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课时学习目标 本课时的概念为“细胞是生命的单位”,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1)生物体由细胞构成。(2)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3)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概念1 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阅读教材P20~22,完成填空)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提醒 细胞学说只是涉及动、植物,不涉及原核生物、真菌和病毒。
3.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提醒 细胞学说只是揭示了动植物具有统一性,没有揭示差异性、多样性。
[微思考]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正误]
(1)施莱登用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并发现和命名了细胞。( )
(2)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揭示了生物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
(生命科学史情境)科学家对细胞结构的认识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而不断深入。1665年,胡克观察到软木细胞轮廓(图①);1925年,威尔逊绘制出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图②);1961年,布拉舍绘制了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模式图(图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图片中的细胞,放大倍数由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___。
(2)实际上,图①中的细胞不是完整的细胞结构,只剩下“轮廓”,这是细胞的哪个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显微镜的发明。这说明了科学和技术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2024·七彩阳光联考)下列是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
②施旺提出“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③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④施莱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
⑤列文虎克观察多种活细胞,积累观察素材
A.①⑤④②③ B.⑤①④②③
C.①⑤④③② D.①④⑤②③
[例2] (2024·台州八校联盟联考)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将人们对生物的研究从微观领域带入宏观领域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D.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细胞都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概念2 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阅读教材P22~24,完成填空)
1.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1)认识显微镜
(2)显微镜的使用
①用高倍镜观察细胞永久装片,辨别各种细胞结构的异同。
②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
③选择几种细胞,用铅笔画出高倍镜下的细胞结构,并标注结构名称。
2.细胞的多样性
3.细胞的统一性
4.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辨正误]
(1)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
(2)所有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
(3)高倍镜观察物像时,应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物像清晰度。( )
1.(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况)以下是人们常见的几种生物的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共同点?(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有哪些?它们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下图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显微镜的镜头,请据图分析:
(1)①~④中,属于目镜的有哪些?属于物镜的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之间有何关系?物镜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图为(10×)物镜和(10×)目镜下的观察结果,若将物镜换成40×,则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分别为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如图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据图分析回答:
(1)若想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在换用高倍镜前,需先将观察目标
移至视野正中央,结合图示,应向什么方向移动装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应如何将视野变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倍镜下,为使物像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是粗准焦螺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3]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面哪一项叙述不符合这一观点( )
A.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需各细胞之间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C.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不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例4] (2024·A9协作体联考)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有关问题,错误的是( )
A.视野中一草履虫向右游动,可向右移动装片进行追踪
B.如果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 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大于0.5 cm
C.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32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8个
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
(1)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比较项目 物像大小 看到的细胞数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高倍镜 大 少 暗 小 近
低倍镜 小 多 亮 大 远
(2)污物位置的判断
(3)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感悟真题
1.(2022·浙江1月学考,4)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DNA的结构单元是相同的。这种统一性属于( )
A.分子层次 B.细胞层次
C.个体层次 D.种群层次
2.(2019·浙江6月学考,7)不同细胞的大小差别很大。下列细胞中体积最大的是( )
A.狗的骨骼肌细胞 B.鸵鸟的卵细胞
C.支原体 D.番茄的果肉细胞
3.(2017·浙江11月学考,3)动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细胞组成,它们的细胞结构十分相似。这说明生物具有( )
A.适应性 B.统一性
C.遗传性 D.特异性
课时1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概念1
自主梳理
1.细胞 施莱登 施旺 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2.细胞 结构 功能
3.生物体结构 亲缘 植物 动物 宏观 微观
微思考
提示:不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病毒属于生物。
辨正误
(1)× 提示: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并发现和命名了细胞。
(2)√
合作探究
(1)①②③
(2)提示:细胞壁。
(3)提示:技术的进步可以促进科学的发展。
学以致用
例1 A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⑤列文虎克观察多种活细胞,积累观察素材;④施莱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②施旺提出“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③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例2 D [细胞学说将人们对生物的研究从宏观领域带入微观领域,A错误;细胞学说未涉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分类,也未涉及细胞的多样性和差异性,B、C错误。]
概念2
自主梳理
1.(1)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物镜 反光镜 (2)①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视野中央 反光镜或光圈 细
3.细胞 细胞膜 成形的细胞核 C、H、O、N DNA
4.寄生 单个 独立
辨正误
(1)√ (2)√
(3)× 提示:高倍镜观察物像时,不能动粗准焦螺旋,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清晰度。
合作探究
1.(1)提示:A、B、E、F、G、H、I、J;它们有如下共同点:①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②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③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2)提示:C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1)提示:①②;③④
(2)提示: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提示:甲为4个,乙为4个。
3.(1)提示:右下方。
(2)提示: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3)提示:高倍镜下,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近,调节粗准焦螺旋会导致镜筒调节幅度过大,容易压碎玻片或损坏物镜镜头,且容易错过清晰物像。
学以致用
例3 D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D错误。]
例4 B [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镜头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B错误。]
感悟真题
1.A 2.B 3.B(共35张PPT)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课时1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课时学习目标
本课时的概念为“细胞是生命的单位”,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2)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3)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目录 CONTENTS
1.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2.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3.感悟真题
自主梳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思维导图
自主梳理
细胞
(阅读教材P20~22,完成填空)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施莱登
施旺
已经
存在的活细胞
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提醒 细胞学说只是涉及动、植物,不涉及原核生物、真菌和病毒。
细胞
结构
功能
3.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提醒 细胞学说只是揭示了动植物具有统一性,没有揭示差异性、多样性。
生物体结构
亲缘
植物
动物
宏观
微观
[微思考]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吗?
提示:不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病毒属于生物。
×
[辨正误]
(1)施莱登用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并发现和命名了细胞。( )
提示: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并发现和命名了细胞。
(2)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揭示了生物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
√
(生命科学史情境)科学家对细胞结构的认识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而不断深入。1665年,胡克观察到软木细胞轮廓(图①);1925年,威尔逊绘制出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图②);1961年,布拉舍绘制了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模式图(图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图片中的细胞,放大倍数由
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
(2)实际上,图①中的细胞不是完整的
细胞结构,只剩下“轮廓”,这是细胞的哪个结构?
提示:细胞壁。
(3)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显微镜的发明。这说明了科学和技术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技术的进步可以促进科学的发展。
①②③
【 学以致用 】
A
[例1] (2024·七彩阳光联考)下列是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
②施旺提出“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③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④施莱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
⑤列文虎克观察多种活细胞,积累观察素材
A.①⑤④②③ B.⑤①④②③ C.①⑤④③② D.①④⑤②③
解析: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⑤列文虎克观察多种活细胞,积累观察素材;④施莱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②施旺提出“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③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D
[例2] (2024·台州八校联盟联考)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将人们对生物的研究从微观领域带入宏观领域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D.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细胞都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解析:细胞学说将人们对生物的研究从宏观领域带入微观领域,A错误;
细胞学说未涉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分类,也未涉及细胞的多样性和差异性,B、C错误。
目镜
(阅读教材P22~24,完成填空)
1.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1)认识显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的使用
①用高倍镜观察细胞永久装片,辨别各种细胞结构的异同。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②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
③选择几种细胞,用铅笔画出高倍镜下的细胞结构,并标注结构名称。
视野中央
反光镜或光圈
细
2.细胞的多样性
3.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
细胞膜
成形的细胞核
C、H、O、N
DNA
4.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寄生
单个
独立
√
[辨正误]
(1)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
(2)所有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
(3)高倍镜观察物像时,应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物像清晰度。( )
提示:高倍镜观察物像时,不能动粗准焦螺旋,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清晰度。
√
×
1.(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况)以下是人们常见的几种生物的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共同点?(答出两点即可)
提示:A、B、E、F、G、H、I、J;它们有如下共同点:①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②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③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有哪些?它们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C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下图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显微镜的镜头,请据图分析:
(1)①~④中,属于目镜的有哪些?属于物镜的有哪些?
提示:①②;③④
(2)目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之间有何关系?物镜呢?
提示: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甲、乙两图为(10×)物镜和(10×)目镜下的观察结果,若将物镜换成40×,则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分别为多少?
提示:甲为4个,乙为4个。
3.(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如图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据图分析回答:
(1)若想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在换用高倍镜前,需先将观察
目标移至视野正中央,结合图示,应向什么方向移动装片?
提示:右下方。
(2)使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应如何将视野变亮?
提示: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3)高倍镜下,为使物像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是粗准焦螺旋,为什么?
提示:高倍镜下,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近,调节粗准焦螺旋会导致镜筒调节幅度过大,容易压碎玻片或损坏物镜镜头,且容易错过清晰物像。
【 学以致用 】
D
[例3]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面哪一项叙述不符合这一观点( )
A.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需各细胞之间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C.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不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D错误。
B
[例4] (2024·A9协作体联考)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有关问题,错误的是( )
A.视野中一草履虫向右游动,可向右移动装片进行追踪
B.如果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 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大于0.5 cm
C.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32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8个
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
解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镜头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B错误。
(1)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比较项目 物像 大小 看到的细胞数 视野亮度 视野 范围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高倍镜 大 少 暗 小 近
低倍镜 小 多 亮 大 远
(2)污物位置的判断
(3)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A
1.(2022·浙江1月学考,4)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DNA的结构单元是相同的。这种统一性属于( )
A.分子层次 B.细胞层次
C.个体层次 D.种群层次
B
2.(2019·浙江6月学考,7)不同细胞的大小差别很大。下列细胞中体积最大的是( )
A.狗的骨骼肌细胞 B.鸵鸟的卵细胞
C.支原体 D.番茄的果肉细胞
B
3.(2017·浙江11月选考,3)动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细胞组成,它们的细胞结构十分相似。这说明生物具有( )
A.适应性 B.统一性
C.遗传性 D.特异性 第二章 课时精练5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答案P184
【对点强化】
概念1 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1.(2024·舟山质检)细胞学说的提出对近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的是( )
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所有的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所有的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所有的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2.(2024·绍兴诊断)以下关于细胞学说的描述,错误的是( )
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组成
所有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伴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3.(2024·百校联盟联考)恩格斯认为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他对细胞学说给予了高度评价。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 )
细胞是分裂产生的
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的
所有细胞都是相同的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4.(2024·绿谷联盟高一联考)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观察到了活细胞并命名了细胞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胞,但未进行科学的概括
细胞的统一性说明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个体的所有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概念2 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5. (2024·七彩阳光高一期中)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从①图调到②图的图像需要下列哪些操作( )
①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②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①③④ ①③⑤
②③④ ②③⑤
6.(2024·台州八校联考)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
使用高倍镜直接进行观察能够看到更加清晰的物像
物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若观察时发现视野的亮度太亮,可以通过改用大光圈降低亮度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
7.(2024·精诚联盟高一联考)小华高烧不退,去医院看病,张医生为其化验血液时,将其血液制成临时涂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图甲和乙是张医生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观察到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若将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8.用显微镜观察牛蛙肌肉细胞永久装片,看到的视野中充满细胞,共计48个细胞,如果保持目镜不动,将10×物镜换成40×物镜,则视野中可见细胞数为( )
24 12
6 3
9.(2024·A9协作体高一期中)下图为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装片4次后得到的清晰的四个物像。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换用高倍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目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近的是①
若选用的物镜从10×改为40×观察,则物像面积是原来的16倍
观察到如图四个物像时,①号视野最暗,④号视野最亮
10.(2024·衢温“5+1”联盟高一联考)甲图中①~④是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乙图是用甲图中的一组镜头所观察到的图像,现欲将乙图视野中的细胞进行放大观察。下列关于甲图镜头的分析和相关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甲图镜头组合中,①④镜头下视野最亮、细胞数最多
要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需要将甲图中物镜③换成④
观察乙图视野中的细胞,先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再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转到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观察乙图视野中的细胞
11.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细菌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链霉菌
①⑦⑧ ①②⑥⑧
①③④⑦ ①②⑥⑦⑧
12.下列有关蓝细菌、绿藻、真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成这三种生物细胞的形态、体积、功能各不相同,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组成这三种生物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相似,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组成这三种生物细胞的化合物完全相同,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组成这三种生物细胞的元素都有C、H、O、N,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13.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
①除病毒外,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 ③所有细胞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多种多样
②④ ②③
①② ①②③
14.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缩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引起艾滋病和流感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等多种生命活动
【综合提升】
15.(15分)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如图1中7 mm、0.5 mm表示物像清晰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6分)图1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_(填“物”或“目”)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油脂实验中,应先用图1中__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在做油脂鉴定的实验中用了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图2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3表示镜头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
②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填字母)。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2分)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
(4)(3分)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表皮细胞时,视野应调暗些,将视野调暗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精练5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1.B [细胞学说中没有指出所有的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
2.A [细胞学说并未涉及细胞的多样性和差异性,A错误。]
3.D [细胞学说的意义在于揭示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4.A [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但他观察到的不是活细胞,A错误。]
5.A [欲将观察对象移到视野正中央,且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为移动装片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正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调焦;由于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偏向视野的右下方,所以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即“朝哪偏,向哪移”,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应为①③④。]
6.D [不能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必须先使用低倍镜观察,A错误;物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B错误;若观察时发现视野的亮度太亮,可以通过改用小光圈降低亮度,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被染色的脂肪颗粒,D正确。]
7.A [若显微镜使用的是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所以甲比乙亮,A正确;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B错误;若将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会左移,C错误;若在甲(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错误。]
8.D [放大倍数增大4倍,视野中看到的最多细胞数减少为原来的(1/4)2,所以能看到的细胞数目为48×(1/4)2=3(个),D正确。]
9.C [换用高倍镜不需要提升镜筒,直接转动转换器转换即可,A错误;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量就越少,物镜镜头与装片的距离就越近,视野越暗,所以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近的是④,视野最亮的是①,最暗的是④,B、D错误;面积的放大倍数等于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平方,所以物镜从10×换成40×观察,放大倍数增加了4倍,观察到的物像的面积应为原来的42即16倍,C正确。]
10.A [甲图中,①②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④是物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因此甲图镜头组合中,①④镜头的放大倍数最小,镜头下视野最亮、细胞数最多,A正确;要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需要将甲图中物镜④换成③,B错误;观察乙图视野中的细胞时,应先将乙图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所要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中央,再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C错误;转到高倍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乙图视野中的细胞,D错误。]
11.A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葡萄球菌属于细菌,链霉菌属于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酵母菌、青霉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草履虫、小球藻、水绵都为真核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
12.C [组成蓝细菌、绿藻和真菌的化合物不完全相同,C错误。]
13.B [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所有细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14.C [引起艾滋病和流感的病原体都属于病毒,均无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C错误。]
15.(1)物 甲 洗去多余的染料 (2)①6
②B (3)右上方 (4)改用平面反光镜或缩小光圈
解析 (1)图1镜头接近载玻片,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油脂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应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甲距离载玻片远表示低倍镜,乙距离载玻片近表示高倍镜,故应先用图1中甲镜观察。(2)①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放大倍数增大了4倍,其面积增大了16倍,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96÷16=6(个)。②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装片上、目镜上或物镜上,可以通过移动装片、换用目镜和物镜判断污点的具体位置,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不在物镜上),此异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B正确。(3)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虚像,而观察目标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标本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4)反光镜的凹面镜聚光,一般在弱光下使用,平面镜可以使光线变暗;光圈的大小可以调节进光量。因此在明亮的实验室观察时,需要将视野调暗,通过改用平面反光镜或缩小光圈来达到目的。(共25张PPT)
课时精练5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B
概念1 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1.(2024·舟山质检)细胞学说的提出对近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的是( )
A.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B.所有的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C.所有的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D.所有的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解析:细胞学说中没有指出所有的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
2.(2024·绍兴诊断)以下关于细胞学说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
B.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组成
C.所有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D.细胞学说伴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解析:细胞学说并未涉及细胞的多样性和差异性,A错误。
A
3.(2024·百校联盟联考)恩格斯认为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他对细胞学说给予了高度评价。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 )
A.细胞是分裂产生的
B.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的
C.所有细胞都是相同的
D.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解析:细胞学说的意义在于揭示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D
4.(2024·绿谷联盟高一联考)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罗伯特·胡克第一个观察到了活细胞并命名了细胞
B.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胞,但未进行科学的概括
C.细胞的统一性说明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D.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个体的所有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解析: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但他观察到的不是活细胞,A错误。
A
概念2 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5.(2024·七彩阳光高一期中)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从①图调到②图的图像需要下列哪些操作( )
A
①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②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解析:欲将观察对象移到视野正中央,且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为移动装片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正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调焦;由于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偏向视野的右下方,所以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即“朝哪偏,向哪移”,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应为①③④。
①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②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6.(2024·台州八校联考)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高倍镜直接进行观察能够看到更加清晰的物像
B.物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C.若观察时发现视野的亮度太亮,可以通过改用大光圈降低亮度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
解析:不能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必须先使用低倍镜观察,A错误;
物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B错误;
若观察时发现视野的亮度太亮,可以通过改用小光圈降低亮度,C错误;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被染色的脂肪颗粒,D正确。
D
7.(2024·精诚联盟高一联考)小华高烧不退,去医院看病,张医生为其化验血液时,将其血液制成临时涂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图甲和乙是张医生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观察到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C.若将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解析:若显微镜使用的是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所以甲比乙亮,A正确;
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B错误;
若将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会左移,C错误;
若在甲(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错误。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C.若将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8.用显微镜观察牛蛙肌肉细胞永久装片,看到的视野中充满细胞,共计48个细胞,如果保持目镜不动,将10×物镜换成40×物镜,则视野中可见细胞数为( )
A.24 B.12
C.6 D.3
解析:放大倍数增大4倍,视野中看到的最多细胞数减少为原来的(1/4)2,所以能看到的细胞数目为48×(1/4)2=3(个),D正确。
D
9.(2024·A9协作体高一期中)下图为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装片4次后得到的清晰的四个物像。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换用高倍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B.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目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近的是①
C.若选用的物镜从10×改为40×观察,则物像面积是原来的16倍
D.观察到如图四个物像时,①号视野最暗,④号视野最亮
解析:换用高倍镜不需要提升镜筒,直接转动转换器转换即可,A错误;
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量就越少,物镜镜头与装片的距离就越近,视野越暗,所以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近的是④,视野最亮的是①,最暗的是④,B、D错误;面积的放大倍数等于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平方,所以物镜从10×换成40×观察,放大倍数增加了4倍,观察到的物像的面积应为原来的42即16倍,C正确。
A.换用高倍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B.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目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近的是①
C.若选用的物镜从10×改为40×观察,则物像面积是原来的16倍
D.观察到如图四个物像时,①号视野最暗,④号视野最亮
10.(2024·衢温“5+1”联盟高一联考)甲图中①~④是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乙图是用甲图中的一组镜头所观察到的图像,现欲将乙图视野中的细胞进行放大观察。下列关于甲图镜头的分析和相关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甲图镜头组合中,①④镜头下视野最亮、细胞数最多
B.要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需要将甲图中物镜③换成④
C.观察乙图视野中的细胞,先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再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转到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观察乙图视野中的细胞
解析:甲图中,①②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④是物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因此甲图镜头组合中,①④镜头的放大倍数最小,镜头下视野最亮、细胞数最多,A正确;
要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需要将甲图中物镜④换成③,B错误;
观察乙图视野中的细胞时,应先将乙图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所要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中央,再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C错误;
转到高倍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乙图视野中的细胞,D错误。
A.甲图镜头组合中,①④镜头下视野最亮、细胞数最多
B.要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需要将甲图中物镜③换成④
C.观察乙图视野中的细胞,先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再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转到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观察乙图视野中的细胞
11.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细菌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链霉菌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①②⑥⑦⑧
解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葡萄球菌属于细菌,链霉菌属于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酵母菌、青霉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草履虫、小球藻、水绵都为真核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
A
12.下列有关蓝细菌、绿藻、真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这三种生物细胞的形态、体积、功能各不相同,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B.组成这三种生物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相似,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C.组成这三种生物细胞的化合物完全相同,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D.组成这三种生物细胞的元素都有C、H、O、N,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解析:组成蓝细菌、绿藻和真菌的化合物不完全相同,C错误。
C
13.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
①除病毒外,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 ③所有细胞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多种多样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解析: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所有细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
14.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
B.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C.引起艾滋病和流感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D.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等多种生命活动
解析:引起艾滋病和流感的病原体都属于病毒,均无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C错误。
C
15.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如图1中7 mm、0.5 mm表示物像清晰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_(填“物”或“目”)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油脂实验中,应先用图1中__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在做油脂鉴定的实验中用了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3表示镜头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
物
甲
洗去多余的染料
6
②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填字母)。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
(4)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表皮细胞时,视野应调暗些,将视野调暗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右上方
改用平面反光镜或缩小光圈
解析:(1)图1镜头接近载玻片,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油脂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应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甲距离载玻片远表示低倍镜,乙距离载玻片近表示高倍镜,故应先用图1中甲镜观察。
(2)①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放大倍数增大了4倍,其面积增大了16倍,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96÷16=6(个)。②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装片上、目镜上或物镜上,可以通过移动装片、换用目镜和物镜判断污点的具体位置,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不在物镜上),此异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B正确。
(3)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虚像,而观察目标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标本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
(4)反光镜的凹面镜聚光,一般在弱光下使用,平面镜可以使光线变暗;光圈的大小可以调节进光量。因此在明亮的实验室观察时,需要将视野调暗,通过改用平面反光镜或缩小光圈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