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群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寄生等
B.一片水杉林中水杉高矮不同,这体现了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组合在一起称为生物圈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2.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表植物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豌豆地里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混合种植
D.高山植物山底为阔叶林;半山腰为针阔混交林、山顶为针叶林或高山草甸
3.2023年9月10日,云南野象群长途旅行终于结束,完全进入传统栖息地。该栖息地中属于群落的是( )
A.一头大象 B.所有大象的总和
C.所有生物的总和 D.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4.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5.我市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如图),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B.植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6.图是钱塘江沿江湿地公园一角,这里所有的生物构成(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植被
7.小刚同学对金华山双龙风景区一些景观进行了描述,可以看作一个群落的是( )
A.景区内的所有动物 B.景区内的所有生物
C.景区内的所有马尾松树 D.整个景区及所生存的生物
8.乳酸菌是一种细菌,酸菜的制作主要利用了它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群落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制作酸菜的植物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9.清晨的镜湖湿地公园,朝阳初现,白鹭纷飞,迎春花的枝条上挂满了金黄色的小花(如图),叶下露珠晶莹剔透,花香四溢,别有一番风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露珠是水蒸气汽化而成的 B.迎春花属于裸子植物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D.公园里的所有白鹭组成一个群落
10.下列有关森林中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森林中的动物一般随植物呈垂直分布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森林群落
D.森林中的乔木适应环境能力最强,苔藓和地衣适应环境能力最差
二、填空题
11.某地渔民打捞了一只长有两对腹鳍的海豚,这只海豚除正常的一对前鳍,在靠近尾部的地方还有两个鳍。专家认为,现代鲸豚类均为二次入海进化来,长有两对腹鳍是一种返祖现象,是由于控制性状的 发生变异引起,海豚和海洋里的其他所有生物构成一个 。
12.台州植物园已经开园,设有珍稀植物园、月季花园等数个专区。
(1)科学家对植物进行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常作为绿色开花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主要是因为它们存在的时间短,表现出的性状主要由 决定,受环境影响较小。
(2)月季花园内所有的月季花是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
(3)甄选植物时,除了选择合适的珍稀植物,还要加上一些乡土植物,这是因为经长期自然演替,乡土植物对当地环境有高度的 性。
13.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它们是 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________、________等微生物。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________。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的所有血雉
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
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B B B C C D
1.D
【分析】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可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详解】A.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等,寄生是种间关系,A错误。
B.一片水杉林已经明确是同一物种,构成的是种群,不具备群落的空间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B错误。
C.生物圈指的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C错误。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D正确。
故选D。
2.A
【分析】群落的特征:物种丰富度、空间结构(垂直分层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
【详解】A.深林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表植物层现象属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A正确。
B.森林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豌豆地里的高豌豆和矮豌豆属于同一种群,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错误。
D.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分布着不同的群落,而不是群落的垂直分布,D错误。
故选A。
【点睛】对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概念理解和群落空间结构的分类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3.C
【分析】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概念不同。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而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群落还包括群落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因此生物群落只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详解】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因此,该栖息地中属于群落的是所有生物的总和,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B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详解】A、种群数量和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故A错误;
B、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故B正确;
C、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故C错误;
D、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5.B
【分析】(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
(2)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详解】群落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故我市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植物群落,B正确;A错误;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C错误;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错误。
6.B
【分析】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同一片区域的所有生物的集合,包括这片区域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比如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
【详解】A.种群是指一片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比如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猕猴,一个池塘里的所有草鱼,错误。
B.据分析可见: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同一片区域的所有生物的集合,钱塘江沿江湿地公园一角,这里所有的生物构成群落,正确。
C.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错误。
D.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群落的概念。
7.B
【分析】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A.景区内的所有动物属于多种生物,不属于群落,A不符合题意。
B.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因此在金华山双龙风景区,群落是指该景区的所有的生物,B符合题意。
C.景区内的所有马尾松树属于一个种群,C不符合题意。
D.整个景区及所生存的生物构成的整体是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分析】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让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
【详解】A.乳酸菌属于细菌,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体现了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A.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由于迎春花的种子有果皮包被,所以迎春花属于被子植物,故B错误;
C.“花香四溢”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公园里的所有白鹭组成一个种群,故D错误。
故选C。
10.D
【分析】生活在同一森林里的各种植物种群,常具有极不相同的外形,有的长得高些,有的长得矮些;有的挺拔粗壮,有些则纤细矮小。这样就出现了植物群落的层次性或垂直结构。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在植物的每个层次中,都有一些特别适应在那里生活的动物。
【详解】A.森林里的各种植物种群,常具有极不相同的外形,有的长得高些,有的长得矮些;有的挺拔粗壮,有些则纤细矮小。这样就出现了植物群落的层次性或垂直结构,A不符合题意。
B.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集合组成了森林群落,C不符合题意。
D.森林中生物种群都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生活在底层的苔藓和地衣适应环境能力也很强。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关键掌握群落的相关知识。
11. 基因 群落
【分析】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体细胞和受精卵的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和基因成单个存在的。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
【详解】DNA上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因此专家认为,现代鲸豚类均为二次入海进化来,长有两对腹鳍是一种返祖现象,是由于控制性状的基因发生变异引起,海豚和海洋里的其他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有关知识,及群落的概念,要理解掌握。
12. 基因 种群 适应
【分析】(1)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
(2)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可育后代。
(3)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是普遍性存在的,否则早就被淘汰了。
【详解】(1)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表现出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的,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
(2)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月季花园内所有的月季花构成了一个种群。
(3)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甄选植物时,除了选择合适的珍稀植物,还要加上一些乡土植物,这是因为经长期自然演替,乡土植物对当地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
13.(1)捕食;竞争(2)细菌;真菌(3)B
【分析】动物总是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必然影响动物的分布。在水平方向上,群中不同的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但无分层现象。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只讲密度。
【详解】(1)血雉以昆虫为食,属于捕食关系。生物之间若存在争夺相同食物、空间等为竞争关系。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因此它们之间则存在相互争夺空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3)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有昆虫、苔藓、树木都不是一种生物,而血雉是一种生物,符合种群的概念,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