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分层练习
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下列有关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进行蒸腾作用
B.仙人掌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C.根、茎和叶中的筛管相互连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D.根毛细胞向外突起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
2.关于叶片的结构与功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表皮细胞无色透明
②气孔与光合作用无关
③保卫细胞形状大小固定不变
④叶脉中有导管
⑤叶肉含有大量叶绿体
⑥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3.如图为小金观察比较气孔与水分散失的实验,采用3片相同的女贞(一种常绿乔木)树叶(可以堵塞气孔)分别处理树叶,几天后,预期水分散失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相同
4.为塑造浙中城市新形象,我市对道路进行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及相应说法都正确的是( )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
B.为减少蒸腾散水,应去掉所有叶片后再进行移栽
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
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5.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6.如图甲是小科想探究“叶片哪一面气孔数目多”所进行的实验:图乙、丙为某陆生植物叶表皮中的不同状态下的保卫细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根据叶片两面出现气泡数量的多少来判定的
B.图甲实验中所用的热水必须90℃以上
C.图乙表示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的形态
D.图丙表示保卫细胞吸水较多时的形态
7.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3为表皮,是上皮组织,含叶绿体较多
B.2为叶肉,是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5是叶脉,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6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8.下列有关叶片及其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通过气孔开闭调节蒸腾快慢
C.所有植物都有叶片
D.干旱环境下的植物叶片都比较大
9.为解析植物体内水的运输和抗旱机理、选育抗旱品种,科研人员利用茎流传感器监测水在西瓜植株内的运输情况,如图所示。
(1)茎流传感器监测的主要部位是西瓜茎中的 组织。
(2)图乙中,传感器A、B在13~15时流速均减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3~15时气温升高,叶片上的部分 关闭,从而减少水分散失。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为满足西瓜果实膨大期对水的需求,同时考虑节约用水,适合西瓜的灌溉时间段为 时。
10.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和气孔大小速率日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图像分析能够得出在12:00~18:00这段时间,植物的蒸腾作用大小与气孔大小的关系是 。
(2)结合该植物图像分析判断,在12:00时CO2含量不是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请说出依据: 。
11.八(1)班同学以“植物中的物质运输”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大单元学习。小科同学画出图甲所示叶片上的物质流动图,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蚕豆下表皮装片和根尖的纵切片,如图乙是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图丙是他绘制的根毛细胞。请回答:
(1)图甲中代表有机物运输路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
(2) 图乙中“? ”代表的是 细胞。
(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12.如图是小嘉建立的植物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
(1)完成生理活动①的主要部位是 ,其动力主要由生理活动 (填序号)提供。
(2)食用甘蔗茎时感觉很甜是因为通过生理活动 (填序号)制造的糖类运输到了甘蔗茎。
13.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实验装置,对植物进行浇水后,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观察塑料袋内出现的现象。
(1)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由多到少依次为 。
(2)由此实验可知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3)移栽树木时往往要剪掉部分枝叶,其主要目的是 。
14.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1)草莓的茎细软,沿地面生长,借以扩大营养面积,草莓的茎属于 (选填“匍匐茎”“攀援茎”或“缠绕茎”)。
(2)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保卫细胞将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图甲、乙中能正确体现此时气孔状态的是 。
(3)根尖的根毛区细胞的体积大,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吸收 的主要部位。
15.如图甲所示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植物体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植物的叶主要通过 (填数字)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2) (填生理活动)将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5气孔排出.除了水分外植物还会将 从气孔排出;
(3)图乙所示,曲线Ⅱ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
16.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是不同的。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来探究“温度对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影响”。
(1)实验中选用的植物枝条有何要求? 。
(2)小科将该装置放在不同温度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请你帮小科预测实验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
17.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滨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小杭: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 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盛有一定量稀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组枝条只将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没有染红
(1)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滨的猜想。
(2)该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的目的是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 环境中进行实验。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验证了 的猜想。
A.小杭 B.小江 C.小滨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18.在探究“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时,小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A、B、C三个相同的量筒,放在室内阴凉处.A中不插植物,B、C中各插一支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B去掉所有叶片,C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加水至100mL.晚上8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5天.
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数据并回答问题:
组别 液面刻度(mL)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A 99.5 99.5 99 99.7 99.3
B 94 96 90 97 92
C 60 62 50 64 60
(1)在探究天竺葵的茎散失水分时,应选取哪两个组进行对照 .
(2)量筒C第三天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是 mL.
(3)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可得出的结论是 .
(4)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也需要无机盐,找实验材料时,小棉发现有株天竺葵长得特别矮小,叶色发黄,你认为主要应该施加含 的无机盐.
19.某同学在学习完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后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该同学综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图丙是大棚内该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机物和种植密度的关系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于 (填字母)这一生理过程;
(2)该同学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呼吸作用的研究:先摘取一片图乙装置中的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叶片变蓝;再关闭图乙装置的阀门,在黑暗处放置24h后,摘取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叶片不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光合作用的研究:将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的图乙装置,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在叶片乙中N处切断A与R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乙,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种植密度也会影响植物的产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时(选填m1、m2、m3,或m4)植物产量最高。
20.取同一植株上大小相近的两枝条,其中一枝不做处理,另一枝去掉全部叶片,分别放到甲乙两个装置中,如图。一段时间后,甲液面明显下降,乙液面几乎无变化。
(1)甲液面明显下降,主要是因为枝条上的叶进行了 。
(2)实验后小明将枝条从清水中取出,不久枝条上的叶片开始萎蔫。此时将叶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气孔大多处于 状态,是因为保卫细胞 导致(选填“吸水”或“失水”)。
21.草莓植株小巧,生长面积不大,非常适合小面积种植
(1)草莓适合生长在通气,透水,能保水和保肥的土壤中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种植,草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2)施肥后,需适时浇水,因为当土壤溶液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草莓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植株细胞失水萎蔫。
(3)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 (写生理过程)散失。
22.请分析图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1中根的表述说明它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完成该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2)神气的叶表达了自己能为其他器官提供有机物,请写出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3)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叶的 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输导工作。
23.如图是小嘉建立的植物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
(1)完成生理活动①的主要部位是 ,其动力主要由生理活动 (填序号)提供。
(2)食用甘蔗茎时感觉很甜是因为通过生理活动 (填序号)制造的糖类运输到了甘蔗茎。
24.小康在研究某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取如下方法:
方法1:取3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依图甲所示方法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曲线图如图乙,直至实验结束.
方法2: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同一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并统计气孔的数目.
(1)该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 ;
(2)图乙中,曲线Ⅲ表示的装置是 (填“A”“B”或“C”)
(3)小康分析数据后在图乙中画出了实线段b,b的长度表示的意义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分层练习
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下列有关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进行蒸腾作用
B.仙人掌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C.根、茎和叶中的筛管相互连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D.根毛细胞向外突起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
【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植物不需要从外界吸收有机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
【解答】A、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防止失水过多,故A错误;
B、仙人掌生活的地区比较干旱,根系发达利于吸收水分,故B正确;
C、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是导管,故C错误;
D、根毛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分和无机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关于叶片的结构与功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表皮细胞无色透明
②气孔与光合作用无关
③保卫细胞形状大小固定不变
④叶脉中有导管
⑤叶肉含有大量叶绿体
⑥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D
【解析】【分析】 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称“完全叶”,如缺叶柄或托叶的称“不完全叶”;又分单叶和复叶。 叶的结构分为表皮,叶脉,叶肉三部分,表皮是透明的,具有保护作用;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作用;
【解答】 ①表皮细胞无色透明,①正确;
② 气孔与光合作用有关,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产生的氧气从气孔排出,②错误;
③ 保卫细胞形状大小不固定,可以通过吸水和失水调节,③错误;
④叶脉中有导管 ,可以帮助运输水和无机盐。④正确;
⑤叶肉含有大量叶绿体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⑤正确;
⑥ 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正确的,⑥正确;
故答案为:D
3.如图为小金观察比较气孔与水分散失的实验,采用3片相同的女贞(一种常绿乔木)树叶(可以堵塞气孔)分别处理树叶,几天后,预期水分散失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相同
【答案】C
【解析】【分析】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片。
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一般陆生植物的叶背面(下表皮)气孔比叶正面(上表皮)气孔多。
【解答】植物散失水分主要通过分布在叶表面的气孔,叶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面。图中①叶片上下表面都涂凡士林,气孔被完全阻塞,水分散失最少;②叶片下表面涂凡士林,多数气孔也被阻塞,水分散失较少;③叶片上表面涂凡士林,下表面暴露,因而水分通过下表面的气孔散失最多。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为塑造浙中城市新形象,我市对道路进行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及相应说法都正确的是( )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
B.为减少蒸腾散水,应去掉所有叶片后再进行移栽
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
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答案】D
【解析】【分析】(1)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所以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2)移栽植物时,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是保证植物成活的关键。
【解答】A.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A错误。
B.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保留所有叶片移栽,会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B错误。
C.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C错误。
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不利于根的呼吸,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比如树木之间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D正确。
故答案为:D。
5.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答案】B
【解析】【分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在光下,蒸腾速率先大于吸收速率后小于吸收速率,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B
6.如图甲是小科想探究“叶片哪一面气孔数目多”所进行的实验:图乙、丙为某陆生植物叶表皮中的不同状态下的保卫细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根据叶片两面出现气泡数量的多少来判定的
B.图甲实验中所用的热水必须90℃以上
C.图乙表示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的形态
D.图丙表示保卫细胞吸水较多时的形态
【答案】A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 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 (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解答】A.图甲是根据叶片两面出现气泡数量的多少来判定的 ,A正确;
B. 图甲实验中所用的是水就可以了,B错误;
C. 图丙表示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的形态,因为失水过多,气孔关闭,C错误;
D. 图乙表示保卫细胞吸水较多时的形态,气孔打开,D错误;
故答案为:A
7.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3为表皮,是上皮组织,含叶绿体较多
B.2为叶肉,是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5是叶脉,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6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答案】A
【解析】【分析】 被子植物的叶片扁平,形成较大的光合和蒸腾面积。由于上下两面受光不同,内部结构也有所不同。一般把向光的一面称为上表面或近轴面或腹面,相反的一面称为下表面或远轴面或背面。通常叶片的内部结构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解答】A. 1、3为表皮,是上皮组织,是由许多上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细胞是透明的,不含叶绿体,A错误;
B. 2为叶肉,是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B正确;
C. 5是叶脉,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C正确;
D.6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D正确;
故答案为:A
8.下列有关叶片及其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通过气孔开闭调节蒸腾快慢
C.所有植物都有叶片
D.干旱环境下的植物叶片都比较大
【答案】B
【解析】【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解答】A、叶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便于光线透过,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气孔的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所以通过气孔开闭调节蒸腾快慢,B正确。
C、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C错误。
D、为了减少植物体水分的散失,干旱环境下的植物叶片都比较小,D错误。
故选:B。
9.为解析植物体内水的运输和抗旱机理、选育抗旱品种,科研人员利用茎流传感器监测水在西瓜植株内的运输情况,如图所示。
(1)茎流传感器监测的主要部位是西瓜茎中的 组织。
(2)图乙中,传感器A、B在13~15时流速均减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3~15时气温升高,叶片上的部分 关闭,从而减少水分散失。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为满足西瓜果实膨大期对水的需求,同时考虑节约用水,适合西瓜的灌溉时间段为 时。
【答案】(1)输导
(2)气孔
(3)22~6
【解析】【分析】(1) 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西瓜植株所需的水分通过输导组织的导管运输。
(2)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
(3)当西瓜的蒸腾作用最弱时,水分主要用于西瓜的生长。
【解答】(1) 西瓜果实生长膨大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西瓜植株水分的分配,利用茎流传感器测定了西瓜茎中液体流速。
(2)图乙中,传感器A、B在13~15时流速均减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3~15时气温升高,叶片上的部分气孔关闭,从而减少水分散失。
(3)根据传感器B实验数据,9~22时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根据传感器C实验数据,22~6时水分主要提供给西瓜生长。故为满足西瓜果实膨大期对水的需求,同时考虑节约用水,应在22~6时浇水,能使西瓜增产。
10.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和气孔大小速率日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图像分析能够得出在12:00~18:00这段时间,植物的蒸腾作用大小与气孔大小的关系是 。
(2)结合该植物图像分析判断,在12:00时CO2含量不是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请说出依据: 。
【答案】(1)气孔越大,蒸腾作用越强
(2)图像中表明12点气孔最大,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气孔进入,所以此时二氧化碳不是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蒸腾作用的强弱与气孔大小的关系进行解答。
【解答】(1)气孔张开或闭合的最直接原因是保卫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保卫细胞壁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所以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随着温度的升高,蒸腾作用增强,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之后蒸腾作用减弱。结合图像分析能够得出在12:00~18:00这段时间植物的蒸腾作用大小与气孔大小的关系是气孔越大,蒸腾作用越强。
(2)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图像中表明12点气孔最大,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气孔进入,所以此时二氧化碳不是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故答案为:(1)气孔越大,蒸腾作用越强;(2)图像中表明12点气孔最大,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气孔进入,所以此时二氧化碳不是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11.八(1)班同学以“植物中的物质运输”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大单元学习。小科同学画出图甲所示叶片上的物质流动图,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蚕豆下表皮装片和根尖的纵切片,如图乙是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图丙是他绘制的根毛细胞。请回答:
(1)图甲中代表有机物运输路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
(2) 图乙中“? ”代表的是 细胞。
(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答案】(1)④
(2)保卫
(3)大于
【解析】【分析】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解答】(1)叶片制造有机物,通过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
(2)图乙中“? ”代表的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孔是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3) 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12.如图是小嘉建立的植物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
(1)完成生理活动①的主要部位是 ,其动力主要由生理活动 (填序号)提供。
(2)食用甘蔗茎时感觉很甜是因为通过生理活动 (填序号)制造的糖类运输到了甘蔗茎。
【答案】(1)根尖的根毛区;③
(2)④
【解析】【分析】图中:①指的是根尖吸水;②水分在茎中向上运输;③水分从叶片向外散失,这个是指植物的蒸腾作用;④是CO2进入O2出来说明是植物的光合作用;⑤O2进入CO2出来说明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答】(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生理活动①指的是根尖吸水的过程,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在植物体中,根尖吸水通常与蒸腾作用紧密相关。蒸腾作用是指植物通过气孔释放水蒸气到大气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拉力(蒸腾拉力)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
(2)食用甘蔗茎时感觉很甜是因为甘蔗茎中储存了大量的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的,并通过植物内部的输导组织筛管运输到甘蔗茎中。故是④是CO2进入O2出来说明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3.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实验装置,对植物进行浇水后,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观察塑料袋内出现的现象。
(1)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由多到少依次为 。
(2)由此实验可知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3)移栽树木时往往要剪掉部分枝叶,其主要目的是 。
【答案】(1)ABC
(2)叶
(3)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叶片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因此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分析解答。
【解答】(1) 叶子越多,蒸腾作用越强,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由多到少依次为 ABC;
(2)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可以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3)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 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14.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1)草莓的茎细软,沿地面生长,借以扩大营养面积,草莓的茎属于 (选填“匍匐茎”“攀援茎”或“缠绕茎”)。
(2)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保卫细胞将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图甲、乙中能正确体现此时气孔状态的是 。
(3)根尖的根毛区细胞的体积大,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吸收 的主要部位。
【答案】(1)匍匐茎
(2)乙
(3)水分和无机盐
【解析】【分析】 一般植株的根尖从根顶端向后依次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个部分。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它是生长点外罩,具有保护生长锥分生组织的作用。根冠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这些薄壁细胞分泌含有多糖、果胶质的糖体,可润滑土粒表面,有助根尖的延伸。分生区:即生长点,由分生组织细胞所构成,该部分大部分被根冠包围,长1 mm左右。生长点的细胞形状为多面体,排列紧密,胞壁薄,胞核大,胞质浓,液胞小。这些细胞不断进行分裂,使根尖不断增加新细胞。伸长区:在分生区后边的细胞,全长约数毫米,细胞分裂能力逐渐减弱至停止分裂,转向细胞体积增大,明显地表现为纵向伸长,是棉根向前伸延的主要部位;根毛区:位于伸长区之后。此区是细胞基本定型的区域,全长可达几厘米。该区组织分化已趋成熟,也称成熟区。由于部分表皮细胞形成纤细根毛,使该区密被根毛,成为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解答】(1) 匍匐茎是指沿地平方向生长的茎。基部的旁枝节间较长,每个节上可生叶、芽和不定根,与整体分离后能长成新个体,故可用以进行人工营养繁殖。例如草莓、番薯等茎叶蔓生于地表,又如马铃薯,其匍匐茎则生长在地下。 所以草莓的茎细软,沿地面生长,借以扩大营养面积,草莓的茎属于匍匐茎;
(2) 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保卫细胞将进行生理功能调节,缺水时,气孔关闭。图甲、乙中能正确体现此时气孔状态的是乙;
(3) 根尖的根毛区细胞的体积大,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故答案为:(1)匍匐茎(2)乙(3)水分和无机盐
15.如图甲所示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植物体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植物的叶主要通过 (填数字)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2) (填生理活动)将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5气孔排出.除了水分外植物还会将 从气孔排出;
(3)图乙所示,曲线Ⅱ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
【答案】(1)2
(2)蒸腾作用;氧气和二氧化碳
(3)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甲图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1是上表皮,2是叶肉,3是下表皮,4是叶脉,5是气孔。乙图中的曲线Ⅰ表示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曲线Ⅱ表示植物一天中呼吸作用的进行情况。
【解答】 (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植物的叶主要通过2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2)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故蒸腾作用将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5气孔排出。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除了水分外植物还会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以及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从气孔排出。
(3)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图乙中曲线Ⅱ24小时都能够进行,所以表示的是呼吸作用。
16.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是不同的。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来探究“温度对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影响”。
(1)实验中选用的植物枝条有何要求? 。
(2)小科将该装置放在不同温度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请你帮小科预测实验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
【答案】(1)选用的植物枝条应健康、新鲜,且叶片数量和表面积应相近,以确保实验的可比性。
(2)在较高温度下,装置中的水面下降得更快,说明蒸腾作用增强;在较低温度下,水面下降得较慢,说明蒸腾作用减弱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解答】(1)实验中,选用的植物枝条应健康、新鲜;健康的新鲜枝条能够正常进行蒸腾作用,而相似的叶片数量和表面积可以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
(2)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
温度升高时,水分的蒸发速度加快,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反之,温度降低时,水分蒸发减缓,蒸腾作用减弱。因此,通过观察装置中水面下降的速度,可以预测蒸腾作用的快慢。
(1)实验中,选用的植物枝条应健康、新鲜;健康的新鲜枝条能够正常进行蒸腾作用,而相似的叶片数量和表面积可以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
(2)温度升高时,水分的蒸发速度加快,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反之,温度降低时,水分蒸发减缓,蒸腾作用减弱。因此,通过观察装置中水面下降的速度,可以预测蒸腾作用的快慢。
17.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滨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小杭: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 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盛有一定量稀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组枝条只将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没有染红
(1)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滨的猜想。
(2)该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的目的是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 环境中进行实验。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验证了 的猜想。
A.小杭 B.小江 C.小滨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木质部和韧皮部;促进蒸腾作用,增加水分的运输;温暖且光照充足;A;蒸腾作用导致水分向上运输的过程中逐渐减少
【解析】【分析】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气孔,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解答】(1)小杭认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小江认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所以小滨的猜想可以是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和韧皮部的筛管共同进行的。
(2)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目的是促进水分的蒸腾作用,加快水分的运输。因为叶片的蒸腾作用可以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光照强、温度高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强蒸腾作用,使水分运输更快,实验现象更明显。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A 组和B组实验现象都是木质部染红,说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验证了小杭的猜想。C组没有染红,说明韧皮部的筛管不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靠近顶端,运输的水分和无机盐越少。在运输过程中,水分和无机盐会不断被利用和消耗,所以越靠近顶端,含量越少,染色也就越浅。
18.在探究“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时,小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A、B、C三个相同的量筒,放在室内阴凉处.A中不插植物,B、C中各插一支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B去掉所有叶片,C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加水至100mL.晚上8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5天.
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数据并回答问题:
组别 液面刻度(mL)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A 99.5 99.5 99 99.7 99.3
B 94 96 90 97 92
C 60 62 50 64 60
(1)在探究天竺葵的茎散失水分时,应选取哪两个组进行对照 .
(2)量筒C第三天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是 mL.
(3)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可得出的结论是 .
(4)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也需要无机盐,找实验材料时,小棉发现有株天竺葵长得特别矮小,叶色发黄,你认为主要应该施加含 的无机盐.
【答案】(1)A、B
(2)40
(3)植物体内水分主要通过叶片散失;(或者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茎和叶散失,以叶片散失为主)合理即可
(4)N(氮)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蒸腾少量的水分,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
【解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与水分散失的关系,而有无植物成为实验的变量,BC各放入一枝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其中C保留所有叶片,B去掉所有叶片,A不放植物。想探究茎散失水分,变量应该是茎,应选择A和B。
(2)第三天,B没有叶子,一共散失的水分是10mL;C保留所有叶片,一共散失的水分是50mL,通过叶散失的水分是50-10=40(mL)。
(3)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因此, 天竺葵长得特别矮小,叶色发黄, 应该施加含氮的无机盐。
19.某同学在学习完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后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该同学综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图丙是大棚内该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机物和种植密度的关系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于 (填字母)这一生理过程;
(2)该同学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呼吸作用的研究:先摘取一片图乙装置中的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叶片变蓝;再关闭图乙装置的阀门,在黑暗处放置24h后,摘取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叶片不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光合作用的研究:将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的图乙装置,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在叶片乙中N处切断A与R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乙,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种植密度也会影响植物的产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时(选填m1、m2、m3,或m4)植物产量最高。
【答案】(1)B
(2)呼吸作用会消耗叶片中的淀粉;光合作用需要水,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3)m2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于B蒸腾作用这一生理过程,蒸腾作用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动力;
(2)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可以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在黑暗处放置24h后,摘取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叶片不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呼吸作用会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主叶脉主要起到运输水分的作用,植物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所以A处没有水分,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水,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3)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制造有机物,植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所以 种植密度也会影响植物的产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m2植物产量最高。
故答案为:(1)B(2)呼吸作用会消耗叶片中的淀粉;光合作用需要水,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3)m2
20.取同一植株上大小相近的两枝条,其中一枝不做处理,另一枝去掉全部叶片,分别放到甲乙两个装置中,如图。一段时间后,甲液面明显下降,乙液面几乎无变化。
(1)甲液面明显下降,主要是因为枝条上的叶进行了 。
(2)实验后小明将枝条从清水中取出,不久枝条上的叶片开始萎蔫。此时将叶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气孔大多处于 状态,是因为保卫细胞 导致(选填“吸水”或“失水”)。
【答案】(1)蒸腾作用
(2)关闭;失水
21.草莓植株小巧,生长面积不大,非常适合小面积种植
(1)草莓适合生长在通气,透水,能保水和保肥的土壤中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种植,草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2)施肥后,需适时浇水,因为当土壤溶液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草莓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植株细胞失水萎蔫。
(3)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 (写生理过程)散失。
【答案】(1)壤土类;成熟区
(2)大于
(3)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空隙较大,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气)、透水性(渗水性)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如沙漠土壤。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如铁板一块),空隙很小,保水、保肥能力强,渗水(透水)透气性能差,有机质分解慢,如钱塘江沉积的河泥。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解答】(1)草莓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结合分析可知,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施肥后,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或者说当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这样草莓植株不但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反而会失去水分,因此会使许多植株萎蔫死亡。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种植植物需要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1)草莓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结合分析可知,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施肥后,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或者说当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这样草莓植株不但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反而会失去水分,因此会使许多植株萎蔫死亡。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种植植物需要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22.请分析图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1中根的表述说明它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完成该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2)神气的叶表达了自己能为其他器官提供有机物,请写出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3)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叶的 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输导工作。
【答案】(1)成熟区
(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各个器官;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给根。 放出氧的过程. 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答】(1)根位于土壤中,能够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成熟区有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是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
(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一段,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完成吸收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是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
23.如图是小嘉建立的植物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
(1)完成生理活动①的主要部位是 ,其动力主要由生理活动 (填序号)提供。
(2)食用甘蔗茎时感觉很甜是因为通过生理活动 (填序号)制造的糖类运输到了甘蔗茎。
【答案】(1)成熟区;③
(2)④
24.小康在研究某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取如下方法:
方法1:取3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依图甲所示方法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曲线图如图乙,直至实验结束.
方法2: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同一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并统计气孔的数目.
(1)该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 ;
(2)图乙中,曲线Ⅲ表示的装置是 (填“A”“B”或“C”)
(3)小康分析数据后在图乙中画出了实线段b,b的长度表示的意义是 ;
【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
(2)A
(3)b的长度表示了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的量
【解析】【分析】 (1)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叶肉细胞、保卫细胞都含有叶绿体,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没有叶绿体。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解答】 (1)该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蒸发
(2)A叶片不处理蒸腾作用最大,因此质量变化最大,B叶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只用气孔少的上表面进行蒸腾作用,因此B装置质量略有减少,C叶片两面涂上凡士林,不进行蒸腾作用,因此质量基本不变。则曲线I表示装置C的质量变化,曲线II表示B装置质量变化,曲线Ⅲ表示装置A的质量变化。
(3) 曲线Ⅲ表示的是A装置质量变化,曲线II是B装置质量变化,B中叶片下表皮涂抹了凡士林,即A正常蒸腾作用,B是只有上表皮气孔正常参与蒸腾作用,则b的长度表示了通过下表皮气孔散失的水分的质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