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地层中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较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较低等,较简单
B、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C、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
D、较晚近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2、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得晚,由此可知( )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是从物种A进化而来
3、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是( )
A、古代生存的生物 B、现在生存的生物 C、生物“进化树” D、古代生物的化石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5、在某地的考古挖掘过程中,越往下挖,出土的生物化石越有可能是( )。
A、越来越高等 B、生物化石的结构越来越简单
C、生物化石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D、陆生生物的化石增多
二、填空题
1、下表是7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与人细胞色素C的差异数
0
1
12
13
21
35
44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
(2)、从上表看,人和 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 。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 方面为生物的 提供了证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B 5、B
二、填空题
1、(1)越小
(2)酵母菌 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
(3)分子生物学 进化理论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教案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化石。2、了解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我们要问: 1、人类是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2、接受这一观点,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据。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的? 3、为什么生物会不断发展,原因是什么?即生物是怎样进化的? 这是这节课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发现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我国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谈到他在太行山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根据太行山山崖上的化石,沈括认为太行山曾经是海滨。 什么是化石?生物化石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 化石有很多种,有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遗体化石,如骨骼化石、贝壳化石等;有保存植物叶片痕迹的印痕化石;还有遗迹、遗物化石等。 为什么化石能够说明生物的进化? 地球的地层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层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据存在于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判断生物类型和生存的年代。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 1、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 2、从大约39亿年前的地层中开始发现生物化石。 3、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4、古老的地层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较多;晚形成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较多。 讨论:科学家的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解剖学证据
1、阅读课本第10页观察与思考,回答1、2题。
2、知道同源器官的概念: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但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来源相同。例如: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等。
(三)生物进化的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
1、阅读第11页分析与讨论,讨论回答表下1、2题。
2、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氨基酸组成与生物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石分子的差异越大。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