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第一节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5 11:08:44

文档简介

课时1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这个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植物在单侧光下会出现向光生长的现象。(2)达尔文父子实验证明了感光部位在苗尖端。(3)波森·詹森实验、拜尔实验、温特实验都证明了苗尖端会产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并向下运输。(4)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通过横向运输、极性运输在植物中分布不均。
概念1 向光性的研究导致生长素的发现
              
(阅读教材P98~100,完成填空)
1.植物激素的概念
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____________合成,然后被运送到________部位,在很低浓度下即可对植物生命活动起到____________作用的小分子有机物。
提醒 植物激素的特点:①内生性;②可转移性;③微量高效性;④化学本质为小分子有机物。
2.向光性
3.向光性的研究导致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提醒 ①达尔文父子还观察到,发生弯曲的部位主要在苗尖端下部;②结合实验分析和观察结果,他们提出:当幼苗暴露在单侧光下,苗尖端产生一种“影响”并向下传递,引起下部发生弯曲。
(2)波森·詹森的实验
(3)拜尔的实验
(4)温特的实验
结论:燕麦幼苗尖端确实产生了一种____________,向下运输,促进幼苗生长,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
(5)荷兰科学家郭葛分离纯化了生长素,发现其化学本质是一种称为吲哚乙酸(IAA)的小分子有机物。
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了吲哚丁酸(IBA)等其他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合物
[辨正误]
(1)苗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产生生长素。(  )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3)温特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  )
(4)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插入明胶后,给予单侧光照射,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  )
(5)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还有吲哚丁酸(IBA)等。(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以下是关于胚芽鞘的A、B、C、D、E五组实验,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A组中的幼苗如何生长?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中的幼苗如何生长?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组中的幼苗①②③如何生长?④能向光弯曲生长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组中的幼苗①②如何生长?a、b、c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是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组中的幼苗如何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关于植物向光性的发生机制,有人提出了“生长素不对称分布假说”,即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使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某科研小组为了验证这一假说,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A、B、C、D四种方案,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然后再测定其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以胚芽鞘尖端为实验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种收集生长素的方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假说成立,该实验的预期结果如何?根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B、D两组实验中的云母片换成琼脂片,则两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能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B.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D.若探究植物幼苗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1)有关幼苗向光性的6个结论
(2)“两看法”判断“长不长、弯不弯”
例2 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植物向光性原理的相关模型,如图所示为四组处理及结果(图中弯曲度大小代表IAA含量多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①组和②组实验可以得出,单侧光不能破坏向光一侧的生长素
B.①②③三组都可以是对照组
C.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单侧光、云母片的有无和云母片的位置
D.④组实验结果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
概念2 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
              
(阅读教材P101~102,完成填空)
[辨正误]
(1)从细胞水平看,生长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伸长。(  )
(2)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运输属于主动转运。(  )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转运,其方向与重力的方向一致。(  )
(4)根尖分生区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通过极性运输运至伸长区。(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为了检测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填空:
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要验证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应如何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除了能发生极性运输,还能发生横向运输,观察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________属于极性运输,________属于横向运输。(填序号)
(2)________导致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
(3)横向运输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之间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幼苗向光性产生机理的概念图。
【学以致用】
例1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
B.幼苗尖端能够利用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大量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可发生在尖端,外界刺激的方向与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方向相反
D.幼苗的向光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引起其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有关
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例2 (2024·杭州高二期末)某兴趣小组切取某禾本科植物苗尖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苗尖端下部的一侧(图丙所示)。一段时间后,测量苗尖端下部的弯曲程度(α角)。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在禾本科植物体内存在极性运输
B.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则甲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与光照下基本一致
C.比较乙组左、右琼脂块引起的α角可证明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分布
D.乙组左侧琼脂块引起的α角小于乙组右侧琼脂块引起的α角
1.(2018·浙江11月选考,16)某研究小组对胚芽鞘尖端进行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论不同
B.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
C.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大部分运输到背光侧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
2.(2017·浙江11月选考,6)将云母片插入苗尖端及其下部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给予单侧光照射。下列不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
3.(2017·浙江4月选考,16)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②与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4.(2023·山东卷,10)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  )
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
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5.(2021·重庆选考,18)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者巧妙地运用长瘤的番茄幼苗研究了生长素的分布及锌对生长素的影响,取样部位及结果见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取样部位 生长素含量/(μg·kg-1)
对照组 低锌组
①茎尖 12.5 3.3
②茎的上部 3.7 2.5
③瘤上方的茎部 4.8 2.9
④长瘤的茎部 7.9 3.7
⑤瘤 26.5 5.3
A.部位①与部位②的生长素运输方向有差异
B.部位③含量较高的生长素会促进该部位侧芽生长
C.因部位⑤的存在,部位④生长素含量高于部位③
D.对照组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低锌组,表明锌有利于生长素合成
课时1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概念1
自主建构
1.某些部位 其他 显著调节
2.单侧光 正 负 横 垂直 
3.(4)化学物质 生长素
辨正误
(1)× 提示: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照。
(2)× 提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
(3)× 提示:温特只是命名了生长素,并没有分离和鉴定出其化学本质。
(4)√ (5)√
合作探究
1.(1)提示: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说明幼苗的尖端是感光部位。
(2)提示: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说明向光弯曲生长需要单侧光照射。
(3)提示:①向右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
(4)提示: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的含量:a>b>c。
(5)提示: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③向小孔弯曲生长。
2.(1)提示:胚芽鞘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
(2)提示:B种收集生长素的方法是正确的;B种收集方法中,左右两块琼脂块能分别收集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
(3)提示:预期结果是左侧琼脂块收集的生长素含量低于右侧的;依据是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在单侧光照下,向光侧的生长素会向背光侧运输。
(4)提示: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原因是琼脂片不阻断生长素的运输。
学以致用
例1 D [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③⑤弯向光源生长,A正确;幼苗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植物向光性的内因是具有尖端,外因是单侧光照,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变量是有无尖端,B正确;植物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C正确;幼苗的尖端是感光部位,若探究植物幼苗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自变量是给不同部位遮光,D错误。]
例2 D [由①组与②组实验对比可以得出,单侧光不能破坏向光一侧的生长素,A正确;①②③三组都可以是对照组,B正确;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单侧光、云母片的有无和云母片的位置,C正确;②组与④组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D错误。]
概念2
自主建构
伸长 生长旺盛 上 下 主动 胚芽鞘、幼茎、幼根
辨正误
(1)√ 
(2)× 提示: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
(3)× 提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
(4)√ 
合作探究
1.生长素 生长素 上端 下端 生长素 生长素
2.提示:应设置甲、乙两个相互对照组,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受体琼脂块中放射性强弱。若两组放射性强度基本相同,则可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
3.(1)② ① (2)单侧光
(3)提示:横向运输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一致。
(4)向光 背光 高 高 快 低 低 慢
学以致用
例1 D [生长素大多集中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而非只分布于此,A错误;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性,因此不可能大量合成,B错误;生长素横向运输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一致,C错误。]
例2 C [比较乙组左、右琼脂块引起的α角不可证明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分布,还可能是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错误。]
感悟真题
1.B [玻璃片与云母片均不允许化学物质透过,因此实验结论一致,A错误;由图可知,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合成的生长素量无明显差异,但单侧光照可引起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B正确;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小部分向背光侧转移,C错误;弯曲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部,D错误。]
2.D [A中,云母片隔断了背光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植株将背光弯曲生长;B中,云母片隔断了向光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植株将向光弯曲生长;C中,云母片插入的位置不影响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植株将向光弯曲生长;D中,云母片隔断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植株将直立生长。]
3.C [②与④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C错误。]
4.D [据表格和题图可知,不切断任何部位,该幼苗正常弯曲生长,但在①处切断,即去除结构Ⅰ,生长变慢,推测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A不符合题意。据表格可知,在①处切断,该幼苗缓慢生长且弯曲,而在②处切断后,该幼苗不能生长,推测①②之间含有生长素,且具有感光部位;推测可能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①②之间生长素分布不均,最终导致生长不均匀,出现弯曲生长,B、C不符合题意。在②处切断和在③处切断,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幼苗都不生长、不弯曲,说明此时不能产生生长素,也无法得出有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D符合题意。]
5.B [部位①可以进行横向运输,而部位②则不能,所以部位①和部位②生长素运输方向有差异,A正确;植物的芽对生长素较敏感,生长素含量高可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B错误;由表格可知,部位⑤瘤的生长素含量为26.5 (μg·kg-1),远大于其他部位,瘤长在部位⑤处,使④的生长素含量高于稍远处的部位③,C正确;低锌组生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故锌可能利于生长素合成,D正确。](共42张PPT)
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时1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这个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植物在单侧光下会出现向光生长的现象。(2)达尔文父子实验证明了感光部位在苗尖端。(3)波森·詹森实验、拜尔实验、温特实验都证明了苗尖端会产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并向下运输。(4)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通过横向运输、极性运输在植物中分布不均。
目录 CONTENTS
1.向光性的研究导致生长素的发现
2.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
3.感悟真题
自主建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某些部位
(阅读教材P98~100,完成填空)
1.植物激素的概念
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____________合成,然后被运送到________部位,在很低浓度下即可对植物生命活动起到____________作用的小分子有机物。
提醒 植物激素的特点:①内生性;②可转移性;③微量高效性;④化学本质为小分子有机物。
其他
显著调节
2.向光性
单侧光



垂直
3.向光性的研究导致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提醒 ①达尔文父子还观察到,发生弯曲的部位主要在苗尖端下部;②结合实验分析和观察结果,他们提出:当幼苗暴露在单侧光下,苗尖端产生一种“影响”并向下传递,引起下部发生弯曲。
(2)波森·詹森的实验
(3)拜尔的实验
(4)温特的实验
结论:燕麦幼苗尖端确实产生了一种____________,向下运输,促进幼苗生长,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
化学物质
生长素
(5)荷兰科学家郭葛分离纯化了生长素,发现其化学本质是一种称为吲哚乙酸(IAA)的小分子有机物。
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了吲哚丁酸(IBA)等其他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合物
×
[辨正误]
(1)苗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产生生长素。( )
提示: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照。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提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
(3)温特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 )
提示:温特只是命名了生长素,并没有分离和鉴定出其化学本质。
(4)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插入明胶后,给予单侧光照射,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 )
(5)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还有吲哚丁酸(IBA)等。( )
×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以下是关于胚芽鞘的A、B、C、D、E五组实验,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A组中的幼苗如何生长?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说明幼苗的尖端是感光部位。
(2)B组中的幼苗如何生长?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说明向光弯曲生长需要单侧光照射。
(3)C组中的幼苗①②③如何生长?④能向光弯曲生长说明了什么?
提示:①向右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
(4)D组中的幼苗①②如何生长?a、b、c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是什么关系?
提示: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的含量:a>b>c。
(5)E组中的幼苗如何生长?
提示: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③向小孔弯曲生长。
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关于植物向光性的发生机制,有人提出了“生长素不对称分布假说”,即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使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某科研小组为了验证这一假说,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A、B、C、D四种方案,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然后再测定其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以胚芽鞘尖端为实验材料?
提示:胚芽鞘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
(2)四种收集生长素的方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提示:B种收集生长素的方法是正确的;B种收集方法中,左右两块琼脂块能分别收集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
(4)如果把B、D两组实验中的云母片换成琼脂片,则两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提示: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原因是琼脂片不阻断生长素的运输。
(3)如果假说成立,该实验的预期结果如何?根据是什么?
提示:预期结果是左侧琼脂块收集的生长素含量低于右侧的;依据是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在单侧光照下,向光侧的生长素会向背光侧运输。
【 学以致用 】
D
例1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能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B.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D.若探究植物幼苗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解析: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③⑤弯向光源生长,A正确;幼苗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植物向光性的内因是具有尖端,外因是单侧光照,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变量是有无尖端,B正确;植物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C正确;幼苗的尖端是感光部位,若探究植物幼苗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自变量是给不同部位遮光,D错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能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B.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D.若探究植物幼苗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1)有关幼苗向光性的6个结论
(2)“两看法”判断“长不长、弯不弯”
例2 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植物向光性原理的相关模型,如图所示为四组处理及结果(图中弯曲度大小代表IAA含量多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①组和②组实验可以得出,单侧光不能破坏向光一侧的生长素
B.①②③三组都可以是对照组
C.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单侧光、云母片的有无和云母片的位置
D.④组实验结果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
D
解析:由①组与②组实验对比可以得出,单侧光不能破坏向光一侧的生长素,A正确;
①②③三组都可以是对照组,B正确;
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单侧光、云母片的有无和云母片的位置,C正确;
②组与④组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D错误。
A.由①组和②组实验可以得出,单侧光不能破坏向光一侧的生长素
B.①②③三组都可以是对照组
C.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单侧光、云母片的有无和云母片的位置
D.④组实验结果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
(阅读教材P101~102,
完成填空)
伸长
生长旺盛


主动
胚芽鞘、幼茎、幼根

[辨正误]
(1)从细胞水平看,生长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伸长。( )
(2)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运输属于主动转运。( )
提示: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转运,其方向与重力的方向一致。( )
提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
(4)根尖分生区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通过极性运输运至伸长区。( )
×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为了检测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填空:
生长素
生长素
上端
下端
生长素
生长素
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要验证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应如何设计实验?
提示:应设置甲、乙两个相互对照组,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受体琼脂块中放射性强弱。若两组放射性强度基本相同,则可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
3.生长素除了能发生极性运输,还能发生横向运输,观察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_______属于 极性运输,_____属于横向运输。(填序号)
(2) _______导致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
(3)横向运输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横向运输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一致。


单侧光
(4)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幼苗向光性产生机理的概念图。


背光






【 学以致用 】
D
例1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
B.幼苗尖端能够利用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大量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可发生在尖端,外界刺激的方向与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方向相反
D.幼苗的向光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引起其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有关
解析:生长素大多集中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而非只分布于此,A错误;
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性,因此不可能大量合成,B错误;
生长素横向运输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一致,C错误。
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C
例2 (2024·杭州高二期末)某兴趣小组切取某禾本科植物苗尖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苗尖端下部的一侧(图丙所示)。一段时间后,测量苗尖端下部的弯曲程度(α角)。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在禾本科植物体内存在极性运输
B.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则甲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与光照下基本一致
C.比较乙组左、右琼脂块引起的α角可证明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分布
D.乙组左侧琼脂块引起的α角小于乙组右侧琼脂块引起的α角
解析:比较乙组左、右琼脂块引起的α角不可证明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分布,还可能是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错误。
A.生长素在禾本科植物体内存在极性运输
B.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则甲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与光照下基本一致
C.比较乙组左、右琼脂块引起的α角可证明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分布
D.乙组左侧琼脂块引起的α角小于乙组右侧琼脂块引起的α角
B
1.(2018·浙江11月选考,16)某研究小组对胚芽鞘尖端进行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论不同
B.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
C.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大部分运输到背光侧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
解析:玻璃片与云母片均不允许化学物质透过,因此实验结论一致,A错误;
由图可知,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合成的生长素量无明显差异,但单侧光照可引起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B正确;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小部分向背光侧转移,C错误;
弯曲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部,D错误。
A.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论不同
B.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
C.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大部分运输到背光侧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
D
2.(2017·浙江11月选考,6)将云母片插入苗尖端及其下部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给予单侧光照射。下列不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
解析:A中,云母片隔断了背光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植株将背光弯曲生长;
B中,云母片隔断了向光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植株将向光弯曲生长;C中,
云母片插入的位置不影响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植株将向光弯曲生长;
D中,云母片隔断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植株将直立生长。
C
3.(2017·浙江4月选考,16)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②与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解析:②与④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C错误。
D
4.(2023·山东卷,10)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  )
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
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解析:据表格和题图可知,不切断任何部位,该幼苗正常弯曲生长,但在①处切断,即去除结构Ⅰ,生长变慢,推测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A不符合题意。据表格可知,在①处切断,该幼苗缓慢生长且弯曲,而在②处切断后,该幼苗不能生长,推测①②之间含有生长素,且具有感光部位;推测可能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①②之间生长素分布不均,最终导致生长不均匀,出现弯曲生长,B、C不符合题意。在②处切断和在③处切断,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幼苗都不生长、不弯曲,说明此时不能产生生长素,也无法得出有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D符合题意。
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
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B
5.(2021·重庆选考,18)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者巧妙地运用长瘤的番茄幼苗研究了生长素的分布及锌对生长素的影响,取样部位及结果见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取样部位 生长素含量/(μg·kg-1) 对照组 低锌组
①茎尖 12.5 3.3
②茎的上部 3.7 2.5
③瘤上方的茎部 4.8 2.9
④长瘤的茎部 7.9 3.7
⑤瘤 26.5 5.3
A.部位①与部位②的生长素运输方向有差异
B.部位③含量较高的生长素会促进该部位侧芽生长
C.因部位⑤的存在,部位④生长素含量高于部位③
D.对照组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低锌组,表明锌有利于生长素合成
解析:部位①可以进行横向运输,而部位②则不能,所以部位①和部位②生长素运输方向有差异,A正确;植物的芽对生长素较敏感,生长素含量高可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B错误;
由表格可知,部位⑤瘤的生长素含量为26.5 (μg·kg-1),远大于其他部位,瘤长在部位⑤处,使④的生长素含量高于稍远处的部位③,C正确;低锌组生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故锌可能利于生长素合成,D正确。第五章 课时精练17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9题,每小题4分,共36分。答案P193
【对点强化】
概念1 向光性的研究导致生长素的发现
1.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达尔文父子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尖端下面
波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苗尖端产生的物质可以透过明胶块传递给下部
温特的实验若在单侧光下进行,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温特对波森·詹森的技术做了改进,终于分离出生长素,并确定它是吲哚乙酸
2.(2024·浙江嘉兴期中)
植物学家波森·詹森分别用明胶块、云母片将苗尖端与下部隔开,给予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组插在苗尖端和下部间的是明胶块
若将②组放在黑暗处将会直立生长
该实验可以推测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
①组与②组的结果不同在于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块但不能透过云母片
3.达尔文父子研究向光性的实验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与②的结果证明幼苗向光弯曲与苗尖端有关
①与③④⑤的结果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
若将实验条件改为完全黑暗,所有幼苗均不能生长
由实验可以推测有某种“影响”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部
4.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a、b、c、d、e、f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依次是α1、α2、α3、α4、α5、α6角(图中用α代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中α角的形成是由于去顶胚芽鞘切段左侧细胞分裂速度快于右侧
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则琼脂块所引起的α1=α2
若将c和d同时放在同一去除胚芽鞘切段顶端的两侧,则胚芽鞘不弯曲
比较α1、α2、α3、α4、α5、α6角的大小,α2=α6>α4=α3>α1=α5
5.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胚芽鞘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b、c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a、b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
d中如果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d中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则胚芽鞘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概念2 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
6.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幼叶和胚中合成
生长素主要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
生长素在韧皮部的运输属于易化扩散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转运
7.如图为燕麦幼苗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甲为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
对照组的燕麦幼苗生长不弯曲
生长素先从尖端运输到尖端下部,再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若光照前去除苗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8.(2024·湖州期末)切取某禾本科植物幼苗的顶端,按图甲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幼苗切段的一侧(如图乙),一段时间后,测量幼苗切段的弯曲程度(角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由酪氨酸转变而来
图甲中顶端的生长素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琼脂块
图乙所示的装置必须置于黑暗中,否则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图乙生长素在去顶胚芽鞘中不存在极性运输
【综合提升】
9.化学渗透极性运输假说认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细胞膜上的三类载体有关,如图为生长素的化学渗透极性运输假说模型。据图分析,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注:a为IAA-(解离型生长素)输出载体;b为H+-IAA-协同输入载体;c为质子泵;IAAH为非解离型生长素(亲脂性)。
在细胞顶部,非解离型生长素以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IAA-通过b载体进入细胞需依赖细胞内外H+的浓度差
解离型生长素输出载体存在于细胞基部细胞膜上
施用细胞呼吸抑制剂不会导致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受阻
10.(14分)下图实验一、实验二是关于生长素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4分)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实验一中,供应块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实验结束后,受体块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生长素。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达到该实验目的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实验二中,分析比较a、b、c、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关系: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能进行________运输。
课时精练17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1.B [达尔文父子的实验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达尔文的假说是有一种“影响”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A错误;波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苗尖端产生的物质,可以透过明胶块传递到下部,引起下部的生长,B正确;温特的实验在单侧光下,仍可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C错误;温特并未确定生长素的化学本质,D错误。]
2.B [明胶块允许化学物质通过,云母片不允许化学物质通过,根据图示结果可确定插在①、②组苗尖端和下部间的分别是明胶块和云母片,A、D正确;②组中云母片不允许化学物质通过,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幼苗均不生长、不弯曲,B错误;波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由苗尖端向下传递的信号是一种可移动的化学物质,C正确。]
3.C [①与②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因变量为是否弯向光源生长,实验结果证明幼苗向光弯曲与苗尖端有关,A正确。①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③顶上加不透明的帽,幼苗直立生长;④顶上加透明的帽,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⑤用不透明的薄膜将基部包起,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①与③④⑤的结果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B正确。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若将实验条件改为完全黑暗,具有尖端的幼苗均可以直立生长,C错误。具有尖端的幼苗能够生长,没有尖端的幼苗不能生长,且弯曲部位在苗尖端下部,由此可推测苗尖端可能产生了一种“影响”并传递到了下部,D正确。]
4.A [图中α角的形成是由于去顶胚芽鞘切段左侧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大于右侧,生长素不能促进细胞分裂,A错误;甲组置于黑暗中,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均匀,a与b所含生长素相同,因此琼脂块所引起的α1=α2,B正确;乙组由于胚芽鞘尖端放置云母片,阻挡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因此c和d生长素相同,同时放在同一去除胚芽鞘切段顶端的两侧,则胚芽鞘不弯曲,直立生长,C正确;据分析可知,生长素的含量大小关系为e=aα4=α3>α1=α5,D正确。]
5.D [a中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b中胚芽鞘中的琼脂片能够透过生长素,b向光弯曲生长;c中琼脂块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多,故背光弯曲生长,A、B错误。d中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只有右侧接受光照,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胚芽鞘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D正确。]
6.C [生长素在韧皮部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
7.C [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在苗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低于背光侧,因此甲为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正确;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生长素分布均匀,幼苗直立生长不弯曲,B正确;在单侧光作用下,尖端的生长素先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再运输到尖端下部,C错误;若光照前去除苗尖端,由于植物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同时缺乏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所以两侧都不生长也不弯曲,D正确。]
8.B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由色氨酸转变而来,A错误;图甲中顶端的生长素通过物理扩散的方式进入琼脂块,B正确;图乙所示的装置不需要置于黑暗中,去尖端的胚芽鞘没有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错误;图乙琼脂块中有生长素,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进入伸长区能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
9.D [由图示可知:非解离型生长素(IAAH)进入细胞既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因此其进入细胞的方式为扩散,A正确;由图示可知:IAA-进入细胞需要b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且需要依赖细胞内外H+的浓度差,B正确;由图可知,解离型生长素输出载体存在于细胞基部细胞膜上,C正确;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施用细胞呼吸抑制剂会导致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受阻,D错误。]
10.(1)顶芽、幼叶和胚 (2)能 探究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将EF倒置后再进行相同实验 (3)d课时精练17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B
概念1 向光性的研究导致生长素的发现
1.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父子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尖端下面
B.波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苗尖端产生的物质可以透过明胶块传递给下部
C.温特的实验若在单侧光下进行,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D.温特对波森·詹森的技术做了改进,终于分离出生长素,并确定它是吲哚乙酸
解析:达尔文父子的实验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达尔文的假说是有一种“影响”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A错误;
波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苗尖端产生的物质,可以透过明胶块传递到下部,引起下部的生长,B正确;温特的实验在单侧光下,仍可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C错误;
温特并未确定生长素的化学本质,D错误。
2.(2024·浙江嘉兴期中)植物学家波森·詹森分别用明胶块、云母片将苗尖端与下部隔开,给予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①组插在苗尖端和下部间的是明胶块
B.若将②组放在黑暗处将会直立生长
C.该实验可以推测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
D.①组与②组的结果不同在于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块但不能透过云母片
A.①组插在苗尖端和下部间的是明胶块
B.若将②组放在黑暗处将会直立生长
C.该实验可以推测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
D.①组与②组的结果不同在于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块但不能透过云母片
解析:明胶块允许化学物质通过,云母片不允许化学物质通过,根据图示结果可确定插在①、②组苗尖端和下部间的分别是明胶块和云母片,A、D正确;
②组中云母片不允许化学物质通过,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幼苗均不生长、不弯曲,B错误;
波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由苗尖端向下传递的信号是一种可移动的化学物质,C正确。
3.达尔文父子研究向光性的实验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①与②的结果证明幼苗向光弯曲与苗尖端有关
B.①与③④⑤的结果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
C.若将实验条件改为完全黑暗,所有幼苗均不能生长
D.由实验可以推测有某种“影响”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部
A.①与②的结果证明幼苗向光弯曲与苗尖端有关
B.①与③④⑤的结果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
C.若将实验条件改为完全黑暗,所有幼苗均不能生长
D.由实验可以推测有某种“影响”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部
解析:①与②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因变量为是否弯向光源生长,实验结果证明幼苗向光弯曲与苗尖端有关,A正确。
①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③顶上加不透明的帽,幼苗直立生长;④顶上加透明的帽,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⑤用不透明的薄膜将基部包起,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①与③④⑤的结果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B正确。
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若将实验条件改为完全黑暗,具有尖端的幼苗均可以直立生长,C错误。
具有尖端的幼苗能够生长,没有尖端的幼苗不能生长,且弯曲部位在苗尖端下部,由此可推测苗尖端可能产生了一种“影响”并传递到了下部,D正确。
4.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a、b、c、d、e、f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依次是α1、α2、α3、α4、α5、α6角(图中用α代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图中α角的形成是由于去顶胚芽鞘切段左侧细胞分裂速度快于右侧
B.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则琼脂块所引起的α1=α2
C.若将c和d同时放在同一去除胚芽鞘切段顶端的两侧,则胚芽鞘不弯曲
D.比较α1、α2、α3、α4、α5、α6角的大小,α2=α6>α4=α3>α1=α5
A.图中α角的形成是由于去顶胚芽鞘切段左侧细胞分裂速度快于右侧
B.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则琼脂块所引起的α1=α2
C.若将c和d同时放在同一去除胚芽鞘切段顶端的两侧,则胚芽鞘不弯曲
D.比较α1、α2、α3、α4、α5、α6角的大小,α2=α6>α4=α3>α1=α5
解析:图中α角的形成是由于去顶胚芽鞘切段左侧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大于右侧,生长素不能促进细胞分裂,A错误;
甲组置于黑暗中,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均匀,a与b所含生长素相同,因此琼脂块所引起的α1=α2,B正确;
乙组由于胚芽鞘尖端放置云母片,阻挡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因此c和d生长素相同,同时放在同一去除胚芽鞘切段顶端的两侧,则胚芽鞘不弯曲,直立生长,C正确;
据分析可知,生长素的含量大小关系为e=aα4=α3>α1=α5,D正确。
5.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胚芽鞘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A.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b、c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a、b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
C.d中如果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D.d中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则胚芽鞘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A.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b、c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a、b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
C.d中如果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D.d中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则胚芽鞘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解析:a中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b中胚芽鞘中的琼脂片能够透过生长素,b向光弯曲生长;c中琼脂块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多,故背光弯曲生长,A、B错误。
d中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只有右侧接受光照,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
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胚芽鞘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D正确。
概念2 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
6.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幼叶和胚中合成
B.生长素主要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
C.生长素在韧皮部的运输属于易化扩散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转运
解析:生长素在韧皮部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
C
7.如图为燕麦幼苗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甲为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幼苗生长不弯曲
C.生长素先从尖端运输到尖端下部,再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D.若光照前去除苗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A.甲为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幼苗生长不弯曲
C.生长素先从尖端运输到尖端下部,再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D.若光照前去除苗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解析: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在苗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低于背光侧,因此甲为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正确;
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生长素分布均匀,幼苗直立生长不弯曲,B正确;在单侧光作用下,尖端的生长素先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再运输到尖端下部,C错误;
若光照前去除苗尖端,由于植物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同时缺乏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所以两侧都不生长也不弯曲,D正确。
8.(2024·湖州期末)切取某禾本科植物幼苗的顶端,按图甲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幼苗切段的一侧(如图乙),一段时间后,测量幼苗切段的弯曲程度(角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由酪氨酸转变而来
B.图甲中顶端的生长素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琼脂块
C.图乙所示的装置必须置于黑暗中,否则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D.图乙生长素在去顶胚芽鞘中不存在极性运输
解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由色氨酸转变而来,A错误;
图甲中顶端的生长素通过物理扩散的方式进入琼脂块,B正确;图乙所示的装置不需要置于黑暗中,去尖端的胚芽鞘没有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错误;
图乙琼脂块中有生长素,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进入伸长区能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由酪氨酸转变而来
B.图甲中顶端的生长素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琼脂块
C.图乙所示的装置必须置于黑暗中,否则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D.图乙生长素在去顶胚芽鞘中不存在极性运输
9.化学渗透极性运输假说认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细胞膜上的三类载体有关,如图为生长素的化学渗透极性运输假说模型。据图分析,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D
注:a为IAA-(解离型生长素)输出载体;b为H+-IAA-协同输入载体;c为质子泵;IAAH为非解离型生长素(亲脂性)。
A.在细胞顶部,非解离型生长素以扩散
的方式进入细胞
B.IAA-通过b载体进入细胞需依赖细胞内外H+的浓度差
C.解离型生长素输出载体存在于细胞基部细胞膜上
D.施用细胞呼吸抑制剂不会导致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受阻
解析:由图示可知:非解离型生长素(IAAH)进入细胞既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因此其进入细胞的方式为扩散,A正确;
由图示可知:IAA-进入细胞需要b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且需要依赖细胞内外H+的浓度差,B正确;
由图可知,解离型生长素输出载体存在于细胞基部细胞膜上,C正确;
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施用细胞呼吸抑制剂会导致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受阻,D错误。
A.在细胞顶部,非解离型生长素以扩散
的方式进入细胞
B.IAA-通过b载体进入细胞需依赖细胞内外H+的浓度差
C.解离型生长素输出载体存在于细胞基部细胞膜上
D.施用细胞呼吸抑制剂不会导致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受阻
10.下图实验一、实验二是关于生长素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顶芽、幼叶和胚
(1)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供应块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实验结束后,受体块中______ 
(填“能”或“不能”)检测到生长素。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达到该实验目的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生长素只能由
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将EF倒置后再进行相同实验
(3)实验二中,分析比较a、b、c、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能进行    运输。
d横向
解析:(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顶芽、幼叶和胚。实验一中,由于供应块中含有生长素,且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故实验结束后,受体块中能检测到生长素;实验一的目的是验证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欲进一步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还需进行的操作是将EF倒置后再进行相同实验,进行对照。实验二中,左侧胚芽鞘尖端由于有玻璃隔板的阻挡,不能发生横向运输,该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只能纵向运输,所以a=b;右侧胚芽鞘既存在纵向运输,也存在横向运输,所以a、b、c、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关系为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