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2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2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6 23:16:2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导管与筛管的功能;知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科学思维:理解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并将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
探究实践:学习观察、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等基本实验技能。
态度责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茎输送水和无机盐
1.【答案】C
【解答】解:A、蒸腾作用是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实验材料是带叶的枝条,A正确;
B、导管位于木质部,因此实验1小时后,茎的木质部被染红,B正确;
C、叶片上导管位于叶脉,因此叶片上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叶脉,不是表皮细胞,C错误;
D、实验证明木质部有起运输作用的结构导管,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导管的分布和功能.
2.【答案】B
【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由上可知,叶多,蒸腾作用就旺盛,利于促进植物体对水、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做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明确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
3.【答案】C
【解答】解:叶脉中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输导作用。当将芹菜叶柄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清水中,发现叶片的叶脉变红,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02 茎输送有机物
4.【答案】D
【解答】解:因为有机物是由植物的筛管运输的,而筛管位于树的韧皮部,也就是树皮中,如果我们要探究茎输送有机物的实验,就需要把离根端3厘米处环割的柳枝和未环割的柳枝的根都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这样可以形成对照,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又不会让植物缺乏无机盐,D正确。
故选:D。
【点评】植物体中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5.【答案】C
【解答】解:A、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的筛管,中断有机物的输送,A说法合理;
B、环剥时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层分裂细胞尽快愈合伤口,B说法合理;
C、环剥树皮,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但并不能促进树木产生有机物,C说法不合理;
D、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环割树皮没有伤到木质部,水分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D说法合理。
故选:C。
【点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6.【答案】A
【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中的某些现象。
1.【答案】D
【解答】解: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位于韧皮部,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带叶一段枝条浸入加有红墨水的水中,放在太阳下一段时间后(促进蒸腾作用),将枝条的茎用刀片横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因此在此实验中不需用到的仪器有显微镜。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此实验的环节。
2.【答案】B
【解答】解: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
故选:B。
【点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与生活应用。
3.【答案】C
【解答】解:叶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甜橙很甜,它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的糖(有机物)是由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将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从上而下运输给身体的各部分.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关键理解掌握筛管的位置功能及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与生活应用.可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
4.【答案】D
【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5.【答案】D
【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山羊把门口的樱桃树皮啃了一圈(环状),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而死亡,从而导致樱桃树无法吸收水分,叶片渐渐枯黄,最终导致樱桃树死亡。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6.【答案】C
【解答】解: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土壤中的水→根毛细胞→根的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综上所述:A、B、D选项均错误,C选项是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难度中等。
7.【答案】D
【解答】解:“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说明果实中储存了更多的有机物,也说明了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更多供给了果实。再从“损伤了部分树皮”来看,由于向下运输营养物质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中也同时被割断,这样就是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故选:D。
【点评】植物都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作用是把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输送,筛管位于韧皮部,作用是把叶子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向根部输送。
8.【答案】A
【解答】解: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茎中有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由管状细胞上、下相连而成,贯穿于植物体各个器官内。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细胞的原生质体和横壁消失,纵壁增厚并木质化,是死细胞。筛管: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质。组成筛管的细胞壁较薄,含有原生质体,细胞核消失,是活细胞。上、下细胞间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具有筛孔的细胞壁称为筛板。筛管细胞的原生质通过筛孔相连,成为有机物运输的通道,因此,小青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鲜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的导管有关,是导管的输导作用。
故选:A。
【点评】明确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9.【答案】A
【解答】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X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它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筛管的功能。
10.【答案】C
【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一部分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的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11.【答案】C
【解答】解:A、切口上部膨胀起来与有机养料的积累有关,A错误;
B、树瘤主要形成于环剥处的上方,B错误;
C、有机养料运输的方向是由叶到茎、根,C正确;
D、有机养料是通过树皮内的筛管运输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12.【答案】D
【解答】解:A、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A正确;
B、无机盐溶于水中,因此“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B正确;
C、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可能是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或氧气,C正确;
D、“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导管运送到树木各处,而筛管运输有机物,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3.【答案】B
【解答】解:AB、图中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长大;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生长,A错误、B正确。
C、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C错误。
D、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还在,故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D错误。
故选:B。
【点评】分清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14.【答案】C
【解答】解:A、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保留所有叶片移栽,会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A错误。
B、用土填实根部,不留空隙,导致土壤没有透气性,不利于根的呼吸,B错误。
C、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比如树木之间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C正确。
D、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D错误。
故选:C。
【点评】植物的蒸腾作用这部分知识点是中考的重点,要仔细掌握。
15.【答案】(1)草质茎;
(2)d。
【解答】解:(1)草质茎木质部不发达,支持力弱的茎。具有这种茎的植物,木质化细胞较少,茎干软弱,植物一般较矮小,寿命较短,多数在生长季终了时,其整体或地上部分死亡。因此,草莓、西瓜等匍匐茎属于草质茎。
(2)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即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因此补充水和无机盐。“挂吊瓶”时针应插入到d木质部的输导组织处。
故答案为:(1)草质茎;
(2)d。
【点评】掌握茎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1)B;
(2)自上而下。
【解答】解:(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人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由于蒸腾作用会拉动红墨水分沿木质部导管自下而上运输,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茎内的主要结构B木质部的导管被染成了红色。
(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枝瘤形成的原因是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继续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枝瘤,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
故答案为:(1)B;
(2)自上而下。
【点评】熟练掌握植物输导组织结构及功能是答题关键。
1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不需要能量。
(2)据图可见:越靠近上部颜色越浅。通过实验可知,同侧叶柄里的导管,向同侧的叶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木质部外面(远离髓腔)壁较薄的组织是韧皮部(外韧皮部)。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具有木质部,因此木质部也被染色,可以进一步证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故答案为:(1)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2)浅;D
(3)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作对照。
(2)作出假设:根据问题,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怎样运输的呢?作出假设: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3)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实验变量是树皮是否环割,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环割切口处的变化,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树皮环割是破坏了树皮中的韧皮部中的筛管,筛管是运送有机物(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输导组织,从上到下运输,积累在破坏部分的上方。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1)作对照;(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回答合理即可);(3)环割切口处。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作出假设,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由题干“小明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与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时为加快导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使现象更明显,常采取促进枝条的蒸腾作用的措施,如,保留枝叶、采取光照等。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但同时都保留了木质部,导管依旧存在,所以可以看到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故答案为:(1)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水分的运输(3)木质部(4)导管(5)相同(6)木质部;导管;木质部的导管自下。
【点评】明确木质部中的导管是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管道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2)由图可知a是导管b形成层c是筛管,茎中有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由管状细胞上、下相连而成,贯穿于植物体各个器官内。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 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细胞的原生质体和横壁消失,纵壁增厚并木质化,是死细胞。筛管: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组成筛管的细胞壁较薄,含有原生质体,细胞核消失,是活细胞。单子叶植物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没有形成层。
(3)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本实验要探究水分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所以再设计对照组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所以,1号枝条不做处理;2号枝条去掉韧皮部;3号枝条去掉木质部(顺序可颠倒);然后为了能明显的看出对水的运输将三枝枝条同时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清水中,放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我们可以看到1、2号枝条茎的横切面变红3号枝条不变红(结论必须与步骤②吻合)。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分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根吸收的无机盐是必须溶解于水的,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会在运输水的同时,也运输了无机盐。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导管被染成红色。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导管运输的。导管会自下而上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叶、花、果实、种子。
故答案为:(1)导管;筛管(2)形成层(3)导管;②去掉韧皮部;去掉木质部(顺序可颠倒)③滴有红墨水的清水④2号枝条茎的横切面变红3号枝条不变红(结论必须与步骤②吻合);水分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在运输水的同时,也运输了无机盐(4)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导管运输的
【点评】分清茎中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导管位于木质部,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据实验结果A可见: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据实验结果B可见: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据实验乙的结果可见: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故答案为:(1)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22.【答案】(1)对照
(2)2、5
(3)在B处将部分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4)折断的位置。
【解答】解:(1)验置组施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该实验中,第I组不做处理是为了作为对照,是对照组,其余各组是实验组。
(2)筛管是植物机皮部内验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第2组,从日外韧皮部环刻一圈,有机物的运输通道能管完全被制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不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死亡,根得不到有机物被饿死,最终导致植株整体死亡,加3组,从B处劫皮部环刻半圈,B处上面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仍然可以通过筛管运验到模部,植株能够存活,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第4组,从A外木质部切新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机皮部功能),根吸收的水伊然能通过导管运输到A处下面的叶片,只是A处上面的叶片得不到水,因此只有A处上面的部分死亡,而整株月季不会死亡。第5组,从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物皮部功能),运输水分的导曾整个被割断,B处上方等不到水,因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也能生长,最终导致死亡。所以,结合以上信息判析,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2,5(填组别)。
(3)为究季折程度是否影响月季的存活,变量是“月季折断程度”,也可理解为木质部的断裂多少,故应增加第6组实的处理方法是:“在B处将部分木质部切断井播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并与第5组形成对照。预测结果是:第6组植株能够存活。
(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经以上6组实验对照可知其变量分别是“月季折断的程度”和“月季折断的位置”,故可以得出折断的月季是否仍能存活与月季折断的程度和折断的位置有关。
故答案为:
(1)对照
(2)2、5
(3)在B处将部分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4)折断的位置。
【点评】解此类题关键是知道导管和筛管的功能。
23.【答案】(1)控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
(2)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
(3)增强蒸腾作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3)A组枝条染成红色,C组枝条未染色。
(4)木质部被染成红色;树皮不被染成红色
【解答】解:(1)对照实验要保证单一变量。①中横线上的内容应该是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扦插时,为了让枝条更好地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处理方法是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
(3)蒸腾作用会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受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验时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增强蒸腾作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3)A组的红墨水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所以A组枝条染成红色,C组的红墨水不能通过向上运输,所以C组枝条未染色。
(4)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不在树皮,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将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若实验结论成立,则A组的实验现象是木质部被染成红色,且树皮不被染成红色,C组实验现象是都不变红。
故答案为:(1)控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
(2)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
(3)增强蒸腾作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3)A组枝条染成红色,C组枝条未染色。
(4)木质部被染成红色;树皮不被染成红色
【点评】理解导管的位置和功能,对照实验的一般步骤及目的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导管与筛管的功能;知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科学思维:理解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并将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
探究实践:学习观察、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等基本实验技能。
态度责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茎输送水和无机盐
1.下列对“观察红墨水在茎和叶中的运输”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实验材料是带叶的枝条
B.实验1小时后,茎的木质部被染红
C.叶片上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表皮细胞
D.实验证明木质部有起运输作用的结构
2.为验证植物茎的输导作用,应选用带叶的枝条,这是因为(  )
A.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水分、无机盐
B.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C.叶片呼吸作用放出的能量是茎吸收和运输水分、无机盐的动力
D.茎细胞生活所需的有机物是叶片供给的
3.小明为了探究叶片中的输导组织功能,把芹菜叶片浸在红墨水溶液中30分钟后,用眼睛仔细观察,发现呈红色部分的是(  )
A.只有叶的边缘 B.整片叶片
C.叶脉 D.只有叶尖
02 茎输送有机物
4.探究茎输送有机物的实验中,出现下列几种操作,其中不会影响实验效果的是(  )
A.将两条环割的柳枝,一条放入水中,另一条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B.将环割和未环割的柳枝,分别放入蒸馏水中培养
C.将环割的柳枝茎的基部和未环割的柳枝,分别放入蒸馏水中培养
D.把离根端3厘米处环割的柳枝和未环割的柳枝的根都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5.为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会在果树生长期,用刀在枝干上环切两刀,将两刀口之间的树皮剥去,露出木质部,以暂时中断有机物的输送,以达到促花、保果、壮果、催熟增糖的效果。环剥技术历史久远,简单高效。对该技术判断不合理的是(  )
A.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的筛管,中断有机物的输送
B.环剥时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层分裂细胞尽快愈合伤口
C.环剥切口上方形成枝瘤,说明环剥能促进树木产生有机物
D.环剥不能在树木主干上进行,否则可能导致树木死亡
6.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让有机物更好地输送到根部
1.在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时,实验中不需用到的仪器有(  )
A.红墨水 B.放大镜 C.刀片 D.显微镜
2.刚移栽的绿化树由于根部受损,吸收能力差,园林工人常常要给它们“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韧皮部的筛管 B.木质部的导管
C.形成层 D.树干中心的髓部
3.萝岗甜橙,兼有橙、橘、柑的外形,果实汁液丰盈、清甜,具桂花香味,耐贮藏,曾被评选为广州市名优产品。熟透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糖分,这些糖分是由(  )
A.茎制造,经导管运输 B.根从土壤中吸收,经筛管运输
C.叶制造,经筛管运输 D.根从土壤中吸收,经导管运输
4.一棵小杨树被人剥去一圈树皮后不久就会死亡,分析其原因是(  )
A.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B.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C.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D.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5.爷爷家养的山羊把门口的樱桃树皮啃了一圈(环状),结果樱桃树死亡了。分析樱桃树死亡的原因,排序正确的是(  )
①樱桃树无法吸收水分; ②叶片枯黄; ③根部死亡; ④养分无法运输到根部。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6.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C.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D.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7.某同学家中有一棵苹果树,在苹果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受伤的树皮的运输水分能力更强了
B.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C.果实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
D.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8.小青把几滴香水加入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插花(如图所示),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的哪个功能有关?(  )
A.导管的输导作用 B.筛管的输导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9.竹笋是竹子的根状茎上发出的幼芽,竹子中的物质X由叶运输到竹笋(如图),则下列关于物质X和运输结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X 运输X的结构
A 有机物 韧皮部
B 有机物 木质部
C 无机盐 韧皮部
D 无机盐 木质部
10.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而提高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而提高了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而提高产量
11.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12.有消息报道称,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C.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
D.“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13.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现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果实A能继续长大,原因是运输无机盐的筛管未被切断
B.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C.枝条上1、2、3、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会萎蔫,因为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被切断
14.为迎接亚运会,近期杭州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许多道路边的绿化带新移栽了一些树木。有关移栽植物说法正确的是(  )
A.保留所有叶片移栽,可充分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用土填实根部,不留空隙,可使根充分接触土壤而快速生长
C.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
D.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
15.植物的茎按其组成可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如图甲为木质茎的结构图。
(1)草莓、西瓜等匍匐茎属于     (选填“草质茎”或“木质茎”)。
(2)为了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园林工人会给它们“挂吊瓶”(如图乙),以补充水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图甲中的    部位(用字母表示)。
16.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
(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人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甲所示。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
   (选填图中字母)。
(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如图乙。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17.小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横切面上有许多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
(2)芹菜的叶柄越靠近上部颜色就   (选填“深”或“浅”),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则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   。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侧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金同学继续进行实验发现,叶柄木质部也被染色,这说明   。
18.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  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19.小明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   。
(3)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   。
(4)用显微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   。
(5)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   。
(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   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   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    向上运输的。
20.如图为木本植物幼茎的横切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c结构的名称:a  ;c  。
(2)草本植物的茎中没有   ,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3)水分是通过图中的    运输的。
为了验证你的推断,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取三根生长状况相似的枝条,分别标号1、2、3;
②1号枝条不做处理,2号枝条    ,3号枝条    ;
③将上述处理的三枝枝条同时插入    中,放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
④取茎的上端,横向切断,观察茎的横切面。预测实验结果:   。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根吸收来的无机盐是怎样被运输的?   。
(4)通过探究活动,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21.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h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的分布(如图)。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做出解释。
解释结果A:  ;
解释结果B:   。
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h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
(2)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   。
22.小明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后仍能成活(如图甲),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他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处理:(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处理方法
1 不做处理
2 在B处韧皮部环割一圈
3 在B处韧皮部环割半圈
4 在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5 在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1)第1组不做处理是为了作为     。
(2)结合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     (填组别)。
(3)为探究月季折断程度是否影响月季的存活,应增加一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   ,并与第5组形成对照。
(4)经以上6组实验可以得出折断的月季是否仍能存活与月季折断的程度和   有关。
23.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和器具】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若干,烧杯(或矿泉水瓶),红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 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纵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A.自然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
C.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
【表达与交流】
(1)请补充①中横线上的内容     。
(2)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     。
(3)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     。
(4)若实验结论成立,则A组的实验现象是     且    ;C组实验现象是都不变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