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3 16:50:56

文档简介

课时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课时概念解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和证据的支持:
1.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
2.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粮食、土地、水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
3.控制人口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概念1 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
(阅读教材P93~94,完成填空)
[辨正误]
(1)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人口倍增时间长。(  )
(2)人口变化因地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
(3)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
(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平湖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的东端,总面积554.4平方公里。截止到2022年末,常住人口68.8万人。
(1)近二十年平湖市人口整体上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一年前后平湖市人口波动较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变化的整体趋势是什么?其成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应用】
例1 国家统计局通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全国人口共141 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 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 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近10年来持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B.统计局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样方法调查人口基本情况
C.据人口的年龄结构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D.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例2 (2024·杭州质检)建国后我国人口政策主要经历了:第1阶段,1949年实施鼓励生育;第2阶段,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第3阶段,2016年实施开放和鼓励生育。下列关于人口政策改变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第2阶段政策实施的目的是防止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B.第3阶段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
C.第2阶段政策实施后人口仍然保持增长与我国医学科技的进步有关
D.3个阶段政策均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目的
例3 (2024·三贤联盟高二联考)下图为我国历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形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概念2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阅读教材P95~96,完成填空)
1.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粮食、土壤、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控制人口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虽然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逐年下降,但世界人口还是呈________趋势。在地球资源有限的条件下,____________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辨正误]
(1)食物、水和空间是影响人口容纳量的主要因素。(  )
(2)总体而言,虽然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逐年下降,但世界人口还是呈增长趋势。(  )
(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深入,地球能承载的人口将缓慢增加。(  )
(4)目前全球人口数量未达到K值,人类可以继续按照目前的自然增长率增长下去。(  )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下表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大致状况,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表
资源 总量在世界位次 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
土地面积 3 1/3
矿产资源 3 3/5
淡水资源 6 1/4
森林面积 5 1/6
耕地面积 4 <1/3
草地面积 2 1/2
(1)分析上面表格,概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说出解决我国自然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会造成自然资源短缺外,人口还会引起哪些主要问题?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应用】
例4 (2024·绍兴期末诊断)为解决人口增长引起的全球性粮食问题,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使用化肥以提高作物产量
C.减少人口数量以节约粮食
D.极力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
例5 (2024·A9协作体高二联考)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课时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概念1
自主建构
很低 农业 工业革命 72 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
辨正误
(1)× 提示: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人口倍增时间短。
(2)√
(3)× 提示: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合作探究
(1)提示:增长。①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宏观角度);②外来人口的迁入等(微观角度)。
(2)提示:2008年。毕业生外流等(合理即可)。
(3)提示:迅速增长。①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②人口基数大。
典例应用
例1 B [由题干数据可知,我国人口近10年来持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A正确;统计局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B错误;人口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数量变化趋势,C正确。]
例2 D [第2阶段政策实施计划生育,目的是防止人口过量增长导致的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A正确;第3阶段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防止老龄化,B正确;第2阶段政策实施后人口仍然保持增长与我国医学科技的进步有关,使得人口数量提高,C正确;3个阶段政策均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达到目的,D错误。]
例3 C [图示曲线近似“J”形曲线,但人口增长还是受到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A错误;增长曲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B错误;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人口增长的保障,所以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C正确;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资源人均量少,人口激增会影响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D错误。]
概念2
自主建构
1.大 减少 过度利用
2.增长 控制人口
辨正误
(1)√
(2)√
(3)× 提示:地球能承载的人口还将减少。
(4)× 目前全球人口数量未达到K值,但为了长远的发展,人类不能继续按照目前的增长率增长下去。
合作探究
(1)提示: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许多资源总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提示:要控制人口数量,又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浪费,提高科技水平,开发出更多资源。
(3)提示: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交通拥挤等。
典例应用
例4 D [人口增长会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增加,导致相应的资源减少,开垦草原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大量使用化肥会加剧对环境的污染;在有限的生存条件下,努力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以提高生产效率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有效措施,D符合题意。]
例5 B [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恶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减少,这样又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人类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使环境更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22张PPT)
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课时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课时概念解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和证据的支持:
1.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
2.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粮食、土地、水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
3.控制人口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目录 CONTENTS
1.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
2.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造
成压力
自主建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很低
(阅读教材P93~94,完成填空)
农业
工业革命
72
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
×
[辨正误]
(1)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人口倍增时间长。( )
提示: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人口倍增时间短。
(2)人口变化因地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
(3)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
提示: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
(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平湖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的东端,总面积554.4平方公里。截止到2022年末,常住人口68.8万人。
(1)近二十年平湖市人口整体上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增长。①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宏观角度);②外来人口的迁入等(微观角度)。
(2)哪一年前后平湖市人口波动较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2008年。毕业生外流等(合理即可)。
(3)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变化的整体趋势是什么?其成因有哪些?
提示:迅速增长。①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②人口基数大。
【典例应用】
B
例1 国家统计局通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全国人口共141 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 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 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近10年来持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B.统计局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样方法调查人口基本情况
C.据人口的年龄结构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D.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解析:由题干数据可知,我国人口近10年来持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A正确;
统计局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B错误;
人口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数量变化趋势,C正确。
D
例2 (2024·杭州质检)建国后我国人口政策主要经历了:第1阶段,1949年实施鼓励生育;第2阶段,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第3阶段,2016年实施开放和鼓励生育。下列关于人口政策改变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第2阶段政策实施的目的是防止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B.第3阶段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
C.第2阶段政策实施后人口仍然保持增长与我国医学科技的进步有关
D.3个阶段政策均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目的
解析:第2阶段政策实施计划生育,目的是防止人口过量增长导致的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A正确;
第3阶段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防止老龄化,B正确;
第2阶段政策实施后人口仍然保持增长与我国医学科技的进步有关,使得人口数量提高,C正确;
3个阶段政策均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达到目的,D错误。
例3 (2024·三贤联盟高二联考)如图为我国历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形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
人口的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C
解析:图示曲线近似“J”形曲线,但人口增长还是受到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A错误;
增长曲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B错误;
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人口增长的保障,所以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C正确;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资源人均量少,人口激增会影响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D错误。
A.图示曲线为“J”形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阅读教材P95~96,完成填空)
1.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粮食、土壤、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减少
过度利用
2.控制人口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虽然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逐年下降,但世界人口还是呈______趋势。在地球资源有限的条件下,____________是关系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增长
控制人口
[辨正误]
(1)食物、水和空间是影响人口容纳量的主要因素。( )
(2)总体而言,虽然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逐年下降,但世界人口还是呈增长趋势。( )
(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深入,地球能承载的人口将缓慢增加。( )
提示:地球能承载的人口还将减少。
(4)目前全球人口数量未达到K值,人类可以继续按照目前的自然增长率增长下去。( )
提示:目前全球人口数量未达到K值,但为了长远的发展,人类不能继续按照目前的增长率增长下去。


×
×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下表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大致状况,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表
资源 总量在世界位次 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
土地面积 3 1/3
矿产资源 3 3/5
淡水资源 6 1/4
森林面积 5 1/6
耕地面积 4 <1/3
草地面积 2 1/2
(1)分析上面表格,概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
提示: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许多资源总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结合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说出解决我国自然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
提示:要控制人口数量,又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浪费,提高科技水平,开发出更多资源。
(3)除了会造成自然资源短缺外,人口还会引起哪些主要问题?
提示: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交通拥挤等。
●目前,我国人口超过14亿,却放开“三孩”政策,主要是基于当今我国人口发展的什么特点考虑的?
提示:低自然增长率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   
●由于人口增加对粮食、能源和资源的需求,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破坏又直接危及人类的生活。要解决以上问题,主要途径是控制人口增长,把人口控制在环境容纳量以下,与环境和谐共存。   
【典例应用】
D
例4 (2024·绍兴期末诊断)为解决人口增长引起的全球性粮食问题,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使用化肥以提高作物产量
C.减少人口数量以节约粮食 D.极力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
解析:人口增长会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增加,导致相应的资源减少,开垦草原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大量使用化肥会加剧对环境的污染;在有限的生存条件下,努力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以提高生产效率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有效措施,D符合题意。
B
例5 (2024·A9协作体高二联考)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恶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减少,这样又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人类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使环境更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课时精练1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1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基础对点】
题型1 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
1.据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2050年将达到最高值,做出这一预测的依据是 (  )
不同年龄结构的比例
现有人口数量密度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人口性别比例
2.某国家妇女的生育年龄大都在20~35岁,如果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得比35岁以上年龄段慢,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在的水平,那么该国家的人口将 (  )
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下降
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下降
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3.如图所示为某年日本、中国、印度三国的人口年龄图解。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
日本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
印度死亡率相对较高
中国人口问题已得到完全解决
年龄结构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
4.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  )
a>b a<b
a=b a≈b
5.(2024·TOP20名校联盟高二联考)我国在2020年11月1日起进行了第七次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下图是我国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图中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包括 (  )
①人口增长势头过快 ②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③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④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6.(2024·苏州高二期末)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我国当前人口基数大,加上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升高,人口仍将持续增长
虽然我国当前人口基数大,但是当前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我国的总人口将持续稳定,不再增加
虽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是由于我国当前人口基数大,我国的总人口将持续增加
虽然我国当前人口基数大,但是由于当前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我国的总人口将持续减少,缓解了由于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
题型2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7.人口恶性膨胀,导致能源、粮食以及生态危机,所以人类的唯一出路是 (  )
开荒种地 降低人口出生率
发动战争 围湖造田
8.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 (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①②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综合提升】
10.(2024·环大罗山联盟高二联考)某同学在有关报道中看到下图所示的2015~2019年某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后提出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
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可能与放开二孩政策有关
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
人口出生率下降是该省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
11.(2024·七彩阳光联盟高二联考)如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2000~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仍有所上升
据图可知,近20年我国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国家出台的三孩政策可应对该现象
据图可知,1960~1980年每千人出生人数高于每千人死亡人数,2000年后则相反
若要预测2020年以后的人口变化不仅要调查年龄结构,还需调查性别比例等特征
12.(14分)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6分)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    曲线。
(2)(4分)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
(3)(4分)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13.(14分)当前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自然环境条件下人口数量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图中的“环境阻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2点)
等方面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   。
(2)(4分)决定一个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分)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能否发生变化 有哪些措施可以增加人口容纳量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
课时精练14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1.A [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A正确。]
2.B [生育年龄大都在20~35岁,但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得比35岁以上年龄段慢,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在的水平,这样会导致育龄妇女减少,使出生率下降,进而导致人口数量下降。]
3.A [由题图可知,三个国家中,日本75岁以上老人所占的比例最高,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A正确;印度0~14岁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出生率相对较高,B错误;中国人口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C错误;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错误。]
4.B [A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是稳定型,B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是增长型,所以人口增长率a5.D [由图可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18.70%,比2010年上升5.44%,说明老龄化严重;另外男女比例105.07∶100.00,说明性别比例失调。故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④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和③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6.C 7.B 8.D
9.A [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是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不足,必然会开垦土地,土地的开垦带来的问题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的破坏带来的问题是自然灾害频繁。]
10.D [出生率下降不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D错误。]
11.C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再根据题图分析可知,2000~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仍有所上升,A正确;据图可知,在近20年我国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可采用鼓励生育的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B正确;双纵坐标曲线图需要看清楚纵坐标的数值,2000年后每千人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故人口总数依然在上升,C错误。]
12.(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有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3)1.96
解析 (1)人口剧增会导致粮食短缺,耕地、煤炭等资源的锐减,同时会增加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等,从而使人的生存阻力增大,生存斗争加剧,最终表现为图中的c曲线所示的变化。(2)按生态学原理,在有限的环境资源条件下,人口增长合理的曲线应是“S”形曲线,即图中的b曲线,与a曲线的差别是有环境阻力。(3)设膳食结构调整前(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供给人类的总能量为X,调整后(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供给人类的总能量为Y,则有:X/2÷10%+ X/2÷10%÷10%=4Y/5÷10%+Y/5÷10%÷10%,整理得:55X=28Y,Y/X=55/28≈1.96。
13.(1)人均耕地、食物、资源和能源短缺、生存空间变小、环境污染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 增加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能发生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提高人口容纳量。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开发核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淘汰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设备,发展低碳经济等方式,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从而提高人口容纳量(共20张PPT)
课时精练14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A
题型1 近一个世纪世界人口激增
1.据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2050年将达到最高值,做出这一预测的依据是(  )
A.不同年龄结构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人口性别比例
解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A正确。
2.某国家妇女的生育年龄大都在20~35岁,如果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得比35岁以上年龄段慢,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在的水平,那么该国家的人口将(  )
A.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B.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下降
C.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下降
D.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解析:生育年龄大都在20~35岁,但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得比35岁以上年龄段慢,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在的水平,这样会导致育龄妇女减少,使出生率下降,进而导致人口数量下降。
B
3.如图所示为某年日本、中国、印度三国的人口年龄图解。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A.日本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 B.印度死亡率相对较高
C.中国人口问题已得到完全解决 D.年龄结构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
解析:由题图可知,三个国家中,日本75岁以上老人所占的比例最高,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A正确;
印度0~14岁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出生率相对较高,B错误;
中国人口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C错误;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错误。
4.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
B
A.a>b B.a解析:A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是稳定型,B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是增长型,所以人口增长率a5.(2024·TOP20名校联盟高二联考)我国在2020年11月1日起进行了第七次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下图是我国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图中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包括(  )
D
①人口增长势头过快 ②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③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④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由图可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18.70%,比2010年上升5.44%,说明老龄化严重;另外男女比例105.07∶100.00,说明性别比例失调。故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④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和③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苏州高二期末)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当前人口基数大,加上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升高,人口仍将持续增长
B.虽然我国当前人口基数大,但是当前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我国的总人口将持续稳定,不再增加
C.虽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是由于我国当前人口基数大,我国的总人口将持续增加
D.虽然我国当前人口基数大,但是由于当前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我国的总人口将持续减少,缓解了由于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
C
题型2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7.人口恶性膨胀,导致能源、粮食以及生态危机,所以人类的唯一出路是(  )
A.开荒种地 B.降低人口出生率
C.发动战争 D.围湖造田
B
8.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
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9.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解析: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是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不足,必然会开垦土地,土地的开垦带来的问题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的破坏带来的问题是自然灾害频繁。
A
10.(2024·环大罗山联盟高二联考)某同学在有关报道中看到下图所示的2015~2019年某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后提出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D
A.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B.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可能与放开二孩政策有关
C.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
D.人口出生率下降是该省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
解析:出生率下降不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D错误。
11.(2024·七彩阳光联盟高二联考)如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2000~2020年我国
人口总数仍有所上升
B.据图可知,近20年我国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国家出台的三孩政策可应对该现象
C.据图可知,1960~1980年每千人出生人数高于每千人死亡人数,2000年后则相反
D.若要预测2020年以后的人口变化不仅要调查年龄结构,还需调查性别比例等特征
解析: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再根据题图分析可知,2000~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仍有所上升,A正确;
据图可知,在近20年我国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可采用鼓励生育的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B正确;
双纵坐标曲线图需要看清楚纵坐标的数值,2000年后每千人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故人口总数依然在上升,C错误。
A.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2000~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仍有所上升
B.据图可知,近20年我国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国家出台的三孩政策可应对该现象
C.据图可知,1960~1980年每千人出生人数高于每千人死亡人数,2000年后则相反
D.若要预测2020年以后的人口变化不仅要调查年龄结构,还需调查性别比例等特征
12.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有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1.96
解析:(1)人口剧增会导致粮食短缺,耕地、煤炭等资源的锐减,同时会增加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等,从而使人的生存阻力增大,生存斗争加剧,最终表现为图中的c曲线所示的变化。
(2)按生态学原理,在有限的环境资源条件下,人口增长合理的曲线应是“S”形曲线,即图中的b曲线,与a曲线的差别是有环境阻力。
(3)设膳食结构调整前(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供给人类的总能量为X,调整后(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供给人类的总能量为Y,则有:X/2÷10%+ X/2÷10%÷10%=4Y/5÷10%+Y/5÷10%÷10%,整理得:55X=28Y,Y/X=55/28≈1.96。
13.当前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自然环境条件下人口数量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环境阻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等方面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
人均耕地、食物、资源和能源短缺、生存空间变小、环境污染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
增加
(2)决定一个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能否发生变化?有哪些措施可以增加人口容纳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能发生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提高人口容纳量。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开发核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淘汰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设备,发展低碳经济等方式,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从而提高人口容纳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