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5地理课件: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5地理课件: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30 20:3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结合对救灾情景的回忆和感觉,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
2.基于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理解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种自然灾害,可以使灾害救助得到保障。
3.基于灾害应急过程,阐述个人应如何服从国家或上级的行动计划。 该课件以课本知识点顺序为教学思路,主要讲述了自然灾害的救助的三个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通过课本和网络图片辅助说明各个知识点。
在讲述灾前准备这个知识点时,用中国铁路网分布图来说明我国设置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必要性和原理,并对课本案例做了一定拓展。 1、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概念2、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一、灾前准备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活动: 在中国铁路交通图上找出这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并思考10个基地这样安排的理由。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①我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的时间、人员组成、配置的设备、主要任务等。
②通过对我国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了解,说明专业救援队的最大优势是以其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救灾的效率。 二、灾中应急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3、灾害应急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① 在“灾中应急”中,通过各类交通线路,从物资储备基地将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运达灾区,进行抢救的行动过程。
②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到达灾区的时间。 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目的:
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交通通行能力日益完善的今天,有无应急预案结果大不相同,应急预案可以减轻灾害损失。 通过阅读,让我们了解了日本东京的地震防灾计划的主要内容,从灾前准备(粮食储备及救护人员等)和地震演习,可以看出日本政府有着周密的应急预案,日本国民有着较强的防灾意识。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灾后恢复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①灾后恢复的主要目的:一是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二是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抗能力。
②核心措施:一是修复、重建生命线和生产线;二是恢复生活、生产秩序。2、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救援救助灾民的几种形式:民间募捐、国际援助、部队支援等。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救灾工作方针:
“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①灾害保险既是风险分散及灾后恢复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管理体制完善的重要标志。
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保险方面的险种很多,了解这些险种,积极投保,减轻灾害风险。
③我国的灾害保险近年未发展较快,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属起步时期。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二、灾中应急
1、概念 2、主要目的 3、灾害应急的范围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
5、救灾应急预案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 2、救济灾民的形式:
3、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
救灾工作方针: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