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课件28PPT+教案+习题+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课件28PPT+教案+习题+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7-23 21:53:32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习题
一、选择题
1、现在长颈鹿的颈部都很长,这是由于( )的结果。
A、常用颈部 B、人工选择 C、不断变异 D、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遗传和变异 B、生殖 C、生长和发育 D、环境的变化
3、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最先从水中登陆的脊椎动物是( )
A、节肢动物 B、两栖动物 C、鸟类 D、爬行动物
4、生物生存必然发生生存竞争的原因是( )
A、生物好斗的本性 B、竞争是自然存在的
C、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食物、空间等有限 D、为了产生更好的后代
5、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进化速度最快的是( )
A、鱼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6、鸟的种类多种多样,家鸡有蛋鸡、肉鸡、观赏鸡等,这些现象是( )
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7、自然选择的选择者和结果是( )
A、人类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
B、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C、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应人类的各种需要
D、树叶的多少短颈长颈鹿的死亡和长颈长颈鹿的存活
二、资料分析
1、下图是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
?
如上图,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 的。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 ???????? ,并繁殖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足够的树叶,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小,留下来的? ??????? 也更少,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就被 ????????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 ?????? 的。这种说法是按照???? ???? 学说来解释的。
2、在印度洋的南部有个克格伦岛,岛上经常刮风暴。当年达尔文在这个岛上发现昆虫一般呈现出两种类型:多数昆虫翅膀退化不能飞(如图),少数昆虫翅膀异常发达。试分析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D 7、B
二、资料分析
1、遗传? 生存? 后代? 淘汰? 颈长?? 自然选择
2、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个海岛经常刮风暴,那些有翅却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所以被保留下来的会呈现两个极端:一类翅膀退化,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另一类是翅膀异常发达,飞行能力很强,也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所以这样的两类昆虫,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
《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原因(唯物的矛盾观)和过程,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自然选择学说。
2、如何解释生物进化的过程、用进废退学说的不科学性。
教学过程: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主要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力,能产生很多的后代。即过度繁殖。
例如:一棵年产籽2粒的植物,若每代都能存活并且产籽,经过20年,理论上的后代数目可以达到220棵,即130.3,超过100万棵。实际上,只产生2粒种子这样少的后代的植物在地球上不一定存在。其它生物可想而知了……
生物能大量繁殖,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也就是说生物过度繁殖的这种“倾向”为什么不能成为“现实”呢?这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用生存斗争解释这种现象。
2、生存斗争:又叫生存竞争。
(1)何会发生生存斗争?生物一方面过度繁殖,使数目剧增,另一方面,生活条件(食物、空间等)是有限的——这是一个矛盾。因此,任何生物都要为争夺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生存斗争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生存斗争的概念: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的现象。
个体间斗争包括同种的或异种的个体间的斗争,与无机自然界的斗争例如抵抗干旱、寒冷、酷热等气候条件和土质条件等。(备注:同种个体之间的互助相当于种群的集体对其它条件的斗争,也属于生存斗争的范围,即,生存斗争的概念是十分广泛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的行为习性、生理活动等等、只要有利于本物种的生存,都可以算做是生存斗争的一种方式。)
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数生存下来,因此,生存斗争的理论解释了生物大量繁殖和少量生存的事实。
(3)生存斗争的实质原因:有限的环境条件与生物过度繁殖倾向的矛盾。其中,环境条件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不可消亡的,所以,生存斗争也是不可能消失的。
实例: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共同培养,几天后,必然只有一个种的草履虫生存,而另一个种的个体全部死亡。
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获胜并生存下来呢?谁胜谁负有没有规律呢?这涉及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3、遗传和变异:生物的遗传、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是不定向的。
生物的变异有的是有利于生存的,有的是不利于生存的。
有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易获得胜利,生存下来。
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导致死亡。
例如:植物生长速度与生存……
4、适者生存:经生存斗争,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适者生存是生存斗争的结果。
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注意:自然选择的存在和自然的变化是不以任何生物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存了适者,也就是说,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如何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进化过程
以长颈鹿进化为例说明
前肢、颈都短的:生存斗争中(因为环境中草的缺乏)死亡
长颈鹿的祖先
前肢、颈都长的:生存并繁殖出 前肢、颈短的:死亡
前肢、颈长的:生存并繁殖
经这样一代一代的淘汰和选择,最后选择出现代前肢和颈都很长的长颈鹿。
1、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是自然选择的基础: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遗传使变异得以传递,即遗传积累了变异。
2、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外因,推动了进化。自然选择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也就是说“选择”的具体方法就是“生存斗争”。
3、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产生了适应环境的新类型生物。
实例二:人工培育蛋鸡或肉鸡。整个过程体现了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解释略)。
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几个结论:(要记熟)
1、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
2、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进化的内因。
3、生存斗争(矛盾)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推动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即,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外因。
4、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
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
1、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即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2、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主要涉及变异的不定向性和环境的多样性、选择的定向性)和适应性(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永远不会固定不变,因此,适应是相对于此时此地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适应)。
3、对人类认识生物界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因此,Engles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不足之处:未能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是受到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
因此,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丰富了进化论的内容。
问题讨论:达尔文在环球旅行时途径克格伦岛,岛上的昆虫有两种类型,翅很发达的和翅完全退化的。又了解到此地常刮台风,请分析解释:
1、昆虫与海风的关系?——生存斗争
2、海风对昆虫翅起到什么作用?——选择作用
3、昆虫的两种性状是对海风的——适应
4、遗传对这两种性状起什么作用?——积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