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4 激素调节内环境稳态及参与“应急”和“应激”反应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正常的血糖浓度为80~120 mg/dL,血糖有三个来源和三个去向。(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它能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3)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4)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参与机体的“应急”和“应激”反应。
概念1 激素调节内环境稳态
(阅读教材P58~59,完成填空)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胰腺
3.血糖平衡的调节
(1)调节过程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2)调节中枢 ________。
(3)调节方式和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提醒 ①胰岛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副交感神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②血糖平衡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但以激素调节为主;③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辨正误]
(1)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够降血糖的激素,但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均有升血糖的作用。( )
(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它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内分泌轴的调控。( )
(生命科学史情境)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进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
(1)请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关于糖尿症“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少)解释的概念模型。
提示:
(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分为 Ⅰ 型和 Ⅱ 型, Ⅰ 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 Ⅱ 型糖尿病机理较为复杂,其中一个原因是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通过注射胰岛素能否治疗因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引起的糖尿病?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一定是糖尿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2024·杭州及周边)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组织,a、b表示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分别是胰岛、肌肉
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
D.分泌激素a和b的细胞都能直接感知血糖浓度
例2 (2024·诸暨期末)糖尿病有两种类型: Ⅰ 型糖尿病和 Ⅱ 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岛β细胞受损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后者是靶细胞膜上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 型糖尿病患者糖原合成量增加
B. Ⅰ 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减少
C. Ⅱ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人
D. Ⅱ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受血糖含量影响
Ⅰ型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的比较
概念2 激素参与“应急”和“应激”反应
(阅读教材P60,完成填空)
1.肾上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2.“应急”与“应激”
[辨正误]
(1)参与应急反应的是糖皮质激素,参与应激反应的是肾上腺素。( )
(2)应激反应中,糖皮质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应对突发状况。( )
(3)肾上腺皮质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主轴的调控,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例中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反应,属于应急反应还是应激反应?主要是由哪种激素大量分泌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情形下,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反应是否受你的意识支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针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2024·北斗星盟联考)人和动物在精神紧张或受到创伤等应激刺激时,糖皮质激素的含量会迅速增加,相关调节过程如图所示(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皮质激素分泌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B.应激刺激下,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也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C.给正常动物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ACTH,其血液中CRH含量上升
D.糖皮质激素参与人体的应激反应,能够增强机体耐受力和抵抗力
例2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内脏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素的分泌,这属于神经调节
B.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
C.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有利于躲避或攻击行为的发生
D.肾上腺素与不同位置血管的相同受体结合,引发血管的舒张或收缩反应
1.(2021·浙江1月选考,17改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
B.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
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2023·浙江1月选考,11)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细胞中的磷酸化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经主动运输进入肝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B.饥饿时,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
C.磷酸化酶a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
D.胰岛素可直接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
3.(2023·新课标卷,1改编)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
B.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经扩散通过细胞膜
C.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
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胞可转变为脂肪
4.(2023·广东卷,8)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但易受运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影响筛查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腹时健康人血糖水平保持恒定
B.空腹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不分泌激素
C.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没有补充
D.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
课时4 激素调节内环境稳态及参与“应急”和“应激”反应
概念1
自主建构
1.肝糖原、肌糖原
2.消化酶 α 非糖物质 β 摄取 储存 利用 抑制
3.(1)β 降低 增加 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升高 (2)下丘脑
(3)神经-体液调节 反馈调节
辨正误
(1)√ (2)√
(3)× 提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内分泌轴的调控。
合作探究
(1)不足 加强 减少 减少 升高 升高
(2)提示:不能;因为这种糖尿病患者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由于胰岛素的受体受损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功能。
(3)提示:不一定,如一次性吃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均可导致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
学以致用
例1 D [甲为胰岛,乙为肝脏,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A错误;胰岛素能促进①②过程,B错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均可升高血糖,C错误。]
例2 B [ Ⅰ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减少,A错误,B正确; Ⅱ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被破坏,胰岛素水平与正常人相同甚至偏高,C错误; Ⅱ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仍然受血糖含量的影响,D错误。]
概念2
自主建构
1.交感-肾上腺髓质 酪氨酸衍生物 肾上腺皮质 类固醇 有害刺激
2.肾上腺素 警觉 糖皮质激素 耐受 抵抗
辨正误
(1)× 提示:参与应急反应的是肾上腺素,参与应激反应的是糖皮质激素。
(2)× 提示:应激反应中,糖皮质激素作用于肝细胞,将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
(3)√
合作探究
(1)提示:应急反应,主要是由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引起的。
(2)提示:不受意识支配;因为应急反应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的结果,交感神经属于植物性神经,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
(3)提示:提高机体的警觉性和应变力,使动物做好逃避或争斗的准备,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学以致用
例1 C [给正常动物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ACTH,将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较多的GC;而血液中GC含量升高,又会抑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CRH,引起血液中CRH含量下降,C错误。]
例2 D [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因此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图a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图b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血管细胞,作用的细胞不同导致结果不同,B正确;当人处于危险的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骨骼肌中血管舒张,使血液更多地流向骨骼肌,增强机体运动能力,C正确;由图b和图c可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不同,导致结果不同,D错误。]
感悟真题
1.D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A正确;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B正确;在血糖水平的维持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相互对抗的关系,C正确;血糖水平的正常维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来实现的,D错误。]
2.B [胰高血糖素只需要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即可发挥作用,不进入细胞,A错误;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会使磷酸化酶b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B正确;酶不能提供活化能,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错误;本题信息与胰岛素无关,D错误。]
3.B [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血糖含量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调节,A正确;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是易化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转运,B错误;血糖浓度升高时,在胰岛素作用下,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脂肪,C、D正确。]
4.D [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非糖物质也可以转化为血糖,使血糖水平保持动态平衡,但不是绝对的恒定,A错误;空腹时糖尿病患者的细胞供能不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α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供能,B错误;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消耗的同时,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对葡萄糖进行补充,C错误;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升高,D正确。](共33张PPT)
第三章 体液调节
课时4
激素调节内环境稳态及参与“应急”和“应激”反应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正常的血糖浓度为80~120 mg/dL,血糖有三个来源和三个去向。(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它能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3)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4)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参与机体的“应急”和“应激”反应。
目录 CONTENTS
1.激素调节内环境稳态
2.激素参与“应急”和“应激”反应
3.感悟真题
自主建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肝糖原、肌糖原
(阅读教材P58~59,完成填空)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胰腺
消化酶
α
非糖物质
β
摄取
储存
利用
抑制
3.血糖平衡的调节
(1)调节过程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2)调节中枢 ________。
(3)调节方式和机制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β
降低
增加
肾上
腺素
胰高血
糖素
升高
下丘脑
神经-体液调节
反馈调节
提醒 ①胰岛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副交感神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②血糖平衡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但以激素调节为主;③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
[辨正误]
(1)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够降血糖的激素,但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均有升血糖的作用。( )
(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它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内分泌轴的调控。( )
提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内分泌轴的调控。
√
×
(生命科学史情境)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进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
(1)请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关于糖尿症“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少)解释的概念模型。
不足
加强
减
少
升高
减少
升高
(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Ⅱ型糖尿病机理较为复杂,其中一个原因是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通过注射胰岛素能否治疗因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引起的糖尿病?为什么?
提示:不能;因为这种糖尿病患者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由于胰岛素的受体受损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功能。
(3)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一定是糖尿病吗?
提示:不一定,如一次性吃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均可导致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
【 学以致用 】
D
例1 (2024·杭州及周边)右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组织,a、b表示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分别是胰岛、肌肉
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
D.分泌激素a和b的细胞都能直接感知血糖浓度
解析:甲为胰岛,乙为肝脏,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A错误;
胰岛素能促进①②过程,B错误;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均可升高血糖,C错误。
B
例2 (2024·诸暨期末)糖尿病有两种类型: Ⅰ型糖尿病和 Ⅱ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岛β细胞受损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后者是靶细胞膜上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型糖尿病患者糖原合成量增加
B. Ⅰ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减少
C. 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人
D. 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受血糖含量影响
解析: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减少,A错误,B正确;
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被破坏,胰岛素水平与正常人相同甚至偏高,C错误;
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仍然受血糖含量的影响,D错误。
Ⅰ型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的比较
交感-肾上腺髓质
(阅读教材P60,完成填空)
1.肾上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酪氨酸衍生物
肾上腺皮质
类固醇
有害刺激
2.“应急”与“应激”
肾上腺素
警觉
糖皮质激素
耐受
抵抗
×
[辨正误]
(1)参与应急反应的是糖皮质激素,参与应激反应的是肾上腺素。( )
提示:参与应急反应的是肾上腺素,参与应激反应的是糖皮质激素。
(2)应激反应中,糖皮质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应对突发状况。( )
提示:应激反应中,糖皮质激素作用于肝细胞,将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
(3)肾上腺皮质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主轴的调控,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
×
√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例中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反应,属于应急反应还是应激反应?主要是由哪种激素大量分泌引起的?
提示:应急反应,主要是由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引起的。
(2)上述情形下,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反应是否受你的意识支配?为什么?
提示:不受意识支配;因为应急反应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的结果,交感神经属于植物性神经,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
(3)上述针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何意义?
提示:提高机体的警觉性和应变力,使动物做好逃避或争斗的准备,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 学以致用 】
C
例1 (2024·北斗星盟联考)人和动物在精神紧张或受到创伤等应激刺激时,糖皮质激素的含量会迅速增加,相关调节过程如图所示(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皮质激素分泌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B.应激刺激下,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也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C.给正常动物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ACTH,其血液中CRH含量上升
D.糖皮质激素参与人体的应激反应,能够增强机体耐受力和抵抗力
解析:给正常动物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ACTH,将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较多的GC;而血液中GC含量升高,又会抑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CRH,引起血液中CRH含量下降,C错误。
A.糖皮质激素分泌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B.应激刺激下,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也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C.给正常动物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ACTH,其血液中CRH含量上升
D.糖皮质激素参与人体的应激反应,能够增强机体耐受力和抵抗力
例2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内脏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素的分泌,这属于神经调节
B.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
C.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有利于躲避或攻击行为的发生
D.肾上腺素与不同位置血管的相同受体结合,引发血管的舒张或收缩反应
A.内脏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素的分泌,这属于神经调节
B.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
C.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有利于躲避或攻击行为的发生
D.肾上腺素与不同位置血管的相同受体结合,引发血管的舒张或收缩反应
解析: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因此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
图a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图b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血管细胞,作用的细胞不同导致结果不同,B正确;
当人处于危险的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骨骼肌中血管舒张,使血液更多地流向骨骼肌,增强机体运动能力,C正确;
由图b和图c可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不同,导致结果不同,D错误。
D
1.(2021·浙江1月选考,17改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
B.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
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A正确;
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B正确;
在血糖水平的维持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相互对抗的关系,C正确;
血糖水平的正常维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来实现的,D错误。
B
2.(2023·浙江1月选考,11)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细胞中的磷酸化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经主动运输进入肝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B.饥饿时,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
C.磷酸化酶a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
D.胰岛素可直接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2
解析:胰高血糖素只需要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即可发挥作用,不进入细胞,A错误;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会使磷酸化酶b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B正确;
酶不能提供活化能,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错误;
本题信息与胰岛素无关,D错误。
A.胰高血糖素经主动运输进入肝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B.饥饿时,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
C.磷酸化酶a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
D.胰岛素可直接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2
B
3.(2023·新课标卷,1改编)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
B.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经扩散通过细胞膜
C.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
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胞可转变为脂肪
解析: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血糖含量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调节,A正确;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是易化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转运,B错误;
血糖浓度升高时,在胰岛素作用下,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脂肪,C、D正确。
D
4.(2023·广东卷,8)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但易受运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影响筛查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腹时健康人血糖水平保持恒定
B.空腹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不分泌激素
C.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没有补充
D.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
解析: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非糖物质也可以转化为血糖,使血糖水平保持动态平衡,但不是绝对的恒定,A错误;
空腹时糖尿病患者的细胞供能不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α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供能,B错误;
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消耗的同时,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对葡萄糖进行补充,C错误;
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升高,D正确。第三章 课时精练10 激素调节内环境稳态及参与“应急”和“应激”反应(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9题,每小题4分,共36分。答案P189
【对点强化】
概念1 激素调节内环境稳态
1.糖类是我们每天摄入量最多的有机物,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胰岛α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②过程和⑥过程只发生在肝脏细胞中
2.(2024·宁波期末)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有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使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兴奋来支配胰岛β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②③均增强了胰岛β细胞的分泌活动
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②和③说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血糖调节中的反馈调节机制能维持机体的稳态
3.(2024·丽水质量监控)胰岛素抵抗(IR)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下列关于IR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IR患者的胰岛β细胞受损
IR患者体内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降低
IR患者体内胰高血糖素浓度低于正常个体
IR患者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结构可能改变
4.(2024·杭州质检)图示为一正常人在摄入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和经受有害刺激后的血糖浓度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示中①过程血糖浓度的上升主要是由胰高血糖素分泌引起的
图示中②过程胰岛素的分泌与副交感神经的反射性的调控无关
图示中③过程中肾上腺的糖皮质激素促进机体形成应急反应
若此人胰岛素受体产生异常,①过程会使其分泌更多胰岛素
5.(2024·精诚联盟联考)碳酸饮料是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其糖类成分经消化后以果糖、葡萄糖等形式进入人体。长期饮用碳酸饮料,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产生甜味感的原因以及影响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TRPM5可能是Ca2+受体
左图中Y物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喝碳酸饮料没有喝白开水解渴,碳酸饮料会使血浆渗透压更高
长期喝碳酸饮料会促进IRS活性,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6.(2023·湖北卷,6改编)为探究环境污染物A对斑马鱼生理的影响,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污染物A溶液处理斑马鱼,实验结果如下表。据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浓度/ (μg·L-1) 指标 0 10 50 100
① 肝糖原含量/(mg·g-1) 25.0±0.6 12.1±0.7 12.0±0.7 11.1± 0.2
② 肝脏丙酮酸含量/(nmol·g-1) 23.6±0.7 17.5±0.2 15.7±0.2 8.8±0.4
③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mIU·mg·prot-1) 43.6±1.7 87.2±1.8 109.1±3.0 120.0±2.1
由②可知机体厌氧呼吸减慢,需氧呼吸加快
由①可知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加快
①②表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
③表明机体生成的葡萄糖增多,血糖浓度持续升高
概念2 激素参与“应急”和“应激”反应
7.“应急”和“应激”是机体受到伤害刺激的状态下,出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该过程中,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起重要调节作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肾上腺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糖皮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酪氨酸衍生物
两种激素都有升血糖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释放水平升高,能使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增加
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交感神经的调控
8.(2024·精诚联盟)人的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组成,分泌激素受交感神经支配
肾上腺素通过导管排到内环境中参与机体的应急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可用于抗过敏
糖皮质激素可以升高血糖,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
9.人在恐惧、剧痛、失血时,在相关神经的作用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机体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应急反应,有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不健康的作息会破坏人体肾上腺素分泌的昼夜节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肾上腺素也可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
肾上腺素分泌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的分级调节
机体的应急反应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结果
【综合提升】
10.(14分)图甲和图乙是与血糖有关的两种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乙中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请分析回答:
(1)(6分)图甲中,影响胰岛β细胞分泌活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图乙中结构①~④的化学本质都是________。进食后,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①②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2分)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让二者血糖浓度变化相当。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分)现有A、B两个糖尿病患者,A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此抗体还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B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③的抗体。两个患者中,通过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浓度的是________。
课时精练10 激素调节内环境稳态及参与“应急”和“应激”反应
1.A [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并且有利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以及转化成非糖物质,A正确;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对①过程无影响,对③过程起抑制作用,B错误;胰岛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对④过程无促进作用,C错误;⑥过程在肝脏、肌肉细胞中均可发生,D错误。]
2.B [①为体液调节,③为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
3.A [胰岛β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因此其不属于胰岛素抵抗,A错误。]
4.D [①过程血糖浓度上升是摄入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浆引起的,A错误;②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兴奋,胰岛素分泌量增多,血糖浓度下降,B错误;糖皮质激素参与机体“应激”反应而非“应急”反应,C错误;若此人胰岛素受体产生异常,①过程会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更多的胰岛素,D正确。]
5.D [Ca2+与TRPM5特异性结合后,会导致该细胞释放神经递质Y,因此TRPM5可能是Ca2+受体,Y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组织液)中,A、B正确;喝碳酸饮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所以喝碳酸饮料没有喝白开水解渴,C正确;长期喝碳酸饮料,葡萄糖、果糖含量多,转化为脂肪酸后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脂肪酸过多会抑制IRS活性,导致葡萄糖转化减弱,引起血糖升高,D错误。]
6.D [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产生丙酮酸,故根据表格中丙酮酸的含量无法判断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快慢,A错误;由①可知,随着A物质浓度增大,肝糖原含量逐渐减小,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减慢,B错误;随着污染物A浓度的增加,肝糖原和丙酮酸含量都下降,糖原可以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分解可转化成丙酮酸,因此不能说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C错误;③中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多,通过增加肝糖原分解等使血糖浓度持续升高,D正确。]
7.A [肾上腺素的化学本质为酪氨酸衍生物,糖皮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A错误。]
8.D [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受交感神经支配,皮质分泌激素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调控,A错误;肾上腺为内分泌腺,无导管,B错误;糖皮质激素的化学本质为类固醇,C错误。]
9.C [根据“人在恐惧、剧痛、失血时,在相关神经的作用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说明肾上腺素分泌受神经直接支配,C错误。]
10.(1)葡萄糖 神经递质 胰高血糖素
(2)蛋白质 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
(3)高 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4)B(共18张PPT)
课时精练10
激素调节内环境稳态及参与“应急”和“应激”反应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A
概念1 激素调节内环境稳态
1.糖类是我们每天摄入量最多的有机物,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α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和⑥过程只发生在肝脏细胞中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α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和⑥过程只发生在肝脏细胞中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并且有利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以及转化成非糖物质,A正确;
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对①过程无影响,对③过程起抑制作用,B错误;
胰岛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对④过程无促进作用,C错误;
⑥过程在肝脏、肌肉细胞中均可发生,D错误。
2.(2024·宁波期末)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有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使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兴奋来支配胰岛β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均增强了胰岛β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C.②和③说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D.血糖调节中的反馈调节机制能维持机体的稳态
解析:①为体液调节,③为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
B
3.(2024·丽水质量监控)胰岛素抵抗(IR)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下列关于IR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IR患者的胰岛β细胞受损
B.IR患者体内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降低
C.IR患者体内胰高血糖素浓度低于正常个体
D.IR患者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结构可能改变
解析:胰岛β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因此其不属于胰岛素抵抗,A错误。
A
4.(2024·杭州质检)图示为一正常人在摄入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和经受有害刺激后的血糖浓度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D
A.图示中①过程血糖浓度的上升主要
是由胰高血糖素分泌引起的
B.图示中②过程胰岛素的分泌与副交感神经的反射性的调控无关
C.图示中③过程中肾上腺的糖皮质激素促进机体形成应急反应
D.若此人胰岛素受体产生异常,①过程会使其分泌更多胰岛素
A.图示中①过程血糖浓度的上升主要
是由胰高血糖素分泌引起的
B.图示中②过程胰岛素的分泌与副交感神经的反射性的调控无关
C.图示中③过程中肾上腺的糖皮质激素促进机体形成应急反应
D.若此人胰岛素受体产生异常,①过程会使其分泌更多胰岛素
解析:①过程血糖浓度上升是摄入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浆引起的,A错误;
②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兴奋,胰岛素分泌量增多,血糖浓度下降,B错误;
糖皮质激素参与机体“应激”反应而非“应急”反应,C错误;
若此人胰岛素受体产生异常,①过程会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更多的胰岛素,D正确。
5.(2024·精诚联盟联考)碳酸饮料是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其糖类成分经消化后以果糖、葡萄糖等形式进入人体。长期饮用碳酸饮料,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产生甜味感的原因以及影响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TRPM5可能是Ca2+受体
B.左图中Y物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C.喝碳酸饮料没有喝白开水解渴,碳酸饮料会使血浆渗透压更高
D.长期喝碳酸饮料会促进IRS活性,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A.TRPM5可能是Ca2+受体
B.左图中Y物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C.喝碳酸饮料没有喝白开水解渴,碳酸饮料会使血浆渗透压更高
D.长期喝碳酸饮料会促进IRS活性,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解析:Ca2+与TRPM5特异性结合后,会导致该细胞释放神经递质Y,因此TRPM5可能是Ca2+受体,Y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组织液)中,A、B正确;
喝碳酸饮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所以喝碳酸饮料没有喝白开水解渴,C正确;
长期喝碳酸饮料,葡萄糖、果糖含量多,转化为脂肪酸后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脂肪酸过多会抑制IRS活性,导致葡萄糖转化减弱,引起血糖升高,D错误。
6.(2023·湖北卷,6改编)为探究环境污染物A对斑马鱼生理的影响,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污染物A溶液处理斑马鱼,实验结果如下表。据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物质浓度/ (μg·L-1) 指标 0 10 50 100
① 肝糖原含量/(mg·g-1) 25.0±0.6 12.1±0.7 12.0±0.7 11.1±
0.2
② 肝脏丙酮酸含量/(nmol·g-1) 23.6±0.7 17.5±0.2 15.7±0.2 8.8±0.4
③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mIU·mg·prot-1) 43.6±1.7 87.2±1.8 109.1±3.0 120.0±2.1
A.由②可知机体厌氧呼吸减慢,需氧呼吸加快
B.由①可知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加快
C.①②表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
D.③表明机体生成的葡萄糖增多,血糖浓度持续升高
解析: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产生丙酮酸,故根据表格中丙酮酸的含量无法判断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快慢,A错误;
由①可知,随着A物质浓度增大,肝糖原含量逐渐减小,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减慢,B错误;
随着污染物A浓度的增加,肝糖原和丙酮酸含量都下降,糖原可以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分解可转化成丙酮酸,因此不能说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C错误;
③中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多,通过增加肝糖原分解等使血糖浓度持续升高,D正确。
概念2 激素参与“应急”和“应激”反应
7.“应急”和“应激”是机体受到伤害刺激的状态下,出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该过程中,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起重要调节作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糖皮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酪氨酸衍生物
B.两种激素都有升血糖的作用
C.糖皮质激素释放水平升高,能使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增加
D.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交感神经的调控
解析:肾上腺素的化学本质为酪氨酸衍生物,糖皮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A错误。
A
8.(2024·精诚联盟)人的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组成,分泌激素受交感神经支配
B.肾上腺素通过导管排到内环境中参与机体的应急反应
C.糖皮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可用于抗过敏
D.糖皮质激素可以升高血糖,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
解析: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受交感神经支配,皮质分泌激素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调控,A错误;
肾上腺为内分泌腺,无导管,B错误;
糖皮质激素的化学本质为类固醇,C错误。
D
9.人在恐惧、剧痛、失血时,在相关神经的作用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机体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应急反应,有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不健康的作息会破坏人体肾上腺素分泌的昼夜节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也可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B.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
C.肾上腺素分泌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的分级调节
D.机体的应急反应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结果
解析:根据“人在恐惧、剧痛、失血时,在相关神经的作用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说明肾上腺素分泌受神经直接支配,C错误。
C
10.图甲和图乙是与血糖有关的两种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乙中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影响胰岛β细胞分泌活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结构①~④的化学本质都是________。进食后,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①②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让二者血糖浓度变化相当。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A、B两个糖尿病患者,A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此抗体还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B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③的抗体。两个患者中,通过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浓度的是________。
葡萄糖
神经递质
胰高血糖素
蛋白质
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
高
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
的GIP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B
解析:(1)图甲中,作用于胰岛β细胞并影响其分泌活动的物质有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2)图乙中,结构①~④是细胞膜上和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进食后,GIP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GIP和胰岛素通过作用于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浓度。(3)由图可知,血糖浓度升高和GIP均能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让二者血糖浓度变化相当,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原因是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4)两个患者中,B体内有作用于结构③的抗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无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注射的胰岛素能与受体结合,可有效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浓度;A体内有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注射的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不能降低血糖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