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课件(共19张PPT)+课时训练(教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课件(共19张PPT)+课时训练(教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3 17:55:52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三)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1.(2023·太原期中)假如将一个自然状态下的草原生态系统与外界隔开,然后把其中的狼、鹰及周边环境中的肉食动物等全部消灭,则野兔、羊的数量将会( B )
A.持续增多 B.先增多后减少
C.持续减少 D.始终保持不变
2.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草→兔→狼”食物链,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短时间内草群数量变化的是( C )
解析:根据食物链“草→兔→狼”分析,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则兔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因为天敌的减少而增加,进而导致草的数量减少。
3.某农田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当地有群众大量捕捉青蛙贩卖,这样会造成的后果是( C )
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B.青蛙减少了,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C.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D.老鼠增加,粮食减产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4.(2023·济宁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静态平衡
B.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5.下列为4种生物在A、B、C、D生态系统中构成的食物网模式图,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是( B )
解析:A中有3条食物链,B中有4条食物链,C中有2条食物链,D中有2条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B中的食物链数目最多,所以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是B。
6.如果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 C )
A.草原牧场上放养的牲畜越少越好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巨大的
C.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只能稳定不变,否则就会遭到破坏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7.(2024·潍坊期末)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野兔、羚羊等植食性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 C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
解析:野兔、羚羊为初级消费者,大量捕杀后生产者的数量增加;消费者的范围较大,以野兔、羚羊为食物的消费者减少,即次级消费者数量减少;次级消费者大量减少时,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数量才减少。
8.(2023·日照期中)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某重金属的含量示意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丁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B )
A.甲和乙数量增加
B.乙和丙数量增加
C.乙、丙和甲数量减少
D.丙和甲数量增加
解析:题图中重金属含量从少到多依次是乙<甲<丁<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乙→甲→丁→丙。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丁的数量增加,则丙会因食物的增加而增加,甲会因天敌的增加而减少,进而导致乙增加。
9.在某岛上,狼是驼鹿唯一的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下列能正确表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关系的是( C )
解析:狼以驼鹿为食,随着狼数量的减少,驼鹿的数量逐渐增加,这是由于狼数量减少,驼鹿会因天敌的减少而数量增加;但驼鹿的数量增多,狼又会因食物充足而数量增加。两者的数量总是维持在动态的平衡状态。
10.(2024·天水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B )
A.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
B.引入外来物种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兔和植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该图不能反映的是( B )
A.生态系统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稳定
B.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C.生态系统中生物相互制约和影响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据题图可见,由于兔与草之间的捕食关系,使兔与草的数量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中;该图不能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由于兔与草之间的捕食关系,两者相互制约和影响;由于兔与草之间的捕食关系,使兔与草的数量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中,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
【创新应用】
12.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有关的食物链为草→鼠→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是草数量变化的曲线,则狐的变化曲线是 C 。
(2)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草原中的狐,会造成 鼠 大量繁殖,草场的 草 减少,可能会毁坏草原。
(3)若由于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发生鼠害,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 狐 的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生物数量的增加和草数量的减少,鼠的数量也会随着 减少 ,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 能力。
(4)从图中可以看出 草 、 鼠 和 狐 数量的动态变化维持着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解释不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的原因。(难点)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重点)
情 境 导 入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图片欣赏、问题导入
新 课 探 究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任务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1.阅读教材73页“分析讨论”相关资料,分析罗亚岛国家公园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关系。
活动1:分析与讨论
新课探究
当生态系统中驼鹿数量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___的数量发生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_________。

驼鹿数量
狼大量死亡-驼鹿因天敌锐减而数量骤增-驼鹿因食物有限而减少
2.假设某年在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中将会对鹿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活动1:分析与讨论
新课探究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当害虫数量_____时,林木受害,食虫鸟类因食物丰富而数量_____,使害虫数量的增加受到_____,从而使它们的数量保持在_________的状态。
2.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使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增加
增多
抑制
相对稳定
活动2:知识概括
新课探究
1.如果野兔大量繁殖,它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 这说明什么问题
2.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是静止不变的吗
【合作交流】
不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平衡。
新课探究
任务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
(1)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_____,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2)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_____,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外来干扰因素_____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导致生态危机。
(2)举例:当池塘受到严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调节能力时,池塘中的___________和数量就会急剧减少,最终清水池变成污水湾。
复杂
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
动植物种类
超过
活动1:知识概括
新课探究


植物
食物链
青蛙
植物


蚯蚓

昆虫

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调节能力取决于生物种类和数量(营养结构)
3.对比分析:
活动1:知识概括
新课探究
森林生态系统
自我调节能力: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学以致用】
新课探究
调节能力大小(反义词记忆法)
【活学巧记】
新课探究
1.生态平衡的两点提醒:
(1)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生物的数量虽然总是在不断变化,但是各种生物所占比例却是相对稳定的。
(2)生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指生态系统各成分处于动态平衡。
【知识拓展】
新课探究
2.在水域生态系统中,海洋生态系统比淡水生态系统要稳定,因其生物种类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
3.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1)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2)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
【知识拓展】
新课探究
1.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吗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有什么关系
人为因素。
砍伐森林、开荒造田、滥捕野生动物、工业污染等。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营养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营养结构)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
【合作交流】
新课探究
3.某地为防治棉铃虫,提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喷洒高效农药。
方案二:放养棉铃虫的天敌——赤眼蜂。
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更有利于维持当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什么
【合作交流】
方案二。
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可能因失去天敌的制约而出现数量骤增,虫害容易复发。而方案二属于生物防治,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能通过赤眼蜂的放养规模将棉铃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新课探究
【典例1】
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 (   )
D
点拨:(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某种生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若狼大量死亡,短时间内兔群由于缺少天敌迅速增多。一段时间后,由于食物和空间有限,兔群数量又会减少,直到达到新的平衡。
新课探究
【典例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它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A
点拨:(1)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新课探究
【典例3】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观察下图时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B.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草的数量短期内会剧减
C.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是最多的
D.由于杠杆不平衡,所以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D
点拨:杠杆不平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草>鼠>蛇,无法说明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课 堂 小 结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
结构特点
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