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这个概念的建构还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插条生根,并表现出两重性。(2)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概念1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阅读教材P103,完成填空)
1.两重性的含义
低浓度时 生长,浓度太高则会抑制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2.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3.两重性的表现
提醒 ①根的向地性生长和顶端优势均能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②幼苗的向光性和茎的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③根也有顶端优势现象,即主根优先生长,而侧根的生长受到抑制。
[辨正误]
(1)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受植物的种类、器官种类和生长素浓度等因素影响。( )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扩散的方式运输到侧芽部位。( )
(3)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应可能不同。( )
(4)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下图表示的是不同器官在不同浓度生长素作用下的生长情况,据图分析回答:
(1)据图分析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两重性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是图中哪几个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A′的含义是不是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如图表示同一器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作用,请分析回答:
(1)若曲线表示植物的幼苗,其出现向光性时,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浓度范围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分析,解释水平放置的幼苗,茎表现背地性生长而根却表现出向地性生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罗汉果是分布于广西北部山区的中国特有的药用植物。罗汉果内含的罗汉果甜苷V的应用前景广阔,需求量不断增加。有籽果实对罗汉果甜苷V的提取和利用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利用生长素刺激罗汉果雌蕊能获得发育成熟的无籽果实,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上的难题,使加工成本和难度均大幅度地降低。
(1)培养无籽罗汉果需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雌蕊,处理的时期和条件是 。
A.开花后,去掉雄蕊
B.开花后,不去掉雄蕊
C.花蕾期,去掉雄蕊
D.花蕾期,不去掉雄蕊
(2)如图为摘去顶芽对罗汉果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探究实验结果。
①甲组与乙组比较,能否说明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组与乙组的结果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园林实践中,多采用扦插带芽枝条的方法大批量繁育苗木。选用带芽枝条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如图所示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一器官生长影响的曲线,从图中可以分析得出( )
A.若B点对应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对应AB之间
B.若B点对应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对应BC之间
C.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对应AB之间
D.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D
例2 农田中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如图表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效果。据此可知用生长素类似物作除草剂可用于农田还是果园?理由是( )
A.果园,果园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B.果园,果园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C.农田,农田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D.农田,农田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曲线模型
概念2 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插枝生根,且表现出两重性
(阅读教材P102~103,完成填空)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
[辨正误]
(1)用土培法插枝时,可在扦插前把枝条基部放进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泡数天。( )
(2)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中应把枝条上的芽全部清除。( )
(3)若某组插条的平均生根数明显少于2,4-D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则可说明该组所用的2,4-D浓度过高,抑制了插枝生根。( )
(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为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2,4-D涂抹于环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组 别 2,4-D用 量(mg/枝) 处理枝条数 第90天 存活枝条数 第90天时生根枝条数 首次出根所需天数
① 0 50 50 12 75
② 0.5 50 50 40 30
③ 1.0 50 50 43 25
④ 1.5 50 50 41 30
⑤ 2.0 50 43 38 30
⑥ 3.0 50 37 33 33
(1)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主要有哪些?应如何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哪一组为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之外,该实验还设置了何种对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可知,2,4-D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2,4-D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还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例1 (2023·广东卷,9)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例2 (2023·嘉兴高二期中)某同学为了验证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根生长的影响,将若干小麦种子浸润萌发,待根长到3~5 cm后,在根尖的“某一区域”剪取10 mm长的根段若干,分别等量地浸泡于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测量根段的长度,记录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生长素浓度/ppm 0 10-5 10-4 10-3 10-2 10-1
两天后根段的平均长度/mm 15 15.5 16.2 15.8 14.6 14.2
A.表中数据可以体现生长素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B.表中数据可以确定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
C.生长素浓度为0 ppm的这组实验可以省略
D.生长素浓度超过10-3 ppm后,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有关探究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几个常考易错点
(1)设置对照实验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溶液的浓度。
(3)控制好无关变量: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应注意把实验材料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如光照不宜过强,温度、湿度等条件相对适宜。
(4)在预实验确定的浓度范围内多设置几个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但浓度梯度的设置也不是越多越好,原因如下:一是效果不明显,二是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人为增加实验的难度。
(5)所谓的“促进”生长与“抑制”生长,是与空白对照组的生长情况相对而言的,生长速度(或生根数量)比空白对照组快(或多)的即为“促进”,慢(或少)的即为“抑制”,相同的即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1.(2019·4月浙江选考,11)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
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2.(2018·浙江4月选考,9)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
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
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3.(2016·浙江10月选考卷,10)在“探究2,4 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动中,将某种植物枝条分成两组进行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枝条
B.用根的数目和长度作为观测指标
C.一组用蒸馏水处理,另一组用等量2,4 D溶液处理
D.实验结论是2,4 D浓度越高,促进生根的作用越强
4.(2021·全国甲卷,3)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课时2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概念1
自主建构
1.促进
2.①敏感 迟钝 ②根 茎
3.抑制 顶芽 侧芽 抑制
辨正误
(1)√
(2)× 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运输到侧芽部位。
(3)√
(4)× 提示: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合作探究
1.(1)提示:根>芽>茎。
(2)提示:对根、芽和茎而言,“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分别是A′、B′和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3)提示:不是,A→A′的含义是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2.(1)提示:大于m小于M。
(2)提示:大于0小于m。
(3)提示:大于i。
(4)提示: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浓度高的近地侧促进生长作用强,浓度低的远地侧促进作用弱,近地侧生长速度快于远地侧,因而表现出背地性生长;而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浓度高的近地侧抑制生长,而浓度低的远地侧促进生长,远地侧生长速度快于近地侧,因而表现出向地性生长。
3.(1)提示:C
(2)①提示:不能说明。甲、乙组的自变量是顶芽的有无而不是侧芽生长素的浓度,只能说明顶芽的存在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②提示:外源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3)提示:芽能产生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学以致用
例1 C [在顶端优势中,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造成生长受抑制,若B点对应为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必然为C点之后对应的生长素浓度,A错误;茎在单侧光的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因此若B点对应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为B点之前对应的生长素浓度,B错误;把植株水平放置,由于重力的作用,茎的近地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远地一侧生长素分布少,长得慢,因此若B点对应为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远地侧为B点之前对应的生长素浓度,C正确;同样由于重力的作用,使根的近地一侧生长素分布多,但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很敏感,此时根的近地一侧生长受到抑制,而远地一侧反而由于生长素浓度低,长得快,因此若B点对应为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C,D错误。]
例2 D [果园中的果树是双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单子叶植物,农田中农作物是单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双子叶植物。所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浓度较高时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又可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生长。]
概念2
自主建构
生根 不同 生长素类似物 2,4-D 基部 浸蘸 范围 梯度 统计学 2,4-D浓度
辨正误
(1)× 提示:用土培法插枝时,可在扦插前把枝条基部放进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蘸数秒钟(约5 s)。
(2)× 提示:该实验中每根枝条上应保留相同数量的发育程度大致相同的芽。
(3)√
合作探究
(1)提示:无关变量有温度、处理时间、植物插条的生理状况等;应设置为相同且适宜。
(2)提示:组①为空白对照组;组②~⑥构成相互对照。
(3)提示: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
(4)提示: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等。
学以致用
例1 B [为提高扞插枝条的成活率,插条一般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A错误;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插条失水过多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B正确;不同浓度的NAA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C错误;为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常常在弱光下进行扦插,D错误。]
例2 A [由表格数据可知,生长素对根段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正确;表中数据无法确定生长素的最适浓度,若要探究最适浓度,还需要进一步设置一系列更小的浓度梯度,B错误;实验遵循对照原则,生长素浓度为0 ppm为对照组,不可以省略,否则实验不具有科学性,C错误;生长素浓度超过10-3 ppm后,由于10-3与10-2之间还有一系列浓度数值,故对根的生长不一定是抑制作用,D错误。]
感悟真题
1.B [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在背光面和向光面的分布不均,进而引起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植物的生长并不是单侧光引起的,A错误;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B正确;生长素在苗尖端产生,运输到尖端下部,促进尖端下部的伸长,C错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错误。]
2.B [图中的纵坐标也可以用生根的总长度来表示,A错误;丙组是蒸馏水处理组,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甲组和乙组的2,4-D浓度不同,据此认为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即该实验的自变量),B正确;甲组的促生根的效果比乙组高,但是在最适2,4-D浓度两侧存在促生根效果相同的两种浓度,所以不能确定甲、乙浓度高低,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短,D错误。]
3.D [枝条的长势属于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A正确;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枝条生根的长度及数量作为观察的指标,B正确;蒸馏水组属于对照组,使用2,4-D的属于实验组,C正确;2,4-D属于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如果浓度太高会发挥抑制作用,D错误。]
4.D [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达侧芽部位并积累,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从而表现出顶芽优先于侧芽生长的现象。摘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到适宜的浓度,顶端优势解除,A、B正确;高浓度生长素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是通过调节与乙烯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C正确;同种植物的根、芽、茎几种器官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D错误。](共38张PPT)
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时2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课时概念剖析
本课时的概念为“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这个概念的建构还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
(1)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插条生根,并表现出两重性。(2)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目录 CONTENTS
1.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2. 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插枝生根,且表现出两重性
3.感悟真题
自主建构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课时概念图
自主建构
促进
(阅读教材P103,完成填空)
1.两重性的含义
低浓度时 生长,浓度太高则会抑制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2.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敏感
迟钝
根
茎
3.两重性的表现
抑制
顶芽
侧芽
抑制
提醒 ①根的向地性生长和顶端优势均能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②幼苗的向光性和茎的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③根也有顶端优势现象,即主根优先生长,而侧根的生长受到抑制。
√
[辨正误]
(1)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受植物的种类、器官种类和生长素浓度等因素影响。( )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扩散的方式运输到侧芽部位。( )
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运输到侧芽部位。
(3)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应可能不同。( )
(4)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提示: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
×
1.(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如图表示的是不同器官在不同浓度生长素作用下的生长情况,据图分析回答:
(1)据图分析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的高低。
提示:根>芽>茎。
(2)生长素的两重性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是图中哪几个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提示:对根、芽和茎而言,“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分别是A′、B′和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3)图中A→A′的含义是不是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提示:不是,A→A′的含义是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如图表示同一器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作用,请分析回答:
(1)若曲线表示植物的幼苗,其出现向光性时,
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
长素浓度范围是多少?
提示:大于m小于M。
(2)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多少?
提示:大于0小于m。
(3)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
向地性时,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
侧浓度范围是多少?
提示:大于i。
(4)根据上述分析,解释水平放置的幼苗,茎表现背地性生长而根却表现出向地性生长的原因。
提示: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浓度高的近地侧促进生长作用强,浓度低的远地侧促进作用弱,近地侧生长速度快于远地侧,因而表现出背地性生长;而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浓度高的近地侧抑制生长,而浓度低的远地侧促进生长,远地侧生长速度快于近地侧,因而表现出向地性生长。
3.(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罗汉果是分布于广西北部山区的中国特有的药用植物。罗汉果内含的罗汉果甜苷V的应用前景广阔,需求量不断增加。有籽果实对罗汉果甜苷V的提取和利用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利用生长素刺激罗汉果雌蕊能获得发育成熟的无籽果实,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上的难题,使加工成本和难度均大幅度地降低。
(1)培养无籽罗汉果需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雌蕊,处理的时期和条件是 。
A.开花后,去掉雄蕊 B.开花后,不去掉雄蕊
C.花蕾期,去掉雄蕊 D.花蕾期,不去掉雄蕊
提示:C
(2)如图为摘去顶芽对罗汉果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探究实验结果。
①甲组与乙组比较,能否说明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生长?
提示:不能说明。甲、乙组的自变量是顶芽的有无
而不是侧芽生长素的浓度,只能说明顶芽的存在抑
制了侧芽的生长。
②丙组与乙组的结果说明什么?
提示:外源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3)园林实践中,多采用扦插带芽枝条的方法大批量繁育苗木。选用带芽枝条有什么好处?
提示:芽能产生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 学以致用 】
C
例1 如图所示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一器官生长影响的曲线,从图中可以分析得出( )
A.若B点对应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对应AB之间
B.若B点对应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对应BC之间
C.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对应AB之间
D.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D
解析:在顶端优势中,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造成生长受抑制,若B点对应为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必然为C点之后对应的生长素浓度,A错误;
茎在单侧光的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因此若B点对应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为B点之前对应的生长素浓度,B错误;
把植株水平放置,由于重力的作用,茎的近地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远地一侧生长素分布少,长得慢,因此若B点对应为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远地侧为B点之前对应的生长素浓度,C正确;
同样由于重力的作用,使根的近地一侧生长素分布多,但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很敏感,此时根的近地一侧生长受到抑制,而远地一侧反而由于生长素浓度低,长得快,因此若B点对应为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C,D错误。
D
例2 农田中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如图表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效果。据此可知用生长素类似物作除草剂可用于农田还是果园?理由是( )
A.果园,果园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B.果园,果园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C.农田,农田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D.农田,农田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解析:果园中的果树是双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单子叶植物,农田中农作物是单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双子叶植物。所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浓度较高时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又可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生长。
A.果园,果园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B.果园,果园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C.农田,农田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D.农田,农田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曲线模型
生根
阅读教材P102~103,完成填空)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
不同
生长素类似物
2,4-D
基部
浸蘸
范
围
梯度
统计学
2,4-D浓度
×
[辨正误]
(1)用土培法插枝时,可在扦插前把枝条基部放进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泡数天。( )
提示:用土培法插枝时,可在扦插前把枝条基部放进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蘸数秒钟(约5 s)。
(2)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中应把枝条上的芽全部清除。( )
提示:该实验中每根枝条上应保留相同数量的发育程度大致相同的芽。
(3)若某组插条的平均生根数明显少于2,4-D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则可说明该组所用的2,4-D浓度过高,抑制了插枝生根。( )
×
√
(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为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2,4-D涂抹于环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2,4-D用 量(mg/枝) 处理枝条数 第90天 存活枝条数 第90天时生根枝条数 首次出根所需天数
① 0 50 50 12 75
② 0.5 50 50 40 30
③ 1.0 50 50 43 25
④ 1.5 50 50 41 30
⑤ 2.0 50 43 38 30
⑥ 3.0 50 37 33 33
(1)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主要有哪些?应如何控制?
提示:无关变量有温度、处理时间、植物插条的生理状况等;应设置为相同且适宜。
(2)本实验中哪一组为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之外,该实验还设置了何种对照?
提示:组①为空白对照组;组②~⑥构成相互对照。
(3)据表可知,2,4-D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原因是什么?
提示: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
(4)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2,4-D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还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
提示: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等。
【 学以致用 】
B
例1 (2023·广东卷,9)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解析:为提高扞插枝条的成活率,插条一般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A错误;
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插条失水过多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B正确;不同浓度的NAA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C错误;
为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常常在弱光下进行扦插,D错误。
A
例2 (2023·嘉兴高二期中)某同学为了验证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根生长的影响,将若干小麦种子浸润萌发,待根长到3~5 cm后,在根尖的“某一区域”剪取10 mm长的根段若干,分别等量地浸泡于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测量根段的长度,记录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生长素浓度/ppm 0 10-5 10-4 10-3 10-2 10-1
两天后根段的平均长/mm 15 15.5 16.2 15.8 14.6 14.2
A.表中数据可以体现生长素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B.表中数据可以确定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
C.生长素浓度为0 ppm的这组实验可以省略
D.生长素浓度超过10-3 ppm后,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生长素对根段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正确;
表中数据无法确定生长素的最适浓度,若要探究最适浓度,还需要进一步设置一系列更小的浓度梯度,B错误;
实验遵循对照原则,生长素浓度为0 ppm为对照组,不可以省略,否则实验不具有科学性,C错误;
生长素浓度超过10-3 ppm后,由于10-3与10-2之间还有一系列浓度数值,故对根的生长不一定是抑制作用,D错误。
有关探究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几个常考易错点
(1)设置对照实验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溶液的浓度。
(3)控制好无关变量: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应注意把实验材料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如光照不宜过强,温度、湿度等条件相对适宜。
(4)在预实验确定的浓度范围内多设置几个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但浓度梯度的设置也不是越多越好,原因如下:一是效果不明显,二是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人为增加实验的难度。
(5)所谓的“促进”生长与“抑制”生长,是与空白对照组的生长情况相对而言的,生长速度(或生根数量)比空白对照组快(或多)的即为“促进”,慢(或少)的即为“抑制”,相同的即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B
1.(2019·4月浙江选考,11)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
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解析: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在背光面和向光面的分布不均,进而引起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植物的生长并不是单侧光引起的,A错误;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B正确;
生长素在苗尖端产生,运输到尖端下部,促进尖端下部的伸长,C错误;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错误。
B
2.(2018·浙江4月选考,9)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
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
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
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
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解析:图中的纵坐标也可以用生根的总长度来表示,A错误;
丙组是蒸馏水处理组,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甲组和乙组的2,4-D浓度不同,据此认为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即该实验的自变量),B正确;甲组的促生根的效果比乙组高,但是在最适2,4-D浓度两侧存在促生根效果相同的两种浓度,所以不能确定甲、乙浓度高低,C错误;
据图分析可知,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短,D错误。
D
3.(2016·浙江10月选考卷,10)在“探究2,4 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动中,将某种植物枝条分成两组进行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枝条
B.用根的数目和长度作为观测指标
C.一组用蒸馏水处理,另一组用等量2,4 D溶液处理
D.实验结论是2,4 D浓度越高,促进生根的作用越强
解析:枝条的长势属于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A正确;
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枝条生根的长度及数量作为观察的指标,B正确;
蒸馏水组属于对照组,使用2,4-D的属于实验组,C正确;
2,4-D属于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如果浓度太高会发挥抑制作用,D错误。
D
4.(2021·全国甲卷,3)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解析: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达侧芽部位并积累,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从而表现出顶芽优先于侧芽生长的现象。摘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到适宜的浓度,顶端优势解除,A、B正确;
高浓度生长素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是通过调节与乙烯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C正确;
同种植物的根、芽、茎几种器官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D错误。第五章 课时精练18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答案P193
【对点强化】
概念1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1.下列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
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促进根的生长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往往不同
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2.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①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③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④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①② ②④
①②④ ①③④
3.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下图甲所示,则曲线上M、N、P和Q点分别最可能对应于图乙中的( )
a、b、c、d a、c、d、b
c、a、d、b b、d、c、a
4.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如图表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该植物体地上部分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只有①②③④所示结构
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
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
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信号分子,必须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5.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效应和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甲中的a、b、c、d点所对应的图乙中的生长状况,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概念2 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插枝生根,且表现出两重性
6.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动中,从同一植株上剪下的长势相同的枝条分成3组,分别插入3只烧杯中,其中1号和2号烧杯内装不同浓度的2,4-D溶液,3号烧杯内装蒸馏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需每天定时测量插枝的总长度并记录
插枝上芽的数量是无关变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可直接舍去与预期不符的实验数据,不予记录
只比较1号和2号的结果,不能得出“低浓度促进生根”的结论
7.某兴趣小组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5
2,4-D溶液浓度 0 X1 X2 X3 X4
根的平均数目/条 1.8 6.4 7.8 7.8 1.3
注:X1~X4依次增大。
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
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枝条
该实验的对照类型为相互对照
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X2与X3之间
结果说明2,4-D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8.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若乙是蒸馏水处理组,则甲组一定是低浓度2,4-D处理组
检测指标可以是生根数目和根的总长度
2,4-D是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色氨酸合成的蛋白质
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所需时间是丙>乙>甲
9.(2024·舟山期末)下图为某一兴趣小组用某花卉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不同浓度的IAA处理可能出现相同的实验结果
300 (mg·L-1)是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综合提升】
10.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11.(10分)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此,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2,4-D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
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月季枝条,平均分为7组,将其中的6组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
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其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5 6 7
2,4-D浓度/(mol·L-1)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
生根平均值/(条·枝条-1) 2.0 3.8 9.4 20.3 9.1 1.3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该小组研究的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促进该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分)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本实验中的一年生月季枝条属于________(变量)。对它的控制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精练18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1.C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超过最适浓度后,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直到起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导致植物死亡,A错误;由于根比茎对生长素敏感,因此, 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会抑制根的生长,B错误;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一般不同,C正确;在植物体内,幼嫩细胞的代谢和生长比成熟细胞旺盛,对生长素也更敏感,D错误。]
2.A [由图可知,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③错误;由该曲线图可知:根、芽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但不能看出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灵敏,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灵敏,④错误。]
3.B [据图分析,P、N所在这条曲线是根的生长曲线,根对生长素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N表示远地侧c,P表示近地侧d;另一条生长曲线为茎的生长曲线,茎对生长素不敏感,高浓度的促进生长作用明显高于低浓度的促进生长作用,所以Q表示近地侧b,M表示远地侧a。]
4.D [植物体其他部位如幼叶也能合成生长素,A错误;由于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侧芽部位,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B错误;④距离顶芽较远,①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④较少,因此④生长较快,C错误;生长素等植物激素须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完成信号传递,从而发挥相应的作用,D正确。]
5.C [b点浓度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故该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a点位于横轴的上方,因此该浓度也能促进芽的生长,但促进作用弱于b点对应的浓度;c点位于横轴上,因此c点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芽的生长也不抑制芽的生长;d点位于横轴的下方,故d点对应的浓度抑制芽的生长。分析图乙可知,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生长情况比较,芽①生长明显快,芽②生长明显慢,芽③生长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相同,芽④生长速度高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而又低于芽①;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对应关系应该为a—④、b—①、c—③、d—②,C正确。]
6.D [实验观测指标是枝条上根的数量或长度,A错误;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属于无关变量,芽会合成少量的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从而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实验中出现与预期结果不符的实验数据,不能随意舍弃,需要记录后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C错误;只比较1号和2号的结果,不能得出“低浓度促进生根”的结论,D正确。]
7.B [各组的枝条数量、长势等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A正确;组别1的2,4-D溶液浓度为0,为空白对照组,B错误;X2与X3浓度下生根数目相同且较大,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可以推测,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X2与X3之间,C正确;与对照组相比,X1、X2、X3浓度下生根数目均大于对照组,而X4浓度下生根数目小于对照组,说明2,4-D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D正确。]
8.C [2,4-D是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小分子的有机物,C错误。]
9.C [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A错误;与对照组比较,100、300、500 (mg·L-1)IAA三组处理,生根数和根长都比对照组多,只体现了促进作用,B错误;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存在促进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浓度组,所以不同浓度的IAA处理可能出现相同的实验结果,C正确;据图分析可知,四组实验中,300(mg·L-1)的IAA浓度下平均生根数最多,平均根长最长,但由于浓度梯度较大,并不能说明该浓度是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D错误。]
10.C [以第一幅图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低于100%的长度即为抑制生长,显然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浓度下主根的长度均低于100%,A正确;以第二幅图IAA溶液浓度为0时的每株侧根数为对照,IAA溶液超过一定的浓度对于侧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B正确;参照第三幅图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从而导致侧根数目减少,C错误;对照前2幅图中IAA浓度为0和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长、侧根数少,D正确。]
11.(1)探究不同浓度2,4-D对一年生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或探究2,4-D对一年生月季枝条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2)起对照作用 (3)10-13~10-9( mol·L-1) (4)2,4-D溶液浓度 每个枝条的生根条数 (5)无关变量 相同、等量、有利于实验结果的出现(共22张PPT)
课时精练18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C
概念1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1.下列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
B.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促进根的生长
C.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往往不同
D.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超过最适浓度后,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直到起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导致植物死亡,A错误;
由于根比茎对生长素敏感,因此, 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会抑制根的生长,B错误;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一般不同,C正确;在植物体内,幼嫩细胞的代谢和生长比成熟细胞旺盛,对生长素也更敏感,D错误。
2.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A
①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③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④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由图可知,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③错误;由该曲线图可知:根、芽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但不能看出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灵敏,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灵敏,④错误。
①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③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④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M、N、P和Q点分别最可能对应于图乙中的( )
B
A.a、b、c、d B.a、c、d、b
C.c、a、d、b D.b、d、c、a
解析:据图分析,P、N所在这条曲线是根的生长曲线,根对生长素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N表示远地侧c,P表示近地侧d;另一条生长曲线为茎的生长曲线,茎对生长素不敏感,高浓度的促进生长作用明显高于低浓度的促进生长作用,所以Q表示近地侧b,M表示远地侧a。
4.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如图表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该植物体地上部分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只有
①②③④所示结构
B.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
C.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
D.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信号分子,必须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A.该植物体地上部分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只有
①②③④所示结构
B.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
C.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
D.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信号分子,必须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解析:植物体其他部位如幼叶也能合成生长素,A错误;
由于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侧芽部位,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B错误;
④距离顶芽较远,①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④较少,因此④生长较快,C错误;
生长素等植物激素须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完成信号传递,从而发挥相应的作用,D正确。
5.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效应和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甲中的a、b、c、d点所对应的图乙中的生长状况,正确的是( )
C
A.a—① B.b—② C.c—③ D.d—④
A.a—①
B.b—②
C.c—③
D.d—④
解析:b点浓度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故该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a点位于横轴的上方,因此该浓度也能促进芽的生长,但促进作用弱于b点对应的浓度;c点位于横轴上,因此c点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芽的生长也不抑制芽的生长;d点位于横轴的下方,故d点对应的浓度抑制芽的生长。分析图乙可知,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生长情况比较,芽①生长明显快,芽②生长明显慢,芽③生长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相同,芽④生长速度高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而又低于芽①;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对应关系应该为a—④、b—①、c—③、d—②,C正确。
概念2 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插枝生根,且表现出两重性
6.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动中,从同一植株上剪下的长势相同的枝条分成3组,分别插入3只烧杯中,其中1号和2号烧杯内装不同浓度的2,4-D溶液,3号烧杯内装蒸馏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需每天定时测量插枝的总长度并记录
B.插枝上芽的数量是无关变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C.可直接舍去与预期不符的实验数据,不予记录
D.只比较1号和2号的结果,不能得出“低浓度促进生根”的结论
D
解析:实验观测指标是枝条上根的数量或长度,A错误;
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属于无关变量,芽会合成少量的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从而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实验中出现与预期结果不符的实验数据,不能随意舍弃,需要记录后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C错误;
只比较1号和2号的结果,不能得出“低浓度促进生根”的结论,D正确。
7.某兴趣小组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B
组别 1 2 3 4 5
2,4-D溶液浓度 0 X1 X2 X3 X4
根的平均数目/条 1.8 6.4 7.8 7.8 1.3
注:X1~X4依次增大。
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
A.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枝条 B.该实验的对照类型为相互对照
C.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X2与X3之间 D.结果说明2,4-D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解析:各组的枝条数量、长势等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A正确;
组别1的2,4-D溶液浓度为0,为空白对照组,B错误;
X2与X3浓度下生根数目相同且较大,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可以推测,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X2与X3之间,C正确;
与对照组相比,X1、X2、X3浓度下生根数目均大于对照组,而X4浓度下生根数目小于对照组,说明2,4-D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D正确。
8.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若乙是蒸馏水处理组,则甲组一定是
低浓度2,4-D处理组
B.检测指标可以是生根数目和根的总长度
C.2,4-D是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色氨酸合成的蛋白质
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所需时间是丙>乙>甲
解析:2,4-D是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小分子的有机物,C错误。
9.(2024·舟山期末)下图为某一兴趣小组用某花卉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不同浓度的IAA处理可能出现相同的实验结果
D.300 (mg·L-1)是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不同浓度的IAA处理可能出现相同的实验结果
D.300 (mg·L-1)是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A错误;
与对照组比较,100、300、500 (mg·L-1)IAA三组处理,生根数和根长都比对照组多,只体现了促进作用,B错误;
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存在促进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浓度组,所以不同浓度的IAA处理可能出现相同的实验结果,C正确;据图分析可知,四组实验中,300(mg·L-1)的IAA浓度下平均生根数最多,平均根长最长,但由于浓度梯度较大,并不能说明该浓度是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D错误。
10.如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
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
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解析:以第一幅图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低于100%的长度即为抑制生长,显然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浓度下主根的长度均低于100%,A正确;
以第二幅图IAA溶液浓度为0时的每株侧根数为对照,IAA溶液超过一定的浓度对于侧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B正确;
参照第三幅图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从而导致侧根数目减少,C错误;
对照前2幅图中IAA浓度为0和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长、侧根数少,D正确。
11.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此,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2,4-D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
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月季枝条,平均分为7组,将其中的6组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
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其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5 6 7
2,4-D浓度/(mol·L-1)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
生根平均值/(条·枝条-1) 2.0 3.8 9.4 20.3 9.1 1.3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研究的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促进该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中的一年生月季枝条属于 (变量)。对它的控制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不同浓度2,4-D对一年生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或探究2,4-D对一年生月季枝条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起对照作用
10-13~10-9( mol·L-1)
2,4-D溶液浓度
每个枝条的生根条数
无关变量
相同、等量、有利于实验结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