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清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件(29张ppt)+教学设计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临清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件(29张ppt)+教学设计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5-30 23:21:38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始检测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哪些?
2、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群落?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是同一时间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群落是同一时间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全部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反馈练习1:下列能构成群落的是( )
A、一片树林中全部的猕猴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鼠、昆虫等动物和各种细菌等微生物以及它们所依赖的环境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D思考:群落水平上研究哪些问题?云南昆明滇池群落你觉得哪些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A.滇池内有哪些种类的生物?
B.滇池内的蓝藻与水草、鱼类有什么关系?
C.污染的滇池经过治理以后有没有改善?
D.滇池内的蓝藻与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具有怎样的空间分布?
E.滇池内的鱼、虾等动物具有怎样的空间分布?
F.滇池的边界如何划定?
G.滇池内的氮、磷含量是多少?
H.滇池内蓝藻的种群密度是多大?
ABCDEF阅读课本71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小结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
群落种群数目
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种群位置群落演替常绿阔叶林群落常绿针叶林群落聚焦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二者的区别吗?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两个群落的物种数目一样多吗?群落的物种组成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物种的数目愈多,丰富度愈大。 武夷山(福建)?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 840种?? ? ?? ? 低等植物? 670种?? ? ???
高等植物? 2888种????? ?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 5000种???? ? ? ?动物 ? 1000种?
???????小资料聚焦二 种间关系阅读课本72页资料分析资料1,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是同一个物种,还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2、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的食物种类相同吗?
3、混合培养: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有增长,为什么?
4、混合培养的结果是什么?
5、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之间是什么关系?具体体现呢?
开始时,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食物充足,空间充裕。竞争争夺空间、食物等资源双小核草履虫数量占优势,大草履虫数量减少直至灭亡。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竞 争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养料竞 争2)势均力敌型 1)力量悬殊型2、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 ,另一方处于 。1、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和_____等。资源空间4、能量关系图 相互抑制优势劣势甚至灭亡小结 竞争3、数量坐标图草原上的牛和羊两种草履虫整理学案表格 竞争2)势均力敌型 1)力量悬殊型2、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 ,另一方处于 。1、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和_____等。资源空间4、能量关系图 相互抑制优势劣势甚至灭亡小结 竞争3、数量坐标图草原上的牛和羊两种草履虫 猞猁和雪兔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他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雪兔猞猁猞猁雪兔阅读课本73页资料2,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猞猁与雪兔是什么关系?
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捕食数量增加的时候:谁先谁后?数量减少的时候呢?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2、数量关系图3、能量关系图1、特点被捕食者捕食者小结 捕食注意整理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寄 生例如:
蛔虫——动物的体内;
虱和蚤——动物的体表;
菟丝子——豆科植物;
噬菌体——细菌。人体中的疟原虫菟丝子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以维持生活。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物难以单独生存,
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1、特点2、数量关系图3、能量关系图小结 寄生注意整理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互利共生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豆科植物利用。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互利共生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
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1、特点2、数量关系图3、能量关系图小结 互利共生注意整理数量0数量0数量0捕食竞争共生ABC 1、寄生 2、互利共生 3、寄生 4、捕食 5、竞争反馈练习2: 判断是哪种种间关系?聚焦三 群落的空间结构阅读课本74页,完成学案知识框架。分层镶嵌光照食物、栖息空间地形、土壤、温度、湿度、光照、生物自身特点、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反馈练习3:
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A. 有效避免竞争?????
B.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 以上都正确D知识目标达成?1.简述生物群落的概念并能识别群落。
2.简述群落的物种组成意义和丰富度的含义。
3.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
4.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脱离资料,自我检查:学以致用——滇池蓝藻的治理 能力提升水体严重污染的原因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滇池水体富营养化(N、P等营养盐含量大增)藻类(蓝藻)大量繁殖淡水——水华海洋——赤潮控制排污: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引入竞争者:种草引入捕食者:养鱼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群落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
《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的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教材贯穿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的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的简单性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4、举例说出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利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PPT展示:举例种间关系的图片;直观、形象、生动
PPT展示:教师小结;节省时间、便于学生观察核对
视频播放:学以致用——治理蓝藻;增长学生见识、引起兴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提出问题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哪些?
2、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群落?
3、下列能构成群落的是?
A、、一片树林中全部的猕猴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鼠、昆虫等动物和各种细菌等微生物以及它们所依赖的环境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
导入本节课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PPT展示问题及答案
讲授

教师展示图片:云南昆明滇池群落
提出问题:群落水平上研究哪些问题?
教师小结同时
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聚焦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聚焦二 种间关系
提出问题串:
1、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是同一个物种,还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2、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的食物种类相同吗?
3、混合培养: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有增长,为什么?
4、混合培养的结果是什么?
5、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之间是什么关系?具体体现呢?
教师小结
提出问题
1、猞猁与雪兔是什么关系?
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
教师展示图片:蛔虫与人
人体中的疟原虫
菟丝子
教师小结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教师小结
展示 反馈练习2
聚焦三 群落的空间结构
能力提升
学以致用——滇池蓝藻的治理
你能否提出一些治理蓝藻的建议?
控制污染方面:____
利用种间关系的原理,遏制蓝藻数量的方面:____
展示答案
播放视频
阅读课本71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你觉得哪些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A.滇池内有哪些种类的生物?
B.滇池内的蓝藻与水草、鱼类有什么关系?
C.污染的滇池经过治理以后有没有改善?
D.滇池内的蓝藻与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具有怎样的空间分布?
E.滇池内的鱼、虾等动物具有怎样的空间分布?
F.滇池的边界如何划定?
G.滇池内的氮、磷含量是多少?
H.滇池内蓝藻的种群密度是多大?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阅读课本72页资料分析资料1,思考并讨论问题
整理学案
阅读课本73页资料2,思考并讨论问题
整理学案
观察图片,思考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片,思考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片,思考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整理学案
观察图片,思考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片,思考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整理学案
反馈练习2
阅读课本74页,完成学案知识框架。
反馈练习3:
思考问题
观看视频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问题串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
视频播放器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教学设计两次提到滇池群落,第一次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第二次是“学以致用——滇池蓝藻的治理”。第一次是以滇池为载体,设计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滇池内有哪些种类的生物?B.滇池内的蓝藻与水草、鱼类有什么关系?C.滇池经过治理以后有没有改善?D.滇池内的蓝藻与植物(挺水、沉水)具有怎样的空间分布?E.滇池内的鱼、虾等动物具有怎样的空间分布?F.滇池的边界如何划定?G.滇池内的氮、磷含量是多少?H.滇池内蓝藻的种群密度是多大?”如此设计,具体实际,生动形象。第二次涉及滇池是滇池污染的治理,学生学习了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之后,给其提出问题“如何治理滇池的蓝藻?”使其学以致用。最后播放专家治理滇池污染的视频,学生会觉得自己与专家的治理思路一致,增强了学习的自信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