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5 08:40:53

文档简介

课时1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存的内环境。(2)组织液、血浆与淋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
概念1 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阅读教材P1~5,完成填空)
1.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分析血浆的化学成分
(1)实验步骤
(2)结果分析
2.体液与内环境
[辨正误]
(1)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  )
(2)乳酸脱氢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  )
(3)人体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血浆。(  )
(4)淋巴管、输尿管、汗腺导管和消化管内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  )
(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
某同学根据人体局部组织切片观察的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人体细胞及内环境的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体液的组成。请据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④表示________。其中属于内环境的有________(填写相关编号)。
(2)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写出人体下列细胞直接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用图中数字表示)。
血细胞:____________;淋巴细胞、吞噬细胞: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________;肝脏细胞: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2024·嘉兴质检)下列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钙离子、葡萄糖 ②血红蛋白、呼吸酶
③血浆蛋白、尿酸 ④CO2、激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2 (2024·台州质量评估)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变形虫排出代谢废物
B.O2进入红细胞
C.汗腺排出汗液
D.组织细胞释放CO2
内环境及非内环境物质中的2个“认清”
1.认清4类内环境的物质
2.认清4类非内环境的物质
概念2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阅读教材P6,完成填空)
1.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之间的关系
(1)示意图
(2)概念图
(3)释义
①表示血浆中的成分可以通过__________,进入组织液
②表示大部分组织液流回____________
③表示少部分组织液进入____________
④表示毛细淋巴管汇合成淋巴管,分别汇入________________
⑤⑥表示大部分细胞通过细胞膜与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辨正误]
(1)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
(2)血浆和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大致相等。(  )
(3)细胞内液只能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器官或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描述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描述食物中营养物质和O2进入细胞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某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炼,一次较长时间的徒步运动使其脚掌磨出了“水疱”,但是几天后“水疱”又消失了。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还是组织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疱”在消失的过程中,其中的液体主要渗入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2024·绍兴期末调测)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b、c、d分别代表四种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CO2含量一定低于d
B.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只有b
C.c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
D.d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糖原、尿素和胰岛素等
体液4种主要成分之间关系的完整模型
内环境三种主要成分的判断:“两进一出”为血浆,“一进两出”为组织液,“一进一出”为淋巴。
例2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通过扩散进入内环境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例3 某人因急性肾小球肾炎而出现了全身水肿,检查发现该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全身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导致其内环境水盐含量上升
B.患者血浆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也会加重组织水肿
C.患者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其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保持不变
D.若使用利尿剂增加尿量、改善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可缓解患者病情
组织水肿的成因分析
概念3 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
              
(阅读教材P8~9,完成填空)
1.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及其意义
细胞代谢的顺利进行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底物浓度等。所以,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____________。
3.活动: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
(1)实验原理
通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或氢氧化钠后引起pH的不同变化,对比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
(2)实验步骤
4.结果与结论
[辨正误]
(1)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存在着NaHCO3和Na2CO3等缓冲对有关。(  )
(2)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3)血浆中无机盐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血浆的晶体渗透压高于胶体渗透压。(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尽管位于不同的部位,但是在组成成分上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表为人体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统计。除蛋白质的含量以mEq/L为单位外,其他成分以mmol/L为单位。
成分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Na+ 142 145 12
K+ 4.3 4.4 139
Ca2+ 2.5 2.4 0.001
Mg2+ 1.1 1.1 1.6
Cl- 104 117 4
HCO 24 27 12
HPO/H2PO 2 2.3 29
蛋白质 14 0.4 54
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析回答:
(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根据上表,你认为决定血浆渗透压大小的主要是哪两种无机盐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都含有Na+、K+和Cl-,这三种无机盐离子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含量有何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某矿泉水厂家宣称:“90%的中国人都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弱碱性水,有效改善酸性体质,帮你碱(捡)回一条命!”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浆的pH是多少?酸碱性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人饮用一瓶×××弱碱性水后,其血浆酸碱性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其原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从2003年开始,安徽阜阳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一种怪病,脸大如盘,四肢短小。经国务院成立的专项调查组证实,不法分子用三聚氢胺等替代蛋白质,制造出几乎不含蛋白质成分的劣质奶粉。长期食用这种劣质奶粉会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导致“大头娃娃”出现。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问题:
“大头娃娃”的成因是其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水分从渗透压低的一侧转移到渗透压高的一侧可导致组织液总量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引起组织水肿特别是脑组织水肿。
【学以致用】
例1 (2024·温州十校联盟)动物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机体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成分
B.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对,可以维持pH稳定不变
C.一次性摄入过多较咸的食物,一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无法维持相对稳定
D.在人体体温为37 ℃时,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
血浆pH调节机制模型
例2 (2024·台州高二期中)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探究血浆对pH变化调节作用中的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
感悟真题
1.(2017·浙江11月选考,1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化道中的营养素经内环境进入细胞
B.尿素在排泄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D.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
2.(2015·浙江9月选考,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剧烈运动时血浆pH相对稳定
B.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C.内环境中含有抗体和生长激素
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所必需的
3.(2022·重庆卷)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4.(2019·全国卷Ⅲ,5改编)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课时1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概念1
自主建构
1.(1)抗凝剂 (2)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蛋白质
2.细胞内液 血细胞 组织细胞
辨正误
(1)× 提示: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2)× 提示:乳酸脱氢酶催化厌氧呼吸,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3)√ 
(4)× 提示:输尿管、汗腺导管和消化管内的液体属于外界环境。
合作探究
(1)淋巴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①③④ (2)④ ①或④ ④和③ ①和③ ③
学以致用
例1 C [①钙离子、葡萄糖均属于血浆成分, ②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内的物质,呼吸酶属于细胞内的物质, ③血浆蛋白属于血浆成分,尿酸是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释放到内环境中, ④CO2和激素属于血浆中的物质,综合分析,①③④属于内环境的物质,C正确。]
例2 D [变形虫排出代谢废物,代谢废物直接进入的是外界环境,A错误;O2进入红细胞,是直接进入细胞内液,B错误;汗腺排出汗液是进入外界环境,C错误;组织细胞释放CO2,CO2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D正确。]
概念2
自主建构
1.(3)毛细血管壁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左、右锁骨下静脉 组织液
辨正误
(1)√ 
(2)× 提示: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远大于组织液中的含量。
(3)× 提示:血细胞等可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合作探究
1.(1)提示: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循环系统。
(2)提示:代谢废物(如尿素)经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皮肤等排出体外,CO2经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从内环境排到体外。
(3)提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的运输→进入组织液(或血浆或淋巴)→进入细胞。
空气中的O2进入细胞的过程:呼吸系统的吸入→循环系统的运输→进入组织液(或血浆或淋巴)→进入细胞。
2.(1)提示:组织液。
(2)提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学以致用
例1 C [a(细胞内液)中CO2含量一般高于d(组织液),因为CO2需要通过扩散离开细胞,A错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除了b(淋巴)还有c(血浆),B错误;c(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C正确;d(组织液)的主要成分不包括糖原,D错误。]
例2 B [通过分析题图可知,Ⅰ是呼吸系统,Ⅱ是消化系统,Ⅲ是泌尿系统,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消化道内的Na+、Cl-、葡萄糖等通过主动转运被吸收进入内环境,B错误;皮肤有排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D正确。]
例3 C [患者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影响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会出现波动,C错误。]
概念3
自主建构
1.37 7.35~7.45 水 溶质微粒 无机盐
2.合适的温度 适宜的pH 必要条件
3.(1)清水 缓冲液 血浆 (2)pH 酸或碱的滴数
4.缓冲对
辨正误
(1)× 提示:血浆中存在的缓冲对有H2CO3和NaHCO3等,而NaHCO3和Na2CO3不是缓冲对。
(2)× 提示:人体血浆有一定的缓冲pH变化的能力,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
(3)√
合作探究
1.(1)提示:Na+和Cl-。
(2)提示:细胞外液中Na+和Cl-的含量高于细胞内液,但K+的含量却低于细胞内液。
2.(1)提示:7.35~7.45,略偏碱性。
(2)提示:血浆中存在H2CO3和NaHCO3等缓冲对,使得血浆在一定范围内既能抗酸又能抗碱。
3.降低 增加
学以致用
例1 D [细胞外液中,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主要靠血浆在血管内运输到各器官,因此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成分,A错误;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对,可以维持pH相对稳定,B错误;一次性摄入过多较咸的食物,由于机体可以进行渗透压调节,因此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
例2 D [据图可知,缓冲液组的曲线比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错误。]
感悟真题
1.A [尿素在排泄系统不会被重吸收,直接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体外,B错误;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肝细胞外面是组织液,不是血液,C错误;氧气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D错误。]
2.B [血液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错误。]
3.D [肌肉酸痛是由机体产生乳酸并积累造成的,但是由于血浆存在缓冲对的调节,血浆pH下降并不明显,A错误;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液和组织液的运输,B错误;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中进行,C错误;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细胞外液会与缓冲物质中和,故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D正确。]
4.D [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正确;组织液中的O2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人体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D错误。](共51张PPT)
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
课时1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存的内环境。(2)组织液、血浆与淋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
目录 CONTENTS
1.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
4.感悟真题
自主建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自主建构
3.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
定的生存条件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抗凝剂
(阅读教材P1~5,完成填空)
1.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分析血浆的化学成分
(1)实验步骤
(2)结果分析
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
和血小板
蛋白质
2.体液与内环境
细胞内液
血细胞
组织细胞
×
[辨正误]
(1)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 )
提示: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2)乳酸脱氢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 )
提示:乳酸脱氢酶催化厌氧呼吸,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3)人体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血浆。( )
(4)淋巴管、输尿管、汗腺导管和消化管内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 )
提示:输尿管、汗腺导管和消化管内的液体属于外界环境。
×

×
(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某同学根据人体局部组织切片观察的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人体细胞及内环境的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体液的组成。请据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④表示______。其中属于内环境的有________ (填写相关编号)。
(2)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写出人体下列细胞直接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用图中数字表示)。
血细胞:____;淋巴细胞、吞噬细胞: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________;肝脏细胞:____。
淋巴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①③④

①或④
④和③
①和③

【 学以致用 】
C
例1 (2024·嘉兴质检)下列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钙离子、葡萄糖 ②血红蛋白、呼吸酶 ③血浆蛋白、尿酸 ④CO2、激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钙离子、葡萄糖均属于血浆成分, ②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内的物质,呼吸酶属于细胞内的物质, ③血浆蛋白属于血浆成分,尿酸是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释放到内环境中, ④CO2和激素属于血浆中的物质,综合分析,①③④属于内环境的物质,C正确。
D
例2 (2024·台州质量评估)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变形虫排出代谢废物 B.O2进入红细胞
C.汗腺排出汗液 D.组织细胞释放CO2
解析:变形虫排出代谢废物,代谢废物直接进入的是外界环境,A错误;O2进入红细胞,是直接进入细胞内液,B错误;汗腺排出汗液是进入外界环境,C错误;组织细胞释放CO2,CO2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D正确。
内环境及非内环境物质中的2个“认清”
1.认清4类内环境的物质
2.认清4类非内环境的物质
(阅读教材P6,完成填空)
1.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之间的关系
(阅读教材P6,完成填空)
1.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之间的关系
(1)示意图
(2)概念图
(3)释义
①表示血浆中的成分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进入组织液
②表示大部分组织液流回____________
③表示少部分组织液进入____________
④表示毛细淋巴管汇合成淋巴管,分别汇入__________________
⑤⑥表示大部分细胞通过细胞膜与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壁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左、右锁骨下静脉
组织液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辨正误]
(1)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
(2)血浆和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大致相等。( )
提示: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远大于组织液中的含量。
(3)细胞内液只能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
提示:血细胞等可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器官或系统。
提示: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循环系统。
(2)据图描述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
提示:代谢废物(如尿素)经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皮肤等排出体外,CO2经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从内环境排到体外。
(3)据图描述食物中营养物质和O2进入细胞的过程。
提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的运输→进入组织液(或血浆或淋巴)→进入细胞。
空气中的O2进入细胞的过程:呼吸系统的吸入→循环系统的运输→进入组织液(或血浆或淋巴)→进入细胞。
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某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炼,一次较长时间的徒步运动使其脚掌磨出了“水疱”,但是几天后“水疱”又消失了。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还是组织液?
提示:组织液。
(2)“水疱”在消失的过程中,其中的液体主要渗入哪里?
提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 学以致用 】
C
例1 (2024·绍兴期末调测)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b、c、d分别代表四种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CO2含量一定低于d
B.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只有b
C.c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
D.d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糖原、尿素和胰岛素等
A.a中CO2含量一定低于d
B.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只有b
C.c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
D.d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糖原、尿素和胰岛素等
解析:a(细胞内液)中CO2含量一般高于d(组织液),因为CO2需要通过扩散离开细胞,A错误;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除了b(淋巴)还有c(血浆),B错误;
c(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C正确;
d(组织液)的主要成分不包括糖原,D错误。
体液4种主要成分之间关系的完整模型
内环境三种主要成分的判断:“两进一出”为血浆,“一进两出”为组织液,“一进一出”为淋巴。
B
例2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通过扩散进入内环境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通过扩散进入内环境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解析:通过分析题图可知,Ⅰ是呼吸系统,Ⅱ是消化系统,Ⅲ是泌尿系统,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消化道内的Na+、Cl-、葡萄糖等通过主动转运被吸收进入内环境,B错误;
皮肤有排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D正确。
例3 某人因急性肾小球肾炎而出现了全身水肿,检查发现该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全身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导致其内环境水盐含量上升
B.患者血浆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也会加重组织水肿
C.患者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其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保持不变
D.若使用利尿剂增加尿量、改善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可缓解患者病情
解析:患者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影响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会出现波动,C错误。
C
组织水肿的成因分析
37
(阅读教材P8~9,完成填空)
1.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7.35~7.45

溶质微粒
无机盐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及其意义
细胞代谢的顺利进行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底物浓度等。所以,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____________。
合适的温度
适宜的pH
必要条件
3.活动: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
(1)实验原理
通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或氢氧化钠后引起pH的不同变化,对比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
清水
缓冲液
血浆
(2)实验步骤
pH
酸或碱的滴数
4.结果与结论
缓冲对
×
[辨正误]
(1)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存在着NaHCO3和Na2CO3等缓冲对有关。( )
提示:血浆中存在的缓冲对有H2CO3和NaHCO3等,而NaHCO3和Na2CO3不是缓冲对。
(2)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提示:人体血浆有一定的缓冲pH变化的能力,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
(3)血浆中无机盐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血浆的晶体渗透压高于胶体渗透压。( )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尽管位于不同的部位,但是在组成成分上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表为人体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统计。除蛋白质的含量以mEq/L为单位外,其他成分以mmol/L为单位。
成分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Na+ 142 145 12
K+ 4.3 4.4 139
Ca2+ 2.5 2.4 0.001
Mg2+ 1.1 1.1 1.6
Cl- 104 117 4
24 27 12
2 2.3 29
蛋白质 14 0.4 54
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析回答:
(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根据上表,你认为决定血浆渗透压大小的主要是哪两种无机盐离子?
提示:Na+和Cl-。
(2)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都含有Na+、K+和Cl-,这三种无机盐离子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含量有何差异?
提示:细胞外液中Na+和Cl-的含量高于细胞内液,但K+的含量却低于细胞内液。
成分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Na+ 142 145 12
K+ 4.3 4.4 139
Ca2+ 2.5 2.4 0.001
Mg2+ 1.1 1.1 1.6
Cl- 104 117 4
24 27 12
2 2.3 29
蛋白质 14 0.4 54
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某矿泉水厂家宣称:“90%的中国人都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弱碱性水,有效改善酸性体质,帮你碱(捡)回一条命!”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浆的pH是多少?酸碱性如何?
提示:7.35~7.45,略偏碱性。
(2)某人饮用一瓶×××弱碱性水后,其血浆酸碱性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其原理是什么?
提示:血浆中存在H2CO3和NaHCO3等缓冲对,使得血浆在一定范围内既能抗酸又能抗碱。
3.(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从2003年开始,安徽阜阳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一种怪病,脸大如盘,四肢短小。经国务院成立的专项调查组证实,不法分子用三聚氢胺等替代蛋白质,制造出几乎不含蛋白质成分的劣质奶粉。长期食用这种劣质奶粉会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导致“大头娃娃”出现。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问题:
“大头娃娃”的成因是其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水分从渗透压低的一侧转移到渗透压高的一侧可导致组织液总量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引起组织水肿特别是脑组织水肿。
降低
增加
【 学以致用 】
D
例1 (2024·温州十校联盟)动物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机体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成分
B.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对,可以维持pH稳定不变
C.一次性摄入过多较咸的食物,一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无法维持相对稳定
D.在人体体温为37 ℃时,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
解析:细胞外液中,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主要靠血浆在血管内运输到各器官,因此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成分,A错误;
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对,可以维持pH相对稳定,B错误;
一次性摄入过多较咸的食物,由于机体可以进行渗透压调节,因此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
血浆pH调节机制模型
D
例2 (2024·台州高二期中)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解析:据图可知,缓冲液组的曲线比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错误。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探究血浆对pH变化调节作用中的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
A
1.(2017·浙江11月选考,1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化道中的营养素经内环境进入细胞
B.尿素在排泄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D.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
解析:尿素在排泄系统不会被重吸收,直接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体外,B错误;
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肝细胞外面是组织液,不是血液,C错误;
氧气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D错误。
2.(2015·浙江9月选考,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剧烈运动时血浆pH相对稳定
B.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C.内环境中含有抗体和生长激素
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所必需的
解析:血液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错误。
B
3.(2022·重庆卷)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D
解析:肌肉酸痛是由机体产生乳酸并积累造成的,但是由于血浆存在缓冲对的调节,血浆pH下降并不明显,A错误;
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液和组织液的运输,B错误;
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中进行,C错误;
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细胞外液会与缓冲物质中和,故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D正确。
D
4.(2019·全国卷Ⅲ,5改编)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解析: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正确;组织液中的O2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人体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D错误。第一章 课时精练1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6题,每小题2分,共32分。答案P183
【对点强化】
概念1 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1.(2024·柯桥期末检测)下列液体均属于内环境的是( )
细胞内液和组织液 细胞外液和唾液
细胞内液和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
2.(2024·北斗星联盟考)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Ca2+ 血红蛋白
血浆蛋白 Cl-
3.(2024·湖州期末)新冠疫苗的接种方式是肌肉注射,一般是在上臂的三角肌部位进行注射,注射时药液直接进入了人体的( )
组织液 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4.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唾液和组织液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概念2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2024·江浙县中发展共同体联考)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四种不同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乙、丙、丁
丁可表示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
甲与乙的最主要区别是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乙、丙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
6.(2024·丽水质量监控)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某些部位由于反复摩擦使组织液挤到表皮夹层裂缝形成水疱,水疱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水疱的化学组成与血浆、淋巴完全相同
手掌受挤压的强度会影响水疱形成的速率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依赖淋巴循环得以自行消失
体力劳动时减少摄水量可以避免水疱的形成
7.(2024·金华十校联考)组织液可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而淋巴不能直接转化为组织液。其原因是( )
淋巴和组织液的成分相差较大
毛细淋巴管的内皮细胞形成瓣膜
毛细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
组织液大部分回流至毛细血管
8.(2024·温州质检)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细胞及内环境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体内环境包括①②③④
②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①和③中都有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下,①②③④的成分保持不变
9.(2024·台州质量评估)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的50%,由肝脏合成。白蛋白指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白蛋白含量是肝功能检测的重要指标
肝脏合成的白蛋白经组织液进入血浆
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静脉注射白蛋白可以治疗严重组织水肿
概念3 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
10.(2024·柯桥期末)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小腿抽搐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尿毒症 营养不良性水肿
11.(2024·舟山期末)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不能反映内环境稳态指标的是( )
血糖浓度 尿液中蛋白质含量
组织液中氧浓度 血浆pH值
12.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高原训练的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
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血浆pH只受细胞代谢的影响,与外界环境无关
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内的血浆pH会略有降低
13.(2024·宁波九校联考)某同学进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部分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加入0.1mol/L的NaOH的实验结果与上图基本相同
据结果推测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对维持pH的稳定
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
图中的横坐标为滴加0.1 mol/L盐酸的滴数
14.图1表示向清水中分别滴加HCl溶液、NaOH溶液后,清水pH的变化;图2表示向血浆中分别滴加HCl溶液、NaOH溶液后,血浆pH的变化(图中HCl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L)。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所用HCl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为无关变量
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清水和血浆pH的变化
清水组随着滴加HCl量的增加,pH减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血浆对pH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
【综合提升】
15.脑脊液是包围着脑和脊髓的无色透明液体,是脑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研究发现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屏障:
血—脑脊液屏障,使得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具有严格的选择性,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较容易通过,而非脂溶性物质不易通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脑脊液是脑和脊髓的内环境
脑脊液可由脑毛细血管中的血浆渗出
脑脊液与组织液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
与血浆相比,脑脊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16.(2024·七彩阳光联盟)小明患严重腹泻,全身无力,医院诊断其患细菌性肠炎,医生处方中除了有消炎药外还有“口服补液盐散(Ⅱ)”,其成分是:氯化钠1.75 g、氯化钾 0.75 g、枸橼酸钠1.45 g、无水葡萄糖10 g。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无机盐的丢失
血糖浓度、肠道内无机盐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口服补液盐散(Ⅱ)”可使机体内多种无机盐浓度维持稳态
17.(18分)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V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6分)结构Ⅰ代表的是________系统,Ⅲ代表的是________系统,B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
(2)(9分)图中甲、乙、丙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______________(填症状)。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________决定。
(3)(3分)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课时精练1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1.D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正确;细胞内液、唾液均不属于细胞外液,A、B、C错误。]
2.B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3.A [肌肉注射时药液直接进入了人体的细胞间隙即组织液中。]
4.B [淋巴最终汇入血浆,淋巴细胞也可随之进入血浆,故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或血浆,A错误;唾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口腔上皮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均是组织液,C、D错误。]
5.B [淋巴会随着淋巴循环进入血管中,因此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甲或淋巴丙,细胞内液丁中不会存在淋巴细胞,A错误;甲(血浆)与乙(组织液)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错误;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甲(血浆)和乙(组织液),D错误。]
6.B [水疱是手掌某些部位由于反复摩擦使组织液挤到表皮夹层裂缝形成的,因此其化学组成与组织液相似,与血浆、淋巴不完全相同,A错误;水疱的自行消失主要依赖组织液回渗进入血浆,C错误;减少摄水量不能避免水疱的形成,D错误。]
7.B [毛细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内皮细胞的边缘像瓦片一样排列,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阻止淋巴回流入组织液。]
8.C [图中①为淋巴,②为组织液,③为血浆,④为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①②③,A错误;④(细胞内液)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血浆和淋巴中均含有淋巴细胞,C正确;正常情况下,①②③④的成分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中而非保持不变,D错误。]
9.C [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的50%,由肝脏合成,白蛋白含量是肝功能检测的重要指标,A正确;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合成后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进入组织液,而后进入血浆,B正确;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为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组分,因此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静脉注射白蛋白可以增加血浆渗透压,从而增加血浆的吸水能力,因而可治疗严重组织水肿,D正确。]
10.B [小腿抽搐是由于内环境中钙离子浓度低造成的,A不符合题意;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细胞形态的变化,属于遗传病,B符合题意;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成分如尿素等超标,C不符合题意;营养不良性水肿是由于组织液的大量增加导致的,D不符合题意。]
11.B [血糖属于内环境,血糖浓度能反映内环境稳态指标,A正确;尿液不属于内环境,尿液中蛋白质含量不能反映内环境稳态指标,B错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组织液中氧浓度能反映内环境稳态指标,C正确;血浆属于内环境,血浆pH值能反映内环境稳态指标,D正确。]
12.C [高原训练的运动员体内的红细胞增多,以运输更多的氧气进行细胞呼吸,提供能量,A正确;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体温、酸碱度、渗透压等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B正确;血浆pH不仅受细胞代谢的影响,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食物中的酸碱物质),同时还受血浆中的缓冲对的调节,C错误;马拉松比赛中,人体的肌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导致血浆pH下降,但是血浆中存在缓冲对,因此pH不会下降得太明显,D正确。]
13.A [加入0.1 mol/L的NaOH时,4个组的pH应不同程度有所上升,A错误。]
14.C [实验中所用HCl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A正确;由图可知,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清水和血浆pH的变化,B正确;由图1可知,随着滴加HCl量的增加,清水组的pH逐渐减小,C错误;对比图1和图2可知,血浆对pH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D正确。]
15.D [与血浆相比,脑脊液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少,D错误。]
16.B [患者出现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无机盐的丢失,A正确;肠道内无机盐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口服补液盐散(Ⅱ)”的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钾,可使机体内多种无机盐浓度维持稳态,D正确。]
17.(1)循环 呼吸 重吸收 (2)乙 组织水肿 无机盐 (3)丙(共26张PPT)
课时精练1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D
概念1 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1.(2024·柯桥期末检测)下列液体均属于内环境的是(  )
A.细胞内液和组织液 B.细胞外液和唾液
C.细胞内液和血浆 D.组织液和淋巴
解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正确;
细胞内液、唾液均不属于细胞外液,A、B、C错误。
2.(2024·北斗星联盟考)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Ca2+ B.血红蛋白
C.血浆蛋白 D.Cl-
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B
3.(2024·湖州期末)新冠疫苗的接种方式是肌肉注射,一般是在上臂的三角肌部位进行注射,注射时药液直接进入了人体的(  )
A.组织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 D.淋巴
解析:肌肉注射时药液直接进入了人体的细胞间隙即组织液中。
A
4.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C.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唾液和组织液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解析:淋巴最终汇入血浆,淋巴细胞也可随之进入血浆,故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或血浆,A错误;
唾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口腔上皮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均是组织液,C、D错误。
B
概念2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2024·江浙县中发展共同体联考)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四种不同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乙、丙、丁
B.丁可表示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
C.甲与乙的最主要区别是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D.乙、丙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
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乙、丙、丁
B.丁可表示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
C.甲与乙的最主要区别是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D.乙、丙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
解析:淋巴会随着淋巴循环进入血管中,因此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甲或淋巴丙,细胞内液丁中不会存在淋巴细胞,A错误;
甲(血浆)与乙(组织液)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错误;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甲(血浆)和乙(组织液),D错误。
6.(2024·丽水质量监控)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某些部位由于反复摩擦使组织液挤到表皮夹层裂缝形成水疱,水疱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疱的化学组成与血浆、淋巴完全相同
B.手掌受挤压的强度会影响水疱形成的速率
C.水疱中的液体主要依赖淋巴循环得以自行消失
D.体力劳动时减少摄水量可以避免水疱的形成
解析:水疱是手掌某些部位由于反复摩擦使组织液挤到表皮夹层裂缝形成的,因此其化学组成与组织液相似,与血浆、淋巴不完全相同,A错误;
水疱的自行消失主要依赖组织液回渗进入血浆,C错误;
减少摄水量不能避免水疱的形成,D错误。
B
7.(2024·金华十校联考)组织液可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而淋巴不能直接转化为组织液。其原因是(  )
A.淋巴和组织液的成分相差较大
B.毛细淋巴管的内皮细胞形成瓣膜
C.毛细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
D.组织液大部分回流至毛细血管
解析:毛细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内皮细胞的边缘像瓦片一样排列,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阻止淋巴回流入组织液。
B
8.(2024·温州质检)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细胞及内环境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人体内环境包括①②③④ B.②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①和③中都有淋巴细胞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③④的成分保持不变
解析:图中①为淋巴,②为组织液,③为血浆,④为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①②③,A错误;
④(细胞内液)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
血浆和淋巴中均含有淋巴细胞,C正确;正常情况下,①②③④的成分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中而非保持不变,D错误。
9.(2024·台州质量评估)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的50%,由肝脏合成。白蛋白指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蛋白含量是肝功能检测的重要指标
B.肝脏合成的白蛋白经组织液进入血浆
C.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D.静脉注射白蛋白可以治疗严重组织水肿
C
解析: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的50%,由肝脏合成,白蛋白含量是肝功能检测的重要指标,A正确;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合成后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进入组织液,而后进入血浆,B正确;
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为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组分,因此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静脉注射白蛋白可以增加血浆渗透压,从而增加血浆的吸水能力,因而可治疗严重组织水肿,D正确。
概念3 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
10.(2024·柯桥期末)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A.小腿抽搐 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C.尿毒症 D.营养不良性水肿
解析:小腿抽搐是由于内环境中钙离子浓度低造成的,A不符合题意;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细胞形态的变化,属于遗传病,B符合题意;
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成分如尿素等超标,C不符合题意;
营养不良性水肿是由于组织液的大量增加导致的,D不符合题意。
B
11.(2024·舟山期末)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不能反映内环境稳态指标的是(  )
A.血糖浓度 B.尿液中蛋白质含量
C.组织液中氧浓度 D.血浆pH值
解析:血糖属于内环境,血糖浓度能反映内环境稳态指标,A正确;
尿液不属于内环境,尿液中蛋白质含量不能反映内环境稳态指标,B错误;
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组织液中氧浓度能反映内环境稳态指标,C正确;
血浆属于内环境,血浆pH值能反映内环境稳态指标,D正确。
B
12.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高原训练的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
B.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C.血浆pH只受细胞代谢的影响,与外界环境无关
D.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内的血浆pH会略有降低
C
解析:高原训练的运动员体内的红细胞增多,以运输更多的氧气进行细胞呼吸,提供能量,A正确;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体温、酸碱度、渗透压等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B正确;
血浆pH不仅受细胞代谢的影响,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食物中的酸碱物质),同时还受血浆中的缓冲对的调节,C错误;
马拉松比赛中,人体的肌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导致血浆pH下降,但是血浆中存在缓冲对,因此pH不会下降得太明显,D正确。
13.(2024·宁波九校联考)某同学进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部分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加入0.1mol/L的NaOH的实验结果与
右图基本相同
B.据结果推测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对维持pH的稳定
C.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
D.图中的横坐标为滴加0.1 mol/L盐酸的滴数
解析:加入0.1 mol/L的NaOH时,4个组的pH应不同程度有所上升,A错误。
14.图1表示向清水中分别滴加HCl溶液、NaOH溶液后,清水pH的变化;图2表示向血浆中分别滴加HCl溶液、NaOH溶液后,血浆pH的变化(图中HCl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L)。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实验所用HCl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为无关变量
B.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清水和血浆pH的变化
C.清水组随着滴加HCl量的增加,pH减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变化
D.实验结果表明,血浆对pH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
A.实验所用HCl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为无关变量
B.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清水和血浆pH的变化
C.清水组随着滴加HCl量的增加,pH减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变化
D.实验结果表明,血浆对pH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
解析:实验中所用HCl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A正确;
由图可知,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清水和血浆pH的变化,B正确;
由图1可知,随着滴加HCl量的增加,清水组的pH逐渐减小,C错误;
对比图1和图2可知,血浆对pH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D正确。
15.脑脊液是包围着脑和脊髓的无色透明液体,是脑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研究发现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屏障:血—脑脊液屏障,使得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具有严格的选择性,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较容易通过,而非脂溶性物质不易通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脑脊液是脑和脊髓的内环境
B.脑脊液可由脑毛细血管中的血浆渗出
C.脑脊液与组织液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
D.与血浆相比,脑脊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解析:与血浆相比,脑脊液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少,D错误。
D
16.(2024·七彩阳光联盟)小明患严重腹泻,全身无力,医院诊断其患细菌性肠炎,医生处方中除了有消炎药外还有“口服补液盐散(Ⅱ)”,其成分是:氯化钠1.75 g、氯化钾 0.75 g、枸橼酸钠1.45 g、无水葡萄糖10 g。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无机盐的丢失
B.血糖浓度、肠道内无机盐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C.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D.“口服补液盐散(Ⅱ)”可使机体内多种无机盐浓度维持稳态
B
解析:患者出现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无机盐的丢失,A正确;
肠道内无机盐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
“口服补液盐散(Ⅱ)”的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钾,可使机体内多种无机盐浓度维持稳态,D正确。
1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V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循环
(1)结构Ⅰ代表的是________系统,Ⅲ代表的是________系统,B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
呼吸
重吸收
(2)图中甲、乙、丙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__________(填症状)。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________决定。
(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组织水肿
无机盐

解析:(1)图中结构Ⅰ代表的是循环系统,Ⅲ代表的是呼吸系统,B过程表示重吸收作用。
(2)图中甲、乙、丙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乙(血浆);A过程受阻,组织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渗入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水造成组织水肿。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
(3)肝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丙(组织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