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命的演化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根据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B )
①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②形成原始生命 ③形成相对独立的多分子体系 ④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解析:原始生命产生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④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①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③形成相对独立的多分子体系→②形成原始生命。
2.(2023·济南期末)如图是“米勒的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B )
A.米勒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上可合成有机物
B.②内收集到了多种大分子蛋白质
C.该实验不能证明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④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解析:米勒实验说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②内收集到的是多种氨基酸,不是大分子蛋白质。
3.生命的起源充满奥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根据已有研究作出的有关论述,你不认同的是( D )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根据化学进化学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C.米勒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
D.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地球上还会形成新的原始生命
解析:现在的地球条件已经不能再形成原始生命,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原始地球条件了。
4.(2023·菏泽期末)2 5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观点不谋而合。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生命的摇篮是原始大气
B.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支持了生命起源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阶段
C.分子生物学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证据
D.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高温、紫外线、雷电等为原始生命提供了能量
解析:原始生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5.下列有关化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C.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D.通过对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
解析:一般而言,越古老的地层,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期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
6.(2023·枣庄期末)中华龙鸟和恐龙化石都曾在我国被挖掘出来过,假如中华龙鸟和恐龙的化石在同一地层中被发现,可以推测两者( C )
A.亲缘关系很近
B.有共同的祖先
C.生存的年代很近
D.个体的构造很相近
解析:在同一地层中出现的化石,只能证明形成这两种化石的生物生存的年代较近,因为只有年代相近才有可能在同一地层出现。
7.根据表中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判断下列生物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B )
A.海龟和响尾蛇
B.蛾和金枪鱼
C.响尾蛇和金枪鱼
D.海龟和鸭
8.(2023·云南中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B )
A.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
B.从重量小的生物到重量大的生物
C.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
D.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9.下列植物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 )
①海带 ②葫芦藓 ③满江红 ④苏铁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③④⑤②①
D.④⑤③②①
10.(2024·济南期末)解剖发现,脊椎动物的心脏有四类:①一心房一心室;②两心房两心室;③两心房一心室,但心室中有不完全的隔膜;④两心房一心室。根据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推断,脊椎动物心脏进化的顺序应该是( C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③→②
D.②→④→③→①
11.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为了得以生存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都利于适应环境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12.(2023·枣庄一模)如图表示几种动物的起源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C )
A.B和G的共同特征是体内具有膈
B.原始哺乳动物A能向不同方向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
C.不同环境导致原始哺乳动物发生了变异
D.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13.(2023·菏泽期末)如图是四种动物前肢骨骼的对比,观察发现,其组成和排列方式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可以推测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比较法
C.它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适应特征,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它们有共同的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解析:蝙蝠的运动方式是飞行,生活环境是空中。鲸的运动方式是游泳,生活环境是水中。鼹鼠的运动方式是挖掘,生活在灌木丛中。人的上肢运动方式是抓握,生活环境广泛。
14.如图是从a点开始使用青霉素后细菌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具有抵抗青霉素特性的细菌数量在C点远多于A点
B.抵抗青霉素的特性对于细菌属于有利变异
C.使用青霉素促使细菌产生了抵抗青霉素的变异
D.曲线A→C的变化过程是青霉素对细菌选择的结果
解析:细菌原来就有抵抗青霉素的变异,不是青霉素促使细菌产生了抵抗青霉素的变异,青霉素只是起了选择作用。
15.如图所示,鸡的新品种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过度繁殖的结果
D.适应环境的结果
解析: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经过长时间培育、选择的结果,属于人工选择。
16.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在脑结构、内脏位置等方面很接近,就连所患的疾病和血型也类似。上述事实说明( C )
A.现代类人猿将来会进化成人类
B.人类比现代类人猿高等
C.人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D.人类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来的
17.(2023·济宁期末)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B )
A.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B.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
C.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大脑逐渐发达产生了语言
解析:直立行走使森林古猿上肢解放出来,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18.(2023·威海期末)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阶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开始用火 ②直立行走 ③使用标枪和长矛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19.从南方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早能够两足直立行走和食用熟食的阶段分别是( A )
A.南方古猿、直立人
B.能人、直立人
C.能人、能人
D.直立人、智人
解析:南方古猿开始直立行走。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用火烤制食物来吃,使食物易于吸收,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能力。
20.(2024·潍坊期末)在物种进化原因的各种解释中,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关键词中,正确的组合是( B )
①物种不变 ②过度繁殖 ③用进废退 ④生存斗争 ⑤遗传变异 ⑥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1.(12分)如图一所示进化树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自下而上进化),图二是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一的进化树中可以推测出, 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f (填字母序号)。在图一中,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 近 (填“近”或“远”)。
(2)图二中A装置内的气体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较,不包括的气体是 氧气 ,B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 原始海洋 ,A装置里的高压放电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 能量 。该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 有机小分子物质 ,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22.(21分)如图表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历程的解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长颈鹿个体颈的长短不同,有的长,有的短,这种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这些差异是可 遗传 的。在长颈鹿的进化中,颈长属于 有利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图中②所示的现象叫做 生存斗争 ;此过程会由于 食物减少 和过度繁殖而愈加激烈。
(3)从图中③可以看出,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原因是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
(4)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或淘汰的过程中,食物起到了 选择 作用。
(5)由图可知,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且是 不定向 (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23.(27分)(2023·烟台期末)科学家在观察研究某小岛上一种啄木鸟的进化特点时,发现这种啄木鸟唯一的食物是一种生活在树干中的昆虫。他们测量了这种啄木鸟喙的长度以及这种昆虫在树干中分布的深度,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请据图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鸟类和[②] 哺乳 类都是由[①] 爬行类 进化而来的。
(2)裸子植物和[③] 被子植物 的共同祖先是蕨类植物。
(3)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法,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地层中生物化石的 纵向 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的 横向 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填“纵向”或“横向”)
(4)具有较长喙的啄木鸟更易生存下来,他们下一代的鸟喙的长度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比亲代的喙长,但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推断,这种啄木鸟鸟喙的进化趋势是 由短喙到长喙 ,可见, 环境 因素和生物的 遗传变异 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