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功能。(2)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个部分。(3)激素存在“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4)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可调节水盐平衡。
概念1 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
(阅读教材P50~51,完成填空)
1.下丘脑与垂体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调节过程
解读 ①TRH表示______________,TSH表示________________。
②“+”表示________,“-”表示________
“→”表示________调节,“”表示________调节
(2)调节特点:既有分级调节,又有________调节。
3.反馈调节
4.分级调节
[辨正误]
(1)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直接释放到垂体门脉血管的血液中,调节腺垂体的分泌。( )
(2)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控轴在通过激素调节稳态的同时,也维持了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
(3)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 )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原料,缺碘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图1)的首要原因,图2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a、b、c代表3种不同的激素,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激素a、激素b分别是哪种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①和②的效应是什么?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饮食中长期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提示:TSH不仅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还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如图是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具有内分泌功能,但不属于内分泌腺
B.②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束,能够传导动作电位
C.③是腺垂体,能接受下丘脑及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
D.④是垂体后叶,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下丘脑的四大功能
例2 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B.a表示下丘脑,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②分泌增加
D.激素②促进激素③分泌的调节过程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内分泌主轴中相关腺体(结构)与激素的判断
注:图中a、b、c表示相关腺体或结构,①、②、③表示相关激素
概念2 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合成的激素
(阅读教材P32~33,完成填空)
1.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
(1)神经垂体不含腺细胞,自身________合成激素。
(2)神经垂体可储存并释放________________合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抗利尿激素
3.水盐平衡(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1)过程
(2)调节方式:①____________调节;②________调节。
[辨正误]
(1)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
(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由垂体释放。( )
(3)下丘脑含有渗透压感受器,是渴觉中枢。( )
(生命科学史情境)1925年,英国生理学家斯塔林(E.Starling)和英国药理学家弗尼(E.Verney)发现抗利尿激素与体内水的排出有密切关系。1953年,美国生物化学家迪维尼奥(V.du Vigneaud)将该物质从神经垂体中纯化出来并对其进行了人工合成。经进一步研究证明: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九肽激素,它是由下丘脑内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的,这些细胞的轴突延伸到神经垂体,其合成的激素运输到神经垂体处储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抗利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说出其在人体内合成及释放的具体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据图分析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理: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后,促进含________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管腔面)融合,使细胞膜(管腔面)上________蛋白的数量增加,最终促进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对________的重吸收。
注:小管液指的是肾小囊中的原尿经肾小管流向集合管后的称呼,简单来说指在肾脏内小管的流体。
(3)机体内的水平衡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某哺乳动物若长时间未饮水,其体内水平衡调节机理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学以致用】
例1 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下列关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B.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大量饮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
C.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排尿减少
D.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例2 (2024·十校联盟联考)食物过咸时,人体会产生强烈喝纯水的欲望;但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却需要更多含电解质的饮料而不是纯水。相关机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摄入过多咸的食物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兴奋
B.高渗透压刺激下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C.兴奋从SFO区域传到MnPO区域,神经元兴奋传递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
D.大量喝水会产生饱腹感通过负反馈作用于SFO区域,从而抑制纯水摄取欲望
1.(2022·浙江1月选考,19)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
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
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2.(2020·浙江1月选考,13改编)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D.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3.(2019·浙江4月选考,21)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
B.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
C.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
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
4.(2020·浙江7月选考,9)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图,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TSH
B.下丘脑通过释放TRH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
C.甲状腺分泌的T4直接作用于垂体而抑制TSH的释放
D.长期缺碘会影响T3、T4、TSH和TRH的分泌
5.(2023·浙江6月选考,25节选)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反射。长跑过程中,运动员感到口渴的原因是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________,产生渴觉。
(2)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用1 000 mL清水与1 000 mL生理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甲所示。
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________,该曲线的形成原因是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被稀释,渗透压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的角度,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2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概念1
自主建构
1.促甲状腺 促性腺激素 生长激素
2.(1)TRH 腺垂体 TSH 甲状腺 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②促进 抑制 分级 反馈 (2)反馈
3.效果 信息 反馈调节 维持稳态
4.激素信号 腺垂体 内分泌腺 分级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 下丘脑-腺垂体-性腺
辨正误
(1)√ (2)√
(3)× 提示:并不都是。例如,胰岛和肾上腺髓质直接受神经支配,并不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
合作探究
(1)提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TSH)。
(2)提示:均为抑制;均为抑制作用减弱。
(3)提示:饮食长期缺碘,造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偏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造成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进了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引起了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学以致用
例1 D [④是神经垂体(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但这两种激素都是由下丘脑合成的,D错误。]
例2 C [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A错误;a表示腺垂体,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③(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负反馈调节使腺垂体分泌的②(促甲状腺激素)增加,C正确;②(促甲状腺激素)调节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只存在激素调节,D错误。]
概念2
自主建构
1.(1)不能 (2)下丘脑神经细胞 抗利尿激素 催产素
2.下丘脑神经细胞 神经垂体 肾小管 集合管 肾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 减少
3.(1)大脑皮层 下丘脑 抗利尿 (2)神经-体液 反馈
辨正误
(1)× 提示:出汗的过程中会丢失大量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2)√
(3)× 提示: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合作探究
(1)提示:九肽(多肽);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由神经垂体释放。
(2)特异性受体 水通道 水通道 水
(3)肾小管和集合管 大脑皮层
学以致用
例1 C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错误;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医护工作者汗流浃背,饮水受限,这个过程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故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B错误;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受控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使排尿减少,C正确;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排尿减少,D错误。]
例2 B [高渗透压刺激下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错误。]
感悟真题
1.B [体液运输不定向,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A正确;高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抑制作用,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分泌TSH的抑制作用减弱,但并不是促进作用,B错误;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如地方性甲状腺肿,C正确;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TSH减少,TH减少,故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D正确。]
2.A [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的作用,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A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垂体,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腺垂体,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3.D [神经垂体自身不能合成激素,腺垂体通过分泌激素支配其他内分泌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等),A错误;垂体是内分泌腺,其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运输到体液中,而是直接分泌到体液中,B错误;甲状腺激素既能作用于下丘脑,也能作用于垂体,C错误。]
4.D [寒冷信号是通过刺激下丘脑,由下丘脑释放TRH来促进垂体分泌更多TSH的,寒冷信号不能直接刺激垂体,A错误;下丘脑释放的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TSH刺激甲状腺分泌T3和T4,B错误;根据题图分析可知,T4经过脱碘作用转变为T3,再由T3负反馈作用于垂体,T4不直接作用于垂体,C错误;T3和T4均含碘,长期缺碘会导致T3和T4合成受阻,进而影响TSH和TRH的分泌,D正确。]
5.(1)条件 大脑皮层 (2)a 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淡盐水或生理盐水
解析 (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为条件反射;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大量饮用清水,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下丘脑合成并由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排尿速率加快。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的角度考虑,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生理盐水或淡盐水,有利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共38张PPT)
第三章 体液调节
课时2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功能。(2)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个部分。(3)激素存在“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4)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可调节水盐平衡。
目录 CONTENTS
1.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
2.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合成的激素
3.感悟真题
自主建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促甲状腺
(阅读教材P50~51,完成填空)
1.下丘脑与垂体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促性腺激素
生长
激素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调节过程
TRH
腺
垂
体
TSH
甲
状
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
抑制
分级
反馈
反馈
3.反馈调节
效果
信息
反馈调节
维持稳态
4.分级调节
激素信号
腺
垂体
内分泌腺
分级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
下丘脑-腺垂体-性腺
[辨正误]
(1)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直接释放到垂体门脉血管的血液中,调节腺垂体的分泌。( )
(2)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控轴在通过激素调节稳态的同时,也维持了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
(3)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 )
提示:并不都是。例如,胰岛和肾上腺髓质直接受神经支配,并不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
√
√
×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原料,缺碘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图1)的首要原因,图2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a、b、c代表3种不同的激素,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激素a、激素b分别是哪种激素?
提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TSH)。
(2)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①和②的效应是什么?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呢?
提示:均为抑制;均为抑制作用减弱。
(3)为什么饮食中长期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提示:TSH不仅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还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提示:饮食长期缺碘,造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偏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造成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进了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引起了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 学以致用 】
D
例1 如图是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具有内分泌功能,但不属于内分泌腺
B.②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束,能够传导动作电位
C.③是腺垂体,能接受下丘脑及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
D.④是垂体后叶,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解析:④是神经垂体(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但这两种激素都是由下丘脑合成的,D错误。
下丘脑的四大功能
C
例2 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B.a表示下丘脑,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②分泌增加
D.激素②促进激素③分泌的调节过程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解析: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A错误;
a表示腺垂体,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
③(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负反馈调节使腺垂体分泌的②(促甲状腺激素)增加,C正确;
②(促甲状腺激素)调节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只存在激素调节,D错误。
A.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B.a表示下丘脑,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②分泌增加
D.激素②促进激素③分泌的调节过程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内分泌主轴中相关腺体(结构)与激素的判断
注:图中a、b、c表示相关腺体或结构,①、②、③表示相关激素
不能
(阅读教材P32~33,完成填空)
1.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
(1)神经垂体不含腺细胞,自身________合成激素。
(2)神经垂体可储存并释放________________合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神经细胞
抗利尿激素
催产素
下丘脑神经细胞
神经垂体
肾小管
集合管
肾小管和集合管
重
吸收
减少
3.水盐平衡(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3.水盐平衡(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1)过程
(2)调节方式:
①____________调节;
②________调节。
大脑
皮层
下丘脑
神经-体液
抗利尿
反馈
×
[辨正误]
(1)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
提示:出汗的过程中会丢失大量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由垂体释放。( )
(3)下丘脑含有渗透压感受器,是渴觉中枢。( )
提示: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
×
(生命科学史情境)1925年,英国生理学家斯塔林(E.Starling)和英国药理学家弗尼(E.Verney)发现抗利尿激素与体内水的排出有密切关系。1953年,美国生物化学家迪维尼奥(V.du Vigneaud)将该物质从神经垂体中纯化出来并对其进行了人工合成。经进一步研究证明: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九肽激素,它是由下丘脑内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的,这些细胞的轴突延伸到神经垂体,其合成的激素运输到神经垂体处储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抗利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说出其在人体内合成及释放的具体部位。
提示:九肽(多肽);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由神经垂体释放。
(2)请据图分析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理: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后,促进含__________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管腔面)融合,使细胞膜(管腔面)上__________蛋白的数量增加,最终促进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对_______的重吸收。
注:小管液指的是肾小囊中的原尿经肾小管流向集合管后的称呼,简单来说指在肾脏内小管的流体。
特异性受体
水通道
水通道
水
(3)机体内的水平衡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某哺乳动物若长时间未饮水,其体内水平衡调节机理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肾小管和集
合管
大脑
皮层
【 学以致用 】
C
例1 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下列关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B.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大量饮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
C.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排尿减少
D.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解析: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错误;
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医护工作者汗流浃背,饮水受限,这个过程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故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B错误;
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受控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使排尿减少,C正确;
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排尿减少,D错误。
B
例2 (2024·十校联盟联考)食物过咸时,人体会产生强烈喝纯水的欲望;但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却需要更多含电解质的饮料而不是纯水。相关机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摄入过多咸的食物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使
下丘脑神经细胞兴奋
B.高渗透压刺激下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C.兴奋从SFO区域传到MnPO区域,神经元兴奋传递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
D.大量喝水会产生饱腹感通过负反馈作用于SFO区域,从而抑制纯水摄取欲望
解析:高渗透压刺激下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错误。
B
1.(2022·浙江1月选考,19)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
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
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解析:体液运输不定向,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A正确;
高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抑制作用,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分泌TSH的抑制作用减弱,但并不是促进作用,B错误;
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如地方性甲状腺肿,C正确;
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TSH减少,TH减少,故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D正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
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
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A
2.(2020·浙江1月选考,13改编)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D.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解析: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的作用,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A正确;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垂体,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B错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腺垂体,C错误;
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D
3.(2019·浙江4月选考,21)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
B.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
C.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
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
解析:神经垂体自身不能合成激素,腺垂体通过分泌激素支配其他内分泌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等),A错误;
垂体是内分泌腺,其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运输到体液中,而是直接分泌到体液中,B错误;
甲状腺激素既能作用于下丘脑,也能作用于垂体,C错误。
D
4.(2020·浙江7月选考,9)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图,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TSH
B.下丘脑通过释放TRH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
C.甲状腺分泌的T4直接作用于垂体而抑制TSH的释放
D.长期缺碘会影响T3、T4、TSH和TRH的分泌
解析:寒冷信号是通过刺激下丘脑,由下丘脑释放TRH来促进垂体分泌更多TSH的,寒冷信号不能直接刺激垂体,A错误;
下丘脑释放的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TSH刺激甲状腺分泌T3和T4,B错误;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T4经过脱碘作用转变为T3,再由T3负反馈作用于垂体,T4不直接作用于垂体,C错误;
T3和T4均含碘,长期缺碘会导致T3和T4合成受阻,进而影响TSH和TRH的分泌,D正确。
A.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TSH
B.下丘脑通过释放TRH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
C.甲状腺分泌的T4直接作用于垂体而抑制TSH的释放
D.长期缺碘会影响T3、T4、TSH和TRH的分泌
条件
5.(2023·浙江6月选考,25节选)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反射。长跑过程中,运动员感到口渴的原因是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__________,产生渴觉。
大脑皮层
(2)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用1 000 mL清水与1 000 mL生理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甲所示。
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________,该曲线的形成原因是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被稀释,渗透压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的角度,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___________________。
a
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淡盐水或生理盐水
解析:(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为条件反射;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大量饮用清水,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下丘脑合成并由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排尿速率加快。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的角度考虑,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生理盐水或淡盐水,有利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第三章 课时精练8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7题,每小题3分,8~11题,每小题4分,共37分。答案P188
【对点强化】
概念1 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
1.下列激素不是由垂体分泌的是( )
生长激素
催乳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2024·北斗星盟联考)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下表为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前30 min和后30 min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10 10~40
甲 10~40 >40
乙 <10 <10
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
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甲、乙两人病变部位不同,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
甲、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高
3.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找出病变的部位,现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测定结果如下表。
项目 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mU·L-1)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2 2
乙 2 29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垂体
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是甲状腺
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
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甲状腺
4.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下丘脑是神经组织,又具有内分泌细胞的功能
下丘脑通过调节腺垂体,实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
如果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低会促进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5.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存在两种联系方式。如图为下丘脑和垂体部分结构模式图,①~④为相关结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③通过下丘脑垂体束②产生直接联系
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
分泌促激素的细胞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通过①的运输作用于垂体前叶④
6.(2024·温州高二期中)人工促进鲤鱼产卵常采用的方法是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理由可能是( )
垂体提取物中就含有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等,能更快地促进性腺发育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只能饲喂不能注射
过多的性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
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鲤鱼提前进入繁殖期,更快产卵
概念2 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合成的激素
7.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血浆渗透压升高
产生渴感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8.(2024·湖州期末)酷暑下,室外作业的工人因“出大力流大汗”常会携带一大壶水解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工人工作时出汗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饮用清水比淡盐水更好
该事例说明人体维持水盐平衡既需要生理性调节,也需要行为调节
炎热缺水的条件引起人体下丘脑产生渴觉,需通过神经调节主动饮水
炎热出汗过程中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9.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
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10.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11.下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血量随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而增加
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使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综合提升】
12.(13分)如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5分)当________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从而使________合成、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进而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________,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2)(2分)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在________上合成,最终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并转移至囊泡膜上。
(3)(2分)据图分析,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4)(4分)据图分析,当抗利尿激素减少时,尿量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课时精练8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1.D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2.C [TSH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A错误。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分级调节的结果,B错误。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升高,注射前TSH的浓度就偏高,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甲状腺;乙注射TRH后,TSH未升高,推测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垂体,C正确。甲、乙两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低下,因此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低,D错误。]
3.C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由题图可知,甲、乙注射TRH前,TSH的浓度均低于正常值,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显著升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
4.C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低,C错误。]
5.C [分泌促激素的细胞属于腺垂体,属于内分泌系统,C错误。]
6.C [如果直接注射性激素,过多的性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生长发育),最终使性腺退化,C正确。]
7.D [当人体水分丢失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由下丘脑合成并由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以减少水分随尿液流失,D项符合题意。]
8.B [出汗时会失去大量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因此饮用淡盐水比清水更好,A错误;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错误;炎热出汗过程中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
9.D [据图分析可知: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D错误。]
10.B [正常人在快速饮用1 L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排尿量增加,随着机体的调节,排尿量又会逐渐恢复,故曲线a表示饮用1 L清水后排尿量的变化,曲线c代表饮用1 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流经血管的血流量增大,B正确;当快速饮用1 L生理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而机体的排尿量将逐渐增加,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C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经垂体释放的,D错误。]
11.B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B错误。]
12.(1)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丘脑 垂体 减少 神经-体液调节 (2)核糖体 (3)易化扩散 (4)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由a过程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减弱,水通道蛋白经由b过程被回收增强(共20张PPT)
课时精练8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D
概念1 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
1.下列激素不是由垂体分泌的是( )
A.生长激素
B.催乳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2.(2024·北斗星盟联考)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下表为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前30 min和后30 min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C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10 10~40
甲 10~40 >40
乙 <10 <10
A.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
B.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C.甲、乙两人病变部位不同,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
D.甲、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高
解析:TSH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A错误。
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分级调节的结果,B错误。
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升高,注射前TSH的浓度就偏高,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甲状腺;乙注射TRH后,TSH未升高,推测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垂体,C正确。
甲、乙两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低下,因此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低,D错误。
3.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找出病变的部位,现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测定结果如下表。
C
项目 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mU·L-1)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2 2
乙 2 29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垂体
B.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是甲状腺
C.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
D.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甲状腺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由题图可知,甲、乙注射TRH前,TSH的浓度均低于正常值,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显著升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是神经组织,又具有内分泌细胞的功能
B.下丘脑通过调节腺垂体,实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C.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
D.如果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低会促进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解析: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低,C错误。
C
5.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存在两种联系方式。如图为下丘脑和垂体部分结构模式图,①~④为相关结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C
A.下丘脑与神经垂体③通过下丘脑垂体束②产生
直接联系
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
C.分泌促激素的细胞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D.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通过①的运输作用于垂体前叶④
解析:分泌促激素的细胞属于腺垂体,属于内分泌系统,C错误。
6.(2024·温州高二期中)人工促进鲤鱼产卵常采用的方法是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理由可能是( )
A.垂体提取物中就含有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等,能更快地促进性腺发育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只能饲喂不能注射
C.过多的性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
D.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鲤鱼提前进入繁殖期,更快产卵
解析:如果直接注射性激素,过多的性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生长发育),最终使性腺退化,C正确。
C
概念2 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合成的激素
7.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解析:当人体水分丢失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由下丘脑合成并由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以减少水分随尿液流失,D项符合题意。
D
8.(2024·湖州期末)酷暑下,室外作业的工人因“出大力流大汗”常会携带一大壶水解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人工作时出汗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饮用清水比淡盐水更好
B.该事例说明人体维持水盐平衡既需要生理性调节,也需要行为调节
C.炎热缺水的条件引起人体下丘脑产生渴觉,需通过神经调节主动饮水
D.炎热出汗过程中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解析:出汗时会失去大量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因此饮用淡盐水比清水更好,A错误;
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错误;
炎热出汗过程中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
B
9.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
D.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A.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
D.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D错误。
10.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解析:正常人在快速饮用1 L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排尿量增加,随着机体的调节,排尿量又会逐渐恢复,故曲线a表示饮用1 L清水后排尿量的变化,曲线c代表饮用1 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错误;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流经血管的血流量增大,B正确;
当快速饮用1 L生理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而机体的排尿量将逐渐增加,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C错误;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经垂体释放的,D错误。
11.下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A.血量随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而增加
B.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
C.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D.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使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B错误。
12.如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细胞外液渗透压
(1)当________________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从而使________合成、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进而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________,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下丘脑
垂体
减少
神经-体液调节
(2)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在________上合成,最终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并转移至囊泡膜上。
(3)据图分析,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分析,当抗利尿激素减少时,尿量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核糖体
易化扩散
含水通道蛋白的囊蛋白的囊泡由a过
程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减弱,水通道蛋白经由b
过程被回收增强
解析:(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从而使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进而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减少,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水通道蛋白作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3)图示中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的跨膜方式为易化扩散。
(4)当抗利尿激素减少时,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由a过程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减弱,水通道蛋白经由b过程被回收增强,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的量减少,最终导致尿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