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复习引入
1、植物的茎按形态可分为 、 、 、
。
2、按茎的组成可分为 和 。
3、茎的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从外到里依次为 、 、 和 。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向外形成 ,向内形成 ,使茎加粗。
4、韧皮部部中有 。木质部中有 。
直立茎
攀缘茎
匍匐茎
缠绕茎
草质茎
木质茎
树皮
形成层
木质部
髓
木质部
韧皮部
筛管
导管
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茎是如何将它们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位去的呢?
探究
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1.提出问题:
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什么?
2.建立假设:
根据茎的结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最有可能的是木质部的导管或韧皮部的筛管。为此,你可以尝试提出你的假设。
假设1: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可能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假设2: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可能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假设3: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_______________ 进行的。
导管和筛管
新课教学
为了证明上述假设,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材料和器具先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获取证据。
实验器材:
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若干,烧杯(或矿泉水瓶),红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镜等。
3.实验步骤:
(1) 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下端削成斜面的目的:
增大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新课教学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A.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 只留下树皮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A.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表4-6记录表
(2)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 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图,B 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思考
1、为什么用“红墨水”而不用清水:
便于标记观察。
2、红墨水稀释的目的:
防止红墨水浓度过高而使细胞失水
3、“温暖、光照充足”:
叶的蒸腾作用强,产生“蒸腾拉力”大,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新课教学
10~3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A.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C.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 只留下树皮
木质部染红,越往上越浅
木质部染红,越往上越浅
没有染红的部位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___ ____________。
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进行的。
新课教学
视频:水、无机盐的运输
新课教学
5.表达与交流
(1)若A、B 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色,而C组树皮未被染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且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若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3)若不是采用上述的切剥法处理枝条,而是采用石蜡密封切面法处理枝条,应如何处理各组的枝条?预期实验结果又将如何?
用石蜡分别密封木质部(相当于A组)和树皮韧皮部(相当于B组),预期结果也相似。
新课教学
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入根部导管。
水分和无机盐
根尖吸收
根部导管
茎中导管
叶脉导管
叶花果实
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
最后,它们就能进入到茎中央的导管
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中自下而上运输的。
实验证明:
思考与讨论
如图大树输液为了补充营养,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药效直接,对环境污染较小。营养液含有树木生长所需的营养,可激活大树的细胞活性,提供大树生长活性物质。
输液时针头需插入植物茎的什么部位?为什么?
给树输药液要将针头插入茎的木质部
木质部的导管直接将药液输送到树的其他部位
新课教学
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了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有机物在茎中是怎样运输的呢?与水分和无机盐的输送结构是否一样?
活动:在一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 1 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如图所示。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每隔一周观察并记录环剥部位的变化。
新课教学
经过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将膨大而形成枝瘤,如图所示。
现象:
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后,通过树皮自上而下地运输的。
结论:
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积存在伤口上方,伤口上方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是形成了瘤状物。
解释:
新课教学
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是树皮里面的什么结构?
树皮里韧皮部的筛管是上下相通的,
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是筛管。
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结论:
思考与讨论
1.割裂橡胶树的树皮, 胶乳就会流出来。人们就是这样来采集胶乳的。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橡胶胶乳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是在筛管中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集胶乳,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胶乳有机物通过筛管的断口流出。
2.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任意毁坏树皮会给树木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任意破坏树皮,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韧皮部的筛管被损坏,根会因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而死亡,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当堂检测
1、小青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插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次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哪个功能有关( )
A.导管的输导作用 B.筛管的输导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A
2、生产生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一致的是( )
A.种植棉花摘除其侧芽促进多生侧枝:提高棉花产量
B.给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避免其果穗出现缺粒现象
C.枣农在枣树开花初期环剥树干:减少有机物通过木质部中导管运输到根
D.农民播种之前都要浇水和深耕:保证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B
当堂检测
3、俗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其道理在于( )
A.树皮起保护作用
B.树皮中有韧皮纤维,剥了去无法起到支持作用
C.树皮中有筛管,剥皮后无法运输有机物到根部
D.树皮里有导管,剥皮后无法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到枝叶
C
4、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往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成红色
B.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C.纵切变色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成红色
D.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成红色
B
当堂检测
5、图甲、图乙是小明同学针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当看到 时,再进行图中A所示的过程。
(2)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乙所示的图像,你会发现图乙中数字③所示的结构 被染成了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 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 ,请你写出它具有的作用: 。
叶脉微红
木质部(或导管)
导管
形成层
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板书设计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筛管:自上而下输送有机物
茎运输物质
导管:自下而上输送水分、无机盐
新课教学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第5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相关内容。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茎的主要功能是( )
A.支持和吸收氧气 B.输导和支持作用
C.防倒伏和制造淀粉 D.光合作用和输导作用
2.小青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插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次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哪个功能有关( )
A.导管的输导作用 B.筛管的输导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3.兴趣小组将一段含一定数量叶片的新鲜椴木枝条底端斜切后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枝条横切面(如图),则变红的部分是( )
A. ①髓 B. ②木质部
C. ③韧皮部 D. ④树皮
4.为控制柳絮给居民带来困扰,乐清开始试点给柳树注射药剂,药水与水、无机盐一起到达树冠,抑制柳絮产生,则药剂注射入树干的部位是( )
A.树皮 B. 髓 C.韧皮部 D.木质部
5.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分生区
B.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C.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D.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叶→茎”
6.俗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其道理在于( )
A.树皮起保护作用
B.树皮中有韧皮纤维,剥了去无法起到支持作用
C.树皮中有筛管,剥皮后无法运输有机物到根部
D.树皮里有导管,剥皮后无法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到枝叶
7.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往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成红色
B.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C.纵切变色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成红色
D.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成红色
8.甘蔗很甜,它的茎中含有大量的糖,这些糖是( )
A.由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B.由根从土壤里吸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C.由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D.由根从土壤里吸收,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9.生产生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一致的是( )
A.种植棉花摘除其侧芽促进多生侧枝:提高棉花产量
B.农民播种之前都要浇水和深耕:保证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C.枣农在枣树开花初期环剥树干:减少有机物通过木质部中导管运输到根
D.给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避免其果穗出现缺粒现象
10.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11.图甲、图乙是小明同学针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当看到 时,再进行图中A所示的过程。
(2)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乙所示的图像,你会发现图乙中数字③所示的结构 被染成了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
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 ,请你写出它具有的作用: 。
12.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管和筛管是高等植物的运输通道。其中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图_______。
(2)技术员给移栽的大树“挂吊瓶”来补充水分和无机盐,输液针头应插入植物的___________(填“韧皮部”或“木质部”)中。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D C C B A D A
叶脉微红;木质部(或导管);导管;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乙;木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