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7 17:4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关注生殖性克隆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殖性克隆人可能面临的伦理问题(生命观念);
2.关注生物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表明自己观点并积极参与有关热点讨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树立正确的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价值观念,遵循本国的道德规则和法则(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
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教学难点
生殖性克隆人可能面临的伦理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从社会中来展示克隆羊“多利”诞生的动画视频该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简单讲解了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开始的微生物克隆,到生物技术的克隆主要指基因的克隆,最后发展到了克隆动物的诞生,第二部分内容则是讲解了克隆羊“多利”的产生过程,由此视频思考以下问题:1.克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2.克隆羊多莉是如何诞生的?3.在现实社会中,如果克隆人可能会面临哪些伦理问題 如果科学家要克隆的人是你,你愿意吗? 课前查阅资料,欣赏克隆动画视频,分析克隆动物及人,引导学生讨论。 热点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形式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生殖性克隆人可能引发的问题,并进行初步思考。
讲授新课 回顾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PPT展示具体操作技术,让学生对克隆技术初步了解一.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1)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①生殖性克隆: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新个体。②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用它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比较比较治疗性克隆生殖性克隆不同点概念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或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或肌肉组织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的克隆性技术利用克隆技术获得胚胎,并将胚胎孕育成为人类个体的克隆性技术不同点目的治疗人类疾病繁殖新个体操作水平细胞或组织水平细胞水平相同点都属于无性生殖,产生新细胞、新组织,遗传信息相同(2)对生殖性克隆人研究的不同见解①有人认为应该允许研究:生殖性克隆人有它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现在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②多数人对此项研究持否定态度:有伦理学家认为生殖性克隆人“有违人类尊严”;还有伦理学家认为,生殖性克隆人是在人为地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③很多生物学家认为克隆技术还不成熟:构建重构胚成功率低,胚胎移植到子宫后着床率低、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和出生后死亡率高。即使有个体活过了幼年期,也可能早亡。思考与讨论1.克隆人与细胞核供体之间是什么关系?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伦关系会因克隆人的到来而消亡吗?提示:克隆人的遗传信息绝大多数是由细胞核供体提供的,从基因层面来看,克隆人相当于细胞核供体的“复制品”。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伦关系很可能因克隆人的到来而消亡。2.克隆人没有“父母”,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提示:很可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3.能强制克隆人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吗?提示:不能4.生殖性克隆人的研究还可能带来哪些伦理问题?提示:①克隆人只是某些人出于某种目的制造出的“产品”,没有“父母”,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伤害;②由于技术问题,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克隆人;③克隆人的家庭地位难以认定,可能使以血缘为纽带的父子、兄弟和姐妹等人伦关系消亡;④生殖性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一些有关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⑤生殖性克隆人是对人类尊严的侵犯;⑥生殖性克隆人破坏了人类基因多样性的天然属性,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进化。国家政策二.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1)我国政府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2)我国政府同样重视治疗性克隆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主张对治疗性克隆进行有效监控和严格审查。我国颁布了相关法规,以保证干细胞的研究在有关规定下进行。三.警惕用新技术研究生殖性克隆人(1)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生殖性克隆①小鼠成纤维细胞小鼠iPS细胞―→克隆鼠。②从技术上讲,利用人的iPS细胞克隆人是可能的。(2)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①“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希望合成人类的整个基因组。②应用和风险:该计划将使培育出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成为可能,还会加速疫苗的研发;如果合成出人类的基因组,就可能造出“无父母”人类或者拥有相同基因组的“克隆人”。思考与讨论1.提示:“设计试管婴儿”实际上是指在将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植入母体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细胞取出,进行特定基因的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人们的需要时,再把胚胎植人母体。一般我们所说的试管婴儿技术,不必经过基因检测这一步骤。2.提示:本题具有开放性, 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3.提示:针对该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应该明确,“设计试管婴儿”只是在特定背景下的一种应急措施, 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不宜推广,并且要严防滥用。“设计完美婴儿”的想法与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相冲突。4.提示:所谓捐献骨髓,实际上只是从骨髓中分离出-部分造 血干细胞供移植使用。造血干细胞在人的骨髓中相对较多,在外周血液中却很少。干细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我更新能力很强,被分离的部分造血干细胞,很快就会被机体“补齐”,因此捐献骨髓不会影响捐献者的身体健康。医生是在医学公认的安全条件下,分离出捐献者有限数量的造血干细胞,而且整个抽取、分离的过程,都是在具有良好设备条件的医院中进行的,一般不会对捐献者造成意外伤害。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一命,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捐献者能够收获欣慰和快乐,这也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表现。作业:“艾滋病免疫婴儿”的诞生,为何成为争议的漩涡?同学们自行查阅资料从基因编辑的原理,过程及发展历程等角度出发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报告一份,并采用PPT形式展示 【学习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P106—106,思考以下问题:1.生殖性克隆人与治疗性克隆的区别;2.生殖性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小组间分正反两方辩论发表对生殖性克隆人的不同意见:①有人认为应该允许研究:内在的发展规律;伦理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②多数人对此项研究持否定态度:“有违人类尊严”;生殖性克隆人是在人为地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③克隆技术还不成熟:构建重构胚成功率低,胚胎移植到子宫后着床率低、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和出生后死亡率高。小组讨论,完成相关探究,解决实验相关问题:如果将小鼠的iPS细胞换成人的iPS细胞,不就可以克隆人了吗 如果合成出人类的基因组,就可能造出“无父母”人类或者拥有相同基因组的“克隆人”?【学习活动】小组讨论“设计试管婴儿”,完成相关探究,引发思考。1.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有什么区别?2.通过“设计试管婴儿”救治自己的孩子,是否合乎伦理?3.你支持“设计试管婴儿”或“设计完美婴儿”吗?4.提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婴儿的健康造成损伤,同祥捐出部分骨髓救治他人也不会给捐献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请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询:这是为什么?你愿意为救人一命而捐献一部分骨髓吗?利用周末一天时间,同学们自行查阅资料从基因编辑的原理,过程及发展历程等角度出发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报告一份,并采用PPT形式展示 讲授新课辨别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概念表格形式总结对比,清晰明了采用辩论形式,引发学生对生殖性克隆人的思考,从而有助于形成学生的伦理观念及思辨观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展现学生自己观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我国对生殖性克隆人的态度,进而坚定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立场。引导学生理性客观看待生物技术的成就,培养他们参与公众事务和讨论问题的意识和责任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展现学生自己观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最后以调查报告的的形式呈现,则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即如何制定方案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们上台展示,也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及自信心,符合高中生物学课程三大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1.生殖性克隆是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新个体。2.治疗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用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我国政府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从克隆技术到治疗性克隆再到生殖性克隆人,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整体脉络 总结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有整体认知
板书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