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课时概念解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概念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阅读教材P57~58,完成填空)
1.生态系统的概念、范围、类型、功能与成分
2.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提醒: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就会缺少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存。
[辨正误]
(1)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分解者都是细菌。( )
(2)在光合作用中,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 )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 )
(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始丰溪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及其食性如下表所示。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的食物
草鱼 水草
鲫鱼 水草
小虾 浮游植物
蚯蚓 腐殖质
白鹭 鱼、虾
(1)始丰溪湿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哪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丰溪湿地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有哪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丰溪湿地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有哪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种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两个“一定”和三个“不一定”
【典例应用】
例1 (2024·温州新力量高二联考)落叶阔叶林中生存着毛毛虫、山雀、黄鼠狼等多种消费者,这些消费者都属于( )
A.自养生物
B.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动物
C.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D.以动、植物的残体和粪便为食的腐食动物
例2 (2024·绍兴高二期中)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异养生物全是分解者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概念2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阅读教材P58~59,完成填空)
1.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辨正误]
(1)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
(2)氧气是所有生物呼吸作用的必需原料。( )
(3)水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数量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
(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某生物兴趣小组考察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绘制出了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互关系示意图。
(1)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银杏、连香树、鹅掌楸等珍稀濒危植物。它们属于右图中A、B、C、D哪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颇多,哺乳动物有7目27科54种;鸟类有10目24科108种;爬行类有3目10科35种;两栖类有2目7科16种;昆虫有26目。这些动物绝大多数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对应右图中A、B、C、D哪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B为A主要提供了哪些物质(能量)?A为B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体现了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非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可以被生物体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架起了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的“桥梁”,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成分。
(3)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受阻,生态系统就会瓦解和崩溃。
【典例应用】
例3 关于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B.CO2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C.水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数量和分布
D.O2是生物进行细胞呼吸的必需原料
例4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植物和部分细菌
B.丙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也会维持稳定
D.如果没有丙,甲和乙将会因缺少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存
“三看法”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感悟真题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2020·江苏卷,24A)( )
(2)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2020·江苏卷,15A)( )
2.(2023·浙江1月选考,22节选)2021年,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时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亚洲象开启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________和分解者。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________的传播。
课时1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概念1
自主建构
1.群落 非生物环境 生态学功能系统 生物圈 自然 人工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2.有机物 绿色植物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细菌 真菌 残体 粪便 不可缺少
辨正误
(1)× 提示: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但不属于绿色植物;秃鹫也属于分解者,但不属于细菌。
(2)× 提示:在光合作用中,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3)√
(4)√
合作探究
(1)提示:水草和浮游植物;它们是能利用太阳能等能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
(2)提示:草鱼、鲫鱼、小虾、白鹭;它们是能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异养生物。
(3)提示:蚯蚓;其是能将动、植物的残体、粪便和各类复杂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异养生物。
(4)提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它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各级消费者通过食物关系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解者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它能促进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再循环,为生产者提供无机物。
典例应用
例1 B [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A错误;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是初级消费者,题干中的黄鼠狼不属于初级消费者,C错误;以动、植物的残体和粪便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D错误。]
例2 B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异养生物也可以是消费者,C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D错误。]
概念2
自主建构
1.能量 化学 生长发育 地理分布 温度 光合作用 需氧呼吸 生长发育 数量 分布
2.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根际处 最大
辨正误
(1)× 提示:太阳能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2)× 提示:有些生物只进行厌氧呼吸,不需要氧气。
(3)√
合作探究
(1)提示:银杏、连香树、鹅掌楸属于生产者,对应右图中的A。
(2)提示:消费者;D。
(3)提示: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B)为生产者(A)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太阳能、二氧化碳和水等;生产者(A)为非生物环境(B)提供了氧气。
(4)提示:相互依存。
典例应用
例3 D [厌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D错误。]
例4 B [并非全部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错误;丙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丁为非生物成分,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丁,生态系统无法维持稳定,C错误;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所以如果没有甲(生产者),丙(消费者)和乙(分解者)将会因缺少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存,D错误。]
感悟真题
1.(1)× 提示:微生物并非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2)× 提示:还应包括非生物环境。
2.消费者 繁殖体(共30张PPT)
第三章 生态系统
课时1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课时概念解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目录 CONTENTS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 水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感悟真题
自主建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群落
(阅读教材P57~58,完成填空)
1.生态系统的概念、范围、类型、功能与成分
非生物环境
生态学功能系统
生物圈
自然
人工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提醒: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就会缺少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存。
有机物
绿色植物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细菌
真菌
残体
粪便
不可缺少
×
[辨正误]
(1)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分解者都是细菌。( )
提示: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但不属于绿色植物;秃鹫也属于分解者,但不属于细菌。
(2)在光合作用中,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 )
提示:在光合作用中,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 )
×
√
√
(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始丰溪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及其食性如下表所示。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的食物
草鱼 水草
鲫鱼 水草
小虾 浮游植物
蚯蚓 腐殖质
白鹭 鱼、虾
(1)始丰溪湿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哪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水草和浮游植物;它们是能利用太阳能等能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
(2)始丰溪湿地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有哪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草鱼、鲫鱼、小虾、白鹭;它们是能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异养生物。
(3)始丰溪湿地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有哪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蚯蚓;其是能将动、植物的残体、粪便和各类复杂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异养生物。
(4)各种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提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它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各级消费者通过食物关系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解者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它能促进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再循环,为生产者提供无机物。
判断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两个“一定”和三个“不一定”
【典例应用】
B
例1 (2024·温州新力量高二联考)落叶阔叶林中生存着毛毛虫、山雀、黄鼠狼等多种消费者,这些消费者都属于( )
A.自养生物 B.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动物
C.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D.以动、植物的残体和粪便为食的腐食动物
解析: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A错误;
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是初级消费者,题干中的黄鼠狼不属于初级消费者,C错误;
以动、植物的残体和粪便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D错误。
B
例2 (2024·绍兴高二期中)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异养生物全是分解者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异养生物也可以是消费者,C错误;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D错误。
能量
(阅读教材P58~59,完成填空)
1.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化学
生长发育
地理分布
温度
光合作用
需氧呼吸
生长发育
数量
分布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根际处
最大
×
[辨正误]
(1)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
提示:太阳能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2)氧气是所有生物呼吸作用的必需原料。( )
提示:有些生物只进行厌氧呼吸,不需要氧气。
(3)水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数量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
×
√
(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某生物兴趣小组考察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绘制出了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互关系示意图。
(1)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银杏、连香树、鹅掌楸等珍稀濒危植物。它们属于右图中A、B、C、D哪种成分?
提示:银杏、连香树、鹅掌楸属于生产者,对应右图中的A。
(2)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颇多,哺乳动物有7目27科54种;鸟类有10目24科108种;爬行类有3目10科35种;两栖类有2目7科16种;昆虫有26目。这些动物绝大多数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对应右图中A、B、C、D哪种成分?
提示:消费者;D。
(3)B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B为A主要提供了哪些物质(能量)?A为B呢?
提示: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B)为生产者(A)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太阳能、二氧化碳和水等;生产者(A)为非生物环境(B)提供了氧气。
(4)右图体现了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相互依存。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非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可以被生物体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架起了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的“桥梁”,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成分。
(3)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受阻,生态系统就会瓦解和崩溃。
【典例应用】
D
例3 关于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B.CO2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C.水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数量和分布
D.O2是生物进行细胞呼吸的必需原料
解析:厌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D错误。
B
例4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植物和部分细菌
B.丙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也会维持稳定
D.如果没有丙,甲和乙将会因缺少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存
解析:并非全部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错误;
丙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
丁为非生物成分,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丁,生态系统无法维持稳定,C错误;
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所以如果没有甲(生产者),丙(消费者)和乙(分解者)将会因缺少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存,D错误。
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植物和部分
细菌
B.丙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也会维持稳定
D.如果没有丙,甲和乙将会因缺少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存
“三看法”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2020·江苏卷,24A)( )
提示:微生物并非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2)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2020·江苏卷,15A)( )
提示:还应包括非生物环境。
×
×
2.(2023·浙江1月选考,22节选)2021年,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时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亚洲象开启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________和分解者。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________的传播。
消费者
繁殖体课时精练8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基础对点】
题型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类型
1.生态系统的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 )
海洋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没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均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3.一个细菌细胞内发生以下反应:H2S+CO2S+H2O+C6H12O6,据此判断该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无法判断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②植物都是生产者 ③动物都是消费者 ④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⑤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
① ①③ ③④ ①⑤
题型2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
生产者都是植物
6.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某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所有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①② ③④ ②③ ①④
7.“……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下列关于该句古文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园中树是生产者,黄雀是消费者
蝉与园中土壤内的蚯蚓都属于分解者
园中各种动物和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标志重捕法适合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8.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细菌、e—腐生细菌,则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
A B C D
题型3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9.(2024·浙南名校联盟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自然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
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成分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病毒等
空气中的O2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10.阳光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生产者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会受到阳光的影响
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使地表受热产生温度变化进而影响生物生存
【综合提升】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太阳光来自地球以外,但是也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原核生物和部分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分解者,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生产者
一些腐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2.图示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
丙表示肉食动物或杂食动物
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
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图示可表示生物圈
13.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甲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是绿色植物
乙、丙都是消费者,其中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丙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必要成分
丙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14.下面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
a中全是异养真核生物
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a是该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最主要成分,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15.(2024·温州新力量联盟联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等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采用标志重捕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16.(10分)(2024·嘉兴高二期末)某海域被生活污水污染,为找出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提取该海域水样,分别放入不同生物进行治理研究,下表表示水体中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请回答:
生物 毒素含量/ (μg·L-1) 铵盐 吸收率 有机物 去除率
硅藻 0.1 52% 0
蓝细菌 0.554 78% 0
红假单胞 光合菌 0 87% 92%
注: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菌体内有多种光合色素。在有光条件下可进行光能自养生长,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有机物化能异养生长。
(1)(4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上表中红假单胞光合菌属于 。治理该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在已治理好的海域中开展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 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 ,进而增加了经济效益。若养殖海带数量过多,会导致牡蛎的产量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2024·山水联盟联考)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高原鼠兔的食物组成为紫花针茅等植物)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设置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区域替换成披碱草)和人工披碱草草地三种样地研究草地植物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3分)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高原鼠兔属于 。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2)(4分)据调查,在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会下降。这说明种植披碱草能有效 鼠兔种群数量增加。一方面,草地植物种类变化,导致高原鼠兔 减少,另一方面,草地群落的 结构发生变化,草群更加致密高大,草地裸斑减少,这会阻碍鼠兔的运动,增加 的风险。
(3)(3分)几乎任何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食肉动物都会以鼠兔为食,但是由于高原鼠兔的逃生能力强, 高,每到繁殖季节,种群数量可快速恢复。
课时精练8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D [果园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故选D。]
2.B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由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A正确;生态系统可大可小,都有一定的空间范围,B错误;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均属于人工生态系统,D正确。]
3.A [根据题干中的化学反应式可知,该细菌能利用H2S和CO2合成有机物C6H12O6,属于自养生物,故其属于生产者。]
4.A
5.A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细菌中既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也有消费者,如寄生在人体内的结核杆菌等,B错误;自养生物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C错误;生产者并非都是植物,细菌中也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D错误。]
6.D [该草原上的草等自养生物为生产者,牛、羊、鹿、狼、兔、鼠等为消费者,秃鹫、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等非生物成分,因此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牛、羊、鹿分别是3种动物的总称,每一种动物都会涉及很多具体的种类,因而不能看作是3个种群;它们中的所有动物只是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并没有包含所有的生物。]
7.A [蝉是消费者,园中土壤内的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园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生物群落,C错误;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D错误。]
8.A [蓝细菌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蓝细菌和腐生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9.A [太阳光是非生物成分,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错误;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C错误;空气中的CO2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D错误。]
10.C [太阳能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C错误。]
11.B [太阳光来自地球以外,但是也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成分,A正确;腐生真菌属于分解者,寄生真菌属于消费者,原核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蓝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分解者,如腐生真菌,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生产者,如蓝细菌,C正确;一些腐食动物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正确。]
12.B [据图分析,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丙表示分解者,A正确,B错误;甲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C正确。]
13.B [图中甲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硝化细菌等,A正确;图中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错误;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物被生产者利用,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必要成分,C正确;丙(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非生物环境,在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D正确。]
14.A [由题图中箭头的方向分析,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也有光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蓝细菌,A正确;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B错误;分解者除了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如蚯蚓、秃鹫等,C错误;生产者(b)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D错误。]
15.C [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群落,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生态系统,A错误;标志重捕法是来估算样地中被调查动物总数的,不能精确调查种类数,B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有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故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
16.(1)生产者和分解者 红假单胞光合菌 不产生毒素且对铵盐的吸收率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 (2)垂直 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下降 海带的繁殖影响了小型浮游植物的生长,牡蛎食物来源减少
解析 (1)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但在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有机物化能异养生长,因此其在生态系统中既属于生产者又属于分解者;红假单胞光合菌不产生毒素且对铵盐的吸收率和有机物的去除率最高,因此治理该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红假单胞光合菌。(2)“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增加了经济效益。若养殖海带数量过多会影响小型浮游植物的数量,这些小型浮游植物是牡蛎的食物,牡蛎食物来源减少,所以牡蛎产量会下降。
17.(1)消费者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抑制 食物 空间(或垂直和水平) 被捕食
(3)出生率
解析 (1)高原鼠兔以牧草为食,故属于消费者,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2)在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会下降,这说明种植披碱草能有效抑制鼠兔种群数量增加。一方面,草地植物种类变化,导致高原鼠兔的食物减少,另一方面,草地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发生变化,草群更加致密高大,草地裸斑减少,这会阻碍鼠兔的运动,增加被捕食的风险。
(3)高原鼠兔的逃生能力强,出生率高,虽然其天敌很多,但每到繁殖季节,种群数量能快速恢复。(共27张PPT)
课时精练8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D
题型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类型
1.生态系统的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荒漠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果园生态系统
解析:果园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故选D。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B.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没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均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由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A正确;
生态系统可大可小,都有一定的空间范围,B错误;
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均属于人工生态系统,D正确。
B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法判断
A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②植物都是生产者 ③动物都是消费者 ④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⑤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① B.①③ C.③④ D.①⑤
A
题型2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C.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
D.生产者都是植物
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细菌中既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也有消费者,如寄生在人体内的结核杆菌等,B错误;
自养生物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C错误;
生产者并非都是植物,细菌中也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D错误。
A
6.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某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所有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解析:该草原上的草等自养生物为生产者,牛、羊、鹿、狼、兔、鼠等为消费者,秃鹫、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等非生物成分,因此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牛、羊、鹿分别是3种动物的总称,每一种动物都会涉及很多具体的种类,因而不能看作是3个种群;它们中的所有动物只是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并没有包含所有的生物。
7.“……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下列关于该句古文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园中树是生产者,黄雀是消费者
B.蝉与园中土壤内的蚯蚓都属于分解者
C.园中各种动物和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D.标志重捕法适合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解析:蝉是消费者,园中土壤内的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园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生物群落,C错误;
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D错误。
A
8.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细菌、e—腐生细菌,则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A
解析:蓝细菌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蓝细菌和腐生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题型3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9.(2024·浙南名校联盟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
B.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C.非生物成分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病毒等
D.空气中的O2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解析:太阳光是非生物成分,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错误;
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C错误;
空气中的CO2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D错误。
A
10.阳光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B.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会受到阳光的影响
C.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D.太阳辐射使地表受热产生温度变化进而影响生物生存
解析:太阳能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C错误。
C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自地球以外,但是也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原核生物和部分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C.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分解者,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生产者
D.一些腐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
解析:太阳光来自地球以外,但是也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成分,A正确;
腐生真菌属于分解者,寄生真菌属于消费者,原核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蓝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
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分解者,如腐生真菌,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生产者,如蓝细菌,C正确;
一些腐食动物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正确。
12.图示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
B.丙表示肉食动物或杂食动物
C.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
D.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图示可表示生物圈
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丙表示分解者,A正确,B错误;
甲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C正确。
13.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A.甲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是绿色植物
B.乙、丙都是消费者,其中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C.丙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必要成分
D.丙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解析:图中甲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硝化细菌等,A正确;
图中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错误;
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物被生产者利用,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必要成分,C正确;
丙(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非生物环境,在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D正确。
14.下面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
B.a中全是异养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最主要成分,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由题图中箭头的方向分析,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也有光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蓝细菌,A正确;
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B错误;
分解者除了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如蚯蚓、秃鹫等,C错误;
生产者(b)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D错误。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
B.a中全是异养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最主要成分,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15.(2024·温州新力量联盟联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等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标志重捕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C
解析: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群落,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生态系统,A错误;
标志重捕法是来估算样地中被调查动物总数的,不能精确调查种类数,B错误;
在垂直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有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故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
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
16.(2024·嘉兴高二期末)某海域被生活污水污染,为找出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提取该海域水样,分别放入不同生物进行治理研究,下表表示水体中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请回答:
生物 毒素含量/(μg·L-1) 铵盐吸收率 有机物去除率
硅藻 0.1 52% 0
蓝细菌 0.554 78% 0
红假单胞光合菌 0 87% 92%
注: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菌体内有多种光合色素。在有光条件下可进行光能自养生长,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有机物化能异养生长。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上表中红假单胞光合菌属于_________________。治理该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已治理好的海域中开展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________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加了经济效益。若养殖海带数量过多,会导致牡蛎的产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和分解者
红假单胞光合菌
不产生毒素且对铵盐的吸收率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
垂直
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下降
海带的繁殖影响了小型
浮游植物的生长,牡蛎食物来源减少
解析:(1)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但在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有机物化能异养生长,因此其在生态系统中既属于生产者又属于分解者;红假单胞光合菌不产生毒素且对铵盐的吸收率和有机物的去除率最高,因此治理该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红假单胞光合菌。
(2)“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增加了经济效益。若养殖海带数量过多会影响小型浮游植物的数量,这些小型浮游植物是牡蛎的食物,牡蛎食物来源减少,所以牡蛎产量会下降。
17.(2024·山水联盟联考)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高原鼠兔的食物组成为紫花针茅等植物)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设置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区域替换成披碱草)和人工披碱草草地三种样地研究草地植物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高原鼠兔属于____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消费者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据调查,在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会下降。这说明种植披碱草能有效________鼠兔种群数量增加。一方面,草地植物种类变化,导致高原鼠兔________减少,另一方面,草地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发生变化,草群更加致密高大,草地裸斑减少,这会阻碍鼠兔的运动,增加________的风险。
(3)几乎任何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食肉动物都会以鼠兔为食,但是由于高原鼠兔的逃生能力强,____________高,每到繁殖季节,种群数量可快速恢复。
抑制
食物
空间(或垂直和水平)
被捕食
出生率
解析:(1)高原鼠兔以牧草为食,故属于消费者,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2)在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会下降,这说明种植披碱草能有效抑制鼠兔种群数量增加。一方面,草地植物种类变化,导致高原鼠兔的食物减少,另一方面,草地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发生变化,草群更加致密高大,草地裸斑减少,这会阻碍鼠兔的运动,增加被捕食的风险。
(3)高原鼠兔的逃生能力强,出生率高,虽然其天敌很多,但每到繁殖季节,种群数量能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