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四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第四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5 10:59:44

文档简介

课时5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体温的恒定。
概念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
              
(阅读教材P63~64,完成填空)
1.激素调节的特点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辨正误]
(1)在紧张恐惧时,人体肾上腺素会在短时间内分泌增加,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
(2)肾上腺素随体液运输作用于人体,人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
(3)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即恢复至安静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反应较缓慢。(  )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体液中的一些物质,如CO2,可以作为神经调节需要感受的信号源。下图为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CO2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填“体液调节”或“激素调节”),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_。
(2)剧烈运动时,通过调节,使呼吸加快,能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O2,通过__________满足剧烈运动时对能量的需求。
(3)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____________的目的。
【学以致用】
例1 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
B.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激素和酶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
C.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号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也一定能产生酶
动物激素、酶、神经递质的比较
提醒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一些特殊细胞产生的,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也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例2 图一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已知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图二表示激素的传送方式,远距分泌是指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的方式,自分泌是指激素经分泌之后可作用于分泌该激素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结构是下丘脑,其分泌的激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二的神经分泌
B.③含量过高时,①、②含量均下降,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
C.③④的分泌传送方式属于远距分泌,均存在自分泌传送
D.从图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③的生理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
常见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激素名称 靶器官(或靶细胞)
甲状腺激素 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胰岛素 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胰高血糖素 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
概念2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阅读教材P64~66,完成填空)
1.体温平衡
2.体温调节的过程
(1)寒冷条件
(2)炎热条件
3.调节方式
体温调节过程主要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即以________调节为主导,内分泌腺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体温稳态的维持是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辨正误]
(1)某人发高烧时,体温持续维持在39.5 ℃,说明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2)内分泌系统可参与体温调节。(  )
(3)蒸发是非常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
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冬泳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其独特的健身功效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冬泳对改善血管缩舒功能,防止血管硬化以及降低血栓形成等方面效果尤其显著,所以冬泳也被称为“血管体操”。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冬泳爱好者刚入水时,会感觉到冷。请尝试写出冷觉形成的神经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冬泳过程中,冬泳爱好者体内酶的活性如何变化?尝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激素调节的角度分析,冬泳爱好者入水后,机体是如何增加产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某同学因为感冒引起发热,体温较长时间维持在38.5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体温上升期产热量____________散热量;体温维持在38.5 ℃的过程中,产热量____________散热量。
(2)发热过程中,该同学总是感到没有食欲,这可能与其体内的消化酶活性________有关。
(3)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你认为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以哪种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2024·浙北G2联考)2021年5月25日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中,因极端天气导致21人遇难,较多选手出现“失温”现象。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意识模糊、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甚至造成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时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B.“失温”出现的症状与机体细胞中相关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
C.失温初期,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
D.“失温”现象的发生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盘点体温调节中的“一”“二”“三”
提醒 仅在体温持续上升时,产热>散热;仅在体温持续下降时,产热<散热;体温稳定不变(不一定是37 ℃)时,产热=散热。
例2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C.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人体出汗、蒸发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1.(2022·浙江6月选考,14)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2.(2018·浙江11月选考,改编)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
B.当人体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汗液蒸发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C.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内
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始终相等
3.(2016·浙江10月选考)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代谢产热
B.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
C.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
D.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
4.(2023·湖南卷,6)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可通过调节骨细胞活动以维持血钙稳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T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降低血钙
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
C.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将引起CT分泌增加
D.长时间的高血钙可导致甲状旁腺增生
课时5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概念1
自主建构
1.选择性 受体 很大 受体的分布 生理效应 灭活 动态平衡 很低 高效能 活性 逐级放大
2.反射弧 迅速 肌肉收缩 腺体分泌 体液运输 比较长 调节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辨正误
(1)√ (2)√ 
(3)× 提示: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神经调节慢,这是从两种调节方式的启动方面进行比较,但启动后,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因此恐惧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即恢复至安静水平。
合作探究
(1)体液调节 脑干 (2)需氧呼吸 (3)呼吸中枢
学以致用
例1 C [神经递质大多是有机物,也有一些是无机物,A错误;酶发挥作用后不失活,B错误;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D错误。]
例2 B [下丘脑既能够接受大脑皮层传来的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其所分泌的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体液运输到垂体发挥作用,其传送方式属于图二的神经分泌,A正确;③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B错误;已知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所以③、④两种激素均可以作用于分泌它们的细胞,存在自分泌传送,C正确;从图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过程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运输,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概念2
自主建构
1.皮肤 肌肉 内脏、肌肉、脑 
2.(2)温觉 扩张 增加
3.神经 神经-体液
辨正误
(1)× 提示:只要体温恒定,产热量就等于散热量。
(2)√ (3)√
合作探究
1.(1)提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2)提示: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人是恒温动物,在冬泳时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3)提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产热。
2.(1)> = (2)下降 (3)提示:以神经调节为主。
学以致用
例1 C [失温初期,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C错误。]
例2 B [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而使体温维持稳定,必须产热=散热,故b1>b2,B错误。]
感悟真题
1.A [寒冷刺激下,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方法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增加产热的措施包括骨骼肌不由自主收缩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等,减少散热的措施包括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其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因此选A。]
2.B [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会发生不自主战栗,且受神经支配,A错误;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表,C错误;当人体因病体温上升时,机体的产热量将大于散热量,D错误。]
3.D [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A错误;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进行,B错误;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皮下血管壁上的肌肉,C错误;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因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增加产热,D正确。]
4.D [由题图可知,CT增加,使成骨细胞活动增强,破骨细胞活动减弱,导致骨量增加,使血钙下降,A正确;由题图可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则PTH分泌增加,破骨细胞活动增强,使骨量下降,引起骨质疏松,B正确;由题图可知,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会导致血钙异常升高,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甲状腺C细胞CT分泌增加,C正确;由题图可知,长时间高血钙,会引起负反馈调节,促进甲状腺C细胞分泌增加,而非甲状旁腺增生,D错误。](共34张PPT)
第三章 体液调节 
课时5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体温的恒定。
目录 CONTENTS
1.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
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3.感悟真题
自主建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选择

(阅读教材P63~64,完成填空)
1.激素调节的特点
受体
很大
受体的分布
生理效应
灭活
动态平衡
很低
高效能
活性
逐级放大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反射弧
迅速
肌肉收缩
腺体分泌
体液运输
比较长
调节细胞内
的代谢过程

[辨正误]
(1)在紧张恐惧时,人体肾上腺素会在短时间内分泌增加,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
(2)肾上腺素随体液运输作用于人体,人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
(3)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即恢复至安静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反应较缓慢。( )
提示: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神经调节慢,这是从两种调节方式的启动方面进行比较,但启动后,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因此恐惧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即恢复至安静水平。

×
体液调节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体液中的一些物质,如CO2,可以作为神经调节需要感受的信号源。下图为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CO2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_(填“体液调节”或“激素调节”),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
(2)剧烈运动时,通过调节,使呼吸加快,能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O2,通过____________满足剧烈运动时对能量的需求。
(3)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__________的目的。
脑干
需氧呼吸
呼吸中枢
【 学以致用 】
C
例1 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
B.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激素和酶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
C.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号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也一定能产生酶
解析:神经递质大多是有机物,也有一些是无机物,A错误;
酶发挥作用后不失活,B错误;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D错误。
动物激素、酶、神经递质的比较
提醒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一些特殊细胞产生的,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也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例2 图一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已知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图二表示激素的传送方式,远距分泌是指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的方式,自分泌是指激素经分泌之后可作用于分泌该激素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结构是下丘脑,其分泌的激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二的神经分泌
B.③含量过高时,①、②含量均下降,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
C.③④的分泌传送方式属于远距分泌,均存在自分泌传送
D.从图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③的生理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
B
解析:下丘脑既能够接受大脑皮层传来的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其所分泌的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体液运输到垂体发挥作用,其传送方式属于图二的神经分泌,A正确;
③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B错误;
已知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所以③、④两种激素均可以作用于分泌它们的细胞,存在自分泌传送,C正确;
从图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过程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运输,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A.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结构是下丘脑,其分泌的激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二的神经分泌
B.③含量过高时,①、②含量均下降,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
C.③④的分泌传送方式属于远距分泌,均存在自分泌传送
D.从图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③的生理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
常见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激素名称 靶器官(或靶细胞)
甲状腺激素 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胰岛素 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胰高血糖素 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
1.体温平衡
皮肤
(阅读教材P64~66,完成填空)
1.体温平衡
肌肉
内脏、肌肉、脑
2.体温调节的过程
(1)寒冷条件
(2)炎热条件


扩张
增加
3.调节方式
体温调节过程主要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即以________调节为主导,内分泌腺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体温稳态的维持是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神经
神经-体液
×
[辨正误]
(1)某人发高烧时,体温持续维持在39.5 ℃,说明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提示:只要体温恒定,产热量就等于散热量。
(2)内分泌系统可参与体温调节。( )
(3)蒸发是非常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


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冬泳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其独特的健身功效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冬泳对改善血管缩舒功能,防止血管硬化以及降低血栓形成等方面效果尤其显著,所以冬泳也被称为“血管体操”。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冬泳爱好者刚入水时,会感觉到冷。请尝试写出冷觉形成的神经传导途径。
提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2)在冬泳过程中,冬泳爱好者体内酶的活性如何变化?尝试解释其原因。
提示: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人是恒温动物,在冬泳时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3)从激素调节的角度分析,冬泳爱好者入水后,机体是如何增加产热的?
提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产热。
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某同学因为感冒引起发热,体温较长时间维持在38.5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体温上升期产热量_____散热量;体温维持
在38.5 ℃的过程中,产热量_____散热量。
(2)发热过程中,该同学总是感到没有食欲,这可能与其体内的消化酶活性______有关。
(3)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你认为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以哪种为主?
提示:以神经调节为主。
>

下降
【 学以致用 】
C
例1 (2024·浙北G2联考)2021年5月25日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中,因极端天气导致21人遇难,较多选手出现“失温”现象。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意识模糊、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甚至造成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时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B.“失温”出现的症状与机体细胞中相关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
C.失温初期,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
D.“失温”现象的发生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失温初期,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C错误。
盘点体温调节中的“一”“二”“三”
提醒 仅在体温持续上升时,产热>散热;仅在体温持续下降时,产热<散热;体温稳定不变(不一定是37 ℃)时,产热=散热。
例2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C.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人体出汗、蒸发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B
解析: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而使体温维持稳定,必须产热=散热,故b1>b2,B错误。
A
1.(2022·浙江6月选考,14)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解析:寒冷刺激下,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方法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增加产热的措施包括骨骼肌不由自主收缩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等,减少散热的措施包括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其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因此选A。
B
2.(2018·浙江11月选考,改编)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
B.当人体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汗液蒸发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C.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内
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始终相等
解析: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会发生不自主战栗,且受神经支配,A错误;
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表,C错误;
当人体因病体温上升时,机体的产热量将大于散热量,D错误。
D
3.(2016·浙江10月选考)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代谢产热
B.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
C.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
D.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
解析: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A错误;
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进行,B错误;
温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皮下血管壁上的肌肉,C错误;
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因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增加产热,D正确。
D
4.(2023·湖南卷,6)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可通过调节骨细胞活动以维持血钙稳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T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降低血钙
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
C.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将引起CT分泌增加
D.长时间的高血钙可导致甲状旁腺增生
A.CT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降低血钙
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
C.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将引起CT分泌增加
D.长时间的高血钙可导致甲状旁腺增生
解析:由题图可知,CT增加,使成骨细胞活动增强,破骨细胞活动减弱,导致骨量增加,使血钙下降,A正确;
由题图可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则PTH分泌增加,破骨细胞活动增强,使骨量下降,引起骨质疏松,B正确;
由题图可知,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会导致血钙异常升高,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甲状腺C细胞CT分泌增加,C正确;
由题图可知,长时间高血钙,会引起负反馈调节,促进甲状腺C细胞分泌增加,而非甲状旁腺增生,D错误。第三章 课时精练11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答案P189
【对点强化】
概念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特点
1.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激素是信号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激素只对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的代谢起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2.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3.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4.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据图可知,内外刺激a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做出反应
在血糖调节中,胰岛可以作为效应器
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图中c的胰岛α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若图中的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则该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b的发育和功能
5.(2023·金华高二期末)下图为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的方式,能将信号分子特异性地传送至靶细胞
图1、图2两种方式的信号分子在起作用后均会被清除
相比较而言,图1信息交流方式作用的范围更广
下丘脑对甲状腺的调节属于图1的信息交流方式
6.某玻璃廊桥在悬崖上悬空建立,垂直高度为700 m。在其上行走时,人们心跳不自主地加速且久久不能平静,其原因一方面是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于肾上腺,使之分泌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另一方面是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肾上腺在这个调节中属于效应器的组成部分
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
心跳不自主地加速体现了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心跳久久不能平静说明神经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7.(2024·诸暨市高二质检)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通过C→D→E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概念2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2024·湖州期末)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各种变化,如大量出汗,心跳加快等。回答第8~9题。
8.下列关于剧烈运动时人体出现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心跳加快是由于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增加刺激了副交感神经兴奋
心跳加快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了肌肉细胞对乳酸的吸收利用
大量出汗是由于运动时强烈的厌氧呼吸产生了大量水分
大量出汗有助于运动时机体产生的大量热量及时散失
9.与安静状态相比,剧烈运动时( )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胰岛α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含量减少
10.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相对值)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若①为25 ℃条件,则②可能为0 ℃环境
在时间②内,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来增加产热
在时间②内,体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
在时间②内,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
1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只存在于下丘脑中
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需氧呼吸完成
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的散热机制为图中的E和F
图中B→C→G途径表示神经调节过程
12.(2024·台州质量评估)冬奥会比赛过程中,冰雪运动员体内发生支气管扩张、心跳加速等多种生理过程的改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寒冷环境中运动员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即刻调动
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运动员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控轴的分级调节增加产热量
13.(2024·百校联盟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正确的是( )
某人持续38 ℃高烧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在安静状态下,产热过程全部发生于肝脏
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只存在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也可以发生
【综合提升】
14.(11分)(2024·金华十校联考)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下丘脑细胞周围充满了脑脊液,脑脊液属于人体的________。
(2)(1分)当人口渴时,下丘脑某些细胞会增加激素c的生成,从而减少尿量,激素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分)寒冷刺激能作用于体表的________________,所产生的信息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具有________信息的功能,再由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皮肤毛细血管等做出适当的反应。同时,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________________促进腺体B分泌激素,腺体B表示的是________。
(4)(4分)当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使________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增加,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位于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出神经进一步促进胰岛细胞分泌激素a作用于靶细胞,该传出神经属于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课时精练11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1.B [人体内的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微量有机物,A正确;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的代谢起调节作用,B错误,C正确;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D正确。]
2.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体温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C错误;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控,D正确。]
3.C [成年后仍会分泌生长激素,只是分泌量减少,A错误;胰岛素是唯一一种降低血糖的激素,B错误;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C正确;神经中枢可以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还可以通过合成和分泌激素来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可合成抗利尿激素,D错误。]
4.C [据图分析可知,内外刺激a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做出反应,A正确;在血糖调节中,胰岛可以作为效应器,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B正确;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图中c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增强,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生长发育,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若图中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则可影响神经系统b的发育和功能,D正确。]
5.A [图1的方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激素)随体液运输,其运输没有特异性,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A错误;图1信号分子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而图2信号分子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相比较而言,图1信号交流方式是通过体液传送,作用的范围更广,作用时间更长,C正确;下丘脑对甲状腺的调节主要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进行,属于图1的信息交流方式,D正确。]
6.D [心跳久久不能平静说明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神经调节作用时间一般较短,D错误。]
7.D [体温调节过程中,通过反射弧使效应器(如皮肤)作出反应属于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参与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为神经调节,C正确;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有神经、激素的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8.D [心跳加快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增加,A错误;心跳加快促进血液循环,而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B错误;厌氧呼吸不产生水,大量出汗是为了维持机体体温平衡,C错误;剧烈运动增加了产热,所以大量出汗有助于运动时机体产生的大量热量及时散失,以维持机体体温平衡,D正确。]
9.B [剧烈运动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胰岛α细胞分泌活动增强,汗腺分泌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增加,故选B。]
10.C [①→②的过程中,血流量减少,说明人体进入寒冷环境中,A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来增加产热,B正确;由于人是恒温动物,则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错误;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11.A [人体的温度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D途径是骨骼肌战栗产生热量,是通过需氧呼吸完成的,B正确;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汗腺分泌汗液,C正确;图中的B→C→G途径表示通过神经调节引起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的分泌,故为神经调节,D正确。]
12.A [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体温稳定,所以产热量和散热量是相等的,A错误;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促进机体有机物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C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D正确。]
13.D [持续38℃高烧时,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A错误;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内脏、肌肉、脑的活动产生热量,B错误;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血糖调节的过程中既存在体液调节,也存在神经调节,C错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均在下丘脑,所以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也可以发生,D正确。]
14.(1)内环境(细胞外液)
(2)抗利尿激素
(3)温度感受器(冷觉感受器) 神经冲动 整合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4)胰岛β 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副交感神经(共26张PPT)
课时精练11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B
概念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特点
1.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是信号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激素只对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的代谢起调节作用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解析:人体内的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微量有机物,A正确;
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的代谢起调节作用,B错误,C正确;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D正确。
2.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
体温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B正确;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C错误;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控,D正确。
C
3.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解析:成年后仍会分泌生长激素,只是分泌量减少,A错误;
胰岛素是唯一一种降低血糖的激素,B错误;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C正确;
神经中枢可以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还可以通过合成和分泌激素来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可合成抗利尿激素,D错误。
C
4.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据图可知,内外刺激a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做出反应
B.在血糖调节中,胰岛可以作为效应器
C.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图中c的胰岛α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D.若图中的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则该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b的发育和功能
A.据图可知,内外刺激a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做出反应
B.在血糖调节中,胰岛可以作为效应器
C.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图中c的胰岛α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D.若图中的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则该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b的发育和功能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内外刺激a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做出反应,A正确;
在血糖调节中,胰岛可以作为效应器,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B正确;
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图中c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增强,C错误;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生长发育,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若图中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则可影响神经系统b的发育和功能,D正确。
5.(2023·金华高二期末)下图为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图1的方式,能将信号分子特异性地传送至靶细胞
B.图1、图2两种方式的信号分子在起作用后均会被清除
C.相比较而言,图1信息交流方式作用的范围更广
D.下丘脑对甲状腺的调节属于图1的信息交流方式
A.图1的方式,能将信号分子特异性地传送至靶细胞
B.图1、图2两种方式的信号分子在起作用后均会被清除
C.相比较而言,图1信息交流方式作用的范围更广
D.下丘脑对甲状腺的调节属于图1的信息交流方式
解析:图1的方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激素)随体液运输,其运输没有特异性,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A错误;
图1信号分子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而图2信号分子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相比较而言,图1信号交流方式是通过体液传送,作用的范围更广,作用时间更长,C正确;
下丘脑对甲状腺的调节主要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进行,属于图1的信息交流方式,D正确。
6.某玻璃廊桥在悬崖上悬空建立,垂直高度为700 m。在其上行走时,人们心跳不自主地加速且久久不能平静,其原因一方面是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于肾上腺,使之分泌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另一方面是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在这个调节中属于效应器的组成部分
B.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
C.心跳不自主地加速体现了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D.心跳久久不能平静说明神经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解析:心跳久久不能平静说明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神经调节作用时间一般较短,D错误。
D
7.(2024·诸暨市高二质检)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通过C→D→E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解析:体温调节过程中,通过反射弧使效应器(如皮肤)作出反应属于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参与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
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
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为神经调节,C正确;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有神经、激素的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A.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通过C→D→E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概念2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2024·湖州期末)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各种变化,如大量出汗,心跳加快等。回答第8~9题。
8.下列关于剧烈运动时人体出现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跳加快是由于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增加刺激了副交感神经兴奋
B.心跳加快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了肌肉细胞对乳酸的吸收利用
C.大量出汗是由于运动时强烈的厌氧呼吸产生了大量水分
D.大量出汗有助于运动时机体产生的大量热量及时散失
D
解析:心跳加快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增加,A错误;
心跳加快促进血液循环,而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B错误;
厌氧呼吸不产生水,大量出汗是为了维持机体体温平衡,C错误;
剧烈运动增加了产热,所以大量出汗有助于运动时机体产生的大量热量及时散失,以维持机体体温平衡,D正确。
9.与安静状态相比,剧烈运动时(  )
A.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B.胰岛α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C.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D.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含量减少
解析:剧烈运动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胰岛α细胞分泌活动增强,汗腺分泌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增加,故选B。
B
10.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相对值)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若①为25 ℃条件,则②可能为0 ℃环境
B.在时间②内,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来增加产热
C.在时间②内,体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
D.在时间②内,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
A.若①为25 ℃条件,则②可能为0 ℃环境
B.在时间②内,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来增加产热
C.在时间②内,体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
D.在时间②内,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
解析:①→②的过程中,血流量减少,说明人体进入寒冷环境中,A正确;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来增加产热,B正确;
由于人是恒温动物,则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错误;
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1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只存在于下丘脑中
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需氧呼吸完成
C.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的散热机制为图中的E和F
D.图中B→C→G途径表示神经调节过程
解析:人体的温度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
D途径是骨骼肌战栗产生热量,是通过需氧呼吸完成的,B正确;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汗腺分泌汗液,C正确;
图中的B→C→G途径表示通过神经调节引起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的分泌,故为神经调节,D正确。
12.(2024·台州质量评估)冬奥会比赛过程中,冰雪运动员体内发生支气管扩张、心跳加速等多种生理过程的改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中运动员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B.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即刻调动
C.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D.运动员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控轴的分级调节增加产热量
A
解析: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体温稳定,所以产热量和散热量是相等的,A错误;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促进机体有机物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
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C正确;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D正确。
13.(2024·百校联盟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正确的是(  )
A.某人持续38 ℃高烧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在安静状态下,产热过程全部发生于肝脏
C.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只存在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D.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也可以发生
解析:持续38 ℃高烧时,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A错误;
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内脏、肌肉、脑的活动产生热量,B错误;
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血糖调节的过程中既存在体液调节,也存在神经调节,C错误;
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均在下丘脑,所以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也可以发生,D正确。
D
14.(2024·金华十校联考)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细胞周围充满了脑脊液,脑脊液属于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口渴时,下丘脑某些细胞会增加激素c的生成,从而减少尿量,激素c是________________。
内环境(细胞外液)
抗利尿激素
(3)寒冷刺激能作用于体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产生的信息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具有_______信息的功能,再由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皮肤毛细血管等做出适当的反应。同时,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________________促进腺体B分泌激素,腺体B表示的是________。
温度感受器(冷觉感受器)
神经冲动
整合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4)当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使________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增加,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同时,位于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出神经进一步促进胰岛细胞分泌激素a作用于靶细胞,该传出神经属于__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胰岛β
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抑制非糖物质转
化为葡萄糖
副交感神经
解析:(1)脑脊液是下丘脑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故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2)当人口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某些细胞会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故激素c是抗利尿激素。
(3)寒冷刺激能作用于体表的冷觉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具有整合信息的功能,再由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皮肤毛细血管等效应器做出适当的反应。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的作用,能够增加产热,故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4)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降低血糖。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位于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进一步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