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分层练习
1.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滨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小杭: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 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盛有一定量稀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组枝条只将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没有染红
(1)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滨的猜想。
(2)该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的目的是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 环境中进行实验。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验证了 的猜想。
A.小杭 B.小江 C.小滨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木质部和韧皮部;促进蒸腾作用,增加水分的运输;温暖且光照充足;A;蒸腾作用导致水分向上运输的过程中逐渐减少
【解析】【分析】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气孔,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解答】(1)小杭认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小江认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所以小滨的猜想可以是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和韧皮部的筛管共同进行的。
(2)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目的是促进水分的蒸腾作用,加快水分的运输。因为叶片的蒸腾作用可以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光照强、温度高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强蒸腾作用,使水分运输更快,实验现象更明显。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A 组和B组实验现象都是木质部染红,说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验证了小杭的猜想。C组没有染红,说明韧皮部的筛管不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靠近顶端,运输的水分和无机盐越少。在运输过程中,水分和无机盐会不断被利用和消耗,所以越靠近顶端,含量越少,染色也就越浅。
2.如图所示,在树木养育或古树保护中,常常会看到园艺师给树木“挂吊瓶”。当吊瓶中的各种物质随水进入茎内后,将其中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各个部位的结构是( )
A.髓 B.皮层 C.筛管 D.导管
【答案】D
【解析】【分析】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
故答案为:D。
3.樟树是温岭市市树,茎能逐年增粗。下列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使茎逐年增粗的结构是( )
A.髓 B.木质部 C.形成层 D.树皮
【答案】C
4. 生命观念是科学世界观在生命科学中的体现,其中“结构与功能观”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本观点。构成生命体的各个层次无不体现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下列关于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茎表皮部位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
B.韧皮部细胞呈长管形,利于运输营养物质
C.木质部的木纤维细胞壁厚,起到支撑作用
D.髓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储藏营养物质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A.茎表皮部位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韧皮部细胞呈长管形,其中的筛管利于运输营养物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木质部的负责输送水分和无机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髓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储藏营养物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菟丝子是一种没有叶绿素的植物,可通过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茎,并从中吸取营养物质。菟丝子吸取有机物,其吸器应刺入到植物木质茎的( )
A.髓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韧皮部
【答案】D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
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
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解答】 菟丝子是一种没有叶绿素的植物,可通过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茎,并从中吸取营养物质。菟丝子吸取有机物,其吸器应刺入到植物木质茎的韧皮部,因为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笋有多大,竹有多粗”。即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中没有(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答案】B
【解析】【分析】 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笋有多大,竹有多粗”。即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中没有形成层,因为形成层中的细胞能够不断的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得茎不断的增粗;
故答案为:B
为了探究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小明取带有3片叶子的海桐枝条进行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在枝条不同部位进行横切,其中距枝条底部5厘米部位标记为甲,直至横切面上刚好观察不到染色现象的部位标记为乙。
7.小明将海桐枝条横截面切开,发现红色染液分布于茎的( )
A.表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8.小明另取大小及长势相同、带有6片叶子的海桐枝条,在相同环境下重复上述实验。推测该枝条甲、乙两处横切面的染色情况( )
A.甲的染色面积变小 B.甲的染色面积变大
C.乙的位置变低 D.乙的位置变高
【答案】7.C
8.D
【解析】【分析】(1) 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 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2)根据植物的蒸腾作用分析判断。
7.植物的木质部内有导管, 导管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因此小明将海桐枝条横截面切开,发现红色染液分布于茎的木质部,故选C。
8.根据题意可知,叶子的多少不会影响染色的面积,但是蒸腾作用更强,那么红色染液能够到达的位置更高,故选D。
9.胎儿和母体间由脐带连接,脐带好比是两者的桥梁,负责物质运输.植物的茎如同是叶和根的桥梁,如下图,a和b两类物质由茎分别向下和向上运输到根和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髓运输
B.树皮环割影响的是a的运输
C.b的运输与蒸腾作用无关
D.a主要指有机物,在导管运输
【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a是有机物。
【解答】A、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导管运输,A错误;
B、环割树皮破坏了茎的韧皮部,阻断了a有机物的运输,B正确;
C、蒸腾作用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供动力故b的运输与蒸腾作用有关,C错误;
D、a主要指有机物,在筛管中运输,D错误。
故选:B。
10.为积极推进“美丽浙江”创建,浙江多地采用注射花芽抑制剂的方式控制“杨柳飞絮”。园林工人在雌柳树树干上打孔,将药瓶插入孔内,药液会慢慢被树体吸收,随着蒸腾作用扩散到树冠各个部分。当年注射。次年生效,注射后的雌树减少飞絮量能达到90%。如图是柳树树干的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打孔的深度应恰好达到图中②所示位置
B.药液是通过④的导管向上运输的
C.适宜的光照有利于加快药液向上运输到树冠
D.柳树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答案】B
【解析】【分析】(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其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
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 用,比较坚硬;最里面是髓,能够储存营养物质。(2)如图中,①髓,②木质部,③形成层,④韧皮部。
【解答】AB.打孔的深度应恰好到达②木质部的位置,方便输入的药液随水分通过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A正确,B错误。
C.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蒸腾作用强,药液随水分向上榆树到树冠的速度就快,C正确。
D. 柳树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D正确。
故答案为:B。
为了探究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小明取带有3片叶子的海桐枝条进行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在枝条不同部位进行横切,其中距枝条底部5厘米部位标记为甲,直至横切面上刚好观察不到染色现象的部位标记为乙.请回答第下列小题.
11.小明将海桐枝条横截面切开,发现红色染液分布于茎的( )
A.表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12.小明另取大小及长势相同、带有6片叶子的海桐枝条,在相同环境下重复上述实验.推测该枝条甲、乙两处横切面的染色情况( )
A.甲的染色面积变小 B.甲的染色面积变大
C.乙的位置变低 D.乙的位置变高
【答案】11.C
12.D
【解析】【分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11.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一段时间后(促进蒸腾作用),将枝条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12.有叶子,产生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使水可以达到更高的高度,所以 乙的位置变高,
故答案为:D。
13.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下表中表述错误的是( )
选项 结构 功能
A 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 有利气体交换
B 鼻腔能分泌粘液 净化吸入的空气
C 叶表皮细胞透明 有利于光线透过
D 植物的茎里有导管 用来输送有机物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解答】A. 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 ,有利于血液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即有利气体交换,A正确;
B. 鼻腔能分泌粘液 , 以湿润吸入的干燥的空气。 空气通过鼻腔时呼进的气体带有埃尘、颗粒物、病菌等,它们绝大部分被黏液吸附住,形成鼻涕, 所以粘液可以净化吸入的空气 ,B正确;
C. 叶表皮细胞透明,有利于光线透过进入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 植物的茎里有导管, 用来输送水和无机盐,D错误;
故答案为:D。
14.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该科学观点的是( )
A.植物的茎中有导管,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B.睡莲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有利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C.根冠外层细胞排列疏松,对根起着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长着肉质的茎、刺状的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
【答案】A
【解析】【分析】1、植物茎的输导组织:导管:存在于木质部,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筛管:位于韧皮部,由活细胞组成,细胞上下连接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叫做筛孔,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
2、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时水分散失的 “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 “窗口”。不同植物的气孔分布不同,水生植物(如睡莲)上表皮气孔多,有利于水分散失和气体交换;陆生植物一般下表皮气孔多,可减少水分过度散失。
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气孔的开闭控制着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进出,影响呼吸作用的进行。
【解答】A、植物的茎中有导管,能够自下而上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A符合题意。
B、睡莲属于水生植物,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有利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长着肉质的茎、刺状的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那一侧
【答案】C
【解析】【分析】年轮的形成原理:年轮是由于一年内气候条件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形成的木质部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在春季和夏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大、壁薄、颜色浅,质地较疏松,称为早材;到了秋季,气温渐凉,雨量减少,形成层活动逐渐减弱,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小、壁厚、颜色深,质地较紧密,称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间,界限不明显,而相邻两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间,界限非常明显,形成了年轮。
【解答】观察树桩的年轮图示:乙侧的年轮间隔大于甲侧,说明乙侧是树干的向阳面,生长速度快于甲侧。
故答案为:C。
16.番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块根除了作为主粮外,还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番薯的内容正确的是( )
A.番薯是攀缘茎 B.番薯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
C.栽种番薯幼苗时可适当施肥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土壤
【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茎的生长方向分为: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等。
(2)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3)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解答】A、番薯的茎细长,而又柔弱,蔓延生长地面上,属于匍匐茎,A错误。
B、番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B正确。
C、栽种番薯幼苗后大量施肥,会“烧苗”,C错误。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叶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17.根从土壤中吸水,土壤中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答案】D
【解析】【分析】从导管的位置、分布、水的运输途径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水分最是由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流动,在根毛区中,土壤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依次小于内部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水分就会从土壤依次经过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8.将带叶枝条进行如图处理,过一段时间,把枝条取出横切和纵切,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树皮被染红 B.枝条的所有部位都被染红
C.枝条的最中心被染红 D.木质部被染红
【答案】D
【解析】【分析】植物的案中有韧皮部和木质部。靠近外侧的是韧皮部,里面有筛管,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解答】靠近中心位置的是木质部,里面含有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图中红墨水会沿着植物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A.气孔、导管、根毛 B.根毛、筛管、气孔
C.筛管、根毛、气孔 D.根毛、导管、气孔
【答案】D
【解析】【分析】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尖,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气孔是植物体水分散失的“门户”。
【解答】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根毛、导管、气孔。
故答案为:D。
20.如图所示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若对枝条如图所示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答案】C
【解析】【分析】茎是植物的主要支撑结构。茎的主要功能是使植物能够保持直立,承受重力和外部环境的压力。茎的形态和结构因植物的种类而异,有的茎呈直立状,有的茎呈匍匐状,有的茎呈攀援状。茎的形态和结构适应了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需求。
【解答】A 、筛管是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给(除叶以外)其他器官的运输管道,筛管位于韧皮部。当对树皮进行环剥后筛管被割断,环剥处以上部位产生的有机物不能被运输到环剥处以下,所以 B 果实得不到供其成长的有机物,因而不能继续长大,故 A 项叙述正确。
B、果实 A 位于1处以上,存在许多能够制造有机物的叶片,筛管保持良好,不会影响 A 果实的继续成长,故 B 项叙述正确。
C、筛管中的有机物是自上而下运输的,环剥树皮后,有机物会堆积在环剥处上部(1处),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故 C 项叙述错误。
D、导管是运输水分和石机物的运输通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不会受到环剥的影响,因而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故 D 项叙述正确。
故选:C
21.茎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输物质和支持作用 B.支持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运输作用 D.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分析】 高等植物茎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主要是运输物质和支持作用。
【解答】 高等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将根吸收的水、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有机物进行输导,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还有支持作用。
故答案为:A。
22.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B.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有结构②
C.③中较大型的细胞是筛管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木质部
【答案】B
【解析】【分析】图中:①韧皮部,②形成层,③木质部,④髓。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
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
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解答】A、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③木质部中的导管,不符合题意;
B、②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向内分裂形成木质部,向外分裂形成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符合题意;
C、筛管位于①韧皮部内,③木质部中较大型的细胞是导管,不符合题意;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3.某校有一棵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古树的导管部分朽烂 B.古树的导管全部朽烂
C.古树的筛管部分朽烂 D.古树的筛管全部朽烂
【答案】A
【解析】【分析】茎的结构:
【解答】空心树只是失去了部分木质部(导管),而大量木质部和韧皮部还存在,还能够承担运;输作用,所以植物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故答案为:A。
24.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向内的结构排列顺序是( )
A.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
B.树皮、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髓
C.树皮、木质部、形成层、髓
D.树皮、木质部、髓、形成层
【答案】A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
【解答】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
故答案为:A。
25.光与温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如表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长性状 日温 、夜温
红光 远红光
茎长度
茎节数 20.5 节 21 节
茎长度 夜温
日温
A.茎的伸长生长与光及温度有关
B.茎的生长与夜温有关,与日温无关
C.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
D.远红光条件下,日温30℃、夜温7℃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答案】B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 A、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光、温度、水、土壤等,由表格可知,红光条件下,茎的长度为60.2cm,远红光条件下,茎的长度为98. 1cm,由此可见,茎的伸长生长与光质有关;不论夜温还是日温,不同的温度,茎的伸长生长的长度不同,因此,茎的伸长生长还与温度有关,不符合题意;
B、日温在30℃, 23℃, 7℃,夜温7℃时,茎长度分别是75cm,60cm, 43cm,可见茎的生长与夜温和日温都有关, 符合题意;
C、在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这是因为日温30℃比日温23℃时光合作用要强,制造的有机物多,而夜温17℃比夜温26℃时分解的有机物要少,故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 不符合题意;
D、在红光条件下,日温30℃、夜温7℃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茎的伸长长度最大( 75cm),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6.甘蔗很甜,它的茎中含有大量的糖,这些糖是( )
A.由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B.由根从土壤中吸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C.由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D.由根从土壤中吸收,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答案】A
【解析】【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的运输到根等器官。
【解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甘蔗很甜,它的茎中含有大量的糖(有机物)是由叶制造再由茎中的筛管运输而来的。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将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从上而下运输给身体的各部分。
故答案为:A。
27.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将树木枝条的树皮环剥一周,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答案】C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树皮中有韧皮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自上而下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在环播处的上方形成树瘤,说明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的,也可以说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故答案为:C
28.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
A.树木因缺氧而死 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 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 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树木的韧皮部被破坏,韧皮部具有从上而下输送有机物的功能;
故答案为:C
29.八(1)班同学以“植物中的物质运输”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大单元学习。小科同学画出图甲所示叶片上的物质流动图,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蚕豆下表皮装片和根尖的纵切片,如图乙是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图丙是他绘制的根毛细胞。请回答:
(1)图甲中代表有机物运输路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
(2) 图乙中“? ”代表的是 细胞。
(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答案】(1)④
(2)保卫
(3)大于
【解析】【分析】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解答】(1)叶片制造有机物,通过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
(2)图乙中“? ”代表的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孔是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3) 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30.同学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一节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填数字序号),此部位中的 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 形成枝瘤(选填“上方”或“下方”)。
【答案】(1)⑤;导管
(2)上方
【解析】【分析】①外树皮,②韧皮部;③树皮;④形成层;⑤木质部;⑥髓;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负责自下而上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中有筛管,筛管负责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
【解答】(1) 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⑤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 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上方形成枝瘤,因为枝瘤中的只要物质是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叶光合作用制造的,运输的方向是自上而下;
故答案为:(1)⑤ ;导管(2)上方
31.梨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且口味清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1)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则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如图示为果树上的果实A及部分枝叶,若想果实A长的又大又甜,可在 (填序号)处剥去部分树皮。
【答案】(1)3:4
(2)①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则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12:6×·16=3:4;
(2)植物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从上而下运输, 如图示为果树上的果实A及部分枝叶,若想果实A长的又大又甜,可在①处剥去部分树皮。
故答案为:(1) 3:4 (2) ①
32.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1)草莓的茎细软,沿地面生长,借以扩大营养面积,草莓的茎属于 (选填“匍匐茎”“攀援茎”或“缠绕茎”)。
(2)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保卫细胞将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图甲、乙中能正确体现此时气孔状态的是 。
(3)根尖的根毛区细胞的体积大,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吸收 的主要部位。
【答案】(1)匍匐茎
(2)乙
(3)水分和无机盐
【解析】【分析】 一般植株的根尖从根顶端向后依次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个部分。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它是生长点外罩,具有保护生长锥分生组织的作用。根冠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这些薄壁细胞分泌含有多糖、果胶质的糖体,可润滑土粒表面,有助根尖的延伸。分生区:即生长点,由分生组织细胞所构成,该部分大部分被根冠包围,长1 mm左右。生长点的细胞形状为多面体,排列紧密,胞壁薄,胞核大,胞质浓,液胞小。这些细胞不断进行分裂,使根尖不断增加新细胞。伸长区:在分生区后边的细胞,全长约数毫米,细胞分裂能力逐渐减弱至停止分裂,转向细胞体积增大,明显地表现为纵向伸长,是棉根向前伸延的主要部位;根毛区:位于伸长区之后。此区是细胞基本定型的区域,全长可达几厘米。该区组织分化已趋成熟,也称成熟区。由于部分表皮细胞形成纤细根毛,使该区密被根毛,成为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解答】(1) 匍匐茎是指沿地平方向生长的茎。基部的旁枝节间较长,每个节上可生叶、芽和不定根,与整体分离后能长成新个体,故可用以进行人工营养繁殖。例如草莓、番薯等茎叶蔓生于地表,又如马铃薯,其匍匐茎则生长在地下。 所以草莓的茎细软,沿地面生长,借以扩大营养面积,草莓的茎属于匍匐茎;
(2) 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保卫细胞将进行生理功能调节,缺水时,气孔关闭。图甲、乙中能正确体现此时气孔状态的是乙;
(3) 根尖的根毛区细胞的体积大,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故答案为:(1)匍匐茎(2)乙(3)水分和无机盐
33.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图一是植物吸收、运输和散失水分的示意图。请结合图二和图三,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是根尖各区在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图一的过程1主要由图二的 (填字母)细胞来完成。
(2)图三甲/乙分别是植物的筛管和导管,图一的过程2由图三中的 (填“甲”或“乙”)结构来完成物质运输。
【答案】(1)D
(2)乙
【解析】【分析】图一中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2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图二中A分生区细胞、B伸长区细胞、C根冠细胞、D成熟区细胞。图三中甲筛管、乙导管。
【解答】(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成根毛,扩大了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图一的过程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主要由图二的D成熟区细胞来完成;
(2)图三甲乙分别是植物的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图三中甲是筛管、乙是导管。因此,图一的过程2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由图三中的乙结构来完成物质运输。
34.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参见教科书图4-33)的活动中,用红墨水而不是用清水的目的是 。结果观察到 组枝条的横切面的 部变成红色, 组枝条不变红,由此说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是在 。再将被染成红色的枝条纵切,发现越靠近基部,红色越 ,这说明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 。
【答案】便于观察实验结果;AB;木质;C;木质部;深;自下而上
【解析】【分析】根据茎的结构以及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在实验中用红墨水而不用清水是由于红墨水相对于清水来说更便于观察实验的结果;在实验中能够观察到AB组枝条的横切面的木质部变成红色,而C组枝条不变红,由此说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在木质部中,再将当成红色的枝条纵切,能够发现越靠近基部,红色越深,由此可以说明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故答案为:便于观察实验结果;AB;木质;C;木质部;深;自下而上。
35.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人根部 。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最后,它们就能进入茎中央的导管。实验证明,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 地向枝端运输。
【答案】导管;自下而上
【解析】【分析】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状死细胞所组成。
【解答】输导组织贯穿于整个植物体,分布在根、茎、叶脉等处。有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位于木质部,主要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人根部导管。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36.请分析图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1中根的表述说明它具有 的功能,完成该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2)神气的叶表达了自己能为其他器官提供有机物,发挥此作用所需的原料是 。
(3)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茎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该工作。
(4)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作用。
【答案】(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毛区
(2)二氧化碳和水
(3)导管
(4)有机物
【解析】【分析】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根:吸收,固着和支持,输导,合成有机物,贮藏和繁殖,分泌
茎:输导,支持,贮藏和繁殖,光合作用
叶: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能力
花:被子植物有性繁殖
种子:增殖本种植物,渡过不良生境
果实:保护种子,贮藏营养,辅助种子散布
【解答】(1)根位于土壤中,能够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石机盐,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成熟区有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分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3)茎中有导管,导管能够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作用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该工作。
(4)茎中还有筛管,能够将叶制造的有机物,运输给其他器官。
故答案为: (1)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 根毛区 ; (2) 二氧化碳和水 ; (3) 导管 ; (4) 有机物 。
37.学校计划带领八年级学生在新开辟的智慧农场里种植西瓜。小明查阅了西瓜种植攻略后,记录如下。
①种植秧苗前,先翻地,保持土壤疏松。 ②搭建大棚,种植时行距要适当。 ③在幼苗期间,尽量多施肥使幼苗茁壮成长。 ④西瓜开花后的第7天,果实开始迅速膨大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⑤若要收获大瓜,要进行疏果,可每株留一个瓜。 ⑥.……
小组成员据此展开讨论:
(1)小组同学认为攻略③不科学,施肥用量过大可能引起土壤溶液浓度 植物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失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疏果指的是人为去掉过多的幼果。疏果有利于获得大瓜,主要原因是让有机物通过韧皮部中的 集中运输到剩余的西瓜中。
(3)有成员提出:在大棚内每隔一定距离摆放能释放CO2的装置,有利于提高西瓜产量。他的理由是 。
【答案】(1)大于
(2)筛管
(3)增加 CO2 浓度可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植物产量
3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培养柳枝,一周后,可以看到图中的现象。你能对此做出解释吗 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甲柳枝叶片中合成的有机物从上运输到下端,在水和无机养料充足的条件下长出不定根;乙柳枝遭环剥后,韧皮部被切断,有机养料只能运输到环剥处,而不能运输到下端,而水和无机盐仍可向上运输,所以在环剥处上方会长出不定根。结论:有机养料是由韧皮部自上而下运输的。
【解析】【分析】由于韧皮部中有筛管,负责输送有机物,其输送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而导管是在木质部中,因此叶生成的有机物只能输送到环剥处的上方,而水和无机盐仍可向上运输,在环剥处的上方就会生出不定根,据此解答。
【解答】 甲柳枝叶片中合成的有机物从上运输到下端,在水和无机养料充足的条件下长出不定根;乙柳枝遭环剥后,韧皮部被切断,有机养料只能运输到环剥处,而不能运输到下端,而水和无机盐仍可向上运输,所以在环剥处上方会长出不定根。结论:有机养料是由韧皮部自上而下运输的。
39.筛管和导管各存在于什么部位?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案】筛管存在于韧皮部中,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养分。导管存在于木质部,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的茎结构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组成.导管位于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筛管存在于韧皮部中,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养分。导管存在于木质部,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40.请据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导管和筛管是高等植物的运输通道。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图 。
(2)技术员给移栽的大树“挂吊瓶”来增加水分和无机盐,输液的针头应插入到植物的 (填“韧皮部"或“木质部”)中。
【答案】(1)乙
(2)木质部
【解析】【分析】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细胞,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的运输到根等器官。
【解答】(1)导管和筛管是高等植物的运输通道。筛管: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质,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组成筛管的细胞壁较薄,含有原生质体,细胞核消失,是活细胞。上、下细胞间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具有筛孔的细胞壁称为筛板,筛管细胞的原生质通过筛孔相连,成为有机物运输的通道,乙图为筛管。
(2)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吊瓶的针头应插到茎的木质部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分层练习
1.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滨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小杭: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 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盛有一定量稀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组枝条只将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没有染红
(1)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滨的猜想。
(2)该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的目的是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 环境中进行实验。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验证了 的猜想。
A.小杭 B.小江 C.小滨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气孔,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2.如图所示,在树木养育或古树保护中,常常会看到园艺师给树木“挂吊瓶”。当吊瓶中的各种物质随水进入茎内后,将其中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各个部位的结构是( )
A.髓 B.皮层 C.筛管 D.导管
3.樟树是温岭市市树,茎能逐年增粗。下列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使茎逐年增粗的结构是( )
A.髓 B.木质部 C.形成层 D.树皮
4. 生命观念是科学世界观在生命科学中的体现,其中“结构与功能观”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本观点。构成生命体的各个层次无不体现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下列关于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茎表皮部位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
B.韧皮部细胞呈长管形,利于运输营养物质
C.木质部的木纤维细胞壁厚,起到支撑作用
D.髓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储藏营养物质
5.菟丝子是一种没有叶绿素的植物,可通过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茎,并从中吸取营养物质。菟丝子吸取有机物,其吸器应刺入到植物木质茎的( )
A.髓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韧皮部
6.“笋有多大,竹有多粗”。即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中没有(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为了探究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小明取带有3片叶子的海桐枝条进行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在枝条不同部位进行横切,其中距枝条底部5厘米部位标记为甲,直至横切面上刚好观察不到染色现象的部位标记为乙。
7.小明将海桐枝条横截面切开,发现红色染液分布于茎的( )
A.表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8.小明另取大小及长势相同、带有6片叶子的海桐枝条,在相同环境下重复上述实验。推测该枝条甲、乙两处横切面的染色情况( )
A.甲的染色面积变小 B.甲的染色面积变大
C.乙的位置变低 D.乙的位置变高
7.植物的木质部内有导管, 导管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因此小明将海桐枝条横截面切开,发现红色染液分布于茎的木质部,故选C。
8.根据题意可知,叶子的多少不会影响染色的面积,但是蒸腾作用更强,那么红色染液能够到达的位置更高,故选D。
9.胎儿和母体间由脐带连接,脐带好比是两者的桥梁,负责物质运输.植物的茎如同是叶和根的桥梁,如下图,a和b两类物质由茎分别向下和向上运输到根和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髓运输
B.树皮环割影响的是a的运输
C.b的运输与蒸腾作用无关
D.a主要指有机物,在导管运输
10.为积极推进“美丽浙江”创建,浙江多地采用注射花芽抑制剂的方式控制“杨柳飞絮”。园林工人在雌柳树树干上打孔,将药瓶插入孔内,药液会慢慢被树体吸收,随着蒸腾作用扩散到树冠各个部分。当年注射。次年生效,注射后的雌树减少飞絮量能达到90%。如图是柳树树干的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打孔的深度应恰好达到图中②所示位置
B.药液是通过④的导管向上运输的
C.适宜的光照有利于加快药液向上运输到树冠
D.柳树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为了探究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小明取带有3片叶子的海桐枝条进行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在枝条不同部位进行横切,其中距枝条底部5厘米部位标记为甲,直至横切面上刚好观察不到染色现象的部位标记为乙.请回答第下列小题.
11.小明将海桐枝条横截面切开,发现红色染液分布于茎的( )
A.表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12.小明另取大小及长势相同、带有6片叶子的海桐枝条,在相同环境下重复上述实验.推测该枝条甲、乙两处横切面的染色情况( )
A.甲的染色面积变小 B.甲的染色面积变大
C.乙的位置变低 D.乙的位置变高
13.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下表中表述错误的是( )
选项 结构 功能
A 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 有利气体交换
B 鼻腔能分泌粘液 净化吸入的空气
C 叶表皮细胞透明 有利于光线透过
D 植物的茎里有导管 用来输送有机物
A.A B.B C.C D.D
14.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该科学观点的是( )
A.植物的茎中有导管,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B.睡莲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有利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C.根冠外层细胞排列疏松,对根起着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长着肉质的茎、刺状的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
15.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那一侧
16.番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块根除了作为主粮外,还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番薯的内容正确的是( )
A.番薯是攀缘茎 B.番薯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
C.栽种番薯幼苗时可适当施肥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土壤
17.根从土壤中吸水,土壤中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18.将带叶枝条进行如图处理,过一段时间,把枝条取出横切和纵切,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树皮被染红 B.枝条的所有部位都被染红
C.枝条的最中心被染红 D.木质部被染红
19.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A.气孔、导管、根毛 B.根毛、筛管、气孔
C.筛管、根毛、气孔 D.根毛、导管、气孔
20.如图所示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若对枝条如图所示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21.茎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输物质和支持作用 B.支持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运输作用 D.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22.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B.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有结构②
C.③中较大型的细胞是筛管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木质部
23.某校有一棵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古树的导管部分朽烂 B.古树的导管全部朽烂
C.古树的筛管部分朽烂 D.古树的筛管全部朽烂
24.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向内的结构排列顺序是( )
A.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
B.树皮、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髓
C.树皮、木质部、形成层、髓
D.树皮、木质部、髓、形成层
25.光与温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如表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长性状 日温 、夜温
红光 远红光
茎长度
茎节数 20.5 节 21 节
茎长度 夜温
日温
A.茎的伸长生长与光及温度有关
B.茎的生长与夜温有关,与日温无关
C.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
D.远红光条件下,日温30℃、夜温7℃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26.甘蔗很甜,它的茎中含有大量的糖,这些糖是( )
A.由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B.由根从土壤中吸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C.由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D.由根从土壤中吸收,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27.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将树木枝条的树皮环剥一周,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28.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
A.树木因缺氧而死 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 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29.八(1)班同学以“植物中的物质运输”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大单元学习。小科同学画出图甲所示叶片上的物质流动图,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蚕豆下表皮装片和根尖的纵切片,如图乙是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图丙是他绘制的根毛细胞。请回答:
(1)图甲中代表有机物运输路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
(2) 图乙中“? ”代表的是 细胞。
(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30.同学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一节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填数字序号),此部位中的 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 形成枝瘤(选填“上方”或“下方”)。
31.梨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且口味清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1)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则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如图示为果树上的果实A及部分枝叶,若想果实A长的又大又甜,可在 (填序号)处剥去部分树皮。
32.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1)草莓的茎细软,沿地面生长,借以扩大营养面积,草莓的茎属于 (选填“匍匐茎”“攀援茎”或“缠绕茎”)。
(2)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保卫细胞将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图甲、乙中能正确体现此时气孔状态的是 。
(3)根尖的根毛区细胞的体积大,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吸收 的主要部位。
33.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图一是植物吸收、运输和散失水分的示意图。请结合图二和图三,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是根尖各区在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图一的过程1主要由图二的 (填字母)细胞来完成。
(2)图三甲/乙分别是植物的筛管和导管,图一的过程2由图三中的 (填“甲”或“乙”)结构来完成物质运输。
34.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参见教科书图4-33)的活动中,用红墨水而不是用清水的目的是 。结果观察到 组枝条的横切面的 部变成红色, 组枝条不变红,由此说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是在 。再将被染成红色的枝条纵切,发现越靠近基部,红色越 ,这说明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 。
35.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人根部 。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最后,它们就能进入茎中央的导管。实验证明,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 地向枝端运输。
36.请分析图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1中根的表述说明它具有 的功能,完成该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2)神气的叶表达了自己能为其他器官提供有机物,发挥此作用所需的原料是 。
(3)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茎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该工作。
(4)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作用。
37.学校计划带领八年级学生在新开辟的智慧农场里种植西瓜。小明查阅了西瓜种植攻略后,记录如下。
①种植秧苗前,先翻地,保持土壤疏松。 ②搭建大棚,种植时行距要适当。 ③在幼苗期间,尽量多施肥使幼苗茁壮成长。 ④西瓜开花后的第7天,果实开始迅速膨大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⑤若要收获大瓜,要进行疏果,可每株留一个瓜。 ⑥.……
小组成员据此展开讨论:
(1)小组同学认为攻略③不科学,施肥用量过大可能引起土壤溶液浓度 植物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失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疏果指的是人为去掉过多的幼果。疏果有利于获得大瓜,主要原因是让有机物通过韧皮部中的 集中运输到剩余的西瓜中。
(3)有成员提出:在大棚内每隔一定距离摆放能释放CO2的装置,有利于提高西瓜产量。他的理由是 。
3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培养柳枝,一周后,可以看到图中的现象。你能对此做出解释吗 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39.筛管和导管各存在于什么部位?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
40.请据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导管和筛管是高等植物的运输通道。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图 。
(2)技术员给移栽的大树“挂吊瓶”来增加水分和无机盐,输液的针头应插入到植物的 (填“韧皮部"或“木质部”)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