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习题
1.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共存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NO和O2 B.HCl和NH3
C.H2和CO D.SO2和CO2
解析:A和B选项中的两组气体常温下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C选项中的H2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CO一般用排水法收集;D选项中的SO2和CO2常温下不发生反应,而且两者的密度均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D
2.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O2 B.Cl2
C.SO2 D.NH3
解析:浓H2SO4是酸性干燥剂,具有强氧化性,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所以只能选中性气体,且不易被浓H2SO4氧化。
答案:A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和HCl时,可以用来检验瓶中是否已经充满又可区别两气体的是( )
A.湿润的KI淀粉试纸
B.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解析:A项,HCl与KI不反应,不能用于HCl的检验;B项,Cl2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HCl使其变红;C项,Cl2、HCl与NH3反应现象相同;D项,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不能用于HCl的检验。
答案:B
4.实验室中制备① H2、② CO2、③ Cl2三种气体的反应中,盐酸的作用( )
A.①②③互不相同 B.在①和②中相同
C.在②和③中相同 D.在①②③中均相同
解析:制取H2时盐酸的作用是酸性和氧化性;制取CO2时盐酸的作用只是酸性;制取Cl2时,盐酸的作用是酸性和还原性。
答案:A
5.实验室为了简便制取干燥的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加热氯化铵固体,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B.在N2和H2混合气中加入铁触媒并加热至500 ℃
C.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并加热,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生成的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NH4Cl受热分解得到NH3和HCl,遇冷二者又重新化合生成NH4Cl,故加热NH4Cl固体无法制取氨气。N2和H2合成氨,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得到的NH3纯度低,且反应需高温高压,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加热分解NH4HCO3,所得气体中有CO2且用P2O5干燥时NH3被吸收。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故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并加热会有大量氨气逸出,且NH3可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干燥。
答案:C
6.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氯化氢146 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87 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 )
A.②比①多 B.①比②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解析:根据反应4HCl(浓)+MnO2MnCl2+2H2O+Cl2↑ ,用87 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所得氯气为1 mol,而用含氯化氢146 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会因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而使反应逐渐停止,最后有一定量的氯化氢剩余,所得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答案:A
7.(双选)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气体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A项错误;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浓氨水分解出氨气,B项正确;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使产生的水能够流出,以免损坏试管,C项错误;对于D项,浓氨水加热制取NH3的方法和试剂都是正确的。
答案:AC
8.用排气法收集下列气体时,如何确定集气瓶内的气体已收集满?请写出简单的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1)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Cl: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2)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置于瓶口,试纸变蓝,证明氯气已集满
(3)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瓶口,试纸变红,证明氯化氢气体已集满
(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瓶口,试纸变蓝,证明氨气已集满
(5)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9.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除杂时气流的方向应该为长进短出,A选项错误;乙酸和乙醇相互溶解,不能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B选项错误;分解NH4Cl得到HCl、NH3两种气体,此两种气体相遇重新生成NH4Cl,D选项错误。
答案:C
10.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Cl2。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Cl2,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只有①和②处 B.只有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 D.只有②、③、④处
解析:②处瓶内NaOH溶液能与Cl2反应而吸收Cl2,使之不能到达试管内金属处;③处瓶内导管左短右长,Cl2不能通过浓硫酸;④处试管右端封闭,以及Cl2不能进入,同时也缺少加热的仪器(酒精灯)。
答案:D
11.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
(1)打开K1,关闭K2,可制取某些气体。
甲同学认为装置I可用于制取H2、NH3、O2,但装置Ⅱ只能收集H2、NH3,不能收集O2,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在不改动装置Ⅱ仪器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改进,也可收集O2,你认为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K2,关闭K1,能比较一些物质的性质。
丙同学设计实验比较氧化性:KMnO4 >Cl2>Br2。由A向B中加浓盐酸后一段时间,观察到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仪器D在该装置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K2关闭,K1打开,本实验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不能用该装置收集。在装置Ⅱ中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O2。
(2)Ⅰ中加入固体高锰酸钾,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即能反应产生Cl2,把Cl2通入D中(盛放含Br-的水溶液)即可反应。
答案:(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将装置Ⅱ 加满水
(2)溶液呈橙色 防止发生倒吸现象
氯气的生产历史
氯气的生产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含有二氧化锰)和盐酸作用,首先制得了氯气:4HCl(浓)+MnO2MnCl2+2H2O+Cl2↑。
然而,由于当时还不能够大量制得盐酸,故这种方法只限于实验室内制取氯气。后来法国化学家贝托雷把氯化钠、软锰矿和浓硫酸的混合物装入铅蒸馏器中,经过加热制得了氯气: 2NaCl+3H2SO4(浓)+MnO22NaHSO4+MnSO4+2H2O+Cl2↑。
因为此法原料易得,所以,自1774年舍勒制得氯气到1836年止,人们一直沿用贝托雷发明的方法来生产氯气。
1836年古萨格发明了一种焦化塔,用来吸收路布蓝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排出的氯化氢气体(以前这种含氯化氢的气体被认为是一种废气,从古萨格开始,才得到了充分利用)得到盐酸,从此盐酸才成为一种比较便宜的酸,可以广为利用。舍勒发明的生产氯气的方法,经过改进,到此时才成为大规模生产氯气的方法。
1868年狄肯和洪特发明了用氯化铜作催化剂,在加热时,用空气中的氧气来氧化氯化氢气体制取氯气的方法:4HCl+O22H2O+2Cl2↑,这种方法被称为狄肯法(又译为地康法)。
上面这些生产氯气的方法,虽然在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们与电解法生产氯气相比,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生产规模上,都大为逊色。当电解法在生产上付诸实用时,上述生产氯气的方法就逐渐被淘汰了。
电解法的诞生要追溯到1833年。法拉第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当把电流作用在氯化钠的水溶液时,能够获得氯气:2NaCl+2H2O2NaOH+H2↑+Cl2↑。
后来,英国科学家瓦特也发现了这种方法,并在1851年获得了一份关于生产氯气的英国专利。但是由于当时没有实用的直流发电机以产生足够的电流,所以电解法也只能停留在实验室规模,不能付诸工业生产,而被束之高阁。一直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比较好的直流发电机,电解法才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此,氯气的工业生产跨入了一个新纪元。
思考:历史上生产氯气有哪些方法,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①4HCl(浓)+MnO2MnCl2+Cl2↑+2H2O(舍勒法)
②2NaCl+3H2SO4(浓)+MnO22NaHSO4+MnSO4+2H2O+Cl2↑ (贝托雷法)
③4HCl+O22H2O+2Cl2↑ (地康法)
④2NaCl+2H2O2NaOH+H2↑+Cl2↑ (电解法)《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习题
1.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储着大量的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为人类所利用
D.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
解析: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例如,制造水煤气反应、高炉中还原剂一氧化碳的产生(在高温条件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碳制取一氧化碳)等反应都是吸热反应,也都是很有价值的重要的工业反应。
答案:D
2.(双选)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
D.原电池放电时,电路中的电流是从负极到正极
解析:构成原电池的电极可以是金属与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等,A项错误;原电池放电时,电流是从正极到负极,D项错误。
答案:BC
3.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 )
解析: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若在铜电极上产生气泡,须构成原电池,且铜做正极,比铜活泼的金属做负极。
答案:A
4.对于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Zn是负极 ②Cu是正极
③负极反应:Zn—2e-===Zn2+ ④正极反应:Cu2++2e-===Cu
A.仅①② B.仅①②③
C.仅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Zn—Cu—稀H2SO4原电池中,负极是Zn,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是Cu,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答案:B
5. 根据下列事实:
① X+Y2+===X2++Y;
② Z+2H2O(冷)===Z(OH)2+H2↑ ;
③ Z2+氧化性比X2+弱;
④ 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W B.Z>W>X>Y
C.Z>Y>X>W D.Z>X>Y>W
解析:由①得还原性:X>Y;由②知单质Z能与冷水反应,Z为活泼的金属单质;由③得还原性:Z>X;由④得还原性:Y>W,则有还原性Z>X>Y>W。
答案:D
6.(双选)某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Cu,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解析:由原电池总反应为2Fe3++Fe===3Fe2+可知,Fe发生氧化反应,则负极材料为Fe,比Fe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做正极,含Fe3+的盐溶液做电解质溶液。C项,电池反应为3Zn+2Fe3+===3Zn2++2Fe;D项,电池反应为Cu+2Fe3+===Cu2++2Fe2+。
答案:CD
7.实验室欲制氢气,所用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浓度相同,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和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解析:D中可形成锌铜原电池和锌铅原电池,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可选。解此题还须注意:①虽然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浓度相同,但c(H+)不同,使用稀硫酸比稀盐酸反应速率快;②浓H2SO4与Zn反应,开始阶段不生成H2。
答案:D
8.如图在银锌原电池中,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锌为__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锌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银为__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在该电池中,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逐渐溶解;Ag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有红色的铜析出。
答案:负 氧化 Zn-2e-===Zn2+ Zn片逐渐溶解 正 还原 Cu2++2e-===Cu 银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9.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丙中溶液的H+的浓度________(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
(3)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装置甲中A不断溶解,可知A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又A为二价金属,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2H+===A2++H2↑ ,A为原电池的负极,B为正极,活泼性A>B;装置丙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为氢气,即D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中的H+的浓度变小;D作原电池的负极,A为正极,活泼性:D>A;装置乙中C的质量增加,C极上析出铜,C为正极,B为负极,活泼性B>C,综上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
答案:(1)A+2H+===A2++H2↑
(2)变小 (3)D>A>B>C
10.某学习小组对原电池的构成及形成条件做如下探究性实验,请你推测可能的现象,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编号 装置图示 实验内容 现象 解惑或说明
1 Cu、Zn同时插入,但不接触 ① ②
2 将Cu、Zn用导线连接起来并接电流计 ③ ④
3 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⑤ ⑥
4 Cu、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⑦ ⑧
5 Zn、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⑨ 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中未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3中两个电极都用Zn,同种金属活泼性相同,无法构成原电池;4中两个电极都不活泼,不能失电子,无法构成原电池;2、5中能构成原电池。
答案:
编号 现象 解释或说明
1 Zn棒上产生气泡 Zn与稀H2SO4反应,Cu与稀H2SO4不反应Zn+2H+===Zn2++H2↑
2 Cu棒上产生气泡,电流计指针偏转 Zn、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Zn做负极,Cu做正极,H+在Cu棒上获得电子被还原为H22H++2e-===H2↑
3 Zn棒上产生气泡,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Zn与稀H2SO4发生反应Zn+2H+===Zn2++H2↑
4 无变化 Cu与稀H2SO4不反应,Cu、石墨、稀H2SO4不能组成原电池,不发生任何反应
5 石墨棒上产生气泡,电流计指针偏转 Zn、石墨、稀H2SO4组成原电池,Zn做负极,石墨做正极,H+在石墨上获得电子被还原成H22H++2e-===H2↑
生病的自由女神
耸立于美国纽约港外的一个海岛上,一座15层楼高的自由女神,历来被认为是美国的象征。然而,经过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生病了。她究竟患了什么疾病呢?美、法两国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对她进行了全面体检,结果,大吃了一惊 。原来,他们发现,自由女神近百年来一直受着一种疾病的折磨,那就是电化学腐蚀。自由女神的外壳材料是铜,而支撑整个雕塑的内支架却是铁,在它们之间被浸透油的毛毯隔开。时间长了,毛毯失去了隔离作用,大西洋潮湿的带着盐分的空气不断地向自由女神进攻,无数的原电池便在自由女神的身上形成,这种原电池以铁为负极,铜为正极,夹带着含有盐分的湿空气正好在两极之间起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结果加速了铁的腐蚀,自由女神的铁骨表面一层又一层的锈蚀,松蓬的氧化铁使铁架的体积膨胀,铆固的支脚被折断,尽管神有万般灵验,现在也自身难保了。如果为她脱胎换骨,还要求助于化学,来挽救她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