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三节 体液免疫与免疫接种(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第三节 体液免疫与免疫接种(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5 11:07:43

文档简介

课时4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和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特异性免疫可通过体液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免疫应答以及免疫接种”,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主导,效应B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以清除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2)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概念1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
              
(阅读教材P82~83,完成填空)
1.抗体
2.体液免疫的过程
提醒 ①B细胞活化的两个条件:抗原的直接刺激;被抗原-MHC复合体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的接触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刺激;②体液免疫的对象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③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④效应B细胞可来自初始B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辨正误]
(1)效应B细胞表面没有相应抗原的受体,不能识别抗原。(  )
(2)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
(3)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B细胞。(  )
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
全世界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超过30万,死亡率约10%。蛇毒的成分复杂,主要是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多肽。被毒蛇咬伤后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对伤口进行清创并进行解毒治疗,其中最有效的是注射相应的蛇毒抗毒素血清。
(1)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要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能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血清为什么会有治疗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蛇毒抗毒素是什么物质?为什么治疗时要用相应的蛇毒抗毒素血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28天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机体针对它们产生的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浓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第56天时再同时注射m抗原和n抗原,请你预测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产生情况,并在题中曲线图上画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2024·温州新力量联盟)下图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Ⅰ具有促进细胞C增殖的作用
B.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A、B和C
C.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细胞A和干扰素可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抗原、抗体和细胞因子的比较
比较项目 抗原 抗体 细胞因子
概念 所有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所产生的小分子蛋白质,在免疫细胞分化、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特点 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及特异性 特异性 特异性
化学本质 蛋白质、多糖、脂类 蛋白质 蛋白质
分布 既可以游离,也可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
例2 下列关于激素、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受体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B.激素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C.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即被回收
D.激素、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有机物
三大信号分子的比较
概念2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阅读教材P83~84,完成填空)
1.现有疫苗的三种类型
2.免疫方式
[辨正误]
(1)注射新冠疫苗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属于被动免疫。(  )
(2)单独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不能作为无咬伤预防的长效手段。(  )
(3)疫苗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
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截至2021年10月17日,全球累计接种新冠疫苗已经超过50亿剂次,其中全球接种中国的新冠疫苗超过25亿剂次。
(1)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初次注射后,B淋巴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细胞群和________细胞群。前者可分泌特异性________,后者可较长时间内保持对相关抗原的记忆。
(2)通过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预防新冠感染属于__________(填“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
(3)再次注射该疫苗时,____________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从而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两次或更多次接种该疫苗,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提供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长期免疫力。
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手足口病是婴幼儿中常见的传染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多达20种以上,其中EV71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疫苗的研发与接种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1)EV71的蛋白质外壳主要由VP1~VP4四种蛋白质组成,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最不适宜作为疫苗的是VP4,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V71疫苗需要注射两次,前后间隔1个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该疫苗后,病毒蛋白作为__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性免疫反应。一旦EV71侵入接种过该疫苗的机体,__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________宿主细胞。
【学以致用】
例1 (2024·北斗星联盟考)广泛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和核酸检测是新冠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可以用于患者的治疗
B.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出现核酸检测呈阳性,而抗体检测呈阴性的情况
C.多次接种可以使体内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
D.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 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率
比较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例2 (2023·湖南卷,11)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与凝集素的区别
(1)外毒素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外的一种对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毒性强,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2)类毒素是指一些经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但仍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毒素,也叫无毒抗原。
(3)抗毒素是指某种抗体或含有某种抗体的免疫血清,能“中和”相应毒素。
(4)在免疫学中,凝集素是一种抗体,它能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
1.(2022·浙江6月选考,19)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被动免疫
B.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C.促进致敏B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D.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属于主动免疫
2.(2021·浙江1月选考,20,改编)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感染疫情,新冠感染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B.给重症新冠感染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3.(2020·浙江7月选考,5,改编)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感染患者
4.(2022·浙江1月选考,25改编)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己”的分子标志进行特异识别;②淋巴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数量巨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针对胞外毒素,事件①中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可能被任何一种胞外毒素致敏
B.针对异体移植细胞,事件①中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信息
C.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细胞因子
D.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协同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
5.(2011·浙江卷,4)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6.(2023·浙江6月选考,14)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
B.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
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
D.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
课时4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和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概念1
自主建构
1.蛋白质 Y 特异性 病原体 毒素
2.细胞因子 记忆B细胞 抗体
3.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效应B 病毒 病原体 毒素 效应细胞毒性T 效应B 沉淀或细胞集团
辨正误
(1)√ 
(2)× 提示:记忆B细胞不会产生抗体。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再由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3)× 提示:初次免疫时,效应B细胞只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二次免疫时,效应B细胞不仅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也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合作探究
1.(1)提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
(2)提示:灭毒的蛇毒液相当于抗原,可以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产生以后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3)提示:抗体产生以后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的治疗作用其实是抗体的治疗作用;蛇毒抗毒素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只有相应的蛇毒抗毒素血清中的抗毒素才能抵抗该蛇毒。
2.(1)提示:28天前注射过m抗原,因此,此次注射m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二次免疫,而注射n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初次免疫。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加迅速、高效,产生的抗体浓度更大。
(2)提示 
学以致用
例1 B [细胞A、B、C、D分别为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和效应B细胞,物质Ⅰ和Ⅱ分别是细胞因子和抗体。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吞噬细胞只能非特异性识别病菌,B错误;细胞因子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吞噬细胞和干扰素可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D正确。]
例2 A [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受体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A正确;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特定的分泌腺或分泌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但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B错误;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而不是被回收,C错误;激素不一定是小分子,如胰岛素,D错误。]
概念2
自主建构
1.灭活 减毒 成分 产物
2.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 抗体(抗血清)
辨正误
(1)× 提示:注射新冠疫苗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2)√ 
(3)× 提示:某些疫苗需要注射,某些疫苗可以口服,如脊髓灰质炎糖丸。
合作探究
1.(1)抗原 效应B 记忆B 抗体 (2)主动免疫 (3)记忆B
(4)效应 记忆 
2.(1)提示:VP4在病毒内部,不易被免疫细胞识别。
(2)提示: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获得对EV71的长期免疫力。
(3)抗原 特异 记忆B细胞 效应B 侵染
学以致用
例1 A [接种疫苗属于主动免疫,用于预防传染病等,一般不能用于患者的治疗,A错误。]
例2 B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
感悟真题
1.C [接种疫苗,能促进机体积累更多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属于主动免疫,A错误;一种疫苗只能促进机体产生特定的淋巴细胞,属于主动免疫,B错误;促进致敏B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C正确;抗体不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D错误。]
2.B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A正确;注射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但不能用于治疗重症患者,B错误;多次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可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D正确。]
3.A [接种某种流感疫苗引发的特异性免疫只针对这种特定的病原体,并不会对各种流感病毒都产生免疫能力,A错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B正确;接种疫苗后机体可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保存较长时间,故接种疫苗比注射血清(被动免疫)可使机体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C正确;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中存在相应抗体,因此其血清可以用于治疗新冠感染患者,D正确。]
4.B [B淋巴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一个B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A错误;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但不是在胸腺中大量增殖,C错误;记忆细胞不会杀灭、清除病原体,而是形成免疫记忆,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出效应细胞,D错误。]
5.A [主动免疫是指通过口服或注射疫苗,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起二次免疫应答,两次或更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被动免疫就是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而获得免疫力,被动免疫中,受体可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故选A。]
6.C [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进而发生“免疫逃逸”,A正确;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进而发生“免疫逃逸”,B正确;若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则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物质会使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免疫加强,C错误;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进而发生“免疫逃逸”,D正确。](共42张PPT)
第四章 免疫调节 
课时4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和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特异性免疫可通过体液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免疫应答以及免疫接种”,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主导,效应B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以清除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2)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目录 CONTENTS
1.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
2.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3.感悟真题
自主建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蛋白质
(阅读教材P82~83,完成填空)
1.抗体
Y
特异性
病原体
毒素
2.体液免疫的过程




记忆
B细

抗体
提醒 ①B细胞活化的两个条件:抗原的直接刺激;被抗原-MHC复合体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的接触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刺激;②体液免疫的对象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③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④效应B细胞可来自初始B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效应细胞毒性
T细胞
效应
B
病毒
病原体
毒素
效应细胞毒性T
效应B
沉淀或细胞集团

[辨正误]
(1)效应B细胞表面没有相应抗原的受体,不能识别抗原。( )
(2)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
提示:记忆B细胞不会产生抗体。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再由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3)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B细胞。( )
提示:初次免疫时,效应B细胞只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二次免疫时,效应B细胞不仅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也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
×
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全世界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超过30万,死亡率约10%。蛇毒的成分复杂,主要是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多肽。被毒蛇咬伤后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对伤口进行清创并进行解毒治疗,其中最有效的是注射相应的蛇毒抗毒素血清。
(1)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要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哪些?
提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
(2)为什么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能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
提示:灭毒的蛇毒液相当于抗原,可以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产生以后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3)分析血清为什么会有治疗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蛇毒抗毒素是什么物质?为什么治疗时要用相应的蛇毒抗毒素血清?
提示:抗体产生以后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的治疗作用其实是抗体的治疗作用;蛇毒抗毒素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只有相应的蛇毒抗毒素血清中的抗毒素才能抵抗该蛇毒。
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28天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机体针对它们产生的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浓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提示:28天前注射过m抗原,因此,此次注射m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二次免疫,而注射n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初次免疫。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加迅速、高效,产生的抗体浓度更大。
(2)如果在第56天时再同时注射m抗原和n抗原,请你预测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产生情况,并在题中曲线图上画出来。
提示 
【 学以致用 】
B
例1 (2024·温州新力量联盟)如图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Ⅰ具有促进细胞C增殖的作用
B.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A、B和C
C.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细胞A和干扰素可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解析:细胞A、B、C、D分别为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和效应B细胞,物质Ⅰ和Ⅱ分别是细胞因子和抗体。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
吞噬细胞只能非特异性识别病菌,B错误;
细胞因子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
吞噬细胞和干扰素可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D正确。
A.物质Ⅰ具有促进细胞C增殖的作用
B.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A、B和C
C.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细胞A和干扰素可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抗原、抗体和细胞因子的比较
比较项目 抗原 抗体 细胞因子
概念 所有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所产生的小分子蛋白质,在免疫细胞分化、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特点 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及特异性 特异性 特异性
化学本质 蛋白质、多糖、脂类 蛋白质 蛋白质
分布 既可以游离,也可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
例2 下列关于激素、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受体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B.激素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C.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即被回收
D.激素、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有机物
A
解析: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受体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A正确;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特定的分泌腺或分泌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但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B错误;
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而不是被回收,C错误;
激素不一定是小分子,如胰岛素,D错误。
三大信号分子的比较
灭活
(阅读教材P83~84,完成填空)
1.现有疫苗的三种类型
减毒
成分
产物
2.免疫方式
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
抗体(抗血清)
×
[辨正误]
(1)注射新冠疫苗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属于被动免疫。( )
提示:注射新冠疫苗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2)单独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不能作为无咬伤预防的长效手段。( )
(3)疫苗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
提示:某些疫苗需要注射,某些疫苗可以口服,如脊髓灰质炎糖丸。

×
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截至2021年10月17日,全球累计接种新冠疫苗已经超过50亿剂次,其中全球接种中国的新冠疫苗超过25亿剂次。
(1)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初次注射后,B淋巴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细胞群和________细胞群。前者可分泌特异性_______,后者可较长时间内保持对相关抗原的记忆。
抗原
效应B
记忆B
抗体
(2)通过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预防新冠感染属于____________ (填“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
(3)再次注射该疫苗时,________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从而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两次或更多次接种该疫苗,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提供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长期免疫力。
主动免疫
记忆B
效应
记忆
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手足口病是婴幼儿中常见的传染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多达20种以上,其中EV71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疫苗的研发与接种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1)EV71的蛋白质外壳主要由VP1~VP4四种蛋白质组成,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最不适宜作为疫苗的是VP4,原因是什么?
提示:VP4在病毒内部,不易被免疫细胞识别。
(2)EV71疫苗需要注射两次,前后间隔1个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获得对EV71的长期免疫力。
(3)接种该疫苗后,病毒蛋白作为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性免疫反应。一旦EV71侵入接种过该疫苗的机体,_____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_______宿主细胞。
抗原
特异
记忆B细胞
效应B
侵染
【 学以致用 】
A
例1 (2024·北斗星联盟考)广泛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和核酸检测是新冠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可以用于患者的治疗
B.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出现核酸检测呈阳性,而抗体检测呈阴性的情况
C.多次接种可以使体内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
D.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 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率
解析:接种疫苗属于主动免疫,用于预防传染病等,一般不能用于患者的治疗,A错误。
比较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B
例2 (2023·湖南卷,11)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解析: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
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
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
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与凝集素的区别
(1)外毒素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外的一种对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毒性强,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2)类毒素是指一些经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但仍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毒素,也叫无毒抗原。
(3)抗毒素是指某种抗体或含有某种抗体的免疫血清,能“中和”相应毒素。
(4)在免疫学中,凝集素是一种抗体,它能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
C
1.(2022·浙江6月选考,19)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被动免疫
B.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C.促进致敏B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D.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属于主动免疫
解析:接种疫苗,能促进机体积累更多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属于主动免疫,A错误;
一种疫苗只能促进机体产生特定的淋巴细胞,属于主动免疫,B错误;
促进致敏B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C正确;
抗体不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D错误。
B
2.(2021·浙江1月选考,20,改编)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感染疫情,新冠感染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B.给重症新冠感染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解析: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A正确;
注射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但不能用于治疗重症患者,B错误;
多次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可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D正确。
A
3.(2020·浙江7月选考,5,改编)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感染患者
解析:接种某种流感疫苗引发的特异性免疫只针对这种特定的病原体,并不会对各种流感病毒都产生免疫能力,A错误;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B正确;
接种疫苗后机体可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保存较长时间,故接种疫苗比注射血清(被动免疫)可使机体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C正确;
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中存在相应抗体,因此其血清可以用于治疗新冠感染患者,D正确。
B
4.(2022·浙江1月选考,25改编)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己”的分子标志进行特异识别;②淋巴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数量巨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针对胞外毒素,事件①中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可能被任何一种胞外毒素致敏
B.针对异体移植细胞,事件①中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信息
C.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细胞因子
D.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协同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
解析:B淋巴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一个B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A错误;
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但不是在胸腺中大量增殖,C错误;
记忆细胞不会杀灭、清除病原体,而是形成免疫记忆,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出效应细胞,D错误。
A
5.(2011·浙江卷,4)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解析:主动免疫是指通过口服或注射疫苗,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起二次免疫应答,两次或更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被动免疫就是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而获得免疫力,被动免疫中,受体可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故选A。
C
6.(2023·浙江6月选考,14)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
B.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
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
D.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
解析: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进而发生“免疫逃逸”,A正确;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进而发生“免疫逃逸”,B正确;
若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则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物质会使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免疫加强,C错误;
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进而发生“免疫逃逸”,D正确。第四章 课时精练15 体液免疫与免疫接种(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答案P192
【对点强化】
概念1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
1.(2024·衢温联盟)如图为抗体与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抗体和病原体上的抗原都是蛋白质
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抗原-抗体反应不可用于ABO血型鉴定
检查血液中某种抗体可确定人是否感染过某种特定病原体
2.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中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成熟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抗原的受体,且每个受体只有一个抗原结合位点
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同一个体中,如图所示所有细胞表面的MHC标识均相同
3.(2024·江浙县中百校联盟联考)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细胞1为吞噬细胞,能够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细胞2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细胞3的活化除了需要双重信号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2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
细胞5在再次接触此抗原时会迅速产生大量物质a,使机体不易患病
概念2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多种传染性疾病
4.下列关于用于免疫接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非特异性的
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疫苗进行治疗
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
将多次接种某种疫苗的动物血清注射到人体属于主动免疫
5.(2024·浙南联盟联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中指出:三价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及以上人群接种,三价减毒活疫苗,可用于3~17岁人群接种,四价灭活疫苗,可用于3岁及以上人群接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中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一般不会致病
吞噬细胞可以摄取、处理疫苗,并呈递抗原
浆细胞可通过特异性识别疫苗后产生抗体,参与到体液免疫过程中
某些疫苗通过分批多次注射,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
6.(2024·漯河四高高二期中)现有一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其分泌的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人体细胞发挥毒性作用。为了降低该细菌致病的危险性,研制预防该细菌传染病的疫苗,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可选择该细菌外毒素的β亚单位作为疫苗的有效成分
疫苗注射后可以使人终生免疫该细菌
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B细胞增殖并直接产生相应抗体
该疫苗的注射可以阻断致病细菌的传播途径
【综合提升】
7.(2023·绍兴高二检测)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有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及体液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及处理抗原的过程均与其溶酶体有关
记忆B细胞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能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
效应B细胞的形成依赖于被相应抗原-MHC复合体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胃液能杀菌抑菌,胃液的杀菌抑菌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2024·湖州期末)下图是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关细胞或物质。回答第8~9题。
8.下列关于图中所示细胞和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除细胞①外,细胞②~⑧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细胞①~⑧都是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细胞③表面有⑨的受体,接受⑨的信号即被致敏
细胞⑧表面有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和MHC
9.关于图示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⑧可分泌穿孔素使被感染的细胞凋亡
寨卡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的⑩可能不止一种
⑩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可直接消灭细胞中的病原体
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细胞④⑦能快速地增殖分化
10.(2024·舟山期末)下图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a~h为参与该过程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属于淋巴细胞,c和g统称为记忆细胞
信号③是白细胞介素-1
浆细胞识别抗原后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过程1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
11.(2024·丽水质量监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某养鸡场为预防禽流感病毒,给鸡注射疫苗制剂(减毒禽流感病毒+生理盐水),疫苗制剂引发鸡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⑤都能特异性识别禽流感病毒
②产生物质A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物质B可与禽流感病毒结合使之失去侵染能力
被注射疫苗后鸡获得了免疫力属于被动免疫
12.(17分)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人体所有细胞表面都有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称为________________,这是每一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
(2)(6分)图中B淋巴细胞(Ⅰ~Ⅳ)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抗原可与________(填“Ⅰ”“Ⅱ”“Ⅲ”或“Ⅳ”)结合,说明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具有________。
(3)(5分)a细胞表示________细胞,能够分泌c________。
(4)(3分)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b________细胞将对入侵者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
课时精练15 体液免疫与免疫接种
1.D [病原体上的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A错误;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B错误;抗原-抗体反应可用于ABO血型鉴定,C错误。]
2.B [图中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只有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A正确;成熟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抗原的受体,每个受体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B错误;M细胞为记忆B细胞,当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E(效应B)细胞,C正确;同一个体中,如图所示所有细胞表面具有基本相同的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标识,让自己的免疫系统不会攻击自己的细胞,D正确。]
3.D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1是吞噬细胞,其作用是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正确;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其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B正确;细胞3是B细胞,除了需要双重信号刺激外,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从而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C正确;细胞5是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快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由效应B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抗体,效应B细胞是唯一能够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D错误。]
4.C [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特异性的,A错误;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注射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不能用于治疗疾病,B错误;由于流感病毒易变异,故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C正确;将多次接种某种疫苗的动物血清注射到人体属于被动免疫,因为注射的为抗体,D错误。]
5.C [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仍有抗原特性,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是一般不会导致机体患病A正确;疫苗属于抗原,因此接种疫苗后,吞噬细胞可以摄取、处理疫苗,并呈递抗原,B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由于二次免疫反应速度更快,强度更强,所以某些疫苗通过分批多次注射,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D正确。]
6.A [由题意可知,该细菌外毒素的α亚单位有毒性,而其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所以可选择该细菌外毒素的β亚单位作为疫苗的有效成分,A正确;接种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不一定能终身存在,且细菌容易变异,故疫苗注射后不一定能使人终生免疫该细菌,B错误;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C错误;该疫苗的注射可以保护易感人群,但不能阻断致病细菌的传播途径,D错误。]
7.C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与呈递抗原等作用,其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杀死、处理与清除抗原,吞噬细胞吞噬抗原的过程与溶酶体无关,A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在抗原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可进行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二次免疫中记忆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不具有分泌抗体的能力,B错误;效应B细胞的形成依赖于被相应抗原-MHC复合体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有助于致敏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C正确;胃液能杀菌抑菌,胃液起作用的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8.D [除细胞⑤外,细胞①②③④⑥⑦⑧都能识别抗原,但是①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①吞噬细胞不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B错误;细胞③表面有⑨的受体,B淋巴细胞致敏是由抗原引起的,不是由细胞因子引起,C错误;⑧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有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和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D正确。]
9.C [病原体的清除过程依赖于细胞凋亡,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分泌穿孔素使被感染的细胞凋亡,A正确;每种抗体只能识别病毒所带的众多抗原决定簇中的一种,所以,通常来说,一种病毒可以诱导机体会产生多种抗体,B正确;⑩抗体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但是不能直接消灭细胞中的病原体,侵入体细胞中的病原体,需要先让体细胞裂解,病原体释放出来后,才能起作用,C错误;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细胞④⑦均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快速地增殖分化,D正确。]
10.D [a为吞噬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信号③是白细胞介素-2,B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过程1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D正确。]
11.C [①表示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⑤表示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②表示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物质A),属于增殖分化阶段,B错误;物质B是抗体,抗体可与禽流感病毒结合使之失去侵染能力,C正确;鸡可通过注射疫苗实现对病原体的免疫,这种方式属于主动免疫,D错误。]
12.(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2)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Ⅱ 特异性
(3)效应B 抗体 (4)记忆B(共26张PPT)
课时精练15
体液免疫与免疫接种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D
概念1 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
1.(2024·衢温联盟)如图为抗体与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和病原体上的抗原都是蛋白质
B.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C.抗原-抗体反应不可用于ABO血型鉴定
D.检查血液中某种抗体可确定人是否感染过某种特定病原体
解析:病原体上的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A错误;
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B错误;
抗原-抗体反应可用于ABO血型鉴定,C错误。
2.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A.图中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
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成熟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抗原的受体,且每个受体只有一个抗原结合位点
C.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D.同一个体中,如图所示所有细胞表面的MHC标识均相同
解析:图中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只有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A正确;
成熟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抗原的受体,每个受体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B错误;
M细胞为记忆B细胞,当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E(效应B)细胞,C正确;
同一个体中,如图所示所有细胞表面具有基本相同的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标识,让自己的免疫系统不会攻击自己的细胞,D正确。
A.图中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成熟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抗原的受体,且每个受体只有一个抗原结合位点
C.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D.同一个体中,如图所示所有细胞表面的MHC标识均相同
3.(2024·江浙县中百校联盟联考)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D
A.细胞1为吞噬细胞,能够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B.细胞2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C.细胞3的活化除了需要双重信号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2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
D.细胞5在再次接触此抗原时会迅速产生大量物质a,使机体不易患病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1是吞噬细胞,其作用是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正确;
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其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B正确;
细胞3是B细胞,除了需要双重信号刺激外,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从而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C正确;
细胞5是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快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由效应B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抗体,效应B细胞是唯一能够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D错误。
A.细胞1为吞噬细胞,能够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B.细胞2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C.细胞3的活化除了需要双重信号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2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
D.细胞5在再次接触此抗原时会迅速产生大量物质a,使机体不易患病
概念2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多种传染性疾病
4.下列关于用于免疫接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非特异性的
B.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疫苗进行治疗
C.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
D.将多次接种某种疫苗的动物血清注射到人体属于主动免疫
C
解析: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特异性的,A错误;
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注射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不能用于治疗疾病,B错误;
由于流感病毒易变异,故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C正确;
将多次接种某种疫苗的动物血清注射到人体属于被动免疫,因为注射的为抗体,D错误。
5.(2024·浙南联盟联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中指出:三价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及以上人群接种,三价减毒活疫苗,可用于3~17岁人群接种,四价灭活疫苗,可用于3岁及以上人群接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中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一般不会致病
B.吞噬细胞可以摄取、处理疫苗,并呈递抗原
C.浆细胞可通过特异性识别疫苗后产生抗体,参与到体液免疫过程中
D.某些疫苗通过分批多次注射,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
C
解析: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仍有抗原特性,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是一般不会导致机体患病,A正确;
疫苗属于抗原,因此接种疫苗后,吞噬细胞可以摄取、处理疫苗,并呈递抗原,B正确;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由于二次免疫反应速度更快,强度更强,所以某些疫苗通过分批多次注射,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D正确。
6.(2024·漯河四高高二期中)现有一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其分泌的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人体细胞发挥毒性作用。为了降低该细菌致病的危险性,研制预防该细菌传染病的疫苗,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选择该细菌外毒素的β亚单位作为疫苗的有效成分
B.疫苗注射后可以使人终生免疫该细菌
C.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B细胞增殖并直接产生相应抗体
D.该疫苗的注射可以阻断致病细菌的传播途径
A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细菌外毒素的α亚单位有毒性,而其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所以可选择该细菌外毒素的β亚单位作为疫苗的有效成分,A正确;
接种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不一定能终身存在,且细菌容易变异,故疫苗注射后不一定能使人终生免疫该细菌,B错误;
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C错误;
该疫苗的注射可以保护易感人群,但不能阻断致病细菌的传播途径,D错误。
7.(2023·绍兴高二检测)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有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及体液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及处理抗原的过程均与其溶酶体有关
B.记忆B细胞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能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
C.效应B细胞的形成依赖于被相应抗原-MHC复合体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D.胃液能杀菌抑菌,胃液的杀菌抑菌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
解析: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与呈递抗原等作用,其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杀死、处理与清除抗原,吞噬细胞吞噬抗原的过程与溶酶体无关,A错误;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在抗原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可进行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二次免疫中记忆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不具有分泌抗体的能力,B错误;
效应B细胞的形成依赖于被相应抗原-MHC复合体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有助于致敏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C正确;
胃液能杀菌抑菌,胃液起作用的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2024·湖州期末)如图是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关细胞或物质。回答第8~9题。
D
8.下列关于图中所示细胞和物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除细胞①外,细胞②~⑧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细胞①~⑧都是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C.细胞③表面有⑨的受体,接受⑨的信号即被致敏
D.细胞⑧表面有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和MHC
解析:除细胞⑤外,细胞①②③④⑥⑦⑧都能识别抗原,但是①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
①吞噬细胞不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B错误;
细胞③表面有⑨的受体,B淋巴细胞致敏是由抗原引起的,不是由细胞因子引起,C错误;
⑧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有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和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D正确。
A.除细胞①外,细胞②~⑧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细胞①~⑧都是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C.细胞③表面有⑨的受体,接受⑨的信号即被致敏
D.细胞⑧表面有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和MHC
9.关于图示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⑧可分泌穿孔素使被感染的细胞凋亡
B.寨卡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的⑩可能不止一种
C.⑩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可直接消灭细胞中的病原体
D.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细胞④⑦能快速地增殖分化
C
解析:病原体的清除过程依赖于细胞凋亡,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分泌穿孔素使被感染的细胞凋亡,A正确;
每种抗体只能识别病毒所带的众多抗原决定簇中的一种,所以,通常来说,一种病毒可以诱导机体会产生多种抗体,B正确;
⑩抗体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但是不能直接消灭细胞中的病原体,侵入体细胞中的病原体,需要先让体细胞裂解,病原体释放出来后,才能起作用,C错误;
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细胞④⑦均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快速地增殖分化,D正确。
10.(2024·舟山期末)下图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a~h为参与该过程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a、b属于淋巴细胞,c和g统称为记忆细胞
B.信号③是白细胞介素-1
C.浆细胞识别抗原后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D.过程1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
解析:a为吞噬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
信号③是白细胞介素-2,B错误;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过程1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D正确。
A.a、b属于淋巴细胞,c和g统称为记忆细胞
B.信号③是白细胞介素-1
C.浆细胞识别抗原后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D.过程1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
11.(2024·丽水质量监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某养鸡场为预防禽流感病毒,给鸡注射疫苗制剂(减毒禽流感病毒+生理盐水),疫苗制剂引发鸡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①~⑤都能特异性识别禽流感病毒
B.②产生物质A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C.物质B可与禽流感病毒结合使之失去侵染能力
D.被注射疫苗后鸡获得了免疫力属于被动免疫
解析:①表示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⑤表示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②表示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物质A),属于增殖分化阶段,B错误;
物质B是抗体,抗体可与禽流感病毒结合使之失去侵染能力,C正确;
鸡可通过注射疫苗实现对病原体的免疫,这种方式属于主动免疫,D错误。
A.①~⑤都能特异性识别禽流感病毒
B.②产生物质A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C.物质B可与禽流感病毒结合使之失去侵染能力
D.被注射疫苗后鸡获得了免疫力属于被动免疫
12.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所有细胞表面都有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每一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
(2)图中B淋巴细胞(Ⅰ~Ⅳ)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抗原可与______(填“Ⅰ”“Ⅱ”“Ⅲ”或“Ⅳ”)结合,说明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具有________。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特异性
(3)a细胞表示________细胞,能够分泌c________。
(4)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b________细胞将对入侵者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
效应B
抗体
记忆B
解析:(1)组织细胞表面的身份标签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图示中Ⅰ~Ⅳ均为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根据抗原的形态可知,抗原与图示中的Ⅱ结合。(3)由a细胞可分泌c(抗体),可确定a为效应B细胞。(4)b为记忆B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该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