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分层练习
1.取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分别插入一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摘除其中一个枝条的叶,各注入清水至10毫升,然后将两装置放在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是实验组
B.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乙组的叶片未被摘除
D.实验结果说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如图甲是小科想探究“叶片哪一面气孔数目多”所进行的实验;图乙、丙为某陆生植物叶表皮中的不同状态下的保卫细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根据叶片两面出现气泡数量的多少来判定的
B.图甲实验中所用的热水必须90℃以上
C.图乙表示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的形态
D.图丙表示保卫细胞吸水较多时的形态
3.在量筒中插入一支正常生长的带叶枝条,将其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如图所示。24小时后,观察到整个装置重量明显减少。该装置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D.运输作用运走有机物
4.关于叶片的结构与功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表皮细胞无色透明
②气孔与光合作用无关
③保卫细胞形状大小固定不变
④叶脉中有导管
⑤叶肉含有大量叶绿体
⑥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5.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6.绿色植物通过气孔向周围环境释放的气体有(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以上三项都是
7.小轩在甲、乙两个相同的量筒内各插入一支大致相同的芹菜,再加水至液面达到10毫升的刻度处,接着摘除乙量筒芹菜的所有叶片,并把两个量筒放于通风处,每10分钟记录一次液面的读数,结果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10 20 30
甲量筒液面读数(有叶片)(毫升) 10.0 8.3 7.1 6.5
乙量筒液面读数(无叶片)(毫升) 10.0 9.8 9.7 9.5
小轩的实验结果,可支持下列哪一叙述( )
A.植物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B.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与叶片有关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太阳光
8.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如图甲是小麦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乙表示小麦一昼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变化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②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图甲中④是叶脉,属于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C.图乙中曲线I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曲线Ⅱ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D.图乙中要提高产量应尽可能增大a
9.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3为表皮,是上皮组织,含叶绿体较多
B.2为叶肉,是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5是叶脉,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6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10.叶片中叶肉细胞有大量的叶绿体,该结构与其相适应的功能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11.樟树是杭州市市树,如图为樟树叶和茎的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①和④
B.⑤吸水膨胀会导致气孔关闭,进而影响樟树的生理活动
C.樟树的茎能逐年增粗,是因为⑨的作用
D.可以利用⑦制造木制家具
12.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在树的上方遮盖一层黑色塑料网,如图所示,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减弱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13.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如图甲),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如图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
B.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植物体蒸腾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有关
D.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无关
14.“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下列关于荷花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荷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关闭
B.荷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C.荷花的根状茎具有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D.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的
15.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B.②④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C.③属于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16.如图①②③分别表示植物体生理活动,可以使公园内“空气湿润、清新”生理活动主要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17.学校花园内今年新移栽了两株银杏树。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银杏树的大部分枝叶,根部保留着大的土坨,栽好后还在其茎上进行了挂瓶输液,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促进蒸腾作用
②阻止光合作用
③减弱蒸腾作用
④减少对根毛的损害
⑤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⑥补充有机营养
A.③⑤⑧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8.如图是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氧气、二氧化碳都可以通过气孔进出
B.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C.当太阳升起时,叶片大多气孔可由状态①转为状态②
D.气孔由状态①转为状态②,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
19.2022年4月,我国科考队发现的一株高达83.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纪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0.如图为小金观察比较气孔与水分散失的实验,采用3片相同的女贞(一种常绿乔木)树叶,用凡士林(可以堵塞气孔)分别处理树叶,几天后,预期叶片水分散失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相同
21.如图所示为植物叶片气孔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气孔是两个①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
B.③是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
C.当①吸水膨胀时,②气孔关闭
D.②气孔的开闭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22.水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维持和物质循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是三种不同植物每日的失水量,导致它们失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根的吸水部位不同 B.根的吸水方式不同
C.茎中导管粗细差异 D.叶上气孔数目差异
23.“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如图是荷花植株的构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最适宜种在渗水能力很高的砂土类土壤中
B.当荷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关闭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而来的
D.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24.在探究“植物体主要通过什么器官散失水分”的问题时,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A、B、C三个量筒,放在室内阴凉处。A中不放植物,B、C中各放一个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B去掉所有叶片,C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加水至100毫升。晚上8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5天,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数据并回答问题:
组别 液面刻度(毫升)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A 99.5 99.5 99 99.7 99.3
B 94 96 90 97 92
C 60 62 50 64 60
(1)在五天中,每个量筒每天散失水分的量是不一样的,由此推断气温最高的是第 天。
(2)在分析天竺葵的茎散失水分时,应选取的实验组别是 。
(3)小金同学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4)根据以上结论,分析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叶片可以提高成活率的原因是 。
25.小安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他认为除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于是对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问题一:蒸腾作用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1)小安做出假设,并通过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那么他作出的假设是 。
(2)下列对该实验设计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B.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腾作用强弱
C.将1、2、3分别放在不同湿度条件下
D.该实验应该多次重复,结果才更加可信
问题二:气孔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
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如图2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
小吉推测:绿色植物气孔的状态可能和保卫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撕取菠菜叶下表皮,将其在清洁载玻片上的一滴清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立即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状态。
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状态。
(3)请根据已有知识预测步骤②中观察到气孔的状态是 的,原因是 。
2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锥形瓶中装入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把甲、乙两根枝条分别插入锥形瓶中,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再次调节天平平衡。整个装置处于有阳光的环境下。
(1)该实验可以探究 。
(2)小宁认为一段时间后,若天平发生倾斜,就可以得出实验结论,但老师不赞同小宁的说法。其中的缘由是 。
(3)小宁改正错误后,发现一段时间后,天平向 倾斜。
(4)根据此实验,提示我们移栽植物时应 。
27.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质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组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表所示。
组别 5小时后装置质量(克)
甲 150
乙 100
丙 200
丁 130
(1)老师建议选择树叶表面积较大的植物的枝条进行实验,请说明原因 。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丁组中的“?”处应填 ℃。
(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28.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序号①所示结构名称是 。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 ] 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 ] 所示部分运输而来。
29.数字技术助力现代农业升级。自动滴灌系统(如图甲)实现了作物种植的高度自动化。图乙是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时,植物叶片气孔开度(即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图丙新疆某自动化大棚发现的植物叶片边缘排列水珠。
(1)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气孔开度减小,植物 作用减弱,根系吸水动力减小。
(2)B点较A点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开度减小后,会导致 。
(3)在气温高、无风、空气湿度大的夜晚(这样的天气有利于植物吸水,但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有时能看到植物的“吐水”现象(如图丙,水分从植物的叶尖或叶的边缘排出)。请简述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
30.图1中A、B、C表示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图2是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图3表示一段时间内植物叶片氧气释放的相对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温室大棚中安装图2所示仪器,可使绿色植物的 (填写图1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动名称)增强,该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是 ;B生理活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是 。
(2)如图3所示,当光照强度处于D点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分层练习
1.取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分别插入一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摘除其中一个枝条的叶,各注入清水至10毫升,然后将两装置放在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是实验组
B.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乙组的叶片未被摘除
D.实验结果说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答案】D
【解答】解:A、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A错误;
B、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B错误;
C、乙组的叶片被摘除,C错误;
D、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甲、乙的变量是有无叶,甲有叶,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越来越低,而乙量筒内的叶摘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变化不明显,所以得出结论是: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D正确。
故选:D。
2.如图甲是小科想探究“叶片哪一面气孔数目多”所进行的实验;图乙、丙为某陆生植物叶表皮中的不同状态下的保卫细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根据叶片两面出现气泡数量的多少来判定的
B.图甲实验中所用的热水必须90℃以上
C.图乙表示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的形态
D.图丙表示保卫细胞吸水较多时的形态
【答案】A
【解答】解:A、图甲是根据叶片两面出现气泡数量的多少来判定的,气孔数目越多,释放的气泡就越多,A正确。
B、图甲实验中所用的热水不能超过90℃。温度过高,植物细胞已经死亡,无法进行观察,B错误。
C、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会关闭,故图丙表示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的形态,C错误。
D、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故图乙表示保卫细胞吸水较多时的形态,D错误。
故选:A。
3.在量筒中插入一支正常生长的带叶枝条,将其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如图所示。24小时后,观察到整个装置重量明显减少。该装置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D.运输作用运走有机物
【答案】C
【解答】解: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是氧气不是该装置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错误。
B、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不是该装置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B错误。
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导致装置重量减少,C正确。
D、运输作用运走有机物,但是有机物不是该装置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C。
4.关于叶片的结构与功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表皮细胞无色透明
②气孔与光合作用无关
③保卫细胞形状大小固定不变
④叶脉中有导管
⑤叶肉含有大量叶绿体
⑥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D
【解答】解: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便于光线穿过表皮,①正确;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通过吸水和失水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②③错误;叶片的叶脉中既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又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④正确;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能够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所以叶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⑤⑥正确。
故选:D。
5.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答案】D
【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6.绿色植物通过气孔向周围环境释放的气体有(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D
【解答】解: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释放的氧气和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都要通过气孔进出,ABC不正确,D正确。
故选:D。
7.小轩在甲、乙两个相同的量筒内各插入一支大致相同的芹菜,再加水至液面达到10毫升的刻度处,接着摘除乙量筒芹菜的所有叶片,并把两个量筒放于通风处,每10分钟记录一次液面的读数,结果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10 20 30
甲量筒液面读数(有叶片)(毫升) 10.0 8.3 7.1 6.5
乙量筒液面读数(无叶片)(毫升) 10.0 9.8 9.7 9.5
小轩的实验结果,可支持下列哪一叙述( )
A.植物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B.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与叶片有关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太阳光
【答案】B
【解答】解:甲乙两组形成了以叶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叶是植物蒸腾失水的主要器官,有叶的量筒液面下降快,无叶的量筒液面下降缓慢,因此,小轩的实验结果说明了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与叶片有关。
故选:B。
8.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如图甲是小麦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乙表示小麦一昼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变化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②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图甲中④是叶脉,属于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C.图乙中曲线I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曲线Ⅱ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D.图乙中要提高产量应尽可能增大a
【答案】A
【解答】解:A、植物体只有绿色部分的细胞才有叶绿体,故图甲中①③不含叶绿体,②含有大量的叶绿体,A错误。
B、图甲中④是叶脉,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B正确。
C、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是光,则光合作用在黑暗条件下会停止;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故图乙中曲线I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曲线Ⅱ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C正确。
D、由图乙可知,a区域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得以积累,小麦的产量增加。因此图乙中要提高产量应尽可能增大a,D正确。
故选:A。
9.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3为表皮,是上皮组织,含叶绿体较多
B.2为叶肉,是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5是叶脉,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6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答案】A
【解答】解:A、1上表皮和3下表皮合称表皮,属于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叶片的内部结构,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A错误。
B、2叶肉细胞具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B正确。
C、5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输导水、无机盐、有机物,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C正确。
D、在表皮细胞中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是6气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D正确。
故选:A。
10.叶片中叶肉细胞有大量的叶绿体,该结构与其相适应的功能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答案】A
【解答】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叶片中叶肉细胞有大量的叶绿体,该结构与其相适应的功能是光合作用。
故选:A。
11.樟树是杭州市市树,如图为樟树叶和茎的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①和④
B.⑤吸水膨胀会导致气孔关闭,进而影响樟树的生理活动
C.樟树的茎能逐年增粗,是因为⑨的作用
D.可以利用⑦制造木制家具
【答案】D
【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的②栅栏组织和③海绵组织。A错误。
B、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会导致⑤气孔张开,樟树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能够顺利进行。B错误。
C、樟树的茎能逐年增粗,是因为⑧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增生。C错误。
D、木材主要来自树茎的木质部,所以可以利用⑦木质部制造木制家具。D正确。
故选:D。
12.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在树的上方遮盖一层黑色塑料网,如图所示,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减弱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答案】C
【解答】解: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成活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尽量在傍晚或是阴天移栽;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带土移栽等。
故选:C。
13.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如图甲),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如图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
B.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植物体蒸腾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有关
D.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无关
【答案】C
【解答】解:A、浓盐水的浓度比较高,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故气孔将如图乙所示,A错误。
B、保卫细胞具有细胞壁,其形状能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B错误。
C、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故植物体蒸腾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有关,C正确。
D、植物体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需要从气孔进入叶肉细胞,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保卫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张开,气体可顺利的出入,因此光合作用的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有关,D错误。
故选:C。
14.“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下列关于荷花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荷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关闭
B.荷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C.荷花的根状茎具有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D.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的
【答案】C
【解答】解:A、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外侧较厚而内侧较薄,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向内侧壁薄的方向弯曲,气孔张开,A错误。
B、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是光,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因此荷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B错误。
C、荷花的根状茎属于变态茎,具有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C正确。
D、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主要是通过荷叶上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合成,并通过筛管运输到藕中,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B.②④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C.③属于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B
【解答】解:A、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A正确;
B、②④为表皮,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B错误;
C、③是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正确;
D、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张开或闭合,D正确。
故选:B。
16.如图①②③分别表示植物体生理活动,可以使公园内“空气湿润、清新”生理活动主要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答案】B
【解答】解:图中的①呼吸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光合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使空气湿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所以可以使公园内“空气湿润、清新”生理活动主要是②蒸腾作用和③光合作用,ACD不正确,B正确。
故选:B。
17.学校花园内今年新移栽了两株银杏树。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银杏树的大部分枝叶,根部保留着大的土坨,栽好后还在其茎上进行了挂瓶输液,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促进蒸腾作用
②阻止光合作用
③减弱蒸腾作用
④减少对根毛的损害
⑤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⑥补充有机营养
A.③⑤⑧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D
【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移栽植物过程中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根部保留着大的土坨,以保护幼跟和根毛。栽种后还要挂瓶输液是为了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可见③④⑤符合题意。
故选:D。
18.如图是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氧气、二氧化碳都可以通过气孔进出
B.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C.当太阳升起时,叶片大多气孔可由状态①转为状态②
D.气孔由状态①转为状态②,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
【答案】C
【解答】解:A、气孔是叶片气体交换的“门户”,氧气、二氧化碳都可以通过气孔进出,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通道,气孔的开闭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A正确。
BC、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当太阳升起时,蒸腾作用增强,叶片大多气孔可由②关闭状态转为①张开状态,B正确,C错误。
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由①张开状态转为②关闭状态,会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
故选:C。
19.2022年4月,我国科考队发现的一株高达83.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纪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C
【解答】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故选:C。
20.如图为小金观察比较气孔与水分散失的实验,采用3片相同的女贞(一种常绿乔木)树叶,用凡士林(可以堵塞气孔)分别处理树叶,几天后,预期叶片水分散失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相同
【答案】C
【解答】解:气孔一般分布在植物的下表皮,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上、下表面都涂抹凡士将气孔全部堵住,无法散失水分;只在下表面林涂抹凡士林,上表皮不涂,有一少部分水分会从上表皮中气孔散失;气孔一般多分布下表皮,只在上表面涂抹凡士林,水分从下表皮的气孔散失掉。因此,散失水分最多的是③只在上表面涂抹凡士林。
故选:C。
21.如图所示为植物叶片气孔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气孔是两个①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
B.③是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
C.当①吸水膨胀时,②气孔关闭
D.②气孔的开闭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A
【解答】解:A、②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①保卫细胞组成,A正确;
B、③是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B错误;
C、当①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C错误;
D、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会影响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进出,因此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A。
22.水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维持和物质循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是三种不同植物每日的失水量,导致它们失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根的吸水部位不同 B.根的吸水方式不同
C.茎中导管粗细差异 D.叶上气孔数目差异
【答案】D
【解答】解:A.成熟区的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三种植物根吸水的部位应该是相同的,A不符合题意。
B.根的吸水方式影响的是水分的吸收效率,而不是直接导致失水量的差异,B不符合题意。
C.茎中的导管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导管的粗细可能影响水分输送的效率,但不是造成失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
D.气孔是植物叶片上用于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的小孔,气孔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从而导致失水量的差异,D符合题意。
故选:D。
23.“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如图是荷花植株的构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最适宜种在渗水能力很高的砂土类土壤中
B.当荷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关闭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而来的
D.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答案】D
【解答】解:A.砂土类土壤空隙较大,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气)、透水性(渗水性)强,易干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空隙很小,保水、保肥能力强,渗水(透水)透气性能差,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不适宜种在渗水能力很高的砂土类土壤中,A错误;
B.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失水时,保卫细胞收缩,气孔关闭,B错误;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根从淤泥中吸收而来的是水分和无机盐,C错误;
D.荷花的叶柄和茎中都有孔道,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能将空气送到根部,D正确。
故选:D。
24.在探究“植物体主要通过什么器官散失水分”的问题时,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A、B、C三个量筒,放在室内阴凉处。A中不放植物,B、C中各放一个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B去掉所有叶片,C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加水至100毫升。晚上8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5天,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数据并回答问题:
组别 液面刻度(毫升)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A 99.5 99.5 99 99.7 99.3
B 94 96 90 97 92
C 60 62 50 64 60
(1)在五天中,每个量筒每天散失水分的量是不一样的,由此推断气温最高的是第 三 天。
(2)在分析天竺葵的茎散失水分时,应选取的实验组别是 A和B 。
(3)小金同学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植物体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
(4)根据以上结论,分析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叶片可以提高成活率的原因是 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
【答案】(1)三
(2)A和B
(3)植物体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4)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解答】解:(1)水分的蒸发和散失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水分散失越多。由表中可知,第三天,A、B、C三个量筒中水分散失最多,由此推断第三天温度最高。
(2)分析天竺葵的茎散失水分,变量是植物的茎,应选择A、B两组,形成对照实验。
(3)小金同学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C量筒内的枝条带有叶片,结果每天散失的水分都比A、B量筒的多,所以得到的结论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4)移栽树木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所以,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叶片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故答案为:(1)三
(2)A和B
(3)植物体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4)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25.小安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他认为除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于是对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问题一:蒸腾作用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1)小安做出假设,并通过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那么他作出的假设是 叶的多少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植物蒸腾与叶片的数量有关 。
(2)下列对该实验设计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加入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B.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腾作用强弱
C.将1、2、3分别放在不同湿度条件下
D.该实验应该多次重复,结果才更加可信
问题二:气孔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
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如图2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
小吉推测:绿色植物气孔的状态可能和保卫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撕取菠菜叶下表皮,将其在清洁载玻片上的一滴清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立即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状态。
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状态。
(3)请根据已有知识预测步骤②中观察到气孔的状态是 闭合 的,原因是 由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保卫细胞会失水 。
【答案】(1)叶的多少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植物蒸腾与叶片的数量有关(合理即可)。
(2)C。
(3)闭合;由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保卫细胞会失水。
【解答】解:(1)本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植物体什么结构与蒸腾作用有关呢?”,图中实验装置显示,变量是叶,因此,假设是:叶的多少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植物蒸腾与叶片的数量有关。
(2)A、本实验是探究实验,实验要设置对照,要有唯一变量并进行重复实验,结果才更科学。实验中为减少试管中水分蒸发影响实验现象,在试管中滴加油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A正确。
B、实验过程中,植物通过叶片蒸腾失水,失水越多,试管中液面下降越多,因此液面高度差能反映蒸腾作用的强弱,B正确。
C、实验装置1、2、3放在不同环境中,做法不正确,因为这样设计实验变量不唯一,失去科学性,因此,C错误。
D、该探究实验要多次重复实验,结果才更可信,D正确。
(3)撕取菠菜叶下表皮,放在清水中,保卫细胞会吸水膨胀,所以①中观察到气孔的状态是张开的;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由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保卫细胞会失水,所以②中观察到气孔的状态是闭合的。
故答案为:
(1)叶的多少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植物蒸腾与叶片的数量有关(合理即可)。
(2)C。
(3)闭合;由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保卫细胞会失水。
2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锥形瓶中装入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把甲、乙两根枝条分别插入锥形瓶中,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再次调节天平平衡。整个装置处于有阳光的环境下。
(1)该实验可以探究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
(2)小宁认为一段时间后,若天平发生倾斜,就可以得出实验结论,但老师不赞同小宁的说法。其中的缘由是 变量不唯一,天平发生倾斜还有瓶内水分蒸发的原故 。
(3)小宁改正错误后,发现一段时间后,天平向 左 倾斜。
(4)根据此实验,提示我们移栽植物时应 去掉部分枝叶 。
【答案】(1)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变量不唯一,天平发生倾斜还有瓶内水分蒸发的原故;
(3)左;
(4)去掉部分枝叶。
【解答】解:(1)观图可知,叶片是实验的变量,该实验可以探究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此实验变量不唯一,天平发生倾斜还有瓶内水分蒸发的原故,因此,老师不赞同小宁的说法。
(3)右侧枝条带叶,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右侧散失的水分多,因此,小宁改正错误后,发现一段时间后,天平向左倾斜。
(4)根据此实验,可得出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因此,提示我们移栽植物时应去掉部分枝叶。
故答案为:(1)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变量不唯一,天平发生倾斜还有瓶内水分蒸发的原故;
(3)左;
(4)去掉部分枝叶。
27.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质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组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表所示。
组别 5小时后装置质量(克)
甲 150
乙 100
丙 200
丁 130
(1)老师建议选择树叶表面积较大的植物的枝条进行实验,请说明原因 树叶表面积大蒸腾作用强,实验现象明显 。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丁组中的“?”处应填 30 ℃。
(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温度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
【答案】(1)树叶表面积大蒸腾作用强,实验现象明显。
(2)30。
(3)温度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解:(1)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叶表面积越大,气孔数越多,蒸腾作用越强。因此,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在温度较高且树叶选择表面积较大的植物进行实验,有利于蒸腾作用的进行。
(2)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如果乙、丁是—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则丁组中的“?”处应填30℃,与乙组保持一致。
(3)乙、丙除了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一组对照实验,5小时后装置质量乙组质量小于丙组,据此可得出结论:温度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
(1)树叶表面积大蒸腾作用强,实验现象明显。
(2)30。
(3)温度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28.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序号①所示结构名称是 上表皮 。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 ⑥ ] 气孔 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 ③ ] 叶脉 所示部分运输而来。
【答案】(1)上表皮
(2)⑥气孔;③叶脉。
【解答】解:(1)图示①表示上表皮。
(2)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叶片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从⑥气孔处进入叶片。叶脉中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水分则从③叶脉运输到叶,参与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1)上表皮
(2)⑥气孔;③叶脉。
29.数字技术助力现代农业升级。自动滴灌系统(如图甲)实现了作物种植的高度自动化。图乙是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时,植物叶片气孔开度(即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图丙新疆某自动化大棚发现的植物叶片边缘排列水珠。
(1)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气孔开度减小,植物 蒸腾 作用减弱,根系吸水动力减小。
(2)B点较A点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开度减小后,会导致 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
(3)在气温高、无风、空气湿度大的夜晚(这样的天气有利于植物吸水,但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有时能看到植物的“吐水”现象(如图丙,水分从植物的叶尖或叶的边缘排出)。请简述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夜晚无风、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水蒸气处于饱和状态,植物的蒸腾作用減弱,且植物的气孔关闭,植物体从根部吸收的水分沿导管运输至叶片,无法从气孔排出;同时土壤温度高、湿度大,根部仍在强烈地吸水,从而使根部吸收的水量大于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于是水分从植物体叶尖或叶缘的水孔排出,形成“吐水”现象。 。
【答案】(1)蒸腾;
(2)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3)夜晚无风、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水蒸气处于饱和状态,植物的蒸腾作用減弱,且植物的气孔关闭,植物体从根部吸收的水分沿导管运输至叶片,无法从气孔排出;同时土壤温度高、湿度大,根部仍在强烈地吸水,从而使根部吸收的水量大于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于是水分从植物体叶尖或叶缘的水孔排出,形成“水”现象。
【解答】解:(1)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停止供水后气孔开度减少,蒸腾作用减弱。
(2)停止供水后,B点较A点光合速率下降,其原因是:保卫细胞因为缺水而部分关闭,影响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进入,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所以B点较A点光合速率下降。
(3)夜晚无风、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水蒸气处于饱和状态,植物的蒸腾作用減弱,且植物的气孔关闭,植物体从根部吸收的水分沿导管运输至叶片,无法从气孔排出;同时土壤温度高、湿度大,根部仍在强烈地吸水,从而使根部吸收的水量大于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于是水分从植物体叶尖或叶缘的水孔排出,形成“吐水”现象。
故答案为:(1)蒸腾;
(2)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3)夜晚无风、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水蒸气处于饱和状态,植物的蒸腾作用減弱,且植物的气孔关闭,植物体从根部吸收的水分沿导管运输至叶片,无法从气孔排出;同时土壤温度高、湿度大,根部仍在强烈地吸水,从而使根部吸收的水量大于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于是水分从植物体叶尖或叶缘的水孔排出,形成“水”现象。
30.图1中A、B、C表示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图2是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图3表示一段时间内植物叶片氧气释放的相对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温室大棚中安装图2所示仪器,可使绿色植物的 C光合作用 (填写图1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动名称)增强,该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是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B生理活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是 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带走植物体表面的热量,防止叶片被灼伤 。
(2)如图3所示,当光照强度处于D点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1)C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带走植物体表面的热量,防止叶片被灼伤;
(2)等于。
【解答】解:(1)温室大棚中安装图2所示仪器,能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故可使绿色植物的C光合作用增强,该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故B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是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带走植物体表面的热量,防止叶片被灼伤。
(2)由图3曲线可知,当光照强度处于D点时,氧气释放相对量等于0,则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故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故答案为:(1)C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带走植物体表面的热量,防止叶片被灼伤;
(2)等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