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二节 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3 08:05:18

文档简介

课时2 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
课时概念解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这个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分离和纯化微生物;(2)利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是微生物扩大培养的常用方法;(3)运用划线法接种至斜面培养基是保存菌种的常用方法。
概念1 采用划线或涂布的接种方法能够实现
对目标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1.单菌落
在________培养基上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接种,通过培养能获得由________个细胞分裂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____________的子细胞集团,这样的细胞集团称为单菌落。
2.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比较
[辨正误]
(1)平板划线的方法有连续平行划线和扇形划线等多种方式。(  )
(2)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接种时,将培养皿旋转一定角度后,再次蘸取菌种,并沿上一次划线区域的末端开始划线。(  )
(3)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均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长成单菌落。(  )
1.(生命科学史情境)1881年,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建立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获得了微生物的纯培养物,为微生物的分类、鉴定、生理特性研究以及纯种发酵奠定了基础。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平板划线法从发酵粉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时所采用的三种划线方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罗伯特·科赫
平板划线的方法
(1)上图中所示的3种平板划线方法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图方法在做第二次划线以及其后的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实验与探究情境)稀释涂布平板法也是常用的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方法。某同学欲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了解某牛奶中大肠杆菌的含量,进行了相关的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获得该牛奶的10倍、100倍、1 000倍稀释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种前,该同学将表面残留着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应用】
例1 (2024·浙南名校联考)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旁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单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1.平板划线法分离单菌落的原理
在进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每次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单菌落。
2.平板划线法中灼烧接种环的目的
   
例2 (2024·衢州高二期末)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
B.操作过程中对涂布器均需严格消毒处理
C.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概念2 接种、培养并分离酵母菌(活动)
1.实验原理
使用特定的接种技术可以在接种之后得到目标微生物的________,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的分离。
2.实验步骤
[辨正误]
(1)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酵母菌时,涂布器应用酒精浸泡,灼烧灭菌并冷却后再进行涂布。(  )
(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时,应先在火焰上使涂布器上的酒精燃尽,此时手持涂布器的部位应低于火焰。(  )
(3)通过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着杂菌污染。(  )
(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从土壤悬液中分离、纯化和扩大培养酵母菌的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悬液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时,应选用固体培养基还是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判断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仅从菌落特征是否能够认定你分离出了酵母菌?怎么进行进一步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酵母菌成功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的目的是检查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若有菌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被污染,应该重新制备;若无菌落生长,则说明未被污染。
2.在接种酵母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可观察到独立的菌落,这些菌落在颜色、形状和大小上相似,酵母菌菌落一般表面光滑,多呈乳白色。
3.若在固体培养基中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菌落,原因可能是菌液不纯,混入其他杂菌,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被杂菌污染。
【典例应用】
例3 平板划线法接种酵母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每次划线时,接种环都需要蘸取菌液一次
B.划线分离时,需要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
C.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D.划线分离后将培养皿正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例4 下列关于接种、培养并分离酵母菌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酵母菌时,所用的接种环应先灼烧灭菌,待冷却后再进行接种
B.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酵母菌时,涂布器应先用酒精浸泡,灼烧灭菌并冷却后再进行涂布
C.将1 mL菌液加入90 mL无菌水中,可得到100倍稀释液
D.获得单菌落后,可继续挑取菌落利用划线法接种至试管斜面培养基中
1.(2023·浙江1月选考,19)某同学想从泡菜汁中筛选耐高盐乳酸菌,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泡菜汁样品,划线接种于一定NaCl浓度梯度的培养基,经培养得到了单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pH需偏碱性
B.泡菜汁需多次稀释后才能划线接种
C.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D.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均为乳酸菌
2.(2022·海南卷,12)为探究校内植物园土壤中的细菌种类,某兴趣小组采集园内土壤样本并开展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采样时应随机采集植物园中多个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
B.培养细菌时,可选有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C.土壤溶液稀释倍数越低,越容易得到单菌落
D.鉴定细菌种类时,除形态学鉴定外,还可借助生物化学的方法
3.(2021·北京卷,12)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拟从中分离出葡萄球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
C.用取样后的棉拭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
D.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
课时2 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
概念1
自主建构
1.固体 划线或稀释涂布 一 形态构造
2.液体 固体 扇形 梯度稀释 划线的尾部 稀释度适当
辨正误
(1)√
(2)× 提示: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接种时,将培养皿旋转一定角度后,不需再次蘸取菌种,只需在上一次划线区域的末端直接开始划线即可。
(3)× 提示:只有稀释度适当的菌液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长成单菌落。
合作探究
1.(1)提示:连续平行划线、扇形划线和多次连续平行划线。
(2)提示:避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提示:划线末端含有的细菌数目较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能够使细菌的数目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分散成单个菌落。
2.(1)提示:向1 mL牛奶中加入9 mL无菌水,获得10倍稀释液;再取1 mL 10倍稀释液,加入9 mL无菌水,获得100倍稀释液;再取1 mL的100倍稀释液加入9 mL无菌水,获得1 000倍稀释液。
(2)提示:避免涂布器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影响实验结果。
典例应用
例1 D [进行平板划线操作之前,要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A错误;平板划线操作应在火焰旁进行,不能在火焰上进行,B错误;由题图可知,5区域是最后一个区域,有可能在5区域获得所需要的单菌落,在4区域也有可能得到所需要的单菌落,C错误。]
例2 B [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以获得单菌落,A正确;操作过程中对涂布器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B错误;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以防杂菌污染,D正确。]
概念2
自主建构
1.单菌落
2.梯度 0.1 不接种菌液
辨正误
(1)√
(2)× 提示:手持涂布器的部位应高于火焰,以免酒精沿器具流下,烧伤手指。
(3)√
合作探究
(1)提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2)提示: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如果有,说明培养基被杂菌污染。
(3)提示:不能。可以利用生化实验和染色及显微镜观察来进一步鉴定。
(4)提示:和对照组相比,培养基变浑浊。
典例应用
例3 C [划线分离时,菌种只蘸取一次,A错误;划线分离时,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划线操作,B错误;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C正确;划线分离结束后,培养皿应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D错误。]
例4 C [得到100倍稀释液的方法为:将1 mL菌液加入9 mL无菌水中得到10倍稀释液,再取1 mL 10倍稀释液加入9 mL无菌水中,可得到100倍稀释液或将1 mL菌液加入99 mL无菌水中,可得到100倍稀释液,C错误。]
感悟真题
1.C [乳酸菌适宜的pH偏酸性,A错误;多次划线能起到稀释的作用,泡菜汁无需多次稀释,B错误;乳酸菌是厌氧型,只能在无氧条件下培养让其增殖,C正确;泡菜汁中还有酵母菌等其他杂菌,因此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还有其他菌,D错误。]
2.C [采集植物园中土壤样本的原则之一是要随机采样,A正确;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可用于细菌的培养,B正确;土壤溶液稀释倍数足够高时,才能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开,有助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C错误;不同种类细菌的理化特性一般不同,鉴定细菌种类时,除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形态学鉴定外,还可以借助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定,D正确。]
3.C [为避免杂菌污染干扰,需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正确;葡萄球菌需从人体皮肤的微生物中分离,为避免杂菌污染,故需要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B正确;用取样后的棉拭子浸出液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C错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特征进行鉴别,D正确。](共37张PPT)
第一章 发酵工程
课时2 
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
本课时的概念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这个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分离和纯化微生物;(2)利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是微生物扩大培养的常用方法;(3)运用划线法接种至斜面培养基是保存菌种的常用方法。
课时概念解析
目录 CONTENTS
1. 采用划线或涂布的接种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2. 接种、培养并分离酵母菌(活动)
3.感悟真题
自主建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1.单菌落
在______培养基上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接种,通过培养能获得由____个细胞分裂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__________的子细胞集团,这样的细胞集团称为单菌落。
固体
划线或稀释涂布

形态构造
2.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比较
液体
固体
扇形
梯度稀释
划线的尾部
稀释度适当

[辨正误]
(1)平板划线的方法有连续平行划线和扇形划线等多种方式。( )
(2)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接种时,将培养皿旋转一定角度后,再次蘸取菌种,并沿上一次划线区域的末端开始划线。( )
提示: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接种时,将培养皿旋转一定角度后,不需再次蘸取菌种,只需在上一次划线区域的末端直接开始划线即可。
(3)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均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长成单菌落。( )
提示:只有稀释度适当的菌液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长成单菌落。
×
×
1.(生命科学史情境)1881年,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建立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获得了微生物的纯培养物,为微生物的分类、鉴定、生理特性研究以及纯种发酵奠定了基础。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平板划线法从发酵粉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时所采用的三种划线方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罗伯特·科赫
平板划线的方法
(1)上图中所示的3种平板划线方法分别是什么?
提示:连续平行划线、扇形划线和多次连续平行划线。
(2)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提示:避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C图方法在做第二次划线以及其后的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提示:划线末端含有的细菌数目较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能够使细菌的数目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分散成单个菌落。
●C图方法为何最后一次划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线相连?
提示:最后一次划线已经将细菌稀释成单个的细胞,如果与第一次划线相连则增加了细菌的数目,得不到纯化的效果。
●平板划线法接种菌种时,哪些操作可防止杂菌污染?(写出2点即可)
提示:①接种前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②划完一个区域后,将接种环灼烧,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③接种环蘸取菌液时,要将试管口、棉塞等通过火焰。④划线时将培养皿的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线后及时盖上皿盖。
2.(科学实验与探究情境)稀释涂布平板法也是常用的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方法。某同学欲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了解某牛奶中大肠杆菌的含量,进行了相关的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获得该牛奶的10倍、100倍、1 000倍稀释液?
提示:向1 mL牛奶中加入9 mL无菌水,获得10倍稀释液;再取1 mL 10倍稀释液,加入9 mL无菌水,获得100倍稀释液;再取1 mL的100倍稀释液加入9 mL无菌水,获得1 000倍稀释液。
(2)接种前,该同学将表面残留着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避免涂布器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影响实验结果。
●如图表示的是某一适当稀释度的固体培养基表面长成的单菌落情况,该同学应如何确定哪些菌落是大肠杆菌的单菌落?
提示:根据大肠杆菌菌落特有的形状、大小、颜色、边缘、表面光滑与否等特征进行确定。
【典例应用 】
D
例1 (2024·浙南名校联考)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旁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单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解析:进行平板划线操作之前,要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A错误;
平板划线操作应在火焰旁进行,不能在火焰上进行,B错误;
由题图可知,5区域是最后一个区域,有可能在5区域获得所需要的单菌落,在4区域也有可能得到所需要的单菌落,C错误。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旁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单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1.平板划线法分离单菌落的原理
在进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每次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单菌落。
2.平板划线法中灼烧接种环的目的
例2 (2024·衢州高二期末)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
B.操作过程中对涂布器均需严格消毒处理
C.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B
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以获得单菌落,A正确;
操作过程中对涂布器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B错误;
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以防杂菌污染,D正确。
1.实验原理
使用特定的接种技术可以在接种之后得到目标微生物的________,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的分离。
单菌落
2.实验步骤
2.实验步骤
梯度
0.1
不接种菌液

[辨正误]
(1)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酵母菌时,涂布器应用酒精浸泡,灼烧灭菌并冷却后再进行涂布。( )
(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时,应先在火焰上使涂布器上的酒精燃尽,此时手持涂布器的部位应低于火焰。( )
提示:手持涂布器的部位应高于火焰,以免酒精沿器具流下,烧伤手指。
(3)通过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着杂菌污染。( )
×

(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从土壤悬液中分离、纯化和扩大培养酵母菌的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悬液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时,应选用固体培养基还是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时呢?
提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2)如何判断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提示: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如果有,说明培养基被杂菌污染。
(3)仅从菌落特征是否能够认定你分离出了酵母菌?怎么进行进一步鉴定?
提示:不能。可以利用生化实验和染色及显微镜观察来进一步鉴定。
(4)判断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酵母菌成功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和对照组相比,培养基变浑浊。
1.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的目的是检查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若有菌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被污染,应该重新制备;若无菌落生长,则说明未被污染。
2.在接种酵母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可观察到独立的菌落,这些菌落在颜色、形状和大小上相似,酵母菌菌落一般表面光滑,多呈乳白色。
3.若在固体培养基中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菌落,原因可能是菌液不纯,混入其他杂菌,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被杂菌污染。
C
例3 平板划线法接种酵母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每次划线时,接种环都需要蘸取菌液一次
B.划线分离时,需要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
C.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D.划线分离后将培养皿正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典例应用 】
解析:划线分离时,菌种只蘸取一次,A错误;
划线分离时,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划线操作,B错误;
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C正确;
划线分离结束后,培养皿应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D错误。
C
例4 下列关于接种、培养并分离酵母菌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酵母菌时,所用的接种环应先灼烧灭菌,待冷却后再进行接种
B.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酵母菌时,涂布器应先用酒精浸泡,灼烧灭菌并冷却后再进行涂布
C.将1 mL菌液加入90 mL无菌水中,可得到100倍稀释液
D.获得单菌落后,可继续挑取菌落利用划线法接种至试管斜面培养基中
解析:得到100倍稀释液的方法为:将1 mL菌液加入9 mL无菌水中得到10倍稀释液,再取1 mL 10倍稀释液加入9 mL无菌水中,可得到100倍稀释液或将1 mL菌液加入99 mL无菌水中,可得到100倍稀释液,C错误。
C
1.(2023·浙江1月选考,19)某同学想从泡菜汁中筛选耐高盐乳酸菌,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泡菜汁样品,划线接种于一定NaCl浓度梯度的培养基,经培养得到了单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pH需偏碱性
B.泡菜汁需多次稀释后才能划线接种
C.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D.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均为乳酸菌
解析:乳酸菌适宜的pH偏酸性,A错误;
多次划线能起到稀释的作用,泡菜汁无需多次稀释,B错误;
乳酸菌是厌氧型,只能在无氧条件下培养让其增殖,C正确;
泡菜汁中还有酵母菌等其他杂菌,因此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还有其他菌,D错误。
C
2.(2022·海南卷,12)为探究校内植物园土壤中的细菌种类,某兴趣小组采集园内土壤样本并开展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采样时应随机采集植物园中多个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
B.培养细菌时,可选有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C.土壤溶液稀释倍数越低,越容易得到单菌落
D.鉴定细菌种类时,除形态学鉴定外,还可借助生物化学的方法
解析:采集植物园中土壤样本的原则之一是要随机采样,A正确;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可用于细菌的培养,B正确;
土壤溶液稀释倍数足够高时,才能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开,有助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C错误;
不同种类细菌的理化特性一般不同,鉴定细菌种类时,除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形态学鉴定外,还可以借助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定,D正确。
C
3.(2021·北京卷,12)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拟从中分离出葡萄球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
C.用取样后的棉拭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
D.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
解析:为避免杂菌污染干扰,需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正确;
葡萄球菌需从人体皮肤的微生物中分离,为避免杂菌污染,故需要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B正确;
用取样后的棉拭子浸出液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C错误;
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特征进行鉴别,D正确。课时精练2 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
(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基础对点】
题型1 目标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已知酸奶中的有益菌主要是乳酸菌,要进一步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下图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最容易得到单菌落的是(  )
A B
C D
2.下列有关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使用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后需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蘸取菌种后需要马上塞上棉塞
培养皿盖打开后将蘸有菌液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3.(2024·湖州高二期末)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平板划线法是常用的一种。如图是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①②③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划线操作时,将蘸有菌液的接种环插入培养基
平板划线后培养微生物时要倒置培养
不能将第④次的划线与第①次的划线相连
在第②~④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4.(2024·天域名校联盟高二联考)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分离菌种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应在其未凝固时倒平板
倒好的平板需立即使用,以免表面干燥,影响菌的生长
平板涂布分离到的单菌落需进一步划线纯化,以利于菌种保藏
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
5.(2024·金丽衢高二联考)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使用某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上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图最可能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的
在操作时,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
该种微生物有可能是H5N1病毒
该培养基上的菌落分布不均匀,代表纯化失败
6.(2024·温州十校高二联考)图甲所示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图乙所示是平板划线法的操作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甲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冷却后才能涂布菌液
对于浓度较高的菌液,若图甲中的最高稀释倍数仅为102,则所得到的菌落不一定是由单一的细胞繁殖而成的
图乙所示培养皿中每个划线区域都可得到符合要求的菌落
图乙中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除第一次划线外)
题型2 接种、培养并分离酵母菌(活动)
7.下列依次表示倒平板、接种的位置以及平板划线法接种的路径的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8.接种、培养并分离酵母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有关这两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均将酵母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获得的每一个菌落均是由一个酵母菌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
都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
稀释分散菌种的原理不同,但均能达到纯化酵母菌的目的
9.下列有关分离酵母菌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10.在分离酵母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接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酵母菌形成的菌落
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
图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
11.在培养基配制和微生物接种的过程中,确保无杂菌污染被称为无菌操作。图中符合无菌操作要求的有(  )
①三角瓶口通过火焰,并在火焰旁将培养基倒入灭菌培养皿 ②盛菌种的试管口在火焰上灼烧 ③接种前灼烧接种环 ④接种前培养皿在火焰上灼烧 ⑤靠近火焰接种
①②③④ ①②③⑤
①③④⑤ ②③④⑤
12.(2024·强基联盟高二联考)兴趣小组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纯培养,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接种时,顺序应为①→②→③→④
培养时,应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
获得单菌落的理想区域是②区域
【综合提升】
13.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两者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类别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 需要接种环(灼烧灭菌) 需要涂布器(只需酒精消毒)
② 无需对菌液梯度稀释 对菌液系列梯度稀释
③ 能纯化微生物,不可计数 既能纯化微生物,又能计数
④ 最后的划线区域一定出现单菌落 稀释倍数足够大的菌液,涂布的平板才会出现单菌落
②④ ③④
①④ ②③
14.(11分)鲸死亡后会沉入海底,俗称“鲸落”。“鲸落”后期会形成一个以厌氧菌和硫细菌等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厌氧菌以“鲸落”肌肉中的脂肪为食,同时产生硫化氢等一些硫化物。硫细菌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并以该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请回答相关问题:
(1)(4分)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一般都会含有水、无机盐、氮源和碳源,培养“鲸落”群落中厌氧菌的碳源必须是____________。要培养硫细菌,培养基中的成分需要特殊配制,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可以用来专一性培养硫细菌。
(2)(2分)在分离“鲸落”中的微生物时要制备固体培养基,在倒平板操作后,将培养皿倒置,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分)若想得到“鲸落”中某目标菌种,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若下图甲是接种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图,对应的平板划线操作示意图为________。图甲中的③更易获得单菌落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精练2 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
1.B [A图连续平行划线不容易得到单菌落;B图下一次划线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可以使菌种稀释分散,容易得到单菌落;C图划线没有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不能得到单菌落;D图划线不都是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一般不能得到单菌落。]
2.D [平板划线过程中,接种环在每次划线之前和之后均需要灼烧灭菌,A错误;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还需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再塞上棉塞,B错误;将蘸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后面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C错误;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避免高温烫死菌种,D正确。]
3.A [划线时不能将蘸有菌液的接种环插入培养基,而是在培养基表面划线,A错误;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为防止水蒸气凝集滴入培养基造成干扰或污染,应将培养皿倒置培养,B正确;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次的划线与第一次的划线相连,否则有可能影响单菌落的分离效果,C正确;在第②~④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保证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D正确。]
4.B [倒好的平板需要冷却后使用,且不宜久存,以免表面干燥,影响接种后微生物的生长,B错误。]
5.B [题图最可能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的,A错误;在操作时,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B正确;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生存繁殖,C错误;平板划线法,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菌落密度逐渐减小,因此分布不均匀,D错误。]
6.C [平板划线法中多次划线的目的是降低菌种浓度,经过连续划线才有可能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成的单菌落,这种菌落才符合要求,C错误。]
7.D
8.B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如果稀释度不够,获得的单个菌落就可能是由多个酵母菌繁殖形成的,B错误。]
9.A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第一区域的划线末端,A错误;为避免杂菌的污染,第一步操作前需要灼烧接种环,B正确;为避免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D正确。]
10.D [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A正确;菌液经过连续划线,菌液中的菌体越来越少,最后容易形成单菌落,B正确;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因此按照图甲中4次划线可推出,整个划线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C正确;每次划线的菌种均来自上一区域的末端,因此划线的起始区域菌落多,由图乙可知,图甲中d区域菌落多,为划线的起始位置,D错误。]
11.B
12.C [图示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A错误;根据图中细菌数目的多少,①中出现单菌落,所以划线顺序是④→③→②→①,B错误;接种后,应该将培养皿倒置,防止冷凝水滴入培养基,C正确;获得单菌落的理想区域是①区域,D错误。]
13.D [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用到的涂布器进行酒精浸泡消毒后要在涂布平板前进行灼烧灭菌,①错误;平板划线法不需要对菌液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②正确;平板划线法不能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③正确;如果划线操作不规范,平板划线的最后划线区域也不一定出现单菌落,④错误。故选D。]
14.(1)含碳有机物(或脂肪) 碳源必须是含碳无机物(或碳酸盐),同时加入硫化物
(2)防止培养皿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3)丙 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最后一次划线结束时更容易获得单菌落
解析 厌氧菌以“鲸落”肌肉中的脂肪为食,属于异养型微生物,故培养“鲸落”群落中厌氧菌的碳源必须是含碳有机物(或脂肪)。硫细菌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并以该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即硫细菌为自养型微生物,所以要培养硫细菌,培养基中的成分需要特殊配制,主要体现在碳源必须是含碳无机物(或碳酸盐),同时加入硫化物。(共24张PPT)
课时精练2
纯净的目标微生物可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C
题型1 目标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已知酸奶中的有益菌主要是乳酸菌,要进一步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下图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最容易得到单菌落的是(  )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解析:A图连续平行划线不容易得到单菌落;B图下一次划线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可以使菌种稀释分散,容易得到单菌落;C图划线没有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不能得到单菌落;D图划线不都是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一般不能得到单菌落。
●若在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细菌,看到的结果不可能是(  )
D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解析:A、B、C选项的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是一个个分布较为均匀的单菌落,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细菌得到的结果,D选项的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分布不均匀,应是用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法培养细菌得到的结果。
2.下列有关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后需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蘸取菌种后需要马上塞上棉塞
C.培养皿盖打开后将蘸有菌液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D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解析:平板划线过程中,接种环在每次划线之前和之后均需要灼烧灭菌,A错误;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还需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再塞上棉塞,B错误;
将蘸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后面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C错误;
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避免高温烫死菌种,D正确。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3.(2024·湖州高二期末)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平板划线法是常用的一种。如图是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①②③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划线操作时,将蘸有菌液的接种环插入培养基
B.平板划线后培养微生物时要倒置培养
C.不能将第④次的划线与第①次的划线相连
D.在第②~④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解析:划线时不能将蘸有菌液的接种环插入培养基,而是在培养基表面划线,A错误;
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为防止水蒸气凝集滴入培养基造成干扰或污染,应将培养皿倒置培养,B正确;
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次的划线与第一次的划线相连,否则有可能影响单菌落的分离效果,C正确;
在第②~④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保证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D正确。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A.划线操作时,将蘸有菌液的接种环插入培养基
B.平板划线后培养微生物时要倒置培养
C.不能将第④次的划线与第①次的划线相连
D.在第②~④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4.(2024·天域名校联盟高二联考)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分离菌种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应在其未凝固时倒平板
B.倒好的平板需立即使用,以免表面干燥,影响菌的生长
C.平板涂布分离到的单菌落需进一步划线纯化,以利于菌种保藏
D.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
解析:倒好的平板需要冷却后使用,且不宜久存,以免表面干燥,影响接种后微生物的生长,B错误。
B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05
5.(2024·金丽衢高二联考)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使用某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上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A.该图最可能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的
B.在操作时,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
C.该种微生物有可能是H5N1病毒
D.该培养基上的菌落分布不均匀,代表纯化失败
解析:题图最可能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的,A错误;
在操作时,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B正确;
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生存繁殖,C错误;
平板划线法,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菌落密度逐渐减小,因此分布不均匀,D错误。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A.该图最可能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的
B.在操作时,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
C.该种微生物有可能是H5N1病毒
D.该培养基上的菌落分布不均匀,代表纯化失败
6.(2024·温州十校高二联考)图甲所示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图乙所示是平板划线法的操作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A.图甲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冷却后才能涂布菌液
B.对于浓度较高的菌液,若图甲中的最高稀释倍数仅为102,则所得到的菌落不一定是由单一的细胞繁殖而成的
C.图乙所示培养皿中每个划线区域都可得到符合要求的菌落
D.图乙中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除第一次划线外)
解析:平板划线法中多次划线的目的是降低菌种浓度,经过连续划线才有可能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成的单菌落,这种菌落才符合要求,C错误。
题型2 接种、培养并分离酵母菌(活动)
7.下列依次表示倒平板、接种的位置以及平板划线法接种的路径的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  )
D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8.接种、培养并分离酵母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有关这两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均将酵母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B.获得的每一个菌落均是由一个酵母菌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
C.都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
D.稀释分散菌种的原理不同,但均能达到纯化酵母菌的目的
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如果稀释度不够,获得的单个菌落就可能是由多个酵母菌繁殖形成的,B错误。
B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9.下列有关分离酵母菌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B.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C.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解析: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第一区域的划线末端,A错误;
为避免杂菌的污染,第一步操作前需要灼烧接种环,B正确;
为避免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D正确。
A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0.在分离酵母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A.接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酵母菌形成的菌落
C.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
D.图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
解析: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A正确;
菌液经过连续划线,菌液中的菌体越来越少,最后容易形成单菌落,B正确;
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因此按照图甲中4次划线可推出,整个划线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C正确;
每次划线的菌种均来自上一区域的末端,因此划线的起始区域菌落多,由图乙可知,图甲中d区域菌落多,为划线的起始位置,D错误。
A.接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酵母菌形成的菌落
C.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
D.图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1.在培养基配制和微生物接种的过程中,确保无杂菌污染被称为无菌操作。图中符合无菌操作要求的有(  )
B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①三角瓶口通过火焰,并在火焰旁将培养基倒入灭菌培养皿 ②盛菌种的试管口在火焰上灼烧 ③接种前灼烧接种环 ④接种前培养皿在火焰上灼烧 ⑤靠近火焰接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2.(2024·强基联盟高二联考)兴趣小组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纯培养,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基础对点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A.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B.接种时,顺序应为①→②→③→④
C.培养时,应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
D.获得单菌落的理想区域是②区域
解析:图示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A错误;
根据图中细菌数目的多少,①中出现单菌落,所以划线顺序是④→③→②→①,B错误;
接种后,应该将培养皿倒置,防止冷凝水滴入培养基,C正确;
获得单菌落的理想区域是①区域,D错误。
13.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两者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综合提升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类别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 需要接种环(灼烧灭菌) 需要涂布器(只需酒精消毒)
② 无需对菌液梯度稀释 对菌液系列梯度稀释
③ 能纯化微生物,不可计数 既能纯化微生物,又能计数
④ 最后的划线区域一定出现单菌落 稀释倍数足够大的菌液,涂布的平板才会出现单菌落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用到的涂布器进行酒精浸泡消毒后要在涂布平板前进行灼烧灭菌,①错误;
平板划线法不需要对菌液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②正确;
平板划线法不能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③正确;
如果划线操作不规范,平板划线的最后划线区域也不一定出现单菌落,④错误。故选D。
14.鲸死亡后会沉入海底,俗称“鲸落”。“鲸落”后期会形成一个以厌氧菌和硫细菌等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厌氧菌以“鲸落”肌肉中的脂肪为食,同时产生硫化氢等一些硫化物。硫细菌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并以该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请回答相关问题:
(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一般都会含有水、无机盐、氮源和碳源,培养“鲸落”群落中厌氧菌的碳源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要培养硫细菌,培养基中的成分需要特殊配制,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可以用来专一性培养硫细菌。
综合提升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含碳有机物(或脂肪)
碳源必须是含碳无机物(或碳酸盐),
同时加入硫化物
(2)在分离“鲸落”中的微生物时要制备固体培养基,在倒平板操作后,将培养皿倒置,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得到“鲸落”中某目标菌种,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若下图甲是接种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图,对应的平板划线操作示意图为____________。图甲中的③更易获得单菌落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提升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防止培养皿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最后一次划线结束时更容易获得单菌落
解析:厌氧菌以“鲸落”肌肉中的脂肪为食,属于异养型微生物,故培养“鲸落”群落中厌氧菌的碳源必须是含碳有机物(或脂肪)。硫细菌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并以该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即硫细菌为自养型微生物,所以要培养硫细菌,培养基中的成分需要特殊配制,主要体现在碳源必须是含碳无机物(或碳酸盐),同时加入硫化物。
综合提升
01
类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