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 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
课时概念解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陆地群落主要有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特点不同。
2.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概念1 森林群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群落
[辨正误]
(1)热带雨林群落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 )
(2)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中树栖动物种类和数量比热带雨林群落多。( )
(3)北方针叶林群落以山毛榉和栎为优势种。( )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森林群落的主要类型有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等。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热带雨林群落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在物种丰富度、垂直结构上有哪些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带雨林群落和北方针叶林群落中的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应用】
例1 (2024·湖州期末)地球上因气候、地形等环境条件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的群落,其中“生物基因库”最丰富的是( )
A.苔原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例2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植被茂盛且垂直结构不明显
B.森林中阴生植物的叶绿体大,色素含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
C.松鼠、飞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的代表动物
D.北方针叶林群落中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及灌木稀少
概念2 草原群落、荒漠群落和苔原群落
[辨正误]
(1)草原群落中的动物以树栖攀缘生活的种类为主。( )
(2)荒漠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具有发达的根系、小而厚的叶片。( )
(3)苔原群落中昆虫种类多且数量较多。( )
(1)某地群落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水分、温度等环境条件。
(2)气候条件影响植物的丰富度,进而影响动物的丰富度,从而决定了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
(3)植物和动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了各种适应特定环境的机制。
(4)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物种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5)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其适应环境的特征。
【典例应用】
例3 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荒漠中的植物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叶定向突变成针状
B.沙漠狐的耳朵很大,有利于散热
C.某些爬行动物以尿酸盐的形式排出含氮废物
D.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例4 不同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可孕育不同的生物群落。下列关于各种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大量动物,其中以树栖攀缘生活种类的占优势
B.北方针叶林植物种类少,优势种主要有红松、云杉和冷杉等
C.草原以草本植物占优势,几乎完全由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植物组成
D.荒漠植被生长季节长且生长缓慢,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
课时3 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
概念1
自主建构
赤道 木 藤本 附生 树栖攀缘 季相 地栖 季节 高纬度 针状 角质膜 气孔 蒸腾 定居 储食 冬眠
辨正误
(1)√
(2)× 提示:热带雨林群落中树栖攀缘类动物占优势,而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中地栖动物种类和数量比热带雨林群落多。
(3)× 提示:北方针叶林群落以红松、云杉和冷杉等为优势种。
合作探究
(1)提示: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相比,热带雨林群落物种丰富,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分层现象明显。
(2)提示:热带雨林群落中的植物大多是常绿的,乔木树干高大,灌木叶往往大而薄,能充分利用林下有限的光照;北方针叶林群落中植物的叶呈针状,表面有增厚的角质膜和内陷的气孔,以减少蒸腾。
典例应用
例1 B
例2 D [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植被茂盛且垂直结构明显,A错误;森林中阴生植物的叶绿体大,呈深绿色,色素含量多,有利于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B错误;飞蜥是热带雨林群落的代表动物,C错误。]
概念2
自主建构
草本 缩小 内卷 下陷 营洞穴 集群 昆虫 根系 肉质 肉质 昼伏夜出 苔藓 地衣 常绿 营养 厚
辨正误
(1)× 提示:草原群落中的动物以营洞穴和集群生活的啮齿类为主。
(2)√
(3)× 提示:苔原群落中动物种类贫乏,多数动物体毛长且绒密,皮下脂肪厚。
典例应用
例3 A [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干旱环境选择了适应干旱的针状叶植物,A错误;沙漠狐的耳朵很大,增大了散热面积,有利于散热,B正确;某些爬行动物以尿酸盐的形式排出含氮废物,使水分损失最小,C正确。]
例4 D [苔原群落分布区的气候寒冷,其中的植物生长季节短且生长缓慢,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D错误。](共21张PPT)
第二章 群落
课时3
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
课时概念解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陆地群落主要有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特点不同。
2.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目录 CONTENTS
1.森林群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群落
2.草原群落、荒漠群落和苔原群落
自主建构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赤道
木
藤本
附生
树栖攀缘
季相
地栖
季节
高纬度
针状
角质膜
气孔
蒸腾
定居
储食
冬眠
[辨正误]
(1)热带雨林群落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 )
(2)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中树栖动物种类和数量比热带雨林群落多。( )
提示:热带雨林群落中树栖攀缘类动物占优势,而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中地栖动物种类和数量比热带雨林群落多。
(3)北方针叶林群落以山毛榉和栎为优势种。( )
提示:北方针叶林群落以红松、云杉和冷杉等为优势种。
√
×
×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森林群落的主要类型有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等。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热带雨林群落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在物种丰富度、垂直结构上有哪些不同?
提示: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相比,热带雨林群落物种丰富,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分层现象明显。
(2)热带雨林群落和北方针叶林群落中的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提示:热带雨林群落中的植物大多是常绿的,乔木树干高大,灌木叶往往大而薄,能充分利用林下有限的光照;北方针叶林群落中植物的叶呈针状,表面有增厚的角质膜和内陷的气孔,以减少蒸腾。
【典例应用】
B
例1 (2024·湖州期末)地球上因气候、地形等环境条件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的群落,其中“生物基因库”最丰富的是( )
A.苔原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例2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植被茂盛且垂直结构不明显
B.森林中阴生植物的叶绿体大,色素含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
C.松鼠、飞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的代表动物
D.北方针叶林群落中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及灌木稀少
解析: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植被茂盛且垂直结构明显,A错误;
森林中阴生植物的叶绿体大,呈深绿色,色素含量多,有利于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B错误;
飞蜥是热带雨林群落的代表动物,C错误。
草本
缩小
内卷
下陷
营洞穴
集群
昆虫
根系
肉质
肉质
昼伏夜出
苔藓
地衣
常绿
营养
厚
[辨正误]
(1)草原群落中的动物以树栖攀缘生活的种类为主。( )
提示:草原群落中的动物以营洞穴和集群生活的啮齿类为主。
(2)荒漠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具有发达的根系、小而厚的叶片。( )
(3)苔原群落中昆虫种类多且数量较多。( )
提示:苔原群落中动物种类贫乏,多数动物体毛长且绒密,皮下脂肪厚。
×
√
×
(1)某地群落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水分、温度等环境条件。
(2)气候条件影响植物的丰富度,进而影响动物的丰富度,从而决定了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
(3)植物和动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了各种适应特定环境的机制。
(4)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物种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5)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其适应环境的特征。
【典例应用】
A
例3 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荒漠中的植物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叶定向突变成针状
B.沙漠狐的耳朵很大,有利于散热
C.某些爬行动物以尿酸盐的形式排出含氮废物
D.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干旱环境选择了适应干旱的针状叶植物,A错误;
沙漠狐的耳朵很大,增大了散热面积,有利于散热,B正确;
某些爬行动物以尿酸盐的形式排出含氮废物,使水分损失最小,C正确。
例4 不同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可孕育不同的生物群落。下列关于各种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大量动物,其中以树栖攀缘生活种类的占优势
B.北方针叶林植物种类少,优势种主要有红松、云杉和冷杉等
C.草原以草本植物占优势,几乎完全由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植物组成
D.荒漠植被生长季节长且生长缓慢,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
解析:苔原群落分布区的气候寒冷,其中的植物生长季节短且生长缓慢,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D错误。
D课时精练6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
(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6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基础对点】
题型1 森林群落
1.将陆地生物群落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 )
植物高低 地势高低
科学家的设想 植被分布情况
2.某群落的植物以山毛榉和栎为优势种,这些植物秋冬落叶、春夏长叶。这个群落属于 ( )
热带雨林群落
南美草原群落
北方针叶林群落
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
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
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针叶林群落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
斑马、狮子是森林群落的典型动物
4.(2024·七彩阳光联盟高一联考)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热带雨林中植被大多是木本,藤本和附生植物也发达
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植被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动物的生活节律也有明显季节性变化
北方针叶林的优势种植物叶呈针状,气孔内陷,角质膜增厚
热带雨林中的动物多数营定居生活,通过储食和冬眠相结合的方式过冬
题型2 草原群落、荒漠群落和苔原群落
5.下列关于苔原的描述,错误的是 ( )
苔原植物主要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苔原中种群数量常有周期性波动现象
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
苔原群落中动物种类贫乏,多数体毛长且绒密
6.(2024·精诚联盟联考)荒漠群落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6%,年降雨量不足200 mm,有些地区年降雨量还不到50 mm,甚至终年无雨,而水分的蒸发量则是降雨量的7~50倍。下列生物的结构或习性中,不能体现与荒漠环境相适应的是 ( )
发达的肉质茎 穴居和善跑
夏眠 趾愈合成钳状
7.我国的荒漠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以上,其中新疆塔里木盆地最大,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玛干荒漠是世界第二大荒漠。下列关于荒漠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分布区域年平均温度在0 ℃以下
鸟类常以筑巢的方式躲避极端干旱的天气
植物往往具有发达的根系、小而厚的叶片
蜥蜴对干旱环境有较强的适应特性,一年四季生长繁殖良好
8.(2024·金华十校联考)某群落植物种类稀少,没有高大的乔木,以多年生的灌木和草本为主,苔藓和地衣发达,植物都非常矮小,常匍匐生长,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该群落四季变化不明显,没有时间结构
该群落通常位于气候严寒、降雨量少的地区
该群落的植食性鸟类众多,且通常需要迁徙
该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和温度的不均匀有关
9.下列有关陆地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草原群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耐寒耐旱的草本植物占优势
草原群落生物种类极其丰富,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
荒漠中的植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森林群落中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10.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北方针叶林群落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面积仅次于热带雨林群落
草原群落中的代表动物有野驴、黄羊、黄鼠和雪兔等
苔原群落中的植物几乎都依靠营养繁殖产生后代
荒漠群落中的动物在干旱季节可进入夏眠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草原群落的动物中爬行类、啮齿类较多
在夏季,温带落叶林枝繁叶茂,而在冬季叶片全落,只剩光秃的枝干,这种变化体现了温带落叶林的季节性变化
与森林群落相比,草原上的动物种类较多,且善于奔跑
在森林群落中,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1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荒漠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区,因此荒漠中的生物都具有耐旱的特征
仙人掌属植物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可以有效降低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荒漠中的动物大都具有冬眠的习性
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区域,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13.(2024·金华十校联考)下列关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该地区内所有植物组成了群落
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与北方针叶林相比,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更强
与苔原群落相比,该生态系统的动物种类贫乏,植物种类丰富
【综合提升】
14.(2024·精诚联盟联考)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表:
项目 甲 乙 丙 丁
代表动物 野驴 树袋鼠 旅鼠 袋鼠
代表植物 贝加尔针芧 三叶橡胶 矮石楠 仙人掌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
甲以生长期较短的草本植物占优势,其中鸟类大多为冬候鸟
乙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
丙中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其中昆虫种类少但数量较多
丁中植被极度稀疏,其中多数爬行类以尿酸盐的形式排尿
15.(2024·S9联盟联考)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会形成特定的结构或习性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热带雨林中高大的乔木往往叶面角质层厚,气孔下陷以降低蒸腾
温带落叶阔叶森乔木冬季落叶夏季形成郁闭林冠,季相变化明显
苔原中多数动物体毛长且绒密,皮下脂肪厚以适应低温环境
荒漠中昆虫、爬行类等动物往往有夏眠的习性以度过高温缺水环境
16.(2024·七彩阳光联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某温带落叶林甲乙两地主要植物类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甲地植物的垂直分层提高了对阳光的利用率
甲乙两地同一季节群落的空间结构相同
甲地不同季节物种的组成和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
甲乙两地植物的主要类型不同与土壤中水分、酸碱度等因素有关
17.(18分)近几十年随着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更好地保护马鹿,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
(1)(4分)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导致生活在该空间的马鹿的 降低,马鹿种群数量降低。
(2)(5分)如果出现马鹿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人为破坏环境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分)科研人员冬季调查得到不同类型的生境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记为M)和马鹿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出现频率(记为N),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 中没有观察到马鹿活动点。结合M和N分析,马鹿冬季最喜欢的生境是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精练6 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
1.D 2.D
3.D [斑马、狮子善于奔跑,适合在草原上生活,D错误。]
4.D [北方针叶林中的动物多数营定居生活,通过储食和冬眠相结合的方式过冬,D错误。]
5.A [苔原植物主要是苔藓、地衣、灌木和少数种类的草本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产生后代,A错误;苔原中种群数量常有周期性波动现象,B正确;苔原群落植物种类稀少,植被结构比较简单,C正确。]
6.D [荒漠环境干旱少雨,发达的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适应干旱环境,A正确;穴居和善跑是动物适应荒漠环境的特点,B正确;夏眠是动物适应荒漠环境的特点,C正确;趾愈合成钳状是动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D错误。]
7.C [苔原群落年平均温度在0 ℃以下,A错误;荒漠群落中的鸟类以夏眠的方式躲避极端干旱高温的天气,B错误;蜥蜴能适应干旱环境,但荒漠食物匮乏,导致其生长繁殖较缓慢,D错误。]
8.B [该群落虽然四季变化不明显,但仍具有时间结构,群落会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呈现不同的外貌,A错误;分析题干可知,该群落是苔原群落,通常位于气候严寒、降雨量少的地区,B正确;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没有众多的植食性鸟类,C错误;该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和食物的不均匀分布有关,D错误。]
9.B [热带雨林群落的生物种类极其丰富,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B错误。]
10.B [雪兔不属于草原群落的代表动物,其为北方针叶林群落的代表动物,B错误。]
11.B [荒漠群落的动物中爬行类、小型啮齿类较多,A错误;与森林群落相比,草原上的动物种类贫乏,C错误;在森林群落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12.C [荒漠中的动物多有夏眠的习性,C错误。]
13.C [该地区内所有生物组成了群落,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中的腐殖质与北方针叶林相比更丰富,分解者含量更多,故与北方针叶林相比,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更强,C正确;苔原群落中的动物种类贫乏,D错误。]
14.A [野驴是草原群落的代表动物,因此甲为草原群落,草原群落以草本植物占优势,草本植物的生长期很短,从春季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世代,其中鸟类大多为夏候鸟,A错误。]
15.A [热带雨林中降水非常充沛,温度大,不需要降低蒸腾作用,A错误;温带地区落叶阔叶林的乔木冬天落叶,春天叶片重新生长,夏天形成郁闭林冠,季相变化明显,B正确;苔原温度较低,苔原中的动物具有保温的能力,多数动物体毛长且绒密,皮下脂肪厚以适应低温环境,C正确;荒漠中干旱缺水,动植物具有适应干旱的结构和特点,动物往往有夏眠的习性以度过高温缺水环境,D正确。]
16.B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可以提高对阳光的利用率,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主要为垂直结构,乙地主要为水平结构,二者空间结构不同,B错误;不同季节、两地的空间结构和物种组成可能会发生改变,C正确;两地类型不同与土壤中水分、酸碱度等因素均有关,D正确。]
17.(1)环境容纳量 (2)森林中马鹿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农田 砍伐迹地 N与M的差值最大
解析 (1)森林采伐后,生境破碎化,环境破坏,马鹿种群的生存空间受到制约,导致该空间马鹿的环境容纳量(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降低,马鹿种群数量降低。(2)马鹿种群数量减少,一方面要考虑到因环境破坏,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马鹿个体的迁出。(3)分析柱形图可知:在农田中没有观察到马鹿活动点,结合M和N分析,马鹿冬季最喜欢的生境是砍伐迹地,判断依据是N与M的差值最大。(共25张PPT)
课时精练6
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D
题型1 森林群落
1.将陆地生物群落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
A.植物高低 B.地势高低 C.科学家的设想 D.植被分布情况
2.某群落的植物以山毛榉和栎为优势种,这些植物秋冬落叶、春夏长叶。这个群落属于( )
A.热带雨林群落
B.南美草原群落
C.北方针叶林群落
D.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
D
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
B.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C.针叶林群落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
D.斑马、狮子是森林群落的典型动物
解析:斑马、狮子善于奔跑,适合在草原上生活,D错误。
D
4.(2024·七彩阳光联盟高一联考)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植被大多是木本,藤本和附生植物也发达
B.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植被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动物的生活节律也有明显季节性变化
C.北方针叶林的优势种植物叶呈针状,气孔内陷,角质膜增厚
D.热带雨林中的动物多数营定居生活,通过储食和冬眠相结合的方式过冬
解析:北方针叶林中的动物多数营定居生活,通过储食和冬眠相结合的方式过冬,D错误。
D
题型2 草原群落、荒漠群落和苔原群落
5.下列关于苔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苔原植物主要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苔原中种群数量常有周期性波动现象
C.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
D.苔原群落中动物种类贫乏,多数体毛长且绒密
解析:苔原植物主要是苔藓、地衣、灌木和少数种类的草本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产生后代,A错误;
苔原中种群数量常有周期性波动现象,B正确;
苔原群落植物种类稀少,植被结构比较简单,C正确。
A
6.(2024·精诚联盟联考)荒漠群落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6%,年降雨量不足200 mm,有些地区年降雨量还不到50 mm,甚至终年无雨,而水分的蒸发量则是降雨量的7~50倍。下列生物的结构或习性中,不能体现与荒漠环境相适应的是( )
A.发达的肉质茎 B.穴居和善跑
C.夏眠 D.趾愈合成钳状
解析:荒漠环境干旱少雨,发达的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适应干旱环境,A正确;
穴居和善跑是动物适应荒漠环境的特点,B正确;
夏眠是动物适应荒漠环境的特点,C正确;趾愈合成钳状是动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D错误。
D
7.我国的荒漠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以上,其中新疆塔里木盆地最大,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玛干荒漠是世界第二大荒漠。下列关于荒漠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区域年平均温度在0 ℃以下
B.鸟类常以筑巢的方式躲避极端干旱的天气
C.植物往往具有发达的根系、小而厚的叶片
D.蜥蜴对干旱环境有较强的适应特性,一年四季生长繁殖良好
解析:苔原群落年平均温度在0 ℃以下,A错误;
荒漠群落中的鸟类以夏眠的方式躲避极端干旱高温的天气,B错误;
蜥蜴能适应干旱环境,但荒漠食物匮乏,导致其生长繁殖较缓慢,D错误。
C
8.(2024·金华十校联考)某群落植物种类稀少,没有高大的乔木,以多年生的灌木和草本为主,苔藓和地衣发达,植物都非常矮小,常匍匐生长,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四季变化不明显,没有时间结构
B.该群落通常位于气候严寒、降雨量少的地区
C.该群落的植食性鸟类众多,且通常需要迁徙
D.该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和温度的不均匀有关
B
解析:该群落虽然四季变化不明显,但仍具有时间结构,群落会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呈现不同的外貌,A错误;
分析题干可知,该群落是苔原群落,通常位于气候严寒、降雨量少的地区,B正确;
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没有众多的植食性鸟类,C错误;
该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和食物的不均匀分布有关,D错误。
9.下列有关陆地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群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耐寒耐旱的草本植物占优势
B.草原群落生物种类极其丰富,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
C.荒漠中的植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D.森林群落中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解析:热带雨林群落的生物种类极其丰富,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B错误。
B
10.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针叶林群落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面积仅次于热带雨林群落
B.草原群落中的代表动物有野驴、黄羊、黄鼠和雪兔等
C.苔原群落中的植物几乎都依靠营养繁殖产生后代
D.荒漠群落中的动物在干旱季节可进入夏眠
解析:雪兔不属于草原群落的代表动物,其为北方针叶林群落的代表动物,B错误。
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原群落的动物中爬行类、啮齿类较多
B.在夏季,温带落叶林枝繁叶茂,而在冬季叶片全落,只剩光秃的枝干,这种变化体现了温带落叶林的季节性变化
C.与森林群落相比,草原上的动物种类较多,且善于奔跑
D.在森林群落中,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荒漠群落的动物中爬行类、小型啮齿类较多,A错误;
与森林群落相比,草原上的动物种类贫乏,C错误;
在森林群落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B
1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区,因此荒漠中的生物都具有耐旱的
特征
B.仙人掌属植物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可以有效降低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荒漠中的动物大都具有冬眠的习性
D.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区域,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解析:荒漠中的动物多有夏眠的习性,C错误。
C
13.(2024·金华十校联考)下列关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内所有植物组成了群落
B.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与北方针叶林相比,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更强
D.与苔原群落相比,该生态系统的动物种类贫乏,植物种类丰富
C
解析:该地区内所有生物组成了群落,A错误;
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中的腐殖质与北方针叶林相比更丰富,分解者含量更多,故与北方针叶林相比,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更强,C正确;
苔原群落中的动物种类贫乏,D错误。
14.(2024·精诚联盟联考)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表:
A
项目 甲 乙 丙 丁
代表动物 野驴 树袋鼠 旅鼠 袋鼠
代表植物 贝加尔针芧 三叶橡胶 矮石楠 仙人掌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甲以生长期较短的草本植物占优势,其中鸟类大多为冬候鸟
B.乙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
C.丙中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其中昆虫种类少但数量较多
D.丁中植被极度稀疏,其中多数爬行类以尿酸盐的形式排尿
解析:野驴是草原群落的代表动物,因此甲为草原群落,草原群落以草本植物占优势,草本植物的生长期很短,从春季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世代,其中鸟类大多为夏候鸟,A错误。
15.(2024·S9联盟联考)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会形成特定的结构或习性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高大的乔木往往叶面角质层厚,气孔下陷以降低蒸腾
B.温带落叶阔叶森乔木冬季落叶夏季形成郁闭林冠,季相变化明显
C.苔原中多数动物体毛长且绒密,皮下脂肪厚以适应低温环境
D.荒漠中昆虫、爬行类等动物往往有夏眠的习性以度过高温缺水环境
A
解析:热带雨林中降水非常充沛,温度大,不需要降低蒸腾作用,A错误;
温带地区落叶阔叶林的乔木冬天落叶,春天叶片重新生长,夏天形成郁闭林冠,季相变化明显,B正确;
苔原温度较低,苔原中的动物具有保温的能力,多数动物体毛长且绒密,皮下脂肪厚以适应低温环境,C正确;
荒漠中干旱缺水,动植物具有适应干旱的结构和特点,动物往往有夏眠的习性以度过高温缺水环境,D正确。
16.(2024·七彩阳光联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某温带落叶林甲乙两地主要植物类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甲地植物的垂直分层提高了对阳光的利用率
B.甲乙两地同一季节群落的空间结构相同
C.甲地不同季节物种的组成和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
D.甲乙两地植物的主要类型不同与土壤中水分、酸碱度等因素有关
解析: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可以提高对阳光的利用率,A正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主要为垂直结构,乙地主要为水平结构,二者空间结构不同,B错误;
不同季节、两地的空间结构和物种组成可能会发生改变,C正确;
两地类型不同与土壤中水分、酸碱度等因素均有关,D正确。
17.近几十年随着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更好地保护马鹿,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
(1)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导致生活在该空间的马鹿的________________降低,马鹿种群数量降低。
(2)如果出现马鹿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人为破坏环境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容纳量
森林中马鹿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科研人员冬季调查得到不同类型的生境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记为M)和马鹿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出现频率(记为N),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________中没有观察到马鹿活动点。结合M和N分析,马鹿冬季最喜欢的生境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田
砍伐迹地
N与M的差值最大
(2)马鹿种群数量减少,一方面要考虑到因环境破坏,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马鹿个体的迁出。
(3)分析柱形图可知:在农田中没有观察到马鹿活动点,结合M和N分析,马鹿冬季最喜欢的生境是砍伐迹地,判断依据是N与M的差值最大。
解析:(1)森林采伐后,生境破碎化,环境破坏,马鹿种群的生存空间受到制约,导致该空间马鹿的环境容纳量(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降低,马鹿种群数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