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4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核酸(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浙科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4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核酸(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浙科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4 16:50:11

文档简介

课时4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核酸
课时学习目标 本课时的概念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核酸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该概念的建构还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1)利用本尼迪特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与蛋白质。(2)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能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概念1 检测生物组织的糖类和蛋白质
(阅读教材P12~14,完成填空)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提醒 葡萄糖、果糖等所有单糖和麦芽糖等部分二糖为还原糖;淀粉、纤维素等所有多糖和蔗糖等部分二糖为非还原糖。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淀粉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辨正误]
(1)检测还原糖的材料可选用番茄果肉。(  )
(2)向高温变性的蛋白质溶剂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溶液会呈现紫色。(  )
(3)利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均不需要加热。(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结合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是否能利用西瓜瓤作为检测还原糖的材料?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鉴定蛋白质时为什么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通常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一般含有葡萄糖而不含蛋白质,但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往往会同时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
(1)现有两份尿液样品,一份是糖尿病患者的,另一份是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如何进行区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的尿样经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紫色,但该同学却认为是盛尿样的试管被蛋白质污染了造成的“假阳性”。该同学的想法是否有可能?应如何排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同学的尿样经本尼迪特试剂检测,结果没有出现红黄色。该同学认为据此尚不能证明其尿样中不存在葡萄糖,因此无法排除该批次本尼迪特试剂失效而产生的“假阴性”。该如何进行实验,排除这种“假阴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之前应利用指示剂对标准溶液进行显色观察
B.对获取的马铃薯匀浆直接滴加碘化钾溶液进行淀粉检测
C.检测还原糖时,取2 mL样液滴加5滴本尼迪特试剂后进行热水浴加热观察
D.检测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等体积混合后加入样液中
[例2] (2024·A9协作体联考)某同学进行了物质鉴定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所进行的推测错误的是(  )
溶液 双缩脲 试剂 碘-碘化 钾溶液 本尼迪特试剂(在 热水浴加热条件下)
甲 + - -
乙 - ++ -
甲、乙混合 + +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蛋白质
B.乙溶液含有淀粉
C.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D.混合溶液中有部分淀粉发生了水解
[例3] (2024·精诚联盟联考)为检测梨中的营养物质,将梨研磨、过滤后获得梨汁,并分组。各组分别加入适量的碘—碘化钾溶液、双缩脲试剂、本尼迪特试剂振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加碘—碘化钾溶液的目的是检测淀粉
B.加双缩脲试剂的梨汁未出现紫色的原因是梨汁中蛋白质含量低
C.加本尼迪特试剂的梨汁出现红黄色沉淀
D.若选用有颜色的样品溶液将影响结果的观察
概念2 核酸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
(阅读教材P14,完成填空)
提醒 核酸是细胞中控制其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
[辨正误]
(1)核酸是由C、H、O、N、P 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为DNA和RNA两类。(  )
(2)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  )
(3)DNA和RNA的区别只在于糖的种类差异。(  )
1.(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研究表明,大熊猫和大肠杆菌体内均同时含有DNA和RNA,而乙肝病毒只含有DNA,新冠病毒只含有RNA。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种生物体内含氮碱基的种类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有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含氮碱基A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在大熊猫体内共有几种?在新冠病毒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含氮碱基T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在大熊猫体内共有几种?在新冠病毒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某核酸保健品在其说明书上印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建议,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外源核酸1克至1.5克,核酸营养制品已经风靡世界。”而事实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根本没有做过类似的建议。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核酸能够在人体消化道内被彻底水解。核酸的初步水解产物是什么?彻底水解产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口服外源核酸产品会像厂家宣传的那样具有保健作用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嘌呤代谢异常是引起痛风的重要原因,过量摄入嘌呤类物质,可能会引起痛风的发生。请分析过量口服核酸类保健品会对身体带来什么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4] 如图表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DNA和RNA基本单位的不同之处表现在②和③上
B.组成DNA的②是脱氧核糖
C.病毒内的②只有一种,③有4种
D.人体内含A、T、C、G的核苷酸有8种
细胞生物与非细胞生物(病毒)的核酸类型
项目 核酸 遗传物质
类型 核苷酸种类 含氮 碱基种类 类型 核苷酸种类 含氮 碱基 种类
细胞生物 DNA和RNA 8 5 DNA 4 4
非细胞 生物 (病毒) DNA病毒 DNA 4 4 DNA 4 4
RNA病毒 RNA 4 4 RNA 4 4
[例5] 下图是DNA和RNA组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H7N9流感病毒(RNA病毒)有5种含氮碱基和8种核苷酸
B.作为细菌遗传物质的核酸由5种含氮碱基构成
C.病毒中也同时有上述两种核酸
D.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糖
(1)“三看”法快速确认DNA、RNA
(2)常见有机物的水解产物
有机物 初步水解产物 彻底水解产物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G、C)
RNA 核糖核苷酸 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U、G、C)
感悟真题
1.(2022·浙江1月学考,17改编)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制备了某苹果的两种提取液:①浅红色浑浊的匀浆;②浅黄色澄清的匀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麦芽糖和蔗糖等还原糖
B.与提取液②相比,①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
C.检测还原糖时,先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几滴碘-碘化钾溶液
D.提取液②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加热产生红黄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
2.(2019·浙江6月学考,2)下列试剂中,可用于检测淀粉的是(  )
A.双缩脲试剂 B.苏丹Ⅲ染液
C.碘-碘化钾溶液 D.本尼迪特试剂
3.(经典学考)如图为DNA的基本单位结构示意图,①表示含氮碱基,②表示脱氧核糖,③表示磷酸,①不可能是(  )
A.U B.T
C.G D.C
4.(2020·7月浙江学考,10)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决定着细胞的遗传特性
C.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表现其特有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
D.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课时4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核酸
概念1
自主梳理
1.红黄色 还原糖 还原糖
2.蓝色 淀粉
3.紫色 A
辨正误
(1)× 提示:番茄果肉呈红色,会影响显色反应的观察。
(2)√
(3)× 提示:利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80~100 ℃热水浴加热。
合作探究
1.(1)提示:不可以,西瓜瓤中含有色素,呈红色,会掩盖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产生的红黄色。
(2)提示: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营造碱性环境,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进行显色反应。
2.(1)提示: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不呈紫色的尿样为糖尿病患者的;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的尿样为肾小球肾炎患者的。
(2)提示:有可能;用同一批来源的试管,加入蒸馏水后,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看是否会呈紫色,若不呈现紫色即可排除该同学的想法。
(3)提示:用标准的葡萄糖溶液与该批次本尼迪特试剂反应,若结果出现红黄色,即可排除这种“假阴性”。
学以致用
例1 A [检测淀粉的试剂是碘-碘化钾溶液,不是碘化钾溶液,B错误;检测还原糖时,应取2 mL样液,滴加2 mL本尼迪特试剂后热水浴加热,C错误;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向2 mL样液中滴加2 mL双缩脲试剂A,混匀后再加入5滴双缩脲试剂B,D错误。]
例2 C [甲溶液与双缩脲试剂有颜色反应,说明其含有蛋白质,A正确;乙溶液与碘-碘化钾溶液有颜色反应,说明其含有淀粉,B正确;乙溶液与本尼迪特试剂在热水浴加热条件下没有相应的颜色反应,说明乙溶液中不含还原糖,C错误;甲、乙混合溶液与碘-碘化钾有颜色反应,但颜色比乙溶液与碘-碘化钾溶液混合后的溶液颜色浅,且与本尼迪特试剂在热水浴加热条件下也有颜色反应,说明混合溶液中有部分淀粉发生了水解,D正确。]
例3 C [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的显色反应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最好选择白色或接近无色透明的样品溶液,D正确。]
概念2
自主梳理
C、H、O、N、P C、H、O、N、P 脱氧核糖 T 核糖 U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遗传 蛋白质
辨正误
(1)√
(2)× 提示: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
(3)× 提示:DNA与RNA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糖的种类差异,碱基的组成也有一定的不同。
合作探究
1.(1)提示:
生物类别 含氮碱基种类 核苷酸种类
大熊猫 5 8
大肠杆菌 5 8
乙肝病毒 4 4
新冠病毒 4 4
(2)提示:2种;1种。
(3)提示:1种;0种。
2.(1)提示:核苷酸;磷酸、核糖、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A、T、G、C、U。
(2)提示:不会;口服的外源核酸会在消化道中被彻底分解掉。
(3)提示:过量摄入的核酸类保健品,在消化道内彻底水解会产生腺嘌呤和鸟嘌呤,被人体吸收后,会造成体内嘌呤类物质增多,诱发痛风。
学以致用
例4 D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②和③上,A正确;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B正确;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其组成单位有一种五碳糖和四种含氮碱基,C正确;人体细胞中含有DNA和RNA,含有A、T、C、G的核苷酸有7种,D错误。]
例5 D [甲型H7N9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含有A、G、C、U 4种含氮碱基和4种核苷酸,A错误;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含有A、G、C、T 4种含氮碱基,B错误;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为DNA或RNA,C错误;DNA中含有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没有核糖,D正确。]
感悟真题
1.D [淀粉和蔗糖不是还原糖,A错误;由于②较澄清,①为浅红色浑浊的匀浆,所以与提取液①相比,②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B错误;检测还原糖时,应加入本尼迪特试剂,碘-碘化钾溶液用于检测淀粉,C错误;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在热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所以提取液②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加热产生红黄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D正确。]
2.C [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油脂,碘-碘化钾溶液用于检测淀粉,本尼迪特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
3.A [由于图为DNA的基本单位结构示意图,①表示含氮碱基,所以①只可能是A、T、G、C,不可能是U。]
4.C [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另外部分蛋白质还有少量的S和其他元素,A错误;DNA中储藏的信息控制着细胞的所有活动,并决定着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B错误;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C正确;用来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本尼迪特试剂是用来检测还原糖的,D错误。](共35张PPT)
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课时4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核酸
课时学习目标
本课时的概念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核酸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该概念的建构还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1)利用本尼迪特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与蛋白质。(2)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能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目录 CONTENTS
1.检测生物组织的糖类和蛋白质
2.核酸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
3.感悟真题
自主梳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思维导图
自主梳理
红黄色
(阅读教材P12~14,完成填空)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提醒 葡萄糖、果糖等所有单糖和麦芽糖等部分二糖为还原糖;淀粉、纤维素等所有多糖和蔗糖等部分二糖为非还原糖。
还原糖
还原糖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淀粉
蓝色
淀粉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紫色
A
×
[辨正误]
(1)检测还原糖的材料可选用番茄果肉。( )
提示:番茄果肉呈红色,会影响显色反应的观察。
(2)向高温变性的蛋白质溶剂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溶液会呈现紫色。( )
(3)利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均不需要加热。( )
提示:利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80~100 ℃热水浴加热。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结合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是否能利用西瓜瓤作为检测还原糖的材料?为什么?
提示:不可以,西瓜瓤中含有色素,呈红色,会掩盖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产生的红黄色。
(2)鉴定蛋白质时为什么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
提示: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营造碱性环境,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进行显色反应。
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通常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一般含有葡萄糖而不含蛋白质,但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往往会同时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
(1)现有两份尿液样品,一份是糖尿病患者的,另一份是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如何进行区分?
提示: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不呈紫色的尿样为糖尿病患者的;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的尿样为肾小球肾炎患者的。
(2)某同学的尿样经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紫色,但该同学却认为是盛尿样的试管被蛋白质污染了造成的“假阳性”。该同学的想法是否有可能?应如何排除?
提示:有可能;用同一批来源的试管,加入蒸馏水后,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看是否会呈紫色,若不呈现紫色即可排除该同学的想法。
(3)另一同学的尿样经本尼迪特试剂检测,结果没有出现红黄色。该同学认为据此尚不能证明其尿样中不存在葡萄糖,因此无法排除该批次本尼迪特试剂失效而产生的“假阴性”。该如何进行实验,排除这种“假阴性”?
提示:用标准的葡萄糖溶液与该批次本尼迪特试剂反应,若结果出现红黄色,即可排除这种“假阴性”。
【 学以致用 】
A
[例1]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之前应利用指示剂对标准溶液进行显色观察
B.对获取的马铃薯匀浆直接滴加碘化钾溶液进行淀粉检测
C.检测还原糖时,取2 mL样液滴加5滴本尼迪特试剂后进行热水浴加热观察
D.检测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等体积混合后加入样液中
解析:检测淀粉的试剂是碘-碘化钾溶液,不是碘化钾溶液,B错误;
检测还原糖时,应取2 mL样液,滴加2 mL本尼迪特试剂后热水浴加热,C错误;
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向2 mL样液中滴加2 mL双缩脲试剂A,混匀后再加入5滴双缩脲试剂B,D错误。
C
[例2] (2024·A9协作体联考)某同学进行了物质鉴定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所进行的推测错误的是(  )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碘化钾溶液 本尼迪特试剂(在热水浴加热条件下)
甲 + - -
乙 - ++ -
甲、乙混合 + +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蛋白质 B.乙溶液含有淀粉
C.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D.混合溶液中有部分淀粉发生了水解
解析:甲溶液与双缩脲试剂有颜色反应,说明其含有蛋白质,A正确;
乙溶液与碘-碘化钾溶液有颜色反应,说明其含有淀粉,B正确;
乙溶液与本尼迪特试剂在热水浴加热条件下没有相应的颜色反应,说明乙溶液中不含还原糖,C错误;
甲、乙混合溶液与碘-碘化钾有颜色反应,但颜色比乙溶液与碘-碘化钾溶液混合后的溶液颜色浅,且与本尼迪特试剂在热水浴加热条件下也有颜色反应,说明混合溶液中有部分淀粉发生了水解,D正确。
[例3] (2024·精诚联盟联考)为检测梨中的营养物质,将梨研磨、过滤后获得梨汁,并分组。各组分别加入适量的碘—碘化钾溶液、双缩脲试剂、本尼迪特试剂振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加碘—碘化钾溶液的目的是检测淀粉
B.加双缩脲试剂的梨汁未出现紫色的原因是梨汁中蛋白质含量低
C.加本尼迪特试剂的梨汁出现红黄色沉淀
D.若选用有颜色的样品溶液将影响结果的观察
解析: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的显色反应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
最好选择白色或接近无色透明的样品溶液,D正确。
C
C、H、O、N、P
(阅读教材P14,完成填空)
提醒 核酸是细胞中控制其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
C、H、O、N、P
脱氧核糖
T
核糖
U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遗传

白质

[辨正误]
(1)核酸是由C、H、O、N、P 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为DNA和RNA两类。( )
(2)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 )
提示: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
(3)DNA和RNA的区别只在于糖的种类差异。( )
提示:DNA与RNA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糖的种类差异,碱基的组成也有一定的不同。
×
×
1.(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研究表明,大熊猫和大肠杆菌体内均同时含有DNA和RNA,而乙肝病毒只含有DNA,新冠病毒只含有RNA。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种生物体内含氮碱基的种类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有几种?
提示:
生物类别 含氮碱基种类 核苷酸种类
大熊猫 5 8
大肠杆菌 5 8
乙肝病毒 4 4
新冠病毒 4 4
(2)由含氮碱基A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在大熊猫体内共有几种?在新冠病毒中呢?
提示:2种;1种。
(3)由含氮碱基T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在大熊猫体内共有几种?在新冠病毒中呢?
提示:1种;0种。
2.(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某核酸保健品在其说明书上印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建议,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外源核酸1克至1.5克,核酸营养制品已经风靡世界。”而事实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根本没有做过类似的建议。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核酸能够在人体消化道内被彻底水解。核酸的初步水解产物是什么?彻底水解产物有哪些?
提示:核苷酸;磷酸、核糖、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A、T、G、C、U。
(2)你认为口服外源核酸产品会像厂家宣传的那样具有保健作用吗?为什么?
提示:不会;口服的外源核酸会在消化道中被彻底分解掉。
(3)嘌呤代谢异常是引起痛风的重要原因,过量摄入嘌呤类物质,可能会引起痛风的发生。请分析过量口服核酸类保健品会对身体带来什么危害?
提示:过量摄入的核酸类保健品,在消化道内彻底水解会产生腺嘌呤和鸟嘌呤,被人体吸收后,会造成体内嘌呤类物质增多,诱发痛风。
【 学以致用 】
D
[例4] 如图表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DNA和RNA基本单位的不同之处表现在②和③上
B.组成DNA的②是脱氧核糖
C.病毒内的②只有一种,③有4种
D.人体内含A、T、C、G的核苷酸有8种
解析: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②和③上,A正确;
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B正确;
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其组成单位有一种五碳糖和四种含氮碱基,C正确;
人体细胞中含有DNA和RNA,含有A、T、C、G的核苷酸有7种,D错误。
细胞生物与非细胞生物(病毒)的核酸类型
项目 核酸 遗传物质 类型 核苷酸 种类 含氮 碱基种类 类型 核苷酸种类 含氮碱
基种类
细胞生物 DNA和RNA 8 5 DNA 4 4
非细胞 生物 (病毒) DNA病毒 DNA 4 4 DNA 4 4
RNA病毒 RNA 4 4 RNA 4 4
D
[例5] 下图是DNA和RNA组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H7N9流感病毒(RNA病毒)有5种含氮碱基和8种核苷酸
B.作为细菌遗传物质的核酸由5种含氮碱基构成
C.病毒中也同时有上述两种核酸
D.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糖
解析:甲型H7N9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含有A、G、C、U 4种含氮碱基和4种核苷酸,A错误;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含有A、G、C、T 4种含氮碱基,B错误;
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为DNA或RNA,C错误;
DNA中含有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没有核糖,D正确。
A.甲型H7N9流感病毒(RNA病毒)有5种含氮碱基和8种核苷酸
B.作为细菌遗传物质的核酸由5种含氮碱基构成
C.病毒中也同时有上述两种核酸
D.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糖
(1)“三看”法快速确认DNA、RNA
(2)常见有机物的水解产物
有机物 初步水解产物 彻底水解产物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G、C)
RNA 核糖核苷酸 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U、G、C)
D
1.(2022·浙江1月学考,17改编)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制备了某苹果的两种提取液:①浅红色浑浊的匀浆;②浅黄色澄清的匀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麦芽糖和蔗糖等还原糖
B.与提取液②相比,①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
C.检测还原糖时,先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几滴碘-碘化钾溶液
D.提取液②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加热产生红黄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
解析:淀粉和蔗糖不是还原糖,A错误;
由于②较澄清,①为浅红色浑浊的匀浆,所以与提取液①相比,②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B错误;
检测还原糖时,应加入本尼迪特试剂,碘-碘化钾溶液用于检测淀粉,C错误;
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在热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所以提取液②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加热产生红黄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D正确。
C
2.(2019·浙江6月学考,2)下列试剂中,可用于检测淀粉的是(  )
A.双缩脲试剂 B.苏丹Ⅲ染液
C.碘-碘化钾溶液 D.本尼迪特试剂
解析: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油脂,碘-碘化钾溶液用于检测淀粉,本尼迪特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
A
3.(经典学考)如图为DNA的基本单位结构示意图,①表示含氮碱基,②表示脱氧核糖,③表示磷酸,①不可能是(  )
A.U B.T
C.G D.C
解析:由于图为DNA的基本单位结构示意图,①表示含氮碱基,所以①只可能是A、T、G、C,不可能是U。
C
4.(2020·7月浙江学考,10)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决定着细胞的遗传特性
C.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表现其特有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
D.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解析: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另外部分蛋白质还有少量的S和其他元素,A错误;
DNA中储藏的信息控制着细胞的所有活动,并决定着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B错误;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C正确;
用来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本尼迪特试剂是用来检测还原糖的,D错误。第一章 课时精练4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核酸
(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6题,每小题2分,共32分。答案P183
【对点强化】
                
概念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1.(2024·嘉兴质检)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①~⑤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待测物 试剂 颜色
蛋白质 ① ④
油脂 ② 橙黄色
还原糖 ③ ⑤
双缩脲试剂、碘-碘化钾溶液、本尼迪特试剂、紫色、红色
本尼迪特试剂、碘-碘化钾溶液、双缩脲试剂、红色、紫色
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本尼迪特试剂、紫色、红黄色
本尼迪特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紫色、红黄色
2.(2024·金华十校高一联考)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马铃薯块茎中含淀粉较多,其匀浆加碘-碘化钾溶液后会变紫色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糖鉴定的良好材料
检测蛋白质时,直接用蛋清液作为实验材料并水浴加热
油脂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
3.(2024·百校联盟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可以用西红柿作为实验材料
鸡蛋清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反应呈现紫色
还原糖、油脂、蛋白质的鉴定都需要显微镜
油脂鉴定中用50%的酒精去除多余的油脂
4.(2024·台州八校联考)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就会出现红黄色沉淀
向花生种子研磨液中加入5滴碘-碘化钾溶液,不会出现蓝色
向大豆组织样液中加入等体积混合的双缩脲试剂A和B后出现紫色
鉴定三种生物的三大类有机物时,需要设置标准对照组
5.下列有关检测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需要用95%酒精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
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镜检可观察到橙黄色的脂肪颗粒
不是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
蛋白质变性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仍然可以显紫色
6.(2024·浙江山水联盟联考)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的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在梨汁匀浆中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蓝色变化
苏丹Ⅲ染液是脂溶性染色剂,可以进入活细胞后使油脂呈橙黄色
向待测样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可检测其是否含有葡萄糖
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向样本上清液先后加入等体积的双缩脲试剂A和B
概念2 核酸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
7.(2024·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改编)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种的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其中人类基因(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
氨基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核酸
8.如图为DNA和RNA化学成分的比较概念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
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磷酸
胸腺嘧啶、腺嘌呤、磷酸
核糖、脱氧核糖、磷酸
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磷酸
9.(2024·绿谷联盟高一联考)如图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该物质是核糖核苷酸,人体细胞内有4种
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N存在于碱基中
碱基A、C、G、T可以参与合成图中物质
连接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
10.(2024·浙北G2联盟)下列关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DNA的全称叫脱氧核糖核酸
DNA所含的含氮碱基有5种
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
蓝细菌细胞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两种核酸都是它的遗传物质
11.(2024·七彩阳光联盟联考)如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有③
核酸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
人体内的核苷酸共有4种,②共有2种
组成DNA与RNA的核苷酸中的③共有5种
【综合提升】
12.如图为糖类的相关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若A为果糖,则①是蔗糖
若③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③是糖原
若构成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A为核糖
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则它可作为RNA的组成部分
13.如图所示是由三个圆构成的物质类别关系图。下列选项中,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物质是(  )
Ⅰ为蛋白质、Ⅱ为免疫球蛋白、Ⅲ为运输蛋白
Ⅰ为脱氧核糖核酸、Ⅱ为核糖核酸、Ⅲ为核酸
Ⅰ为淀粉、Ⅱ为麦芽糖、Ⅲ为葡萄糖
Ⅰ为油脂、Ⅱ为胆固醇、Ⅲ为磷脂
14.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组成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央碳原子,3的种类约有20种
若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碱基,则该图为一段DNA的结构模式图
碳链是每一个单体的基本骨架,也构成了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的基本骨架
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则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
15.(2023·A9协作体高一期中)图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100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硫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乙中含有20种甲
由不同种类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1 754
若丙中含有含氮碱基U,则其参与构成的核酸为DNA
若甲中的R基团为—CH3COOH,则两分子甲形成的二肽中含有的游离羧基和氨基数相等
16.(2024·浙江嘉兴五中月考)如图表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乳糖
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
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B为氨基酸
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5种
17.(18分)某同学用玉米籽粒进行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设计如下实验分组,回答下列问题:
(1)(3分)进行还原糖鉴定,应选择________(填“甲”或“乙”)组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另一组装置用于检测蛋白质,加入的鉴定试剂和方法为________(填序号);
①NaOH ②NaCl ③CuSO4 ④分别使用 ⑤混合后再使用
若试管中不加玉米籽粒匀浆,只加鉴定试剂,则试管中溶液颜色是________,若试管中先加玉米籽粒匀浆,再加鉴定试剂,摇匀后,则试管中溶液颜色是________。
(3)(1分)做以上鉴定实验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__________之用,这样会增强说服力。
(4)(8分)欲检测玉米籽粒细胞中是否含有油脂,应将玉米籽粒充分浸泡后切取薄片,用________进行染色,并用________洗去多余的染料,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中有被染成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则说明玉米籽粒细胞中含有油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填“面积”或“长或宽”)的放大倍数。
课时精练4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核酸
1.C [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溶液会呈现紫色;鉴定油脂用苏丹Ⅲ染液,油脂会被染成橙黄色;鉴定还原糖用本尼迪特试剂,热水浴加热会产生红黄色沉淀,C正确。]
2.D [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呈蓝色,A错误;西瓜汁自身呈红色,影响还原糖鉴定时红黄色沉淀的观察,B错误;检测蛋白质时,所用蛋清液需要经过稀释,使用双缩脲试剂时无需加热,C错误。]
3.B [西红柿自身的颜色会影响红黄色沉淀的观察,A错误;油脂的鉴定需用到显微镜,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无需用到显微镜,C错误;油脂鉴定中需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D错误。]
4.D [使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热水浴加热,A错误;花生种子中也含有淀粉,加入碘-碘化钾溶液也会出现蓝色,B错误;检测蛋白质时,应向2 mL样本上清液中先加入2 mL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5滴双缩脲试剂B,C错误。]
5.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需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A错误。]
6.B [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会变蓝色,梨汁匀浆中含淀粉较少,不能观察到明显的蓝色,A错误;向待测样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在热水浴加热条件下可检测其是否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向样本上清液先加入 2 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后再加入5滴双缩脲试剂B,D错误。]
7.B
8.D [分析图形可知阴影部分是DNA和RNA共同含有的,DNA中含有的是脱氧核糖,RNA中含有的是核糖,A、C错误;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含氮碱基,B错误;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和磷酸是DNA和RNA共同含有的,D正确。]
9.C [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不能有T,C错误。]
10.A [DNA中含有4种含氮碱基,B错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蓝细菌细胞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只有DNA是其遗传物质,D错误。]
11.D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②(五碳糖)和③(含氮碱基)方面,A错误;蛋白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核酸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B错误;人体内含有的核苷酸共有8种(4种核糖核苷酸+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②共有2种(核糖+脱氧核糖),C错误;组成DNA与RNA的核苷酸中的③共有5种(A、T、U、G、C),D正确。]
12.C [若A为果糖,它与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①为蔗糖,A正确;若③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③为糖原,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来,B正确;若构成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②表示脱氧核苷酸,A为脱氧核糖,C错误;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则它可作为RNA的组成部分,D正确。]
13.A [蛋白质包括了免疫球蛋白和运输蛋白,A正确;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种,B错误;淀粉、麦芽糖和葡萄糖同属于糖类,互不隶属,C错误;油脂、胆固醇和磷脂均属于脂质,互不隶属,D错误。]
14.C [若题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央碳原子,2表示“—CO—NH”结构,A错误;若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碱基,则题图为一段单链RNA的结构模式图,B错误;碳链是每一个单体的基本骨架,也是构成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若题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但是所组成的空间结构不同,所以组成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葡萄糖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D错误。]
15.B [甲为氨基酸,乙为蛋白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但一个蛋白质分子中不一定含有全部种类的氨基酸,A错误;100个氨基酸形成具有3条肽链的蛋白质时,失去97分子水,形成4个二硫键,因此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7×18+2×4=1 754,B正确;若丙中含有含氮碱基U,则丙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错误;若甲中的R基团为—CH3COOH,则两分子甲形成的二肽中含有的游离氨基数目为1,游离羧基数目为3,D错误。]
16.C [若B为葡萄糖,则C是多糖,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糖原,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的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其化学元素A是C、H、O、N、P,B错误;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说明C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单体B是氨基酸,C正确;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是DNA,则C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碱基(A、T、G、C 4种),共6种,D错误。]
17.(1)乙 还原糖的鉴定试剂为本尼迪特试剂,需要热水浴加热才能显色 (2)①③④ 蓝色(浅蓝色) 紫色 (3)对照
(4)苏丹Ⅲ染液 50%的酒精 橙黄 长或宽
解析 (1)还原糖的鉴定试剂是本尼迪特试剂,需要热水浴加热才能显色;若进行还原糖鉴定,则应选择乙组装置。(2)另一组装置用于检测蛋白质,加入的鉴定试剂为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A是①NaOH溶液,B是③CuSO4溶液,使用方法为先加双缩脲试剂A后加双缩脲试剂B,需要分别使用,故选①③④。若试管中不加玉米籽粒匀浆,只加鉴定试剂,则试管中溶液颜色是蓝色,若试管中先加玉米籽粒匀浆,再加入鉴定试剂,摇匀后,则试管中溶液颜色是紫色。(3)实验要遵循等量对照原则,做题述鉴定实验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照之用,这样会增强说服力。(4)油脂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橙黄色。欲检测玉米籽粒细胞中是否含有油脂,应将玉米籽粒充分浸泡后切取薄片,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并用50%的酒精(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中有被染成橙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说明玉米籽粒细胞中含有油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或宽的放大倍数。(共30张PPT)
课时精练4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核酸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C
概念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1.(2024·嘉兴质检)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①~⑤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待测物 试剂 颜色
蛋白质 ① ④
油脂 ② 橙黄色
还原糖 ③ ⑤
A.双缩脲试剂、碘-碘化钾溶液、本尼迪特试剂、紫色、红色
B.本尼迪特试剂、碘-碘化钾溶液、双缩脲试剂、红色、紫色
C.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本尼迪特试剂、紫色、红黄色
D.本尼迪特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紫色、红黄色
解析: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溶液会呈现紫色;鉴定油脂用苏丹Ⅲ染液,油脂会被染成橙黄色;鉴定还原糖用本尼迪特试剂,热水浴加热会产生红黄色沉淀,C正确。
待测物 试剂 颜色
蛋白质 ① ④
油脂 ② 橙黄色
还原糖 ③ ⑤
A.双缩脲试剂、碘-碘化钾溶液、本尼迪特试剂、紫色、红色
B.本尼迪特试剂、碘-碘化钾溶液、双缩脲试剂、红色、紫色
C.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本尼迪特试剂、紫色、红黄色
D.本尼迪特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紫色、红黄色
2.(2024·金华十校高一联考)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中含淀粉较多,其匀浆加碘-碘化钾溶液后会变紫色
B.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糖鉴定的良好材料
C.检测蛋白质时,直接用蛋清液作为实验材料并水浴加热
D.油脂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
解析: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呈蓝色,A错误;
西瓜汁自身呈红色,影响还原糖鉴定时红黄色沉淀的观察,B错误;
检测蛋白质时,所用蛋清液需要经过稀释,使用双缩脲试剂时无需加热,C错误。
D
3.(2024·百校联盟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可以用西红柿作为实验材料
B.鸡蛋清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反应呈现紫色
C.还原糖、油脂、蛋白质的鉴定都需要显微镜
D.油脂鉴定中用50%的酒精去除多余的油脂
解析:西红柿自身的颜色会影响红黄色沉淀的观察,A错误;
油脂的鉴定需用到显微镜,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无需用到显微镜,C错误;
油脂鉴定中需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D错误。
B
4.(2024·台州八校联考)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
剂,就会出现红黄色沉淀
B.向花生种子研磨液中加入5滴碘-碘化钾溶液,不会出现蓝色
C.向大豆组织样液中加入等体积混合的双缩脲试剂A和B后出现紫色
D.鉴定三种生物的三大类有机物时,需要设置标准对照组
解析:使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热水浴加热,A错误;
花生种子中也含有淀粉,加入碘-碘化钾溶液也会出现蓝色,B错误;
检测蛋白质时,应向2 mL样本上清液中先加入2 mL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5滴双缩脲试剂B,C错误。
A.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就会出现红黄色沉淀
B.向花生种子研磨液中加入5滴碘-碘化钾溶液,不会出现蓝色
C.向大豆组织样液中加入等体积混合的双缩脲试剂A和B后出现紫色
D.鉴定三种生物的三大类有机物时,需要设置标准对照组
5.下列有关检测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需要用95%酒精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
B.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镜检可观察到橙黄色的脂肪颗粒
C.不是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
D.蛋白质变性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仍然可以显紫色
解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需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A错误。
A
6.(2024·浙江山水联盟联考)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的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梨汁匀浆中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蓝色变化
B.苏丹Ⅲ染液是脂溶性染色剂,可以进入活细胞后使油脂呈橙黄色
C.向待测样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可检测其是否含有葡萄糖
D.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向样本上清液先后加入等体积的双缩脲试剂A和B
B
解析: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会变蓝色,梨汁匀浆中含淀粉较少,不能观察到明显的蓝色,A错误;
向待测样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在热水浴加热条件下可检测其是否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
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向样本上清液先加入 2 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后再加入5滴双缩脲试剂B,D错误。
概念2 核酸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
7.(2024·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改编)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种的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其中人类基因(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
A.氨基酸 B.脱氧核糖核苷酸
C.核糖核苷酸 D.核酸
B
8.如图为DNA和RNA化学成分的比较概念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
D
A.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磷酸
B.胸腺嘧啶、腺嘌呤、磷酸
C.核糖、脱氧核糖、磷酸
D.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磷酸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阴影部分是DNA和RNA共同含有的,DNA中含有的是脱氧核糖,RNA中含有的是核糖,A、C错误;
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含氮碱基,B错误;
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和磷酸是DNA和RNA共同含有的,D正确。
9.(2024·绿谷联盟高一联考)如图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该物质是核糖核苷酸,人体细胞内有4种
B.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N存在于碱基中
C.碱基A、C、G、T可以参与合成图中物质
D.连接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
解析: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不能有T,C错误。
10.(2024·浙北G2联盟)下列关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的全称叫脱氧核糖核酸
B.DNA所含的含氮碱基有5种
C.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
D.蓝细菌细胞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两种核酸都是它的遗传物质
解析:DNA中含有4种含氮碱基,B错误;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
蓝细菌细胞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只有DNA是其遗传物质,D错误。
A
11.(2024·七彩阳光联盟联考)如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有③
B.核酸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
C.人体内的核苷酸共有4种,②共有2种
D.组成DNA与RNA的核苷酸中的③共有5种
解析: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②(五碳糖)和③(含氮碱基)方面,A错误;
蛋白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核酸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B错误;
人体内含有的核苷酸共有8种(4种核糖核苷酸+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②共有2种(核糖+脱氧核糖),C错误;
组成DNA与RNA的核苷酸中的③共有5种(A、T、U、G、C),D正确。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有③
B.核酸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
C.人体内的核苷酸共有4种,②共有2种
D.组成DNA与RNA的核苷酸中的③共有5种
12.如图为糖类的相关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若A为果糖,则①是蔗糖
B.若③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③是糖原
C.若构成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A为核糖
D.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则它可作为RNA的组成部分
解析:若A为果糖,它与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①为蔗糖,A正确;
若③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③为糖原,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来,B正确;
若构成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②表示脱氧核苷酸,A为脱氧核糖,C错误;
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则它可作为RNA的组成部分,D正确。
A.若A为果糖,则①是蔗糖
B.若③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③是糖原
C.若构成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A为核糖
D.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则它可作为RNA的组成部分
13.如图所示是由三个圆构成的物质类别关系图。下列选项中,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物质是(  )
A
A.Ⅰ为蛋白质、Ⅱ为免疫球蛋白、Ⅲ为运输蛋白
B.Ⅰ为脱氧核糖核酸、Ⅱ为核糖核酸、Ⅲ为核酸
C.Ⅰ为淀粉、Ⅱ为麦芽糖、Ⅲ为葡萄糖
D.Ⅰ为油脂、Ⅱ为胆固醇、Ⅲ为磷脂
解析:蛋白质包括了免疫球蛋白和运输蛋白,A正确;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种,B错误;
淀粉、麦芽糖和葡萄糖同属于糖类,互不隶属,C错误;
油脂、胆固醇和磷脂均属于脂质,互不隶属,D错误。
14.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组成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C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央碳原子,3的种类约有20种
B.若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碱基,则该图为一段DNA的结构模式图
C.碳链是每一个单体的基本骨架,也构成了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的基本骨架
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则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央碳原子,3的种类约有20种
B.若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碱基,则该图为一段DNA的结构模式图
C.碳链是每一个单体的基本骨架,也构成了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的基本骨架
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则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
解析:若题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央碳原子,2表示“—CO—NH”结构,A错误;
若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碱基,则题图为一段单链RNA的结构模式图,B错误;
碳链是每一个单体的基本骨架,也是构成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
若题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但是所组成的空间结构不同,所以组成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葡萄糖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D错误。
15.(2023·A9协作体高一期中)图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100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硫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乙中含有20种甲
B.由不同种类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1 754
C.若丙中含有含氮碱基U,则其参与构成的核酸为DNA
D.若甲中的R基团为—CH3COOH,则两分子甲形成的二肽中含有的游离羧基和氨基数相等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乙中含有20种甲
B.由不同种类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1 754
C.若丙中含有含氮碱基U,则其参与构成的核酸为DNA
D.若甲中的R基团为—CH3COOH,则两分子甲形成的二肽中含有的游离羧基和氨基数相等
解析:甲为氨基酸,乙为蛋白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但一个蛋白质分子中不一定含有全部种类的氨基酸,A错误;
100个氨基酸形成具有3条肽链的蛋白质时,失去97分子水,形成4个二硫键,因此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7×18+2×4=1 754,B正确;
若丙中含有含氮碱基U,则丙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错误;
若甲中的R基团为—CH3COOH,则两分子甲形成的二肽中含有的游离氨基数目为1,游离羧基数目为3,D错误。
16.(2024·浙江嘉兴五中月考)如图表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乳糖
B.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
C.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B为氨基酸
D.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5种
A.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乳糖
B.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
C.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B为氨基酸
D.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5种
解析:若B为葡萄糖,则C是多糖,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糖原,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的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
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其化学元素A是C、H、O、N、P,B错误;
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说明C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单体B是氨基酸,C正确;
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是DNA,则C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碱基(A、T、G、C 4种),共6种,D错误。
17.某同学用玉米籽粒进行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设计如下实验分组,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还原糖鉴定,应选择________(填“甲”或“乙”)组装置,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糖的
鉴定试剂为本尼迪特试剂,需要热水浴加
热才能显色
(2)另一组装置用于检测蛋白质,加入的鉴定试剂和方法为________(填序号);
①NaOH ②NaCl ③CuSO4 ④分别使用
⑤混合后再使用
若试管中不加玉米籽粒匀浆,只加鉴定试剂,则试管中溶液颜色是______________,若试管中先加玉米籽粒匀浆,再加鉴定试剂,摇匀后,则试管中溶液颜色是________。
①③④
蓝色(浅蓝色)
紫色
(3)做以上鉴定实验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__________之用,这样会增强说服力。
(4)欲检测玉米籽粒细胞中是否含有油脂,应将玉米籽粒充分浸泡后切取薄片,用____________进行染色,并用____________洗去多余的染料,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中有被染成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则说明玉米籽粒细胞中含有油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__(填“面积”或“长或宽”)的放大倍数。
对照
苏丹Ⅲ染液
50%的酒精
橙黄
长或宽
解析:(1)还原糖的鉴定试剂是本尼迪特试剂,需要热水浴加热才能显色;若进行还原糖鉴定,则应选择乙组装置。(2)另一组装置用于检测蛋白质,加入的鉴定试剂为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A是①NaOH溶液,B是③CuSO4溶液,使用方法为先加双缩脲试剂A后加双缩脲试剂B,需要分别使用,故选①③④。若试管中不加玉米籽粒匀浆,只加鉴定试剂,则试管中溶液颜色是蓝色,若试管中先加玉米籽粒匀浆,再加入鉴定试剂,摇匀后,则试管中溶液颜色是紫色。(3)实验要遵循等量对照原则,做题述鉴定实验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照之用,这样会增强说服力。(4)油脂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橙黄色。欲检测玉米籽粒细胞中是否含有油脂,应将玉米籽粒充分浸泡后切取薄片,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并用50%的酒精(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中有被染成橙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说明玉米籽粒细胞中含有油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或宽的放大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