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同步练习2(共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同步练习2(共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5-31 21:16:44

文档简介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  )
A.2CO+O22CO2
B.Cl+Cl→Cl2
C.CaO+H2O====Ca(OH)2
D.H2→H+H
2.键能是指断裂1 mol化学键形成气态原子时吸收的能量(kJ),单位为kJ·mol-1。从手册上查得:H—H、Cl—Cl和H—Cl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243 kJ·mol-1和431 kJ·mol-1,请用此数据估计,由Cl2、H2生成1 mol H—Cl时应该 (  )
A.放热183 kJ       B.放热91.5 kJ
C.吸热183 kJ D.吸热91.5 kJ
3.(双选)已知:①能量越低的物质就越稳定;②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据此,下列判断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相同的条件下,红磷比白磷稳定
B.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
C.红磷和白磷的结构不同
D.红磷容易发生自燃而白磷则不会自燃
4. 某一化学反应中,其产物的总能量为80 kJ,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那么反应物的总能量可能是 (  )
A.100 kJ B.60 kJ
C.50 kJ D.30 kJ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
B.炭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吸热反应
C.化学键的形成需吸收能量
D.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能一定转化成热能
6.将V1mL 1.0 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
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二、非选择题
7.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8. 在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我们通常做下面的实验: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滴~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中加入约10 g NH4Cl晶体,根据实验步骤,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将晶体混合,立即快速搅拌 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的   产生
用手摸烧杯下部 感觉烧杯变凉说明此反应是    反应
用手拿起烧杯 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粘到了烧杯底部
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 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
反应后移走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 混合物成糊状,证明有 生成
(1)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中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的原因是   。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你认为是否有不妥之处?若有,请指出并写出改进方法,若没有,此问不用作答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CO的燃烧要放出热量,生石灰溶于水放热,原子间化合放出能量,而拆开H—H键则需吸收能量。
2.【解析】选B。1 mol 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2 mol HCl,断裂1 mol H2和1 mol Cl2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E1=436 kJ+243 kJ=679 kJ,形成2 mol HCl中的共价键释放的能量为E2=431 kJ×2=862 kJ。E2>E1,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生成2 mol HCl放出的热量是862 kJ-679 kJ=183 kJ,所以生成1 mol HCl放出的热量是91.5 kJ。
3.【解析】选A、C。由题目提供的信息知,红磷比白磷稳定,白磷易自燃,说明性质不同,进一步说明结构不同。
4.【解析】选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产物的总能量,所以答案选A。
5.【解析】选A。中和反应和燃烧都是放热反应,A项正确,B项错误;化学键的形成放出能量,C项错误;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还有可能转化成光能等,D项错误。
6.【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5 mL 1.0 mol·L-1H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温度为22℃,因此,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应低于22℃,A项错误;既然反应后溶液温度升高,则B项正确;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温度最高,从图上看出,30 mL 1.0 mol·L-1HCl溶液和20 m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因此,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1.0 mol·L-1×30 mL÷20 mL=1.5 mol·L-1,C项错误;有水生成的反应并不都是放热反应,如某些氢氧化物的分解,D项错误。
7.【解析】镁片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镁片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放出,且由于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的,放出的热量通过小试管传递给饱和石灰水溶液,使饱和石灰水的溶解度下降而析出Ca(OH) 2固体。该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是Mg+2H+Mg2++H2↑。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可以推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小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答案:(1)①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②镁片逐渐溶解;
③烧杯中析出固体(或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固体
(3)Mg+2H+====Mg2++H2↑
(4)小于
8.【解析】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反应充分进行,使体系温度快速降低,玻璃片上的水凝固。该反应属固体之间的反应,且要求反应时间短,故一定将Ba(OH)2晶体研磨成粉末,便于与NH4Cl充分接触,另外,晶体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在反应过程中有刺激性气味的NH3产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要吸收NH3,但不能用挥发性酸吸收,故选用稀硫酸。
答案:NH3 吸热 水
(1)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2)使反应物迅速混合而充分反应,使温度迅速下降
(3)反应过程中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应用浸有稀硫酸的棉花覆盖在多孔塑料片上来吸收产生的NH3
【互动探究】
(1)上题中为什么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粘到了烧杯底部?
提示:由于反应吸热,所以导致周围温度骤降,使水结冰,所以会导致玻璃片和烧杯粘在一起。
(2)实验室检验氨气除了使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提示:还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来进行检验,现象是有白烟生成。《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一课时》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B.只存在于离子之间
C.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D.共价键只能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D.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才能形成离子键
3.下列各组中,每种物质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  )
A.NaOH H2SO4 (NH4)2SO4
B.MgO Na2SO4 HNO3
C.Na2O2 KOH Na3PO4
D.HCl Al2O3 MgCl2
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原子C
C.氯化镁的电子式: ]-Mg2+]-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H·+·H+]-
5.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
A.加热氯化铵
B.干冰升华
C.金刚石熔化
D.氯化氢溶于水
6.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
D.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二、非选择题
7. 在①H2、②NaCl、③H2O、④Na2O2、⑤H2O2、⑥NH4Cl、⑦CO2、⑧NH4NO3、⑨Na2O、⑩HCl这十种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填序号,下同),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8.已知X、Y、Z、W四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Y、Z、W四种元素的符号:
X.       ;Y.       ;
Z.       ;W.       。
(2)由以上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有    ,离子化合物有    。(以上均任写两种)
(3)由X、Y、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是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由化学键的定义可知,化学键就是相邻两个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答案选C。
2.【解析】选C。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非金属原子间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H4Cl、NH4NO3等铵盐;某些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如AlCl3;形成离子键的也可以是带电荷的原子团,如(NH4)2SO4等。
3.【解析】选C。A中的H2SO4只含有共价键;B中的MgO只含有离子键而HNO3只含有共价键;D中的HCl只含有共价键而Al2O3和MgCl2均只含有离子键。
【技法小结】离子键、共价键的判断方法
(1)离子键的判断:
①活泼金属(ⅠA族、ⅡA族)与活泼非金属(ⅥA族、ⅦA族)之间。例如:NaCl、MgO。
②金属离子(或N)与带电原子团之间。例如:NaOH、NH4NO3。
(2)共价键的判断:
①非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例如:H2(单质)、HCl(化合物)。
②某些金属与非金属之间。例如:AlCl3。
4.【解析】选C。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应该是7个,A不正确;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原子应该是C,B不正确;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C正确;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应该写成离子化合物的形式,D不正确。
5.【解析】选B。加热氯化铵会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会破坏氯化铵内部的离子键和共价键,A不正确;干冰升华的过程是二氧化碳分子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此过程不需要破坏化学键,B正确;金刚石熔化的过程是化学键断裂的过程,C不正确;氯化氢溶于水是氯化氢内部的共价键断裂的过程,D不正确。
6.【解析】选D。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而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全部是单原子分子。
7.【解析】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般是只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组成的物质,所以答案是②⑨;只含有共价键的是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铵盐除外)或者是某些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AlCl3等),所以答案是①③⑤⑦⑩;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Na2O2、NH4Cl、NH4NO3,所以答案是④⑥⑧;只要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根据以上分析知答案选②④⑥⑧⑨;共价化合物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单质除外,所以答案选③⑤⑦⑩。
答案:②⑨ ①③⑤⑦⑩ ④⑥⑧ ②④⑥⑧⑨
③⑤⑦⑩
8.【解析】(1)由题意知,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Z为氧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则Y为氮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W为钠元素;X和W同主族,且X、Y、Z、W四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故X为氢元素。(2)由H、N、O、Na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有NH3、H2O、H2O2、NO、NO2等,离子化合物有Na2O、Na2O2等。(3)由H、N、O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HNO3(或HNO2);由H、N、O三种元素所形成的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是NH4NO3。
答案:(1)H N O Na
(2)NH3、H2O(合理即可,下同) Na2O、Na2O2
(3)HNO3(或HNO2)  NH4NO3