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2)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复习引入
1、叶的形态多种多样,基本结构相似,都包括 和 等几个部分。
2、叶片由 、 和 等结构组成。
3、表皮分为 和 。由大量无色透明的 组成,对叶内结构有 。
4、蒸腾作用是指 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 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5、蒸腾作用的意义: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是不同的。
那么,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呢?
叶柄
叶片
表皮
叶肉
叶脉
上表皮
下表皮
表皮细胞
保护作用
水分
气体
活动
1.如图4-38所示装置,在液体压强计的U形玻璃管内灌满稀释的红墨水,左边用橡皮管将木本植物枝条(如海桐、梧桐枝条等)与U形玻璃管左侧连通,在室内放置约5分钟,观察U形玻璃管内的水柱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变化?
右边水柱会缓慢下降
因为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要散失水分,从外界吸收水分。
2.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室内阳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约5分钟,水柱将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水柱下降会加快。
因为在阳光下,气温升高,蒸腾作用会加强,散失水分加快。
活动
3.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约5分钟,水柱将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阴湿的环境中,水柱会下降,但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觉察。
因为阴湿的环境中,湿度大,散失水分弱,蒸腾作用就弱。
4.如果在实验室里,用电吹风(自然风档)吹植物的叶片约5分钟,水柱将会有什么变化?
水柱会迅速下降
因为电吹风可以使空气流动速度快,散发水分速度变快,蒸腾作用加强。
新课教学
大气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气流速度等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结论:
温度升高,蒸腾作用加强,但温度过高时蒸腾作用反而会停止;
湿度大,蒸腾作用就弱;
光照强,蒸腾作用强;
叶片表面气体流动速度大,蒸腾作用会加强。
活动
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1.选取一片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
水分吸干:
避免蚕豆叶外部的水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将A、B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
氯化钴溶液:
遇水会变红色
同一张叶片的目的:
控制变量
活动
3.像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滴一滴水,观察到蓝色试纸的颜色变化是 。
滤纸变红色
氯化钴蓝色滤纸特点:
氯化钴如果不含结晶水,则呈蓝色,若遇到水,则呈红色。
4.过一段时间,观察贴在叶上下表皮的试纸颜色的变化,先变色的是 。颜色深一些的是 。
下表皮
下表皮
实验结论:
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散发出来的,
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活动
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1. 在载玻片上滴1 滴清水。
2. 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下表皮(越薄越好),把它
们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把它们展平,加盖盖玻片。
为什么用下表皮:
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
3.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它们呈什么形状?在临时装片上找一找有没有半月形的细胞?
不规则扁平状
有半月形的细胞
新课教学
4. 换用高倍显微镜仔细观察半月形细胞。它里面有没有叶绿体?请把你的观察结果绘制在下面的圆圈内。
有叶绿体
5. 另再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60℃左右)的烧杯中。仔细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哪一面多?为什么?
背面气泡数目多
因为叶片背面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
新课教学
表皮细胞排列非常紧密,一般呈现不规则形状,对叶起保护作用。
如图,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
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新课教学
视频:气孔
新课教学
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
气孔闭合 气孔张开
水份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
水份缺少→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新课教学
视频:气孔的开放与关闭
新课教学
水、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根尖吸收
根、茎木质部中导管运输
叶柄中的导管
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或叶片气孔蒸腾散失
新课教学
土壤中的无机盐溶解于水中。
它们被根吸收后,随着导管中的水流,被运输到植物体的茎、叶等器官中。
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以外,
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植物能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当堂检测
1.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如果气孔关闭后不能张开,就会影响植物的( )
A.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D
2.下列物质中,不是通过气孔进出植物的是( )
A.淀粉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A
当堂检测
3.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储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也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以下关于多肉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B.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C.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
D.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进行光合作用
A
当堂检测
4.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的关系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体水分较多,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B.植物体水分较多,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
C.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加强
D.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减弱
B
板书设计
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2)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气孔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规则形状
保卫细胞:半月形,有叶绿体
气孔:两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
数目:下表皮多
作用: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水分和无机盐运输途径:
根毛吸收→根、茎导管运输→叶柄、叶脉中导管(无机盐)→叶片气孔蒸腾(水分)
新课教学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第6节 保护土壤”相关内容。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2)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如果气孔关闭后不能张开,就会影响植物的( )
A.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储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也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以下关于多肉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B.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C.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
D.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进行光合作用
3.夏季移栽植物时,常常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而且要注意遮阳和剪去部分叶片,这主要是为了( )
A.减少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降低植物蒸腾作用
C.降低植物呼吸作用
D.减少植物的营养损失
4.下列物质中,不是通过气孔进出植物的是( )
A.淀粉 B. 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 氧气
5.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的关系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体水分较多,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B.植物体水分较多,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
C.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加强
D.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减弱
6.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7.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A. 根尖根毛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 根尖根毛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 根尖根毛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 根尖分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8.在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如图),要使水银柱上升速度更快一些,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 将叶子摘掉一些
B. 移到阴暗潮湿的室内
C. 换用管径更粗的玻璃管
D. 把该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
9.下列关于叶片保卫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呈半月形,其形状和大小是可以调节的
B.靠气孔的外壁厚,不易伸展,背气孔的内壁薄,较易伸展
C.可以控制气孔的开闭
D.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
10.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 促进植物的呼吸
B. 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 加快蒸腾作用
D. 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功效
1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植物结构和生理活动,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作答:
(1)将一株长势良好的蚕豆苗放入盛有如图甲所示的烧杯中,测得整个装置重500克,将其置于太阳光下6小时,再次测其重量为450克。 该时间段内,蚕豆苗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克。
(2)用镊子撕取一小块蚕豆叶下表皮,将其放在载玻片上的一滴_________中,并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结构,结构(c)是_________,其开闭是由〔b〕_________控制的。通常情况下,在白天通过结构〔c〕进出植物体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为保证蚕豆根的正常呼吸,应注意及时给培养液_________。
12.某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
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
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方案_______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该同学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该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他的实验过程后,指出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A B B B D D D
大于;清水;气孔;保卫细胞;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通入空气
(1)一(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多的水分
镊子
热水
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