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5 11:07:57

文档简介

课时5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的强烈免疫应答。(2)自身免疫病是患者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组织产生的疾病。(3)HIV进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而导致机体免疫缺乏,致使人体感染其他病原体而患病。
概念1 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
              
(阅读教材P88,完成填空)
1.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辨正误]
(1)所有的致敏原都是抗原,所有的抗原都是致敏原。(  )
(2)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关键。(  )
(3)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并非伴性遗传病,因此男女发病率相等。(  )
1.(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过敏是很多同学都经历过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体第一次接触致敏原一般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2)图中a物质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正常体液免疫中产生的a主要分布在________中,而过敏反应中产生的a吸附在______________表面,抗体吸附细胞类型不同,引起过敏反应症状不同。
(3)如果a吸附在皮肤上,则过敏反应出现的症状是皮肤出现红肿、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这时局部区域的组织液会________。
2.(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所示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为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β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__________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所示为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________(填数字)。有一种青少年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则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__(填数字)。
【学以致用】
例1 (2024·嘉兴质检)如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体液免疫与过敏反应的比较
例2 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AChR为乙酰胆碱受体。
A.物质a作为抗原能与B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其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结合形成的沉淀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
C.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导致肌肉无法收缩概念2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免疫缺乏病
              
(阅读教材P88~91,完成填空)
1.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特点:①与生俱来的;
②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
2.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
[辨正误]
(1)HIV侵染宿主细胞时,只有核酸能够进入宿主细胞。(  )
(2)HI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接吻、饮食等途径传播。(  )
(3)艾滋病患者免疫防御和监控功能降低,易发生病菌感染和恶性肿瘤。(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如图表示HIV在辅助性T细胞内增殖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HIV主要侵入人体的____________细胞,HIV注入宿主细胞内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单画出HIV在宿主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IV增殖所需的原料主要有哪些?由谁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辅助性T细胞大量地被破坏,机体的免疫机能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分析HIV侵入与机体免疫应答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HIV为什么会感染人的辅助性T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年时,HIV数量先上升后下降,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IV攻击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2023·金华高二期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会将人体免疫系统中辅助性T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并进行大规模破坏,未经治疗的HIV感染会逐渐发展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最终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致命性机会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健康人群相比,HIV感染人群更易患流感
B.HIV可以通过吸血昆虫在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传播
C.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
D.共用注射器和文身器械是会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有关HIV与艾滋病的几个要点
例2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辅助性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艾滋病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HIV通过攻击红细胞可使人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免疫失调病类型的判断
1.(2023·浙江1月选考,17)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
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
C.眼球损伤后,眼球内部的某些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
D.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
2.(2019·浙江4月选考,4,改编)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只含有一种蛋白质
B.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
C.HIV不会感染脑细胞和吞噬细胞
D.艾滋病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乏病
3.(2017·全国课标卷Ⅰ,4)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致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4.(经典真题)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制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课时5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概念1
自主建构
1.免疫 相同的抗原 功能紊乱 非致病性 迟发型
2.抗体 T淋巴细胞 某一器官 全身
辨正误
(1)× 提示:所有的抗原并非都是致敏原。
(2)× 提示: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引起的疾病,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不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措施。
(3)× 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合作探究
1.(1)不会 (2)抗体 效应B细胞 血浆 某些细胞 (3)增加 
2.(1)胰岛β细胞 (2)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 (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4)①② ③
学以致用
例1 D [根据图中分泌抗体可知,参与过敏反应的是体液免疫,A错误;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淋巴细胞,可能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错误;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C错误;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例2 D [由流程图可知,物质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的,由此可推知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A正确;自身免疫病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的组织,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C正确;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起作用,由图示可知,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概率减小,导致肌肉收缩无力,D错误。]
概念2
自主建构
2.辅助性T 血液 母婴 剖宫产 人工哺乳
辨正误
(1)× 提示:进入宿主细胞的还有逆转录酶。
(2)× 提示:接吻和饮食一般不会传播HIV。
(3)√
合作探究
1.(1)辅助性T RNA、逆转录酶 
(2)提示:病毒RNA双链DNA
(3)提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等,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4)提示:特异性免疫功能会被严重削弱。
2.(1)提示:HIV表面的蛋白质可以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2)提示:刚开始HIV数量上升是因为此时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数量较少,后来由于辅助性T细胞数量上升,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消灭了部分HIV,导致HIV数量下降。
(3)提示:B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如果辅助性T细胞大量减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甚至丧失,患者容易出现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而导致死亡。
学以致用
例1 B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HIV不能通过吸血昆虫在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传播,B错误。]
例2 B [由题干可判断,CD4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正确;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它可严重削弱人体免疫能力,B错误;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是因为红细胞表面有CD4,能被HIV识别、入侵,但其内部无细胞核及细胞器,HIV无法复制和生存,所以红细胞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C正确;体内凋亡的细胞可以被免疫系统清除,D正确。]
感悟真题
1.C [由题意可知,左眼球损伤会引起自身免疫,说明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未被完全清除,A错误;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说明人体内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B错误;抗原是特异性物质,会引起特异性免疫,C正确;左眼球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细胞产生的抗体随体液运输,攻击另一只眼球中的晶状体蛋白,属于体液免疫,是一种自身免疫,D错误。]
2.B [HIV含有多种蛋白质,A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性接触和血液传播,说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B正确;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该细胞进行破坏,除辅助性T细胞外,HIV也会感染脑细胞和吞噬细胞,C错误;艾滋病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D错误。]
3.C [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正常小鼠会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A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乙酰胆碱,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机体初次接触致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现象,如呼吸困难等症状,C正确;给正常小鼠初次注射一定量呼吸抑制剂,会抑制小鼠呼吸,但题干中显示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D错误。 ]
4.D [题干中的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机制与之相同。](共34张PPT)
第四章 免疫调节 
课时5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的强烈免疫应答。(2)自身免疫病是患者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组织产生的疾病。(3)HIV进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而导致机体免疫缺乏,致使人体感染其他病原体而患病。
目录 CONTENTS
1.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免疫缺乏病
3.感悟真题
自主建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免疫
(阅读教材P88,完成填空)
1.过敏反应
相同的抗原
功能紊乱
非致病性
迟发型
2.自身免疫病
抗体
T淋巴
细胞
某一器官
全身
×
[辨正误]
(1)所有的致敏原都是抗原,所有的抗原都是致敏原。( )
提示:所有的抗原并非都是致敏原。
(2)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关键。( )
提示: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引起的疾病,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不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措施。
(3)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并非伴性遗传病,因此男女发病率相等。( )
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
×
不会
1.(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过敏是很多同学都经历过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反应原理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右图可以看出,人体第一次接触致敏原一般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2)图中a物质是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
产生的。正常体液免疫中产生的a主要分布在_______中,而过敏反应中产生的a吸附在____________表面,抗体吸附细胞类型不同,引起过敏反应症状不同。
(3)如果a吸附在皮肤上,则过敏反应出现的症状是皮肤出现红肿、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这时局部区域的组织液会________。
抗体
效应B细胞
血浆
某些细胞
增加
2.(生活、学习与实践情境)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所示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为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β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β细胞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
于胰岛β细胞
(3)图中③所示为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_____(填数字)。有一种青少年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则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填数字)。
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①②

【 学以致用 】
D
例1 (2024·嘉兴质检)如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
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解析:根据图中分泌抗体可知,参与过敏反应的是体液免疫,A错误;
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淋巴细胞,可能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错误;
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C错误;
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
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体液免疫与过敏反应的比较
例2 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AChR为乙酰胆碱受体。
A.物质a作为抗原能与B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其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结合形成的沉淀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
C.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导致肌肉无法收缩
D
解析:由流程图可知,物质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的,由此可推知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A正确;
自身免疫病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的组织,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C正确;
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起作用,由图示可知,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概率减小,导致肌肉收缩无力,D错误。
(阅读教材P88~91,完成填空)
1.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特点:①与生俱来的;
②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
2.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
辅助性T
血液
母婴
剖宫产
人工哺乳
×

[辨正误]
(1)HIV侵染宿主细胞时,只有核酸能够进入宿主细胞。( )
提示:进入宿主细胞的还有逆转录酶。
(2)HI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接吻、饮食等途径传播。( )
提示:接吻和饮食一般不会传播HIV。
(3)艾滋病患者免疫防御和监控功能降低,易发生病菌感染和恶性肿瘤。( )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如图表示HIV在辅助性T细胞内增殖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HIV主要侵入人体的___________细胞,HIV注入宿主细胞内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
(2)请简单画出HIV在宿主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辅助性T
RNA、逆转录酶
(3)HIV增殖所需的原料主要有哪些?由谁提供?
提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等,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4)随着辅助性T细胞大量地被破坏,机体的免疫机能会如何变化?
提示:特异性免疫功能会被严重削弱。
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分析HIV侵入与机体免疫应答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HIV为什么会感染人的辅助性T细胞?
提示:HIV表面的蛋白质可以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2)第一年时,HIV数量先上升后下降,请分析原因。
提示:刚开始HIV数量上升是因为此时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数量较少,后来由于辅助性T细胞数量上升,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消灭了部分HIV,导致HIV数量下降。
(3)HIV攻击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提示:B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如果辅助性T细胞大量减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甚至丧失,患者容易出现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而导致死亡。
【 学以致用 】
B
例1 (2023·金华高二期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会将人体免疫系统中辅助性T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并进行大规模破坏,未经治疗的HIV感染会逐渐发展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最终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致命性机会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健康人群相比,HIV感染人群更易患流感
B.HIV可以通过吸血昆虫在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传播
C.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
D.共用注射器和文身器械是会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HIV不能通过吸血昆虫在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传播,B错误。
有关HIV与艾滋病的几个要点
例2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辅助性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艾滋病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HIV通过攻击红细胞可使人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解析:由题干可判断,CD4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正确;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它可严重削弱人体免疫能力,B错误;
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是因为红细胞表面有CD4,能被HIV识别、入侵,但其内部无细胞核及细胞器,HIV无法复制和生存,所以红细胞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C正确;
体内凋亡的细胞可以被免疫系统清除,D正确。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HIV通过攻击红细胞可使人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免疫失调病类型的判断
C
1.(2023·浙江1月选考,17)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
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
C.眼球损伤后,眼球内部的某些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
D.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
解析:由题意可知,左眼球损伤会引起自身免疫,说明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未被完全清除,A错误;
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说明人体内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B错误;
抗原是特异性物质,会引起特异性免疫,C正确;
左眼球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细胞产生的抗体随体液运输,攻击另一只眼球中的晶状体蛋白,属于体液免疫,是一种自身免疫,D错误。
B
2.(2019·浙江4月选考,4,改编)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只含有一种蛋白质 B.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
C.HIV不会感染脑细胞和吞噬细胞 D.艾滋病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乏病
解析:HIV含有多种蛋白质,A错误;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性接触和血液传播,说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B正确;
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该细胞进行破坏,除辅助性T细胞外,HIV也会感染脑细胞和吞噬细胞,C错误;
艾滋病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D错误。
C
3.(2017·全国课标卷Ⅰ,4)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致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正常小鼠会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A错误;
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乙酰胆碱,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
机体初次接触致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现象,如呼吸困难等症状,C正确;
给正常小鼠初次注射一定量呼吸抑制剂,会抑制小鼠呼吸,但题干中显示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D错误。
D
4.(经典真题)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制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题干中的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机制与之相同。第四章 课时精练16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9题,每小题4分,共36分。答案P192
【对点强化】
概念1 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
1.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由皮肤过敏反应引起的疾病,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部性水肿反应,发病迅速。下列关于荨麻疹的叙述错误的是( )
荨麻疹是机体初次接受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结果
找出致敏原和远离致敏原,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
接触花粉后立即出现荨麻疹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
2.(2024·金华十校联考)花生过敏是食物过敏中的一种,其中Arah1和Arah2(都为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是主要的花生致敏原,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利用免疫增强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花生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一般具有个体差异,但不会遗传给后代
Arah1和Arah2初次入侵机体时引发的过敏反应较弱
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花生致敏原,可以预防花生过敏
3.(2024·诸暨诊断)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β细胞接触,导致胰岛β细胞死亡而引起的。临床上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缓解该糖尿病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疾病
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人
胰岛β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
治疗该病的过程不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变
4.(2024·绍兴期末)屠呦呦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率超过80%。下列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可通过某些医疗手段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使患者痊愈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属于免疫缺乏病
为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感染率,应该远离该病的患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导致自身某些器官功能受到影响
5.酿脓链球菌可以引发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但由于该菌表面的物质结构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因此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从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根据以上叙述,判断下列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
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为自身免疫疾病
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都是遗传病
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治疗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是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概念2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免疫缺乏病
6.(2024·衢温5+1联盟)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艾滋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基本相同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和共餐是HIV的传播途径之一
住旅店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会感染艾滋病
HIV的遗传物质为RNA,需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
(2024·湖州期末)HIV能通过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识别辅助性T淋巴细胞(如图甲)而进入细胞内增殖。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7~8题。
7.下列关于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由于其RNA结构的不稳定,HIV的变异类型多
艾滋病患者的HIV可通过母婴传播遗传给婴儿
与辅助性T细胞不同,HIV的碱基种类仅有4种
HIV中含有与识别辅助性T细胞有关的糖蛋白
8.下列关于HIV侵染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HIV因缺少能量而无法增殖
HIV识别修饰过的红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进入红细胞的除了HIV的RNA外,还有逆转录酶等其他物质
HIV在红细胞内发生了“RNA→DNA→RNA→蛋白质”的过程
【综合提升】
9.(2024·A9协作体联考)CD4和CD8均是表达于成熟T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分子,它们分别能增强T细胞与吞噬细胞、靶细胞的相互作用,并辅助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成熟的T细胞一般只表达CD4或CD8分子,即CD4+T细胞或CD8+T细胞。如图为HIV对这两种T细胞数量的影响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D4+T细胞可能参与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8分子能够增强其杀伤作用
推测HIV能够识别CD4分子而不能识别CD8分子
HIV感染者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而细胞免疫不变
10.(14分)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产生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组织的疾病,如Ⅰ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免疫细胞会识别、攻击胰岛β细胞,使其丧失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35(IL-35)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因子,现欲研究IL-35对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以机体血糖含量为检测指标,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和用具:Ⅰ型糖尿病小鼠若干,正常小鼠若干,IL-35注射液(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磷酸盐缓冲液,注射器,血糖检测仪,饲料等。(要求与说明:实验涉及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6分)完善实验思路:
①实验分组与处理:
甲组:10只Ⅰ型糖尿病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IL-35注射液。
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组注射的试剂均适量且等量;实验开始时用血糖检测仪测三组小鼠血糖浓度并记录。
②将上述三组小鼠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2)(4分)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3)(4分)分析与讨论:
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能识别并破坏胰岛β细胞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其由受到刺激和激活后的________________分裂和分化而来。
课时精练16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1.A [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A错误。]
2.D [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利用免疫增强疗法会增强机体对花生的过敏反应,A错误;过敏反应一般具有个体差异,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B错误;Arah1和Arah2初次入侵机体时不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C错误;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可以预防过敏,D正确。]
3.A [结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该病为自身免疫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接近健康人,B错误;胰岛β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之结合使其死亡,C错误;治疗该病的过程中会注射免疫抑制剂,以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可能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D错误。]
4.D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失调造成的自身免疫病,目前不能通对某些医疗手段治疗使患者痊愈,艾滋病是HIV主要侵染并破坏人体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属于免疫缺乏病,A、B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具有传染性,所以不需要远离该病患者,C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造成的疾病,所以自身某些器官功能会受到影响,D正确。]
5.C [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不是自身免疫疾病,是因为人的抵抗力下降,病菌入侵并大量繁殖的结果,不可遗传,A、B错误;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是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是自身免疫病,C正确;治疗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D错误。]
6.D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故二者的发病机理不同,A错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拥抱和共餐以及住旅店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不会感染艾滋病,B、C错误;HIV的遗传物质RNA,需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经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D正确。]
7.B [HIV是RNA病毒,RNA是单链结构,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因此HIV的变异类型多,A正确;艾滋病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因此艾滋病患者的HIV可通过母婴传播传染给婴儿,B错误;辅助性T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碱基种类有A、T、C、G、U,HIV属于RNA病毒,碱基种类只有A、U、C、G,C正确;HIV能专一性的侵染辅助性T细胞,因此HIV中含有与识别辅助性T细胞有关的糖蛋白,D正确。]
8.C [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厌氧呼吸释放少量的能量,A错误;HIV属于无细胞结构的病毒,HIV识别修饰过的红细胞,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含有逆转录酶,因此进入红细胞的除了HIV的RNA外,还有逆转录酶等其他物质,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具备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所以无法提供HIV增殖所需要的条件,HIV在红细胞内就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没有“RNA→DNA→RNA→蛋白质”的过程,D错误。]
9.D [由题干可知,CD4能增强T细胞与吞噬细胞的相互作用,促使辅助性T细胞产生较多的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并促使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与B细胞结合,即CD4+T细胞可能参与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A正确;由题干可知,CD8能增强T细胞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能够增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B正确;由题图可知,感染HIV后,CD4+T细胞数量减少而CD8+T细胞数量基本不变,推测HIV通过识别CD4分子主要侵染CD4+T细胞,C正确;HIV感染者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而细胞免疫功能几乎完全丧失,D错误。]
10.(1)①10只Ⅰ型糖尿病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磷酸盐缓冲液 10只健康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磷酸盐缓冲液 ②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糖检测仪测三组小鼠血糖浓度并记录
(2)如图所示
(3)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共23张PPT)
课时精练16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A
概念1 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
1.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由皮肤过敏反应引起的疾病,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部性水肿反应,发病迅速。下列关于荨麻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荨麻疹是机体初次接受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
B.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结果
C.找出致敏原和远离致敏原,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
D.接触花粉后立即出现荨麻疹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
解析: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A错误。
2.(2024·金华十校联考)花生过敏是食物过敏中的一种,其中Arah1和Arah2(都为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是主要的花生致敏原,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利用免疫增强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花生过敏反应
B.过敏反应一般具有个体差异,但不会遗传给后代
C.Arah1和Arah2初次入侵机体时引发的过敏反应较弱
D.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花生致敏原,可以预防花生过敏
解析: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利用免疫增强疗法会增强机体对花生的过敏反应,A错误;
过敏反应一般具有个体差异,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B错误;
Arah1和Arah2初次入侵机体时不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C错误;
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可以预防过敏,D正确。
A.利用免疫增强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花生过敏反应
B.过敏反应一般具有个体差异,但不会遗传给后代
C.Arah1和Arah2初次入侵机体时引发的过敏反应较弱
D.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花生致敏原,可以预防花生过敏
3.(2024·诸暨诊断)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β细胞接触,导致胰岛β细胞死亡而引起的。临床上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缓解该糖尿病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疾病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人
C.胰岛β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
D.治疗该病的过程不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变
A
解析:结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该病为自身免疫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
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接近健康人,B错误;
胰岛β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之结合使其死亡,C错误;
治疗该病的过程中会注射免疫抑制剂,以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可能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D错误。
4.(2024·绍兴期末)屠呦呦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率超过80%。下列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某些医疗手段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使患者痊愈
B.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属于免疫缺乏病
C.为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感染率,应该远离该病的患者
D.系统性红斑狼疮会导致自身某些器官功能受到影响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失调造成的自身免疫病,目前不能通对某些医疗手段治疗使患者痊愈,艾滋病是HIV主要侵染并破坏人体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属于免疫缺乏病,A、B错误;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具有传染性,所以不需要远离该病患者,C错误;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造成的疾病,所以自身某些器官功能会受到影响,D正确。
D
5.酿脓链球菌可以引发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但由于该菌表面的物质结构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因此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从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根据以上叙述,判断下列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
A.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为自身免疫疾病
B.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都是遗传病
C.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D.治疗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是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C
解析: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不是自身免疫疾病,是因为人的抵抗力下降,病菌入侵并大量繁殖的结果,不可遗传,A、B错误;
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是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是自身免疫病,C正确;
治疗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D错误。
概念2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免疫缺乏病
6.(2024·衢温5+1联盟)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基本相同
B.与艾滋病患者拥抱和共餐是HIV的传播途径之一
C.住旅店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会感染艾滋病
D.HIV的遗传物质为RNA,需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
D
解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故二者的发病机理不同,A错误;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拥抱和共餐以及住旅店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不会感染艾滋病,B、C错误;
HIV的遗传物质RNA,需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经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D正确。
(2024·湖州期末)HIV能通过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识别辅助性T淋巴细胞(如图甲)而进入细胞内增殖。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7~8题。
B
7.下列关于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其RNA结构的不稳定,HIV的变异类型多
B.艾滋病患者的HIV可通过母婴传播遗传给婴儿
C.与辅助性T细胞不同,HIV的碱基种类仅有4种
D.HIV中含有与识别辅助性T细胞有关的糖蛋白
解析:HIV是RNA病毒,RNA是单链结构,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因此HIV的变异类型多,A正确;
艾滋病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因此艾滋病患者的HIV可通过母婴传播传染给婴儿,B错误;
辅助性T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碱基种类有A、T、C、G、U,HIV属于RNA病毒,碱基种类只有A、U、C、G,C正确;
HIV能专一性的侵染辅助性T细胞,因此HIV中含有与识别辅助性T细胞有关的糖蛋白,D正确。
A.由于其RNA结构的不稳定,HIV的变异类型多
B.艾滋病患者的HIV可通过母婴传播遗传给婴儿
C.与辅助性T细胞不同,HIV的碱基种类仅有4种
D.HIV中含有与识别辅助性T细胞有关的糖蛋白
8.下列关于HIV侵染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HIV因缺少能量而无法增殖
B.HIV识别修饰过的红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进入红细胞的除了HIV的RNA外,还有逆转录酶等其他物质
D.HIV在红细胞内发生了“RNA→DNA→RNA→蛋白质”的过程
C
解析: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厌氧呼吸释放少量的能量,A错误;
HIV属于无细胞结构的病毒,HIV识别修饰过的红细胞,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含有逆转录酶,因此进入红细胞的除了HIV的RNA外,还有逆转录酶等其他物质,C正确;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具备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所以无法提供HIV增殖所需要的条件,HIV在红细胞内就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没有“RNA→DNA→RNA→蛋白质”的过程,D错误。
9.(2024·A9协作体联考)CD4和CD8均是表达于成熟T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分子,它们分别能增强T细胞与吞噬细胞、靶细胞的相互作用,并辅助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成熟的T细胞一般只表达CD4或CD8分子,即CD4+T细胞或CD8+T细胞。如图为HIV对这两种T细胞数量的影响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CD4+T细胞可能参与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
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8分子能够增强其杀伤作用
C.推测HIV能够识别CD4分子而不能识别CD8分子
D.HIV感染者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而细胞免疫不变
解析:由题干可知,CD4能增强T细胞与吞噬细胞的相互作用,促使辅助性T细胞产生较多的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并促使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与B细胞结合,即CD4+T细胞可能参与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A正确;
由题干可知,CD8能增强T细胞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能够增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B正确;
由题图可知,感染HIV后,CD4+T细胞数量减少而CD8+T细胞数量基本不变,推测HIV通过识别CD4分子主要侵染CD4+T细胞,C正确;
HIV感染者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而细胞免疫功能几乎完全丧失,D错误。
A.CD4+T细胞可能参与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
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8分子能够增强其杀伤作用
C.推测HIV能够识别CD4分子而不能识别CD8分子
D.HIV感染者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而细胞免疫不变
10.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产生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组织的疾病,如Ⅰ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免疫细胞会识别、攻击胰岛β细胞,使其丧失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35(IL-35)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因子,现欲研究IL-35对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以机体血糖含量为检测指标,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和用具:Ⅰ型糖尿病小鼠若干,正常小鼠若干,IL-35注射液(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磷酸盐缓冲液,注射器,血糖检测仪,饲料等。(要求与说明:实验涉及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实验分组与处理:
甲组:10只Ⅰ型糖尿病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IL-35注射液。
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组注射的试剂均适量且等量;实验开始时用血糖检测仪测三组小鼠血糖浓度并记录。
②将上述三组小鼠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10只Ⅰ型糖尿病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磷酸盐缓冲液
10只健康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磷酸盐缓冲液
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糖检测仪测
三组小鼠血糖浓度并记录
(2)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答案 如图所示
(3)分析与讨论:
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能识别并破坏胰岛β细胞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由受到刺激和激活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分裂和分化而来。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
T细胞
解析:(1)根据分析设计实验如下,①分组编号,选择生理状况相同的Ⅰ型糖尿病小鼠2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甲、乙,另取10只健康小鼠编号为丙组,甲组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IL-35注射液,乙组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磷酸盐缓冲液,丙组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磷酸盐缓冲液。各组注射的试剂均适量且等量;实验开始时用血糖检测仪测三组小鼠血糖浓度并记录。②将上述三组小鼠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糖检测仪测三组小鼠血糖浓度并记录。(2)分析题意,IL-35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因子,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故实验组(甲组)小鼠体内的胰岛素含量上升,使血糖浓度下降。(3)分析题意,胰岛β细胞受损是免疫细胞攻击的结果,推出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能识别并破坏胰岛β细胞的免疫细胞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其由受到刺激和激活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裂和分化而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