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 B.森林 C.农田 D.苔原
2.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旨在提高民众对现有环境问题的重视,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下列做法不利于环保的是( )
A.绿色出行,节能减排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D.光盘行动,杜绝浪费
3.下图是草、鼠和蛇三种生物在某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存在的食物链为:蛇→鼠→草
B.人类过度捕食蛇,短期内会造成鼠类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草
D.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4.“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1亩≈0.667公顷),退耕还林还草2.13亿亩。”这组数据彰显了我国林草生态工程建设取得的新成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
B.草原生态系统无自动调节能力
C.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制造的氧气量最高
D.各种类型生态系统各自独立
5.2020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关于环境保护的做法和观点,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环境保护
B.减少石油、煤炭的燃烧,可以有效减轻雾霾程度
C.骑自行车出行既可锻炼身体又可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D.生态系统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环境污染不用担心
6.在食物链“草→兔→狐”中,若把狐全部杀灭,兔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7.“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海洋生态系统 B.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 D.有无限的自我(动)调节能力
8.野鸭湖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曾经由于过度放牧、土石开采等原因,自然面貌被严重破坏。建立保护区后,经过多年的人为保护和自我修复,植被恢复,鸟类回归。目前,鸟类总数近300 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金雕等,高等植物近 500 种,鱼类近 40 种,重现“苇荡深处闻雀鸣”的景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野鸭湖所有的植物和动物构成湿地生态系统 B.“阳光→水藻→鱼→黑鹳”构成一条食物链
C.野鸭湖保护区的物质和能量是不断循环利用的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
9.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 )
A.生物的种类保持稳定不变
B.不同生物的总数量保持不变
C.各种生物的比例维持相对稳定
D.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10.某小组的同学观察如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因为标杆不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草→鼠→蛇
③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
④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消费者
B.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是不停循环的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草→蝗虫→食虫鸟→蛇→鹰”这条食物链中,鹰获取的有机物最多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范围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5千米
C.从其他区域引入新的物种,可以丰富本地物种,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硝化细菌具有光合色素,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二、填空题
13.发展生态农业:根据作物生长的季节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科学地将不同的植物进行套种;果林、农田中饲养各种动物,植物落叶喂蚯蚓,蚯蚓用来养鱼,蚯蚓粪用来做肥料。 是生态农业区别于普通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14.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 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 的。
15.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1)取之不尽的,如 、 (2)可以更新的,如 、 和土壤(3)不可更新的,如各种 。
16.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 、相互 的关系。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 ;动物能帮助植物 。
17.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 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三、实验探究题
18.实验探究
为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5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E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河泥中含有能够分解有机物的细菌等微生物和植物所需的无机盐);
②向B、C、D瓶中分别放入4根的金鱼藻,向E瓶中放入2根金鱼藻;
③向5个瓶中放入大小相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5个瓶置于阳光下,D瓶用大纸箱罩住,隔断阳光照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从理论上分析,小鱼和金鱼藻存活时间最长、生态系统最稳定的是 (填字母)瓶。
(2)若选择C、D瓶进行对照实验,那么实验的变量是 。
(3)若要探究“植物的多少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最优选择 (填字母)瓶。
(4)若要探究“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应选择 (填字母)瓶。
(5)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叫做 因素,其中阳光、河泥、水属于 ;小鱼、金鱼藻、微生物属于 。
(6)以上的探究都设置了对照实验,并注意了单一变量的控制,但缺点是没有设计 。
四、判断题
19.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
20.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可以不停地、无限制地利用。( )
2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3)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
五、综合题
22.珊瑚礁由珊瑚虫长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石灰质堆积而成,面积约占整个海洋的0.2%,却为超过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1)珊瑚礁中生存着藻类、水母、虾、蟹、贝类和鱼类等。其中与珊瑚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呈 对称,有口 肛门。通过是否具有脊柱可将上述动物中的 与其他动物区分开。
(2)珊瑚虫借助触手和刺细胞捕获食物,属于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 。但实际上,珊瑚虫所需的有机物90%以上来自栖息在其体内的虫黄藻(单细胞藻类)的 作用,五彩斑斓的颜色也得益于体内含有不同颜色的虫黄藻。
(3)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丰富,具有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水质污染、温室效应导致的水温升高等,会使虫黄藻游离到珊瑚虫体外,出现珊瑚白化现象,严重时会导致珊瑚虫死亡、多种海洋生物“无家可归”。为保护珊瑚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多选)。
a.加大国际合作,应对环境变化 b. 加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宣传
c.不在海边随意丢弃垃圾 d. 不购买珊瑚礁及其相关制品
23.光伏发电是一种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塔拉滩原来是风沙肆虐的半荒漠化地区,如今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例。
(1)半荒漠化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 (填“强”或“弱”),影响该地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
(2)安装光伏后,清洁光伏板的水滋润了干涸的土壤,杂草开始肆意生长,影响光伏发电。于是工作人员引羊入站,代替人工除草,在这一创新生态模式中生长的羊被称为光伏羊。羊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排出的粪便会被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等,被植物吸收利用。
(3)为防止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______。
A.分时段放牧
B.持续投放更多的羊
C.分区域放牧
D.调整光伏板高度以适合羊的活动
六、资料分析题
24.资料一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
资料二 森林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森林中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森林中的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产所,因而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资料三 森林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业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分析并回答:
(1)森林中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再主要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促进了生物圈的 循环,因此森林又被称为地球上的绿色水库。
(2)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 ,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 ,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 。
(3)森林可以看成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是因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可以通过 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 平衡。这里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森林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具有 (填“减弱”或“增强”)地球 的作用。
25.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鹿与它的天敌在美国凯巴高原上生活着一种以草为食的鹿。以温和善良著称的鹿群,常常受到凶残的狮子和狼的袭击。人类一向有同情弱者之心,为了保护鹿群,当地人采取了捕杀狮子和狼的措施。不久,人们几乎将狮子和狼全部消灭,于是,鹿由于没有了捕杀它们的天敌而迅速繁殖起来。
人们以能用自己的力量保护鹿群而感到自豪,然而,人们良好的愿望却适得其反。由于鹿群毫无控制地大量繁殖,以至于当地的植物不能满足鹿的需要,它们大量地啃食植物的茎,刨食植物的根,毁坏当地的植被,使得这些植物失去了再生的能力。由于食物的匮乏,鹿群因饥饿而体质下降,瘟疫开始在鹿群中传播。几年之内,鹿群出现了大批的死亡。
(1)为什么狮子和狼被消灭了,鹿群反而出现大批死亡? 。
(2)狮子和狼的存在,相对于植被的保护有什么意义? 。
(3)根据资料分析: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A D D D D D D
题号 11 12
答案 B D
13.废弃物的再循环率高
14. 数量 比例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有限度
15. 太阳能 风能 生物 水 矿物
16. 依赖 制约 生态平衡 物质循环 传粉和传播种子
17. 数量 所占比例 自动调节
18.(1)C
(2)阳光(光照、有无阳光、阳光的有无等)
(3)C、E
(4)B、C
(5) 生态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6)重复实验
19.正确
20.错误
21. 错误 错误 正确
22.(1) 水母 辐射 无 鱼类
(2) 消费者 光合
(3)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abcd
23.(1) 弱 水
(2) 消费者 无机盐
(3)B
24.(1) 蒸腾 水
(2) 多/少 复杂/简单 强/弱
(3) 光合 碳-氧 生物影响环境
(4) 减弱 温室效应
25.(1)鹿失去天敌,大量繁殖,食物缺乏,鹿群体质下降,瘟疫传播
(2)限制鹿的数量,使植被不致被过度啃食
(3)维持各种生物数量稳定,维持生态平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