增设的,那时的进士科以考策论的文章为主。进士科录取比例不过百分之一二。由于应举者多,录取名额少,五十岁能考中进士的,还算年轻,终身未中的居大多数。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探究三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通过唐太宗的话,分析科举制度的实质。[提示]统治者利用科举制度笼络天下的读书人,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对比得认识】
探究四 今天我国选拔各级各类官员的方法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有何相似之处?对此你有何认识和想法?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提示]二者都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对考生择优录取。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当今社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又说明国家重视各类人才,为人才的涌现开通了各种渠道。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学习,学好基础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培养自我特长,努力向专业型人才奋进。要点归纳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科举制课 堂 小 结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课 外 链 接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科举制的科目主要是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测试记诵儒家经典,容易考中,所以三十岁考中明经的人,被称为“老明经”;而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等。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进士科每年应举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两千人,能考中的不过十余人,录取比例小,所以五十岁考中进士的人,还算是年轻,仍被称为“少进士”。 课件18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方 法 集 锦第5课 “和同为一家”·特别提示·
以通婚、和亲方式促进民族大融合;以议代战,尊重民族习惯;交换使节,文化交流,修德政等,都说明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歌谣巧记·
到了公元七世纪,青藏高原大统一。松赞干布求太宗,文成公主嫁过去。藏汉联姻传佳话,促进经济和文化。金城公主入吐蕃,藏汉“和同为一家”。第5课 “和同为一家”·易错辨析·
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是摄于他的武力。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使唐朝能够友好地对待少数民族。正因为如此,唐朝政府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信任和尊敬,所以少数民族首领经常前来朝见唐朝皇帝。要 点 探 究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要点 唐代的民族关系情境探究
【品味图片】第5课 “和同为一家”探究一 文成公主入藏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文成公主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第5课 “和同为一家”探究二 假如你是一位当年跟随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总管,你能够帮助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情?[提示]传播汉族先进的文化(如历法、绘画等),教会当地人民掌握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如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建盖房屋等),带给当地人中原的优良品种(如茶叶、谷物、蔬菜籽等),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第5课 “和同为一家”【阅读素材】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探究三 怎样正确理解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同为一家”?(提示:从唐代民族政策、发达的经济、繁荣的文化考虑“和同为一家”这一特点)第5课 “和同为一家”[提示]唐太宗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和交往,同时也是唐太宗开明政策的具体体现;点苍山会盟则促进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交流。总之,先进文化的吸引与开明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关系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友好和睦作出了贡献。另外,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第5课 “和同为一家”【观察地图】第5课 “和同为一家”探究四 唐朝周边有哪些主要的少数民族?唐朝灵活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是什么?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提示:从繁荣的经济、开明的民族政策、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考虑)第5课 “和同为一家”[提示]民族:西部和西北部有突厥、回纥,东北部有靺鞨族,西南部有吐蕃、六诏。方式:①行政:唐初,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建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辖。②战争:唐初与东突厥开战,打败东突
厥,俘其首领,维护北部边境的安定。③册封: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④和亲: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原因:①经济繁荣,国力增强,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②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③唐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灵活,有利于改善民族之间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感悟提升】
探究五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给我们今天带来怎样的启示?[提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国家强盛是处理民族关系时赢得主动的根本,我们要努力学习,复兴中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有和唐太宗一样广阔的胸怀,能够处理好国家内政。要点归纳第5课 “和同为一家”唐代的民族关系课 堂 小 结第5课 “和同为一家”课 外 链 接第5课 “和同为一家”唐蕃情的民间传说
相传,当年年轻的松赞干布决心跟唐朝建立友谊,命大相禄东赞为使者,向唐太宗求婚。当时前往唐朝求婚的使者包括禄东赞在内共7人。起初,唐太宗认为吐蕃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吐蕃的使者难住,便可谢绝这门婚事。但通过考验,唐太宗认识到吐蕃使者十分聪明,最终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文成公主进藏时,唐太宗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各行业最好的工匠。文成公主带着汉族的文明前往吐蕃,成为历史上“唐蕃联姻”的佳话。课件17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第6课 开放与交流方 法 集 锦第6课 开放与交流·特别提示·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盛况空前。
原因:唐朝时期对外交通便利,这是对外交往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长安居住。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对亚非欧各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第6课 开放与交流特点:“兼收并蓄”。唐代的对外交往,在互相借鉴、平等互利、友好交往的前提下,各国以向唐朝学习来促进各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为主流。唐代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不仅对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隋唐吸收各国的长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第6课 开放与交流·歌谣巧记·
中日关系渊源长,日派遣使来隋唐。鉴真东渡到日本,文化交流美名扬。高僧玄奘最杰出,历经艰险到天竺。西天取经有功绩,写成《大唐西域记》。要 点 探 究第6课 开放与交流 要点 唐代的外交成就情境探究
【求学篇】
先进文化是民族、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落后国家和地区需要学习,先进的国家也需要学习。即使在封闭的古代社会,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在尽可能地学习先进的文化。第6课 开放与交流探究一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隋唐时期日本为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采取了什么措施?[提示]派遣唐使来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第6课 开放与交流探究二 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和玄奘西行的史实有什么区别? [提示]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玄奘西行所经历的艰险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小说中唐僧取经路上还收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并有白龙马相伴,遇到困难有各路神仙相助,化险为夷。而历史上玄奘西行始终是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走出玉门关,那热风如火、寒风如刀的茫茫沙漠几乎使他丧生。另外,玄奘西行所经历的110个国家与传闻的28国的情况都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这部书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经历相比毫不逊色。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之间是有差别的。第6课 开放与交流【交流篇】第6课 开放与交流探究三 图(a)中的人物是谁?他对哪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图(b)是我国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的示意图,你知道这座城市的名称吗?你知道这座城市在当时的地位吗?[提示]鉴真。日本。长安。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6课 开放与交流【启示篇】第6课 开放与交流探究四 结合上述表格内容,你从两位高僧身上学到什么?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你将怎么做?[提示] 他们都有远大的理想,都有为了实现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第6课 开放与交流探究五 学习了《开放与交流》一课,联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就,请你为祖国的振兴提几点建议。 [提示] ①必须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②提高国民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要点归纳第6课 开放与交流唐代的外交成就课 堂 小 结第6课 开放与交流课 外 链 接第6课 开放与交流龟兹辨经
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玄奘在西行的路上,路过龟兹,被当地盛情招待,事后玄奘去拜见当地地位最高的法师——木叉鞠多。由于木叉鞠多有点看不起玄奘,所以处处轻蔑,还说玄奘的西行取经是多此一举,于是在木叉鞠多的庙里——神奇庙(当地语言的汉语意思)举行了一次辨经,木叉鞠多处处狂妄自大,最后惨败给玄奘。经过这件事,木叉鞠多再见到玄奘不敢再坐着,都是站着和玄奘说话,以表示尊重。 课件16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方 法 集 锦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歌谣巧记·
唐朝雕版《金刚经》,世界最早印刷品。古代炼丹制火药,唐末开始用战争。两大发明传世界,推动历史向前进。隋朝李春赵州桥,世界现成最古老。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特别提示·
世界之最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时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唐朝孙思邈的《丹经》一书,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要 点 探 究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要点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情境探究
【科技篇】
探究一 四大发明中哪些是在隋唐时期发明的?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提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的应用。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探究二 雕版印书与毛笔抄写的书相比,有何优点?[提示]省时、省工,方便、快捷,出错率也大大降低。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探究三 图(a)这座桥是谁建造的?这座桥有何地位?[提示]隋朝李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探究四 图(b)是唐代发明的一种武器,你知道它的名字吗?[提示]火箭。(或飞火)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反思篇】
鲁迅曾这样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探究五 中国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在中外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呢? [提示]国家应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定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政策;注重培养科技人才,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应提倡继承和发展人类过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并加以发展创新;应实行对外开放,了解和学习世界科技动态和科技成果等。 要点归纳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唐代的科技成就课 堂 小 结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课 外 链 接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现,当把硫磺、木炭和硝石放在一起加热时,极容易着火或者爆炸。火药就这样意外地被发明了。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公元7世纪,我国唐朝的炼丹家已经掌握了火药的初步配方,但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它的用途和价值,没有得到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后来一些军事家发现了火药的用途,火药立刻身价百倍。在宋元时期,人们已经制造出了土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药武器,并在战争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火药发明以后,先传入了印度和阿拉伯,13世纪传到西班牙后又传到了整个欧洲,成为欧洲新兴阶级作战的有力武器,对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课件16张PPT。中国历史 新课标(RJ)七年级下册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方 法 集 锦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特别提示·
唐朝诗歌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期。著名诗人辈出,传世佳作迭出,可谓诗流纵横,群星灿烂。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成就更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唐朝诗歌是唐代文学百花之冠,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歌谣巧记·
唐朝诗歌有成就,唐诗艺术传千秋。可查诗人两千多,现存作品万万千。“朝辞白帝彩云间”,“蜀道难于上青天”。豪放清逸意境奇,后人尊称为“诗仙”。杜甫诗歌写实情,语言凝练讲分寸。“三吏”“三别”是诗史,后人称他为“诗圣”。隋唐盛世多乐舞,“千歌万舞不可数”。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雕塑是宝库。要 点 探 究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要点 唐代的文学艺术情境探究
【诗词欣赏】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探究一 从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哪些特点?[提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具有豪迈的气魄、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感彩,语言生动明快且夸张。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原因探究】
探究二 唐朝为什么被称为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提示:主要从唐代诗歌作品的数量、诗歌题材以及涌现出的诗人思考)[提示] ①诗歌数量多,据不完全统计,留下姓名的诗人有两千三百余人,流传至今的有近五万首诗歌。②唐诗的内容极其丰富,大地、山河、战场、边塞、农村、城市,以及阶级的对立、政治的风云、历史的题材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妇女的遭遇等,无不加以描写,反映了唐代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唐以前的诗歌所没有的。③唐朝的诗人发展了诗歌的各种体裁和形式,流派众多,风格各异。著名诗人不断涌现,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外,还有王维、孟浩然等。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素材分析】
唐玄宗酷爱音乐,精通音律。相传他游月宫时,见仙女数百翩翩起舞,归来后把曲子记录下来就是《霓裳羽衣舞》。实际上这一舞曲是唐玄宗借鉴西域乐曲改造而成。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探究三 通过素材可知隋唐时期的乐舞有什么特点?[提示]特点: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图片欣赏】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探究四 在茫茫沙漠中,在人迹罕至的敦煌,为什么会有莫高窟这样一座瑰丽的艺术宝库?(提示:主要从敦煌这一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关系等方面思考)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提示] ①是民族融合发展的结果。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加快,使得一些少数民族能在边陲塞地发展文化,莫高窟的开凿就始于前秦时期。
②敦煌处于隋唐两朝的发迹之地,都把河西当作“中国之心腹”,故对当地文化予以大力培植。
③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隋唐时中外交流频繁,过往客商密集,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而发出耀眼的光芒。
④敦煌是佛教进入中国的门户。僧侣们为了取经和传法而长途奔走,在敦煌稍事休息,讲经说法,佛教文化因而在敦煌得到大力发展。 要点归纳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唐代的文学艺术课 堂 小 结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课 外 链 接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公孙大娘
公孙大娘,唐代著名舞蹈艺人,善舞剑器。唐代诗人杜甫曾在开元五年(公元717年)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后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写《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回忆当时情况。“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又说:“耀如羿射九日落,骄如群帝骖(cān)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诗句把《剑器舞》雄健奔放的气势,高难度的技巧,快节奏的连续舞动,突然静止,沉毅稳健的造型“亮相”,以及鼓声如雷鸣,剑光似闪电的演出场景,都推到了读者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