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3 15:59:32

文档简介

课时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课时概念解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转基因生物是指含有重组DNA的生物;(2)转基因食品就是转基因生物本身或其加工产品;(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在全世界引发了激烈争论。
1.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2.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2)各国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
[辨正误]
(1)转基因黄金米含有较多的β-胡萝卜素,它对于缺乏维生素A的人非常有益。(  )
(2)运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的生长激素,在治疗呆小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3)采用转基因手段创造能同时分解多种烃类的“超级菌”时,需要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
(4)人们可以用科学的检测和管理,控制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价原则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
(5)对于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零风险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绝对安全,因噎废食、无所作为或许才是最大的风险。(  )
1.(生活、实践与学习情境)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物质,这种物质可诱导番茄其他部位的细胞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导致害虫食用后因不能消化食物而死亡。科学家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使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抵御了玉米螟的危害。
(1)抗玉米螟玉米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有何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植该转基因玉米的农田还需要进行防虫管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尝试从基因漂移的角度解释“超级杂草”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应用】
例1 下列不属于转基因植物方面研究成果的是(  )
A.培育含疫苗的马铃薯
B.含β-胡萝卜素较多的黄金米
C.防腹泻的蔬菜
D.制备单克隆抗体
例2 (2024·强基联盟联考)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中,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
1.(2021·北京卷,14)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与生物有关的说法,有些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些违反生物学原理。以下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  )
A.长时间炖煮会破坏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
B.转基因抗虫棉能杀死害虫就一定对人有毒
C.消毒液能杀菌,可用来清除人体内新冠病毒
D.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肯定不是亲生的
(2021·天津选考,11~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3题。
为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基因策略:包括提高杀虫基因的表达量、向棉花中转入多种杀虫基因等。例如,早期种植的抗虫棉只转入了一种Bt毒蛋白基因,抗虫机制比较单一;现在经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Bt基因同时转入棉花。
②田间策略:主要是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例如我国新疆棉区,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为棉铃虫提供专门的庇护所;长江、黄河流域棉区多采用将转基因抗虫棉与高粱和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的方式,为棉铃虫提供天然的庇护所。
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等。
2.关于上述基因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Bt基因的表达量,可降低抗虫棉种植区的棉铃虫种群密度
B.转入棉花植株的两种Bt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若两种Bt基因插入同一个T-DNA并转入棉花植株,则两种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转入多种Bt基因能提高抗虫持久性,是因为棉铃虫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3.关于上述田间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可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
B.混作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C.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敏感棉铃虫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
D.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
课时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主建构
1.增进人类健康 血友病 侏儒症 超级菌
2.(1)结构 相互作用 调控 异种 随机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2)生物技术产品 转基因技术本身
辨正误
(1)√
(2)× 提示:生长激素用于治疗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侏儒症而非呆小症。
(3)× 提示: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微生物细胞通常采用的是感受态细胞转化法而非农杆菌转化法。
(4)√ (5)√
合作探究
1.(1)提示: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提示:需要。抗虫玉米能有效杀死玉米螟,但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害虫都具有抗性;同时,长期种植抗虫玉米还将导致玉米螟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加,抗虫玉米的抗虫效果可能会下降。
2.提示:转基因作物中的一些抗除草剂、抗杀虫剂和抗病毒的抗性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杂交等途径向其同种或近缘野生物种转移,使其获得转基因生物体的抗性特征,成为对其他作物构成严重威胁的“超级杂草”。
典例应用
例1 D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运用的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
例2 B [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主要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将遵循母系遗传的特点,目的基因不会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不会发生基因漂移。]
感悟真题
1.A [维生素会受到高温破坏,加热、光照、长时间储存等都会造成维生素的流失和分解,A正确;转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生物无毒性,B错误;消毒液可用来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且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清除体内的新冠病毒,C错误;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也可能是亲生的,如A型血和B型血的父母也可以生出O型血的孩子,D错误。]
2.C [提高Bt基因表达量,使抗虫蛋白含量增加,可以使更多的棉铃虫被淘汰,所以可以降低棉铃虫的种群密度,A正确;如果两种Bt基因都转入一条染色体上,则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如果两种Bt基因插入同一个T-DNA并转入棉花植株,两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两种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C错误;由于棉铃虫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转入多种Bt基因可以降低棉铃虫抗Bt毒蛋白的能力,从而提高抗虫持久性,D正确。]
3.A [基因的突变频率受物理、化学等诱变因素的影响,与非抗虫棉的种植与否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将转基因抗虫棉与高粱和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可以使敏感型个体存活,降低了抗性个体的比例,提高了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既可以保护环境,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价值,B正确;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使敏感型的个体可以生存并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C正确;混作使具有抗毒蛋白和敏感型的棉铃虫个体都得以生存,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因此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D正确。](共26张PPT)
第五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
课时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课时的概念为“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转基因生物是指含有重组DNA的生物;(2)转基因食品就是转基因生物本身或其加工产品;(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在全世界引发了激烈争论。
课时概念解析
目录 CONTENTS
感悟真题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1.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1.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增进人类健康
血友病
侏儒症
超级菌
2.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结构
相互作用
调控
异种
随机
2.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2)各国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

物技术产品
转基因技术本身

[辨正误]
(1)转基因黄金米含有较多的β-胡萝卜素,它对于缺乏维生素A的人非常有益。( )
(2)运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的生长激素,在治疗呆小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提示:生长激素用于治疗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侏儒症而非呆小症。
(3)采用转基因手段创造能同时分解多种烃类的“超级菌”时,需要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
提示: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微生物细胞通常采用的是感受态细胞转化法而非农杆菌转化法。
×
×
(4)人们可以用科学的检测和管理,控制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价原则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
(5)对于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零风险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绝对安全,因噎废食、无所作为或许才是最大的风险。( )


1.(生活、实践与学习情境)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物质,这种物质可诱导番茄其他部位的细胞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导致害虫食用后因不能消化食物而死亡。科学家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使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抵御了玉米螟的危害。
(1)抗玉米螟玉米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有何重要作用?
提示: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种植该转基因玉米的农田还需要进行防虫管理吗?为什么?
提示:需要。抗虫玉米能有效杀死玉米螟,但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害虫都具有抗性;同时,长期种植抗虫玉米还将导致玉米螟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加,抗虫玉米的抗虫效果可能会下降。
2.(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尝试从基因漂移的角度解释“超级杂草”的产生。
提示:转基因作物中的一些抗除草剂、抗杀虫剂和抗病毒的抗性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杂交等途径向其同种或近缘野生物种转移,使其获得转基因生物体的抗性特征,成为对其他作物构成严重威胁的“超级杂草”。
D
例1 下列不属于转基因植物方面研究成果的是(  )
A.培育含疫苗的马铃薯 B.含β-胡萝卜素较多的黄金米
C.防腹泻的蔬菜 D.制备单克隆抗体
解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运用的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
【典例应用 】
B
例2 (2024·强基联盟联考)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中,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
解析: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主要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将遵循母系遗传的特点,目的基因不会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不会发生基因漂移。
A
1.(2021·北京卷,14)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与生物有关的说法,有些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些违反生物学原理。以下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  )
A.长时间炖煮会破坏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
B.转基因抗虫棉能杀死害虫就一定对人有毒
C.消毒液能杀菌,可用来清除人体内新冠病毒
D.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肯定不是亲生的
解析:维生素会受到高温破坏,加热、光照、长时间储存等都会造成维生素的流失和分解,A正确;
转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生物无毒性,B错误;
消毒液可用来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且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清除体内的新冠病毒,C错误;
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也可能是亲生的,如A型血和B型血的父母也可以生出O型血的孩子,D错误。
(2021·天津选考,11~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3题。
为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基因策略:包括提高杀虫基因的表达量、向棉花中转入多种杀虫基因等。例如,早期种植的抗虫棉只转入了一种Bt毒蛋白基因,抗虫机制比较单一;现在经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Bt基因同时转入棉花。
②田间策略:主要是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例如我国新疆棉区,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为棉铃虫提供专门的庇护所;长江、黄河流域棉区多采用将转基因抗虫棉与高粱和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的方式,为棉铃虫提供天然的庇护所。
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等。
C
2.关于上述基因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Bt基因的表达量,可降低抗虫棉种植区的棉铃虫种群密度
B.转入棉花植株的两种Bt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若两种Bt基因插入同一个T-DNA并转入棉花植株,则两种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转入多种Bt基因能提高抗虫持久性,是因为棉铃虫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解析:提高Bt基因表达量,使抗虫蛋白含量增加,可以使更多的棉铃虫被淘汰,所以可以降低棉铃虫的种群密度,A正确;
如果两种Bt基因都转入一条染色体上,则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如果两种Bt基因插入同一个T-DNA并转入棉花植株,两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两种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C错误;
由于棉铃虫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转入多种Bt基因可以降低棉铃虫抗Bt毒蛋白的能力,从而提高抗虫持久性,D正确。
A
3.关于上述田间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可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
B.混作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C.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敏感棉铃虫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
D.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
解析:基因的突变频率受物理、化学等诱变因素的影响,与非抗虫棉的种植与否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
将转基因抗虫棉与高粱和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可以使敏感型个体存活,降低了抗性个体的比例,提高了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既可以保护环境,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价值,B正确;
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使敏感型的个体可以生存并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C正确;
混作使具有抗毒蛋白和敏感型的棉铃虫个体都得以生存,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因此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D正确。课时精练18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基础对点】
题型1 转基因产品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1.下列有关转基因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科学家可以利用一些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来提高作物的抗盐碱和抗旱的能力
由于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抵抗一切危害棉花植株的害虫,所以抗虫棉已经推广应用
科学家往往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以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价值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
2.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广泛和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关于转基因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大肠杆菌具有生理结构和染色体数目少、生长繁殖快的优点
将大肠杆菌放于低温、低浓度的CaCl2溶液中,会成为感受态细胞
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的处理可以增强细菌捕获外源DNA的能力
通过转基因手段能创造出可同时分解多种烃类的“超级菌”
3.下列不属于转基因技术研究成果的是(  )
一些转基因产品像黄金米、日本健稻和含疫苗的马铃薯等,正以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发展起来
将人体制造有用蛋白质的基因转移至绵羊或母牛体内,并在乳汁中实现表达
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明显减少了防止棉花害虫农药的用量
利用人工诱变技术获得的青霉素高产菌株,大大提高了青霉素的产量
4.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错误的是(  )
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体内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
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
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特定蛋白质
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5.下列关于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繁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目的基因可以是生长激素基因、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
受体细胞应该是家畜、家禽的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可能使用的是离心、电激或振动的方法
可能会用到动物胚胎体外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6.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产、优质的基因工程菌来生产氨基酸,是目前工业化生产氨基酸的重要途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细胞时,常使用CaCl2溶液转化法
受体细胞可能使用的是大肠杆菌
构建重组DNA分子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氨基酸是目的基因在工程菌中的表达产物
题型2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7.下列观点支持转基因生物会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的是(  )
生殖隔离使转基因生物与其他植物很难杂交
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不会引起生物安全性问题
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不会散失到其他环境,威胁其他生物
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8.(2024·湖州高二期末)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保障生物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
谨慎使用抗生素,减少对耐药菌的选择
转基因技术已经成熟,可以任意改造生物
面对病毒感染,积极注射相应疫苗建立免疫屏障
加强对高风险实验室的监管,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泄露
9.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也不能忽视。下列选项中是转基因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证据的是(  )
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
转基因生物合成的营养物质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使某些人产生过敏反应
转基因产品经过了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
10.下列哪项不属于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
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
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要看到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看法
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
11.(2024·Z20联盟联考)美国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一种产生抗虫毒蛋白的细菌)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由此可见(  )
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 ②转基因作物可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 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④自然杂交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两者没有区别
①④ ②③
①② ①③
12.(2024·绿谷联盟联考)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叙述,错误的是(  )
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本身来源于自然界,故不存在“基因污染”的问题
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
“基因污染”有可能会从一种生物扩散到其他多种生物物种
【综合提升】
13.(2024·宁波高二诊断)“粮食安全”大主题下,转基因相关政策密集出台,预计后续品种审定证书将相继落地。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就是指其食品安全问题
应严格杜绝转基因作物上餐桌,以防食物中毒
转基因相关的作物,均应进行安全评价与管理
转基因生物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的风险是可预测的
14.转基因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医药卫生、农牧业、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实际应用领域展示出美好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人类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任意改造生物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没有影响
转基因生物一定不会威胁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转基因生物培育的核心技术是DNA重组技术
15.(11分)将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中,可使烟草获得抗病毒的能力,形成转基因产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烟草转基因产品的获得属于________。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发酵工程 D.蛋白质工程
(2)(3分)不同生物间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烟草DNA分子被“嫁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实际并不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该工程应用于实践,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目前已取得了许多成就,请列举你所知道的或你所设想的应用该工程的三个具体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犹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如果支持,请你举出一个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后果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1分)如今从土豆、草莓到西红柿,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有资料显示,我国餐桌上有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属于转基因食品。然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健康的争论不绝于耳。例如,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Losey等人将转Bt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玉米花粉撒在苦芭菜上,喂食黑脉金斑蝶,4天后,黑脉金斑蝶的死亡率达44%,而对照组无一死亡,研究者认为该转基因玉米对非靶生物有毒。
(1)(3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已很多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口数以亿计,至今没有出现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实例,所以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自1983年转基因作物在美国问世以来,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产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飞快。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 000万公顷。试问:转基因产品到底有什么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怎样理解转Bt基因的玉米花粉对非靶生物是有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会造成基因污染,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是怎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精练18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1.B [由于盐碱和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与细胞内渗透压的调节有关,所以目前科学家正在利用一些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来提高作物的抗盐碱和抗旱的能力,A正确;转基因抗虫棉只是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抗性,并不能抵抗所有害虫,B错误。]
2.A [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
3.D [利用人工诱变技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过程利用了诱变育种,并非基因工程技术,D符合题意。]
4.D [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品种,但不能产生新物种,D符合题意。]
5.C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常采用显微注射技术。]
6.D [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而不是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7.D [D项是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引发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之一。]
8.B [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争议,也不能任意改造生物,B错误。]
9.C [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不是转基因生物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证据,A不符合题意;转基因生物合成的营养物质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不是转基因生物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证据,B不符合题意;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使某些人产生过敏反应,是转基因生物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证据,C符合题意;转基因产品经过了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不是转基因生物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证据,D不符合题意。]
10.B [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所以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该产品的使用,而不是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B符合题意;由于不同的人在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的人对转基因技术会有不同的看法,C不符合题意;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最重要的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这项技术,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D不符合题意。]
11.C [由题干可知,转基因植物的基因传播到野生植物中,使野生植物的基因库发生了改变,会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①②正确;应该客观辩证地看待转基因技术,不能因噎废食,③错误;自然杂交是通过授粉的方式实现基因交流,由于生殖隔离的原因,自然杂交一般发生于同种生物之间,而转基因技术是在异种生物之间进行,二者区别很大,④错误。]
12.B [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可能会通过花粉等扩散到其他物种,所以转基因生物存在“基因污染”的问题,B错误。]
13.C [转基因作物安全问题不仅指食品安全,还包括环境安全等,A错误;对转基因食物,要进行客观评价,不能因噎废食,B错误;所有转基因相关的作物,均可能有一定的潜在安全问题,所以均需要进行安全评价与管理,C正确;由于遗传机制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不能完全预测转基因生物的风险,D错误。]
14.D [我们应当敬畏大自然,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任意改造生物,A错误;转基因技术尚未成熟,如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在基因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影响抗生素对人体的药效;转基因食物还可能引起人体对原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反应,以及其他潜在的危害,B错误;对于生态系统而言,转基因生物是对物种进行干预,人为使之在生存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这使自然生存法则时效性被破坏,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可能会威胁当地物种多样性,C错误;转基因生物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其核心是DNA重组技术,D正确。]
15.(1)A
(2)遗传密码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将抗病毒基因嫁接到水稻中,形成抗病毒水稻新品种;将人的血型基因移入猪体内,培育产生与人血型相同的猪;将干扰素基因移入细菌体内,培育出能产生干扰素的细菌
(4)支持这一观点。例如:用于改良作物的抗除草剂基因引入杂草,就将难以控制杂草,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解析 基因工程转入的基因之所以能转入并表达,是因为人与其他细胞生物的基因都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并且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包括部分病毒的RNA片段),并且是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DNA分子被插入或切割掉某个基因都不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
16.(1)①转基因食物被煮熟之后,细胞就被破坏了,进入人的肠胃系统后,基因会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而失去遗传作用;②我们所吃的转基因改良作物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人们食用后并未有不适或影响健康的现象;③转基因食品仅是在农作物中加入一两个对人类无害的控制已知性状的基因(答案合理即可)
(2)①可缩短育种时间;②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③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等
(3)转Bt基因的玉米在培育过程中没有对所有的生物进行毒性检测实验,在逻辑判断上属于不完全归纳
(4)转基因生物中所含的外源基因可能会通过花粉杂交等途径在环境中传递,可能会由此产生超级杂草、超级害虫以及其他超级生物等,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答案合理即可)(共29张PPT)
限时练18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B
题型1 转基因产品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1.下列有关转基因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家可以利用一些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来提高作物的抗盐碱和抗旱的能力
B.由于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抵抗一切危害棉花植株的害虫,所以抗虫棉已经推广应用
C.科学家往往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以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价值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
解析:由于盐碱和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与细胞内渗透压的调节有关,所以目前科学家正在利用一些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来提高作物的抗盐碱和抗旱的能力,A正确;
转基因抗虫棉只是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抗性,并不能抵抗所有害虫,B错误。
2.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广泛和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关于转基因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具有生理结构和染色体数目少、生长繁殖快的优点
B.将大肠杆菌放于低温、低浓度的CaCl2溶液中,会成为感受态细胞
C.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的处理可以增强细菌捕获外源DNA的能力
D.通过转基因手段能创造出可同时分解多种烃类的“超级菌”
解析: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
A
3.下列不属于转基因技术研究成果的是(  )
A.一些转基因产品像黄金米、日本健稻和含疫苗的马铃薯等,正以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发展起来
B.将人体制造有用蛋白质的基因转移至绵羊或母牛体内,并在乳汁中实现表达
C.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明显减少了防止棉花害虫农药的用量
D.利用人工诱变技术获得的青霉素高产菌株,大大提高了青霉素的产量
解析:利用人工诱变技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过程利用了诱变育种,并非基因工程技术,D符合题意。
D
4.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错误的是(  )
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体内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
B.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
C.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特定蛋白质
D.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解析: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品种,但不能产生新物种,D符合题意。
D
5.下列关于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繁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的基因可以是生长激素基因、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
B.受体细胞应该是家畜、家禽的受精卵
C.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可能使用的是离心、电激或振动的方法
D.可能会用到动物胚胎体外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解析: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常采用显微注射技术。
C
6.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产、优质的基因工程菌来生产氨基酸,是目前工业化生产氨基酸的重要途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细胞时,常使用CaCl2溶液转化法
B.受体细胞可能使用的是大肠杆菌
C.构建重组DNA分子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D.氨基酸是目的基因在工程菌中的表达产物
解析: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而不是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D
题型2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7.下列观点支持转基因生物会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的是(  )
A.生殖隔离使转基因生物与其他植物很难杂交
B.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不会引起生物安全性问题
C.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不会散失到其他环境,威胁其他生物
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解析:D项是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引发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之一。
D
8.(2024·湖州高二期末)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保障生物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谨慎使用抗生素,减少对耐药菌的选择
B.转基因技术已经成熟,可以任意改造生物
C.面对病毒感染,积极注射相应疫苗建立免疫屏障
D.加强对高风险实验室的监管,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泄露
解析: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争议,也不能任意改造生物,B错误。
B
9.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也不能忽视。下列选项中是转基因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证据的是(  )
A.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
B.转基因生物合成的营养物质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C.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使某些人产生过敏反应
D.转基因产品经过了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
C
解析: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不是转基因生物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证据,A不符合题意;
转基因生物合成的营养物质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不是转基因生物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证据,B不符合题意;
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使某些人产生过敏反应,是转基因生物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证据,C符合题意;
转基因产品经过了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不是转基因生物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证据,D不符合题意。
10.下列哪项不属于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
A.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
B.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C.要看到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看法
D.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
B
解析: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所以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该产品的使用,而不是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B符合题意;
由于不同的人在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的人对转基因技术会有不同的看法,C不符合题意;
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最重要的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这项技术,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D不符合题意。
11.(2024·Z20联盟联考)美国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一种产生抗虫毒蛋白的细菌)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由此可见(  )
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 ②转基因作物可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 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④自然杂交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两者没有区别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C
解析:由题干可知,转基因植物的基因传播到野生植物中,使野生植物的基因库发生了改变,会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①②正确;应该客观辩证地看待转基因技术,不能因噎废食,③错误;自然杂交是通过授粉的方式实现基因交流,由于生殖隔离的原因,自然杂交一般发生于同种生物之间,而转基因技术是在异种生物之间进行,二者区别很大,④错误。
12.(2024·绿谷联盟联考)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本身来源于自然界,故不存在“基因污染”的问题
C.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
D.“基因污染”有可能会从一种生物扩散到其他多种生物物种
解析: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可能会通过花粉等扩散到其他物种,所以转基因生物存在“基因污染”的问题,B错误。
B
13.(2024·宁波高二诊断)“粮食安全”大主题下,转基因相关政策密集出台,预计后续品种审定证书将相继落地。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就是指其食品安全问题
B.应严格杜绝转基因作物上餐桌,以防食物中毒
C.转基因相关的作物,均应进行安全评价与管理
D.转基因生物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的风险是可预测的
C
解析:转基因作物安全问题不仅指食品安全,还包括环境安全等,A错误;
对转基因食物,要进行客观评价,不能因噎废食,B错误;
所有转基因相关的作物,均可能有一定的潜在安全问题,所以均需要进行安全评价与管理,C正确;
由于遗传机制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不能完全预测转基因生物的风险,D错误。
14.转基因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医药卫生、农牧业、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实际应用领域展示出美好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任意改造生物
B.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没有影响
C.转基因生物一定不会威胁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D.转基因生物培育的核心技术是DNA重组技术
D
解析:我们应当敬畏大自然,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任意改造生物,A错误;
转基因技术尚未成熟,如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在基因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影响抗生素对人体的药效;转基因食物还可能引起人体对原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反应,以及其他潜在的危害,B错误;
对于生态系统而言,转基因生物是对物种进行干预,人为使之在生存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这使自然生存法则时效性被破坏,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可能会威胁当地物种多样性,C错误;
转基因生物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其核心是DNA重组技术,D正确。
15.将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中,可使烟草获得抗病毒的能力,形成转基因产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烟草转基因产品的获得属于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发酵工程 D.蛋白质工程
A
(2)不同生物间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用一套    。烟草DNA分子被“嫁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实际并不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工程应用于实践,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目前已取得了许多成就,请列举你所知道的或你所设想的应用该工程的三个具体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密码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将抗病毒基因嫁接到水稻中,形成抗病毒水稻新品种;将人的血型基因移入猪体内,培育产生与人血型相同的猪;将干扰素基因移入细菌体内,培育出能产生干扰素的细菌
(4)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犹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如果支持,请你举出一个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后果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这一观点。例如:用于改良作物的抗除草剂基因引入杂草,就将难以控制杂草,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解析:基因工程转入的基因之所以能转入并表达,是因为人与其他细胞生物的基因都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并且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包括部分病毒的RNA片段),并且是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DNA分子被插入或切割掉某个基因都不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
16.如今从土豆、草莓到西红柿,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有资料显示,我国餐桌上有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属于转基因食品。然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健康的争论不绝于耳。例如,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Losey等人将转Bt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玉米花粉撒在苦芭菜上,喂食黑脉金斑蝶,4天后,黑脉金斑蝶的死亡率达44%,而对照组无一死亡,研究者认为该转基因玉米对非靶生物有毒。
(1)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已很多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口数以亿计,至今没有出现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实例,所以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1983年转基因作物在美国问世以来,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产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飞快。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 000万公顷。试问:转基因产品到底有什么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转基因食物被煮熟之后,细胞就被破坏了,进入人的肠胃系统后,基因会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而失去遗传作用;②我们所吃的转基因改良作物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人们食用后并未有不适或影响健康的现象;③转基因食品仅是在农作物中加入一两个对人类无害的控制已知性状的基因(答案合理即可)
①可缩短育种时间;②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③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等
(3)怎样理解转Bt基因的玉米花粉对非靶生物是有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会造成基因污染,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是怎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Bt基因的玉米在培育过程中没有对所有的生物进行毒性检测实验,在逻辑判断上属于不完全归纳
转基因生物中所含的外源基因可能会通过花粉杂交等途径在环境中传递,可能会由此产生超级杂草、超级害虫以及其他超级生物等,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答案合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